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茫茫》2.63

星海茫茫最新章节目录
   63、
    银标历1356年7月,阿拉玛酋长国首都阿拉玛恒星系
    地索尔大军已于恒星系中展开,并加速进入内部,剑锋直指其首个目标:雷之行星轨道空间站,此乃是阿拉玛母恒星系中最重要燃料补给基地,一旦被毁,大量阿拉玛船只便会因燃料匮乏而变成废铁,母星上氘及重水产量与储备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庞大数量民船与守备舰队。
    此时阿拉玛酋长国守备舰队驻留首都者数量其实并不少,早前女王已下令全军处于二级战备状态,首都防备明显森严许多,拥有包括一艘“棱镜”级战列舰、两艘“利刃”级战列巡洋舰、四艘攻击型航母及大批附属舰队,总数五百余艘。然而毕竟地索尔先发制人,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攻击,阿拉玛被动防御,舰队分散于各大殖民地并不集中,加之从共和国军中脱离船舰参战,使得此次入侵阿拉玛恒星系之地索尔舰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占尽优势。
    罗德元帅麾下“奥尔森”号指挥舰并未参战,而是留在地索尔星,作为本次战争总指挥部。此类先发制人快速打击昭示出罗德元帅心中战略意图——他知道,阿拉玛人背后便是整个共和国于强大共和国军,以地索尔一国之力无论如何无法与全银河抗衡,战争旷日持久对地索尔极为不利,因此唯有速战速决,集中强大兵力直指敌心脏,一举压制阿拉玛首都,迫其投降并接受地索尔人所开条件,在共和国还未及反应之际便结束战争。
    很明显,此乃是一步险棋,一旦攻击受挫,共和国军增援到来,地索尔将彻底输掉战争,以及所有谈判资本,连道义上都站不住脚。
    第一场战斗很快在雷之行星高轨道上打响,地索尔人不遗余力,全军一齐来攻,阿拉玛方面却不得不在首都轨道上留下一定舰队以防偷袭,使本就处于数量劣势的阿拉玛舰队雪上加霜。
    两军第一轮交锋便是导弹,地索尔方面虽然占了数量优势,怎奈阿拉玛人历来重视近防武器,防空火力网密不透风,双方实际所受损伤均不太大,仅仅是各自损失数艘护卫舰与驱逐舰,另有一部分受损而已。
    两军继续靠近,第二轮交锋展开,地索尔军两艘战列巡洋舰主炮于18光秒最大射程上率先开火,击伤阿拉玛舰队先锋部队两艘巡洋舰,随后第二轮导弹对攻,又各自损失几艘船。
    地索尔舰队三艘超主力舰呈品字形布置,“依马尔”号、“罗因斯特”号两战列巡洋舰在前,各自以主炮不断攻击阿拉玛军,而那“棱镜”级战列舰“捷马”号则作为舰队旗舰,留在后方位置上。以“暴风”级与“星空”级战力,完全可以压倒阿拉玛军任何舰船,包括其旗舰“棱镜”级战列舰“阿尔莱”号,故而双方主力舰远程主炮对攻中阿拉玛人吃足苦头,不多时先锋两艘巡洋舰便一艘沉没,另一艘重伤退出战斗,整个前锋处于溃退状态,地索尔大军则趁机突击,护卫舰群开始脱离主力舰冲锋。
    当然,阿拉玛人并非毫无优势,作为一个飞行种族,在阿拉玛人战争概念中,往往是战士们携带各种武器于空中厮杀,浮船及其他飞行器只是战士们休息与补充弹药之处,并不直接参加攻击,这种思想也被带入宇军中,导致早期阿拉玛舰队大多为航母,本身火力贫弱,却带有大量载机,小而灵活,所拥有攻击范围远超舰载武器所能及。
    现在阿拉玛舰队中仍保有此方面传统,甚至共和国军航母、机艇设计与作战理念,大多来自阿拉玛人。早年对地索尔战争中便曾以航母战斗群重挫地索尔主力舰编队,如今面对地索尔大军攻击,阿拉玛人依然可以依托其强大航母战斗群——拥有四艘攻击型航母及二十余艘航母与轻型航母为战力,抵抗地索尔攻击。
    共和国宇军经多年发展,战舰方面早已登峰造极,无论火力、防护还是机动,在当前技术范围内都已基本达到最优化。随着舰载武器威力、射程与精度提高,许多人开始怀疑,究竟有无必要继续发展机艇?“苍穹”系列导弹在50光秒外便能轻易击沉一艘驱逐舰,或重创更大型舰船,“光之神”中子炮在十余光秒范围内如同死神之镰,毫不留情收割着敌军战舰,这些武器作战半径已基本达到机艇水平,而留给敌军反应时间则更短,也不必担心被击落而造成伤亡之类问题。
    反观机艇,由于本身体积、质量不可能很大,无法搭载大功率热核反应堆,所携带燃料亦十分有限,故而极大限制了推进器出力,也就意味着机艇看似灵活,实际推重比却反低于主力舰,全功率运行下加速能力不过与战列舰相当,更不用说与小质量护卫舰相比。又因其体积小,不可能装备强大武器,只能使用机载反舰导弹、热核或等离子炸弹等武器进行对舰攻击,其单发威力远不如主力舰反舰武器,故而数百年来不断遭人诟病,大有淘汰之势,某种程度上讲,现役攻击型航母——这种兼具航母载机与巡洋舰级火力及防护的超主力舰,便是这种思想下衍生产物,而许多人更是建议,撤销机艇大队编制,全部机艇装上AI系统变成无人机,纯粹执行骚扰及轻负荷方面攻击任务。
