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大佬的眼中钉》正文卷第112章凯旋(二合一)

穿成反派大佬的眼中钉最新章节目录
   半个月后,三老爷率领北征大军凯旋归来,晋元帝大喜,命瑞王带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口迎接,同时他在瑶光殿设了宫宴,打算为得胜还朝的将士们接风洗尘。
    许是受到了大军归来的喜气感染,“昏迷”了数日的定北侯在前些日子醒了过来,这些天情况也日渐好转,等到大军回城这日,已经能“硬撑”着去城楼上迎人了。
    然而定北侯人虽然醒了,却终究元气大伤,在亲迎同袍归来的这一天,全京城的人都亲眼目睹了他的虚弱。
    而且据知情人士透露,定北侯此次伤得极重,就算彻底养好了,近几年大概也没有办法再带兵出征了。
    此消息一出,众人也是不胜唏嘘,有些心思活跃的人甚至忍不住猜测,定北侯府是不是要就此没落下去了。
    毕竟定北侯府最大的顶梁柱都倒下了,就算现在有个三老爷还算能顶事,可他们前些日子不是刚莫名其妙将家给分了吗?
    这治家不严,家族不和,可是一副长盛之相。
    一时间,原本还盘算着巴结侯府的人家纷纷熄了火,风向转变得简直不要太快。
    对于外人的这些想法,定北侯他们自然心知肚明,不过他们并不在意就是了。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有点庆幸能被放过。
    老实说,无论是定北侯他们这批中流砥柱还是沈清远这些小一辈的星星之火,他们想要的从来都不是烈火烹油的虚假繁荣,而是安安稳稳的快意人生。
    如今没了那些上赶着巴结的家伙,府中的日子都要清净许多,他们心里简直不要太开心。
    当然,话题扯远了,还是说回大军凯旋这件事。
    因着大败蛮族是整个朝廷的盛事,京中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对三老爷他们的回归报以了极大的关注,于是大军归来这日,城中各处都挤满了人,那些位置稍微好一些的、能够直接观测到大军进城盛况的酒楼茶肆更是个个生意火爆,座无虚席。
    若非提前预定,那可真是一座难求,恐怕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
    沈宜欢站在舞阳郡主提前预定好的酒楼包间里,感受着全城人民迎接英雄归来的热情,心中一时无限感慨。
    果然,无论什么时代,人民对于英雄的敬仰都是一样的,都如此的直接而纯粹。
    就连她,一个并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外来者,在见到这种盛况之后都忍不住心中火热,嘴里下意识脱口而出道:“如此人间,真好。”
    沈宜欢这句话原本只是有感而发,声音也算不上大,但却还是被耳朵分外灵敏的沈清宵及时捕捉到了。
    沈清宵觉得她这话说得怪好玩的,想也没想便问道:“为何好?因为热闹吗?”
    要说是因为热闹而觉得人间值得那就太肤浅了,沈宜欢怀疑沈清宵故意在曲解她的意思,拉低她的层次,闻言忍不住白了他一眼。
    “什么呀,我是那种喜欢瞧热闹的人吗?我只是觉得这种国泰民安的日子令人心安好不好!”
    是的,国泰民安,海晏河清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模样,也是沈宜欢喜欢被向往的生活。
    就像她曾经生活的那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度一样。
    只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乏一些野心家,他们为了自己的私欲,玩弄权术,操控政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痛和灾难,就像北境这场战争旷日持久的战争……
    沈清宵不知道沈宜欢的思想觉悟已经这么高了,听见她这番话后他忍不住诧异地挑了挑眉,啧啧有声。
    “啧啧,我真是从未想过,有一天竟会在二妹妹嘴里听见这样的话,二妹妹这是及笄之后连格局都打开了?失敬失敬。”
    这话就有点打趣的味道了,沈宜欢都懒得搭理沈清宵的,眉梢一挑轻轻松松就给他怼了回去。
    “倒也不是我格局打开了,可能是五哥你的格局太小了吧。你想想看啊,爹爹和三叔都是民族的大英雄,我们作为侯府的子孙,难道不应该有点忧国忧民的情怀吗?”
    “说起来,五哥,我建议你也多读点书,别整日只知道玩儿啊闹的,你这样走出去,人家会觉得咱们侯府对后代的教育不行的,咱们可不能抹黑了祖宗们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光辉正面形象。”
    沈清宵:“……”
    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有点扎心,他怀疑沈宜欢在讽刺他,可惜他没有证据。
    心累的沈清宵幽怨地看了沈宜欢一眼,“二妹妹,你这么说,我这个做哥哥的很没有面子诶。”
    “哦?是吗?那真是太抱歉了五哥,忠言逆耳,实话总是让人不太舒服的,我建议你习惯。”沈宜欢一本正经道。
    沈清宵:“……”
    好了,他彻底不想说话了。
    他发现他这位二妹妹嘴巴似乎越来越厉害了。
    沈清宵忿忿地撇了头,不想再搭理沈宜欢了。
    见兄妹两个这就闹上了,定北侯不由有些无奈,不过他觉得沈宜欢这话说得倒也没错,今时不同往日,他们对府中子孙的教育是该更严格一些才是。
    这么想着,定北侯遂道:“欢儿说的不错,作为侯府的子孙,怎么能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喝玩乐呢?我和三弟虽不要求你们几个小的建功立业,但你们至少应该心系百姓心系社稷,如此等到我们老了,你们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否则咱们定北侯府将如何传承,晋国的百姓又该何去何从呢?所以小五,你是该收收心,好好想想家国大事了。”
    说到此处,定北侯语气一顿,将目光又转向了沈清远和沈清寒两兄弟,神情严肃地告诫道:“还有你们两个,你们也都不可懈怠,男子汉大丈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做到顶天立地,你们可曾明白?”
