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锦华歌》正文卷第117章大神求PK

似锦华歌最新章节目录
   两位娘子特地前来天葵寺上香祈福,这个“特地”,包括乘坐十日的驴车,又步行三日多,可谓是翻山越岭,虔诚之至。
    “你是第一次来天葵寺吧?”
    “这里的佛尊尤其灵验!只要你至诚至至信,遵守道义,佛尊一定会保佑你!”
    “不光是整个天葵寺里的佛尊,还有住持原空师傅……”
    刚提到原空师傅,俩女子相视一笑,眼中闪过的情绪比较复杂,但其中某种浓烈的意味,她是隔空察觉到了。
    跟着她俩往前,顺便打听关于原空师傅的事。
    可她的“坦诚相见”,没能换到对方的“直言不讳”。
    人家不跟她分享大神的故事。
    哼!
    没关系,她有的是法子!
    俩女子把她甩开,不准跟着一起进入云会堂——原空师傅此时正在里面。
    云会堂即茶堂,接待客人的地方,作为天葵寺的住持,原空师傅有时也会亲自接待一些客人。
    客容量有限。
    她进不去。
    反正人就在这儿,总能守株待兔。
    话又说回来,作为住持,原空师傅的确是太年轻了些,倒不是说他年纪太小,而是相对于那些白胡子老和尚们的形象,一位瞧着三十出头的僧侣,能够当上一座中大型寺庙的住持,原空师傅看起来资质不够。
    故意带着质疑的语气,找了个比丘尼一问。
    比丘尼立即翻了个“你懂什么”的白眼。
    “修禅问道,各有天性,某僧道终其一生,难以参透佛道,更何况修成正果?”
    “纵使如此,他也太年轻了。”
    “原空师傅自幼跟随百清禅师游历四方,历经千辛,体会万苦,其中磨难岂是刻画在面上?”
    百清禅师是原空师傅的启蒙老师+引路人。
    话一下子岔到百清禅师身上。
    一听她却是着迷起来。
    这位百清禅师倒是个神奇的人物。
    百清禅师应该原本就是黔中道某地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去了天竺国,也就是印度,据说,于某棵树下,忽然参悟了人生真理,一心皈依佛门,后返回何家湾,在这里修建了天葵寺。
    天葵寺从一个一人的寺庙,后来发展成为上百人的庙宇。
    其间经历许多,寺庙人多人少,兴旺又残破。
    百清禅师圆寂时一百零八。
    早知道七十古来稀。
    一百零八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百清禅师精心培养的八个弟子,他们都已经归西了,百清禅师仍然存活在世。
    而原空师傅就是他的第九个徒弟。
    俗称关门弟子。
    即使原空师傅瞧着年轻,整个天葵寺没人不服,甚至于官府也是极其认可。
    根据比丘尼所述,除了佛经等,原空师傅乃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以及精湛的医术。
    “原空师傅游历归来不久,你瞧着吧,过不了多久,必定有许多文人雅士上门拜访。”
    这确实是听说过。
    一些名山大寺里会有学问非常高深的高僧,往往会吸引许多文人雅士拜在门下,以从师受教,譬如,王维,陆羽等等。
    请问,诗佛说的是谁?
    小盆友们快想想,考试可能会出题哦~
    在茶堂外等着一阵,不见有人出来,她只好先去了斋堂,不是饭点,斋堂关门,又去了住宿房,陈志诚孙大几人都在,就是没看见张五黑。
    一看见她,石头赶紧走到她身旁。
    孙大跟过来:“他非闹着要来找你,寺庙人多,我拦着没让出。”
    啃着硬邦邦的馒头,嘴里“嗯”了一声。
    “咱们就在寺庙里待着?”
    “钱都交了,干嘛不待?”
    “这……”孙大嘴角一抽抽,看了后面几人,示意他们走远些。
    留下孙大、陈志诚和看不懂眼神的石头。
    陈志诚说道:“我又打听了些消息,剑南道那边今年的冻害怕是严重,要去,最好还是趁早,越是寒冬腊月,道路越是艰难。”
    孙大也点头道:“那么多人,耗费在路上,得费老不少钱。”
    “南方的情况,你们知道不?”
    “南方?”
    “岭南一带,甚至更南边的地方。过两天寺里要开俗讲,人更多,你们打听打听,其他人愿意干嘛就干嘛,不过不能生事。”
    陈志诚答应下来。
    孙大却是一副犹豫的模样:“咱们就这样?”
    “孙大哥,你别只看着荷包里的几个钱。”
    “那么多人吃饭,我能不看着嘛?”
    此次出行,孙大是财政大臣,所带的贯钱和些金银都在他身上,他夜里睡觉都搂着,与陈志诚合作多次,倒是信任他,其他人却是说不准。
    孙大整日忧愁状。
    “咱们这些钱,可挨不了那么久。”
    “我知道。”她拍了拍孙大的肩膀,起身往外走:“那么多人,我去找找商机。”
    她往外走。
    只听见孙大问陈志诚:“谁是商机?”
    “不曾听说。”
    “光听名字,想必是个厉害人物。”
    为缓解孙大的忧愁,她准备先赚点现成的钱。
    寺庙里看见的僧侣有八九十个。
    住宿房的男香客,也有三十来个。
    再加上新出家的沙弥,以及没住寺庙的沙弥家属,近来,天葵寺里大概得有一两百人。
    另有即将举办的俗讲。
    她得找个商机。
    下午的时间,把寺庙整个走了一遍。
    天葵寺正门进来后,依次是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西侧是地藏菩萨,观音,祖师殿等,还有藏书阁和讲堂,像各类功能房,则集中在了东侧。
    功能房指的是云会堂(茶堂),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寮房(僧侣宿舍),职事堂(库房),当然还有厕所。
    再往后走,来到寺庙附属小学。
    有几个是剃了头的小和尚,有几个是庄子里的孩子。
    继续往后,像是单独的一处围栏院子。
    远远望去,挂着“病坊”的牌子。
    还没走近,已经听见黑煤球的声音。
    “让我进去吧!”
    “我可以的,让我试试,我是大夫,我真的是个大夫呀!”
    她快步走过去,神情夸张喊道:“董大夫?我的天呐,真的是你!”
    董杏林愣住。
    病坊门口俩僧侣愣住。
    “你们不知道啊,要不是他,我那被病痛折磨的爹爹,哪里还能多活五年,享得含饴弄孙之乐!董大夫可谓是我们的大恩人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