《如意事》正文卷644细数罪状

如意事最新章节目录
   礼部与工部的人是最先到的陵殿,约是寅时初便已开始着手准备。待余下之官员与嫔妃宗室伴驾而至时,各处已然安排妥帖。
    圣驾领群臣至祭台前,男子立于东侧,女子立于西侧,共行迎神礼。
    击鼓鸣钟之声次第传出陵殿,守在翎山脚下的禁军士兵亦隐隐可听得浑浑回音。
    纪修亲自带人守在山下,听得阵阵钟鸣声,下意识地抬起头看向天际,欲以日头来判定时辰。
    然而天色混沌不开,阴云层层密布,压低了天际。
    见此风云涌动之象,纪修无声握紧了腰间长刀。
    就在今日了。
    ……
    陵殿前,祭祀事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江太傅恭读罢祭文,便有雅乐声起,近两百名着蝉冠、青罗大袖衫的舞者围着祭坛,随礼乐而动。宽大衣袖于风中翻动,划出庄严而有些妖异的弧度。
    着玄边深衣的各执事者立于祭坛右侧,引赞,司樽,捧帛,捧爵,司洗,各应其职。
    迎神罢,便是进馔,是为初献——这一流程,本该由天子亲为,因庆明帝身体不支,便一应之事交由了太子代劳。
    太子于祭案前献酒,并将各供果供食,依次每盏往前轻推,以表亲献祖宗之意。
    进馔之后,便需行跪拜礼,从正位,到配位,再到各从位,皆需三跪九拜。
    这且是初献。
    祭祀流程过半,许明意立于廊下,看了一眼唇色灰白,强自支撑的男孩子,心中升起不忍。
    太子殿下的身体,看起来似乎更加糟糕了。
    她此前曾送过些调理的方子,可现下看来,效用似乎不大。
    或也是受近来之事所累,心力交瘁之下,再好的方子也是无用。
    这个孩子虽小,却比他的父皇要强得多。
    可这份责任感于他的身体而言,却是极大的拖累。
    整场祭祀下来,整整两个时辰内,太子统共要叩拜近两百回余。
    早春的风尚有寒意,男孩子过于单薄的身躯于寒风中几近要站立不稳。
    但男孩子始终能够感受得到,有一道沉冷的目光一刻也未曾从他的身上离开过。
    他一直紧绷着,却已近要无力维持这紧绷之感。
    身旁有太医跟随侍立的庆明帝,身着冕服坐于车椅之上,腿上覆着薄毯,一双病态凹陷的眼睛浑浊而阴鸷。
    “焚祭文,素帛——”引赞者声音洪亮悠长。
    太子心底微松,总算是要完成了。
    他没有给皇室丢人,也没有给解首辅等诸位大人惹麻烦。
    祭台之前,铜盆中的火舌吞噬了祭文与绫帛。
    这便是送神了,再行最后一记终献礼,祭祀的流程便算是完成了。
    然而就在此时,男孩子拜罢主位之后,先转向了西侧跪拜。
    见此,四下官员神色微变。
    一时间,却并未有人开口。
    待男孩子行罢最后一礼,引赞者正要宣“礼结”之时,却忽听得一道冷声笑响起:“太子叩拜乱了东西次序,诸位爱卿为何无人开口提醒?莫非皆不曾看到不成?——我大庆礼制,何时竟荒废怠慢至此了!”
    太子面色顿时更白了几分。
    他乱了次序?
    是,似乎是乱了……
    祭祀礼制非是儿戏,他这十余日于东宫内每日反复练习,可竟还是……
    他可真笨!
    而他曾听太傅说过,前朝时曾有一位亲王于祭祖时乱了跪拜次序,先是被罚跪于皇陵一日一夜,而后又罚了十年俸禄,并降为郡王——
    他不怕被罚!
    可他不能连累解首辅他们!
    思及此,又对上那双满是寒意与威压的眼睛,男孩子一时有些慌了神,忙跪身下去,主动认错请罚道:“是儿臣一时大意,犯下大错,还请父皇责罚。”
    此时众目睽睽之下,一定要稳住局面,他纵然被罚也无所谓,但一定不能坏了这些时日诸位大人的部署。
    他不能让解首辅替他开口求情,从而给父皇借题发挥,迁怒其他人的由头!
    此时此刻,无比自责的男孩子脑海中只此一个想法。
    庆明帝声音阴鸷而嘲讽:“你须知道,非是朕要责罚于你,而是谢氏的祖制要降罚于你……你之所以出错,皆因心中待列祖列宗毫无敬意!”
    解首辅脸色沉了沉。
    上来便是这样重的罪名扣下来,责罚必然不会轻了去!
    皇上果然是存了要对付太子的心思在……
    否则怎至于自己都病得一塌糊涂了,还能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地盯着太子瞧!
    这是存心要挑错处的,纵然太子未曾错了次序,必然也能挑得出其它不足之处。
    虽说礼制威严不可破,却也要思虑实际情况——此番太子代皇上祭祖乃是突发之事,往年太子因体弱甚至不曾来过祖陵,能在短短时日内做到如此,已是极难得之事。更何况,皇上的用意绝非是规正,而是要借此来发落殿下!