    定北侯的教诲,几个小辈自然要听的,沈清远三个闻言遂神色一肃,郑重道:“是,谨遵父亲(二伯父)教诲。”
    见三个小的应得还算认真,定北侯顿时满意了,只不过他还没有打算放过沈清宵的意思,遂话音一转继续道:“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小五,听说你前儿个旬考又考了最后一名?”
    “你这小子是怎么回事?我瞧着你脑子也不笨啊,怎么你两位哥哥的学业在书院里数一数二,偏到你这儿就学不好了?你可想好一会儿回家之后怎么向你爹解释了?”
    沈清宵:“……”
    感觉更扎心了,没事儿提什么旬考成绩?这不是故意欺负人嘛!
    还向他爹解释呢,他爹哪里会听他解释?恐怕二话不说棍子就先往他身上敲了吧。
    沈清宵心里苦,他觉得自己就不该开口,如果他不开口,就不必直面如此令人难过的现实,现在可好,他想假装不记得考试成绩都不行了。
    有那么一瞬间,沈清宵觉得自己大概是被针对了,就因为他嘲笑了一番沈宜欢,他护短的二伯父才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
    果然,他这位二妹妹才是府里最不能得罪的人啊。
    沈清宵如此想着,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心道:惹不起惹不起,在场诸位他一个都惹不起。
    他不说话了还不行吗?
    沈清宵委委屈屈地缩在一旁,瞧着真是可怜弱小又无助,沈清远和沈清寒见了忍不住对望一眼,齐齐摇了摇头。
    他们这位五弟啊,就是不长记性,明明从前就因为欺负二妹妹受了不少教训,此时居然还敢在长辈面前取笑撩拨她,这真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太长了……
    众人一番插科打诨,便觉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三老爷就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八面地进了城。
    进了内城之后,三老爷一眼便看见了等在城门口的瑞王李元卿,他眉心不由微微一蹙,心里有种不太得劲的感觉——
    因为这些年自家侄女儿与瑞王以及瑞王与长宁伯府三小姐之间的那些爱恨纠葛,三老爷对瑞王这个人颇有微词,此时见到晋元帝竟是委托了他来迎接大军,自然高兴不起来。
    但他再不高兴也没办法,李元卿人品再差终究是个皇子,还是个颇受晋元帝看重的皇子,怎么也轮不到他一个做臣下的嫌弃。
    更何况今日他站在城门口,代表的还是晋元帝,三老爷就算不待见李元卿,也委实不敢不给晋元帝面子,见状只能不那么情愿地翻身下了马。
    “臣沈淮安见过瑞王殿下,瑞王千岁千岁千千岁。”三老爷一边拱手同李元卿请安一边道,声音十分洪亮有力。
    对待功臣,李元卿自然不敢表现得太过倨傲,闻言赶忙上前一步虚扶了一把三老爷,言辞恳切地说道:“骠骑将军不必多礼,你们这一路辛苦了。”
    这种就是场面话了,三老爷一听就条件反射道:“瑞王殿下言重了,为朝廷和百姓出征,怎么能说辛苦呢?臣只恨自己学艺不精,不能更早一些结束战火,让陛下和殿下以及天下百姓重获安宁。”
    三老爷这话说得极妥帖,饶是李元卿一时都挑不出什么刺来,只能扯着嘴角故作欣慰道:“沈将军有此心便是极好的了,倒也不必如此苛责自己。”
    “满朝文武谁人不知蛮族人身强体健,打起来本就颇为费劲,你和定北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他们赶回老巢,并让他们签下不再踏足我晋朝国土的契书,已经很了不起了,你们都是我大晋的英雄,合该得到天下人的敬仰。”
    得到天下人的敬仰就算了,三老爷可不敢同晋元帝争威望,他和定北侯府都还想多存在几年呢。
    “殿下这话可就折煞我和二哥了,上阵杀敌是我们身为武将的职责,保护国土和万千臣民是我们侯府的使命,我们不过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罢了,如何当得起殿下如此夸赞?”三老爷连连摆手道。
    反正,他是不会听也不会相信这些彩虹屁的。
    皇室的人个个心眼儿多的跟筛子似的,和这样的人说话,他可不敢掉以轻心,万一要是一个不小心祸从口出了,他哭都没地儿哭去。
    那历朝历代,因为一句无心之言被皇帝猜忌清算的人还少吗?
    他虽然读书不好,但故事却听得不少,这么简单的举一反三还是会的。
    三老爷的心思,李元卿自然是不知道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三老爷谦卑的态度让他觉得十分舒适且满意,因此他也乐得多捧这位“识趣”的三老爷两句。
    于是二人又你来我往的说了好一会儿话,眼看着时机差不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