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令》正文卷第973章大结局(四)[2]

锦衣玉令最新章节目录
   r>“阿娘!”
    赵胤朝她抬了抬手,不见旁边的女子动作,沉声道:
    “做好你的本分!”
    宋阿拾面色有些清冷,看一眼赵胤,沉默片刻,突然道:“大都督,奴婢……”
    “叫王爷。”
    “是,王爷。”宋阿拾略略低头,在赵胤面前完全不如时雍那般气势,说话也十分紧张和小心,“奴婢尽力……保护好小世子和小郡主,不让他们受到伤害。”
    赵胤的脸又黑了几分。
    “不可再自称奴婢。”
    “奴婢明白……不。我明白了。”
    这些天来,宋阿拾的身边围了许多人,不停地告诉她,这几年来,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情,可是她都一无所知。
    她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嫁给了赵胤,还生育了两个儿女,也想不到,她的亲娘是当朝的通宁公主,而她的亲爹是兀良汗王巴图。
    所有的事情仿佛都混乱了。她才像是那个突然闯入异世的女子,与眼前的人和事格格不入,便是连这身子,也好似不再是自己的。混淆的记忆,缺失的光景,让她弄不分明今夕何夕,有时候,连自己到底是谁都搞不清楚。
    不过,相对于那些拼命想要为她找回记忆的王氏和宋香等人,还是赵胤的做法,让她更为安心。
    赵胤直接告诉她。
    他娶的人,不是她,而是另外一个女子。那个女子占据了她的身子整整八年,用着她的名字,却与她大相径庭。这些所有与她有关的丰功伟绩,全都属于那个女子——时雍。
    宋阿拾不明白为何会发生如此荒渺的事情。
    但她很快就接受了现实。
    ——时雍是个女魔头,她无所不能。
    而此刻,赵胤要她扮演的是一个母亲的角色,而不是妻子。赵胤不想让临川和苌言受到伤害,也不希望时雍在意的那些人,因为时雍的事情而难过。因此,她须得牢守秘密。
    “阿娘!”
    苌言奔跑着下了船,不要丫头打伞,提着裙子便直直朝宋阿拾奔了过来,猛一把抱住她的大腿,然后抬头,又甜甜地笑。
    “阿娘,苌言好想你呀,你有没有想苌言呀。”
    宋阿拾动了动嘴皮,余光扫到赵胤眸底的厉色,弱弱地说了一声。
    “想。”
    苌言很是敏感,她察觉到母亲的不对劲,眉头微揪,歪着脑袋问:
    “阿娘,你是不是病体尚未康愈?”
    宋阿拾不知如何对待这个陌生的女儿,她完全没有办法进入状态,再次僵硬地点点头。
    “是呀。”
    赵胤沉声道:“苌言还不上马车?头发都湿了。”
    说后面一句的时候,赵胤冷冷扫了宋阿拾一眼。
    要是时雍在,是断不会让苌言淋着雨说话的,宋阿拾察觉到大都督的态度,这才反应过来,弯腰就要去抱苌言。
    “阿娘抱你上马车好不好?”
    “不好!”苌言拒绝地退后两步,板着脸看着她。
    宋阿拾脸上顿时慌乱一片,却又听苌言嘻嘻地笑了起来。
    “苌言长大了,可以自己走。阿娘的身子不好,不可劳累。走吧,苌言扶着阿娘上马车。”
    小姑娘殷勤倍至的拖着娘亲往马车走,宋阿拾如临大敌,身子紧绷着,不敢犯下一点点错——她实在太害怕赵胤了。
    母女两个走在前面。
    这时,陈岚和临川等人陆续下船走过来。
    看到宋阿拾就这么掉头离去,陈岚愕然一下,稍稍有些不适。以前的时雍是不会这么一走了之的。这么许久不见,时雍肯定会等着她,向她问安,再笑着问她旅途安好……
    临川也是受了冷落,站在原地,没有动。
    赵胤冷着眉梢,扫了众人一眼,最后视线落在燕穆的身上,与他交换一个眼神,淡淡地道:
    “她病后离魂,尚未恢复过来,与以前恐有诸多不同,也常忘礼数,你们不要往心里去……”
    陈岚笑了起来,立马缓和了神色。
    “不妨事。自家人,有些礼数可免则免。走吧,下着雨呢。”
    一群人默默往前走,临川弯腰摸了摸跟他同行的大黑,低头观察片刻,小声道:
    “大黑,几个月工夫,你为何与阿娘生分了?”
    大黑抬头看着临川,尾巴摇了摇,却没有像以前那样,看到时雍就兴奋地往她身边扑。他一直跟着临川,慢行慢走,坐马车时,也不像往日那般,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黏在时雍的身边,而是跃上临川的马车,便在他腿边卧倒了。
    “大黑?”
    临川扳起大黑的狗头,仔细端详它。
    “为何不去找母妃?”
    大黑神情萎靡,将下巴搭在临川的掌心里,一动不动地盯住他,眼神落寞,好像突然就失去了生气一般。
    “父王。”临川撩开帘子,四处寻找着,发现父王也很是奇怪。
    他没有同母亲一道乘车,而是单独骑着一匹马,走在雨中。
    闻言,赵胤打马走了过来,往里头一望。
    “怎么了?”