    然而阿拉玛人不会同意,当全银河只看到机艇缺点时,他们却执着开发其优势——那便是灵活性。机艇设计上往往不像战舰为长条形,而是接近方形,其姿控火箭推重比又远高于战舰,故机艇拥有极高回旋速度,可在极短时间内掉过头来,将主推进器对准另一方向,然后机动变轨。这一点主力舰难以做到,长条形舰身意味着其回旋速度不可太大,否则两端所承受巨大离心力便会对舰体及内部人员造成伤害(舰内人工重力场可修正战舰主推进器运行时所产生加速度,然这种加速度两端方向不同而大小在各处并不恒定,对目前系统来说无能为力,除非使用多个独立重力场发生器,可系统整合及造价方面又成问题,故战舰基本不会采用这种设计);护卫舰由于舰体较小,回旋及变轨方面比主力舰灵活,却仍不可能与机艇相比。
    机艇灵活性使其可大批量靠近敌军舰队发动攻击,一方面吸引大量近防火力,使得敌军对导弹拦截率大大下降;二来抵近攻击命中率远高于舰载武器远程攻击,甚至可轻易锁定敌舰某特定点进行攻击,适合执行如击毁敌舰推进器、瘫痪机库、破坏特定武器或感应器等特种战术作战;三者机艇小体积、低截面积、低反光率使其易于隐蔽,伏击、偷袭等相对容易,战术更加丰富。
    阿拉玛军方面于远程炮击战中处于严重劣势,故而很明智的并未选择与地索尔大军正面对轰,舰队机动变轨规避来袭射束和导弹,同时弹射大量载机,并以导弹袭扰敌军。第一线巡洋舰及驱逐舰依旧冒着猛烈炮火死死顶住地索尔军攻势,全力阻挡敌军护卫舰群靠近,为航母赢得时间,阵型后方各航母则迅速调整姿态,将侧舷机库大门朝向敌军方向。
    一架一架各式战机、护航艇在电磁加速器推动下,以与反舰导弹相仿之速奔向敌舰,在航行过程中调整编队——第一波攻击主要为“刀锋4”拦截机,负责夺取制空权,并压制对方防空火力,在接近敌军前锋那正在冲锋的护卫舰群时竟毫不停留,一掠而过,直扑地索尔军第一线中那护卫舰已脱离了的巡洋舰战斗群。
    地索尔军中巡洋舰多为共和国军中退役旧舰,如“银河之翼”级重巡和“游猎者”级轻巡,按照共和国军设计理念巡洋舰并未配备任何载机,虽说防空火力并不弱,然缺少了护卫舰群防空火力加之敌机数量众多,又要注意来袭导弹,很快便应接不暇,顾此失彼,虽然拦截机速射激光炮对战舰威胁不大,然不少船舰却因防空火力大量被战机吸引或近防炮干脆被拦截机打掉而着了反舰导弹的道,导致不小伤亡。
    第二波攻击由一部分拦截机与大群轰炸机组成,同样掠过了敌军前锋护卫舰群,直扑已经被拦截机群压制的主力舰,阿拉玛宇军制式“短剑”轰炸机形同十字锥,拥有四个等离子炸弹投射器及八个外挂点,后部亦拥有足够大空间放置弹仓,最多可以携带32枚等离子炸弹及8枚各式导弹,此时地索尔军阵型前方一艘“游猎者”级巡洋舰与其战斗群已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巡洋舰上八门近防炮仅一座尚能开火,而其战斗群中护卫舰已经派出,留下两艘防空护卫舰与两艘导弹护卫舰均被反舰导弹击沉,两艘驱逐舰亦遭导弹重创,轰炸机到来后二话不说,对准这两百余万吨庞然大物投下数十枚等离子炸弹,其中一部分被战舰磁重复合场制偏而未命中,其余则毫不客气砸在战舰装甲上,释放出可与恒星表面相媲美高温,将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合金装甲板轻而易举烧穿,留下一个个不规则孔洞。
    几轮轰炸之后这艘巡洋舰开始分崩离析,只见一个个逃生舱及“利矢”级登陆艇发射出来后不久,这船就彻底断成两截,每一截均充满着爆炸和火光,不知道是否还有人不幸被困在里面。
    第三轮攻击则是护航艇编队,这种奇特舰艇,比战机大、比护卫舰小,可谓阿拉玛人独创——说它是战机,它比战机笨重,但装甲厚重、载弹量也大许多;说它是护卫舰,它比护卫舰战力差,但变轨机动能力强大,亦可由航母搭载、弹射,进行快速部署。
    阿拉玛军中往往配备两种护航艇——制空型与反舰型,且时常伴随行动,制空型护航艇负责拦截敌军战机与护航艇,反舰型则攻击敌军战舰。这一批护航艇编队便是如此,一半为“长枪”级制空艇,一半“游龙”级重型突击艇,其目标并非敌军主力舰,而是正在冲锋中那护卫舰群。
    地索尔护卫舰群与共和国军并无差别,均是防空型、格斗型、远程支援型及综合补给型这几种,参与冲锋则多半为防空型与格斗型——防空护卫舰、离子炮护卫舰及重炮护卫舰,虽说防空火力并不弱,然冲锋过程中需不断机动变轨规避来袭炮火,阵型早已散乱,难以相互支援,机动力方面又不如护航艇,很快便陷入被动挨打——“游龙”重型突击艇装备四个等离子炸弹投射器及四个自动装填式“方阵”空对舰导弹发射器,尾部拥有庞大弹仓,可携带128枚等离子炸弹与32枚“方阵”导弹,由于从护航艇或轰炸机上发射,这“方阵”导弹取消了“苍穹”系列那强劲离子推进器,转而使用小型推进器,却强化了姿控火箭推力,弹头也不再是“苍穹”系列那多导弹头而是单弹头,体积大大缩小,不过战斗部威力却不比“苍穹II”单个子弹头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