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锦华歌》正文卷第152章知己知彼

似锦华歌最新章节目录
   “咱们的问题……”张五黑竖着浓眉,歪着脑袋,悄悄咪咪问道:“他的问题是个甚?”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听过没有?”
    “好像……听过。”
    “所以咱俩在他屁股后面跟了几天啊!目的,当然是更加深入,不,更多的了解他,努力找到一些问题,他现有的问题,可他偏偏无法解决,不方便解决的问题。孙大他们是从都护府手里交过去的人,肯定是有一定的条条框框手续,不能说放就放,不然也不用花那么多钱,可他一定会有法子帮我们。要让他为我们铤而走险,那肯定得解决一个不小的问题。”
    张五黑点头:“你说得很有道理,继续。”
    “那我给你说说,这几天,我了解到的情况,嘿……话又说回来,咱俩不是一直待在一起嘛?”
    “你接着说,读者还不知道。”
    “那我继续……”
    早些时候,她向好些人打听过刘主簿,消息确切的只有那位酒馆的小厮,后再详细了解,得知小厮原本跟刘主簿家是邻居。
    意外碰见“近水楼台”,不能让“月亮”就这样飞了。
    而跟在刘主簿身后几天,为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判断——是否同打听出来的消息相符。
    “刘大伯是个好人,可惜,好人没好报。”
    小厮称刘主簿的爹为“大伯”,实际上,比起小厮的爹,这位刘大伯年纪要大十来岁,勉强也称得上刘大爷咯!
    刘大伯暂且称为刘父,幼时聪慧过人,家里面没一个人识字,就靠自学,以及在私塾外听壁脚,他硬是成功自我启蒙。
    私塾老师于心不忍,让他去了私塾旁听。
    没钱买笔,用树枝、石头,或手指当笔。
    没钱买纸,就在地上写。
    后来,靠着私塾老师资助的笔,就这样而已,他居然考上了秀才!
    正值年少,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他一鼓作气接着去考,一心念着“中举”。
    可这事一下子就是十来年。
    断断续续的考,考了好多次,无奈文曲星不照顾,每次都差一些,就是考不上。
    三十多岁,才娶了媳妇。
    “老”来得子。
    他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
    老天爷却太坏了——生下儿子后,媳妇身体不好,常年躺卧在床,无法持家,又要照顾家,又要养儿子,又要给媳妇治病,他比同龄人看上去更老。
    “小的时候,我们几个都叫他刘老头。”
    小厮说着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却笑不下去了。
    “我还去听刘大伯讲了几天书……”
    邻居家孩子,刘父从不收钱,面子薄的邻居,一般会带着米面来,再不成,也会抱一捆柴。
    由于家里一部分开支必须用在纸、笔、书籍等物上,他一天到晚去找事情做,家里也是非常拮据。
    而且,他不敢倒下。
    直到得知争气的儿子——刘智钊,中举,成为了举人,他才终于笑了。
    “他从来不笑!瞧着就渗人!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孩子都怕他,学什么都很快!”
    “九九歌,我几天就背得滚瓜烂熟!”
    刘父仍然不敢懈怠,凑钱,为儿子赴“京”赶考。
    “后来,考中了吗?”
    小厮摇头:“不知道怎么回事……”
    据说,他没参加三年一次的考试,因为得知刘父病重。
    刘主簿得了贵人相助,带了钱财赶回,得知此事的刘父,当即,气得吐血,只说他糊涂。
    “听说……刘大伯,走的时候……眼睛都闭不上。”
    “唉……我知道,他肯定是不想他爹跟他娘一样,没钱医治,最后……”燃文
    智。
    刘父希望他同样拥有聪慧才智。
    钊。
    勉励之意。
    后又跟好几个年纪大的人打听,刘主簿家的事差不多,都是这样,不过那位“贵人”——也就是富州目前的县令——刘县令。
    其实,富州城,不该设“县”。
    设置“县衙”的地方,该有万户以上的居民。
    富州城算是一个要道,可城只有那么大,里面的百姓也就那么多。
    大概三四千户。
    县分了级别,上中下,县令同样有级别。
    据她粗浅的了解,却觉得富州的整体官员级别并不协调,县令,正七品下,主簿只是从九品下,跟县尉一个级别。
    昨天也看见了——县尉并不把刘主簿放在眼里,更像是个工具人,来来来,有问题,你解决,结了案,写我名。
    另外,主簿之上的县丞,似乎已经悬置三年多。
    相当于一个主簿,要干县尉的活儿,顶县丞的职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多天在兼职县令。
    “县令啊?他……忙着呢!”
    “忙什么?”
    “巡查周围地区的情况,还有……反正忙得很!”
    县令很忙。
    不知具体在哪里,反正不在富州。
    不过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没关系,因为县令很好的啊——过年过节的,都给百姓发福利,什么米面盐,还有发布,发肉的时候!
    “神奇不?”她问张五黑。
    张五黑瘪嘴:“他怕是头牛吧!”
    “奇怪吧?任劳任怨,不图回报,一个人干了N多人的活儿!”
    “县令就算了……他为什么帮县尉干活?”
    “好像他是县令的亲戚。”
    张五黑“哼”了一声:“我瞧着都不是啥好人。”
    “总而言之,我打算从县令下手。”
    “人都不在,吓个下手?”
    “好像要回来了。”
    “好像……”
    “没办法,只能好像。”
    刘县令的情况,顺带着也打听了,姓刘名富,妻妾成群,其中长子叫做……刘廉清。
    那长子跟刘主簿的儿子,差不多大,说这话的人还说:“两个孩子长得很像,晃眼瞧着,像是两兄弟。”
    如张五黑所说,她也觉得,刘县令不是什么真正的好人,而刘主簿愿意这样做牛做马不图回报,两者之间,肯定是有一定联系。
    仅仅是因为当年的那些救命钱?
    愁着该如何找机会切入那个点,嘿,机会来了!
    “听说了吗?大事情!”
    “什么事?”
    “咱们刘县令出事了!”
    “刘县令能出什么事?他不是在广州吗?”
    “在回来的路上!你不知道……县令的姨娘被匪徒抢了去!光是赎金,就要五百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