    临川抱起大黑给他瞧,“大黑好似病了。”
    赵胤凝目看来,大黑眼神哀伤,软趴趴地靠着临川,无论临川怎么扳动,他都不挣扎,不抗拒,也不热情。
    甚至看到赵胤的时候,也不复往昔的亲近。
    “大黑。”
    赵胤跃下马来,捏住马鞭,弯腰钻入车厢,顺了顺大黑的毛,突然低哑着嗓子。
    “我知道,你没有生病。你只是……”
    只是找不着她了。
    赵胤闭了闭眼睛,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把下巴搁在大黑的头顶,轻轻摩挲着,仿佛就要落下泪来。
    大黑这时动了,抬起嘴筒子,舔了舔赵胤的脸,然后望着他,那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像是一条被人抛弃、无家可归的狗子。
    临川惊疑地发现,父王的眼神,与大黑是一模一样的。
    “父王。”
    “嗯?”赵胤看儿子时,恢复了几分清明。
    “你和大黑,是为母亲的离魂症忧心吗?”
    听到儿子的询问,赵胤迟疑片刻,垂下头来,又是淡淡嗯了一声,然后道:
    “到了京城,你有许多事情要做。拜见皇伯伯、太子哥哥,还有京中的外祖父外祖母。到时候,谢放叔叔会为你安排好行程。你带好妹妹。”
    临川道:“那你呢?”
    赵胤不看他,语气淡然,“为父还有别的事情。”
    有什么事情比陪儿女和妻子更紧要的?
    临川不像苌言那么多话,却有一颗与妹妹同样七巧玲珑心。
    “父王……”
    临川犹豫地问:“你和母妃是不是吵嘴了?”
    赵胤心里微微一怔。
    这孩子心细如发,在他面前实在太容易露出破绽。想到往后还有不知多长的岁月,赵胤思忖一下,没有辩解。
    “嗯。父母的事,你小孩子不要过问。”
    “哦。”临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父王放心,无论发生什么,儿子都不会告诉妹妹。”
    赵胤深深瞥一眼自己教出来的孩子,没有说话,而是拿刚摸过大黑的手,摸上了临川的头。
    “孺子可教。”
    ……
    ……
    这场雨下了好几天,路有些难走,车轮子打滑,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黄昏已至,一家店铺门口的风灯在晃晃悠悠地摆动,马车停了下来,一个身形颀长的男子,头上戴了一顶帷帽,掩了大半边脸,他跳下车,又返身抱下来一条老狗,摸摸老狗的头,对车夫道:
    “在外面守着。”
    “是。”
    一人一狗慢慢悠悠地往店里走。
    白执立在车边,拳心捏得紧了又紧,最后,无力地垂下,幽幽叹气。
    “店家。”赵胤迈入门槛,看着柜台里的掌柜,沉声道:“镜子能修吗?”
    掌柜的抬头,看到是他,怔了怔,脸上露出一副尴尬的表情。
    “客官,你那个镜子……老儿着实修不好。别说修了,老儿连见都没有见过呀。”
    赵胤问:“那店家可曾为我打探。”
    掌柜无奈地摇了摇头,看在他给的银子分上,十分耐心地解释,“我这缡妆斋所用的镜面,已是最好。莫说京城,遍寻天下,也不会有比我家宝号更为精致的镜面……可你那镜子的材质属实未见,碎成那般,也修补不了。”
    顿了顿,掌柜的似乎有些不忍看赵胤失望,叹息一声,又道:“倒是你说的那个桃木镜柄,你若能画出模样,有些依照,老儿或是可以仿造出来……”
    赵胤看了大黑一眼,默默往外走。
    大黑跟着他,夹着尾巴,四只蹄子慢悠悠踩在地上,走得无声无息。
    “诶,诶,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呢……”掌柜的抬手招呼,冲赵胤的背影道:“客官,桃木镜柄,做是不做?”
    赵胤头也不回,“不用了。”
    没有了镜子,要一个镜柄做什么?
    迈出店铺的时候,赵胤轻抚帷帽,再次抱大黑上车。因为下雨,街面上静悄悄的,几乎看不见行人。马车迎着昏暗的光线慢慢行走。没有人注意到,在白茫茫的雨雾中,有一个牵着马的老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安静地站立在长街旁,默默地目送马车远去。
    等马车变成一个看不清的小黑点,老者这才翻身上马。
    “驾!”
    ……
    庆寿寺。
    觉远正在禅房养伤,听沙弥禀报说甲一求见,捋胡须的手微微一顿,长长叹息了一声。
    “到底还是来了。”
    甲一冒着风雪上山,身上早已湿透。
    他在禅房外等了片刻,小和尚出来却对他道:“师父说,施主远道而来,着实辛苦,还请前去厢房,换一身干爽禅衣,休息片刻,晚些时候再同他说话。”
    “哼!”
    甲一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瞥了小和尚一眼,没当场丢人,已是念他年幼,可是对于觉远,他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直接推门冲进去,站在觉远的面前,便是冷言冷语。
    “大师为何不见?”
    觉远看他一眼,“小童未向施主转达老衲的意思?”
    甲一黑着脸,解下身上蓑衣斗笠,弃于一旁,慢慢朝觉远走近,停在他面前三尺处,虎目炯炯。
    “老夫此番前来,是有一件事要同大师商议,就几句话的工夫,用不着浪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