    想着此事有可能带来的麻烦后果,他当下就要站出去,却被身旁的江太傅拉住了手臂。
    解首辅转过头去,只见老人向他微微摇头,以眼神示意他暂且静观其变。
    年轻人,不要太急躁嘛。
    江太傅过于平静的神态甚至让解首辅想到了早起敲木鱼的老和尚。
    “是,儿臣知错,请父皇责罚。”太子的身形更低了几分,额头触在冰冷坚硬的石砖之上。
    “你当然该罚——”庆明帝紧紧握着车椅扶手,几近咬牙切齿地道:“你的罪名,可不单单只是不敬先祖!朕今日,便要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将你所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之罪状一一道来!”
    太子身形一僵,四下寂静却有暗流在翻涌。
    同样在随行之列的纪栋听得此言,亦觉提心吊胆。
    不忠不孝,大逆不道?
    以如此罪名论处太子,皇上这分明……是存了废储之心!
    且看皇上这模样,分明也没几日好活了,怎临了临了还这般折腾?
    而太子殿下又显然是个扛不住折腾的,可别到头来父子俩愣是折腾的一个都不剩了啊……
    解首辅再听不下去,绷紧了脸色站了出来。
    而有人却比他更快一步上了前——
    明效之出了列,来至庆明帝身侧,肃容请令道:“这其中种种罪状,不如由臣替陛下来细数,以让诸位大人评断一二。”
    庆明帝气血翻涌,嗓中压着一团咳意,正是呼吸尤为不畅之际,遂便道:“好……便由明卿代朕将其罪状公诸于众!”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明效之脊背笔直,踏过汉白玉阶,来至神案前,在太子身侧站定。
    解首辅再次被江太傅拦下。
    “叔明,少安毋躁……”江太傅声音极低,视线定在了明效之身上,经验之下的直觉告诉他,事情怕是不见得如表面看来那么简单。
    解首辅皱着眉,目光也看向明效之。
    他倒要看看这个姓明的到底能糊涂到何等地步——
    皇上是病得发疯了,对方难道也疯了吗?
    一道道视线注目下,明效之开了口,声音铿镪顿挫,满脸冷肃之色。
    “毒杀君父,勾结权臣篡夺皇位,此乃第一条罪状!”
    众官员闻言无不色变。
    毒杀君父……
    弑君之罪?!
    在场者并非只有内阁官员,多得是其他大臣,乍然听得此言,不禁心生猜测。
    解首辅怒极反笑。
    他先前只当这姓明的刻板迂腐了些,初衷并无私心,若不然他也不能容其到今日——
    可当下看来,这分明是个又蠢又坏的!
    再看向对方,他眼神已然寒极:“你当众宣称太子殿下毒害陛下,如此重罪,可有实证没有?!若单单只是妄自揣测,便是诬陷储君,有乱政之心,按律当斩!”
    “朕便是证据!”
    庆明帝伸出微颤的手指向太子:“……正是他寻来的那些医者,换了朕的药方,又在朕的药中动了手脚,朕才会久病不起!这逆子勾结内阁官员,软禁于朕,想将朕毒杀于养心殿内!”
    解首辅毫不退让:“纵然是陛下,也要讲求实证!”
    “朕当然有证据!”庆明帝直直地看着解首辅,那视线仿佛已将对方视作将死之人:“郑太医几人,早已在朕的药中验出了毒物,偏生在今日之前,朕的话根本传不出养心殿,你们把持朝政,图谋不轨……朕今日便要将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一同清算干净!”
    听闻药中验出了毒物,解首辅等人皆目含审视地看向郑太医。
    “……”郑太医慌得不行。
    和大家一样,他本人也是刚知道此事啊!
    他这是被验毒了!
    其他两名太医也觉得完全没有准备——皇上好歹提前和他们对一对戏?
    然而转念一想,皇上非说自己中了毒,那这罪名有也得有,没有也得有,他们此时当众岂还敢有第二种说法?
    若说唯一能做的,似乎便是沉默了。
    这一刻,几名太医皆不敢看向跪在神案下的男孩子。
    因为他们心中十分清楚,这并非是子弑父,而是父要杀子。
    君要臣死,父要子亡……
    四下众人也无不领会到了这项罪名后的用意,自古以来,弑君乃是头等大罪,再没有哪个罪状能够越得过它去。
    一旦坐实,莫说储君之位,性命亦是难保……
    “儿臣从不曾有过谋害父皇之心!”太子抬起头来,满眼泪水,声音哽咽且有着以往少见的坚定。
    而此时,几乎无人留意到站在那里的明御史,面色无半分更改,仿佛并未将这些话听在耳中。
    他继续道——
    “趁其弟在外征战之际,谋害有身孕在身的弟妻,致其一尸两命,此乃第二条罪状!”
    四下陡然变得寂静。
    不解、困惑,诸多异样探究的目光落在明御史脸上。
    太子何来的胞弟……
    又哪里来的什么弟妻?
    这说得都是哪门子的疯话!
    “……”最先变了脸色的人是庆明帝,他的身体几乎一瞬间变得僵直,喘息艰难的心口处猛然狂跳。
    他不可置信地看向站在那里的明效之,一时根本无法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对方口中会突然吐露出这样一句话!
    他也来不及去细思!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