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清当战神》第0243章骑兵战术

重生大清当战神最新章节目录
   张乐行没有理会他的侄子张宗禹,他在迅速的思索着厂科的建议!厂科的建议无疑是大胆的,甚至富有一些浪漫主义色彩!这些都必须建立在高度的军纪和技战术执行力上面!张乐行并不认为他的军队能够做到!他不允许分散自己的亲兵!在毫州城里面是为了逃命而没有办法,被迫的接受了厂科的建议,张乐行不敢想象让侄子脱离了他的指挥,一个人去千里外单独作战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局面!
    厂科似乎看穿了张乐行的想法!他微微的一笑,“大帅!也可以倒过来,你带着大军往北走!给我和张珍藜留下一千人就可以,我担保不会将你的军队败光,我也相信你能够跟安徽北面的清廷人马作战而不受损失!不管成与不成,我们在一个月后,在毫州城外再次碰头,怎么样?”
    张乐行无法置信的看着厂科!“你说什么?你和藜儿带着一千人往南走?我带着四千人往北走?你们这一点人马,能够干什么的啊?”
    厂科自信的一笑,“我来牵制安徽南面的清廷的主力;花间高手!你来对付安徽北面的清廷的主力!只要在一个月内扫除了毫州外围的清廷军队,至少过冬的食物不用发愁,整个安徽的州府都任由大帅索取!毫州城也将会不攻自破!试问苗沛霖敢一个人带着您手中煽动的那些叛军守着一座孤城吗?这不比呆在这里让人合围要好的多吗?”
    厂科自从经历了东北和朝鲜战争之后,加上他战神勋章军事才能的加成,加上他原先就对历史的一点点了解,他对骑兵的作战已经有了一些系统的认识,骑兵的作战不在武力,而在纪律,尤其是近代军队!
    近代的军队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就是绝对严明的纪律,这一纪律的效果很快便被应用到了骑兵身上。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内战,鲁伯特亲王明令禁止手下的骑兵开枪,让他们排成整齐密集的队列,先是慢跑,然后逐渐加速到大步,最后飞驰着冲向敌人,用冲击力而非用火力去发挥骑兵应有的功效。著名的克伦威尔“铁骑军”在训练和纪律上比鲁伯特亲王的骑兵更进一步,是新式骑兵的典范。铁骑军身披胸甲,手持长剑,有时还带有一柄战斧,他们的名称并非由于是否身披铁甲,而是由于他们的纪律像铁一般坚强。铁骑军中的骑兵在个人的骑术和武艺方面并非旧骑士的对手,但他们能在严明纪律的约束下整齐划一的行动,集体冲锋时时刻保持马挨着马,肩并着肩,就像一堵快速移动的“铁墙”。这堵铁墙时刻保持着集体力量,避免散阵后各自为战的混乱厮杀,所以整体战斗力要远远大于旧骑士的军队。在奔跑冲锋中保持密集队列,是比个人马背武艺要高难得多的整体战术行为,近代军制下科学系统的大强度训练是其出现的基石。
    英国新式骑兵的成功经验立刻被西欧各国所重视,到了18世纪,西欧各国都组建了自己的正规骑兵团,在这些骑兵团的密集队列中,纪律至高无上,个人骑术不再重要,单个骑手无需手拉缰绳,紧挨在身旁两边的队友马匹就会带着他向前行进。这样每个骑兵都可以释放出两只手来战斗,一手持剑,一手持手枪。如墙行进的骑兵队列并不需要太高的奔驰速度,那样反而会打乱阵型,影响冲击力,所以他们使用的是整齐的慢跑冲锋。俄国的军事观察家观察了奥地利与亚洲的土耳其帝国之间的战争,发现双方骑兵白刃战时,总是会出现一把土耳其弯刀同时面对2~3把奥地利骑兵剑的局面,土耳其骑兵以优良的武技硬拼奥地利骑兵团结的纪律,结果总是被毫无悬念的击溃。而奥地利的骑兵即使在冲散了土耳其人之后也依然能够保持整齐队列,始终集体作战。随后他向沙皇建议到:“奥地利对于土耳其军队的最大优势莫过于他们的胸甲骑兵,这一兵种令所有土耳其人闻风丧胆,我国也应该引入这一兵种的训练方式”。土耳其是传统的骑兵强国之一,在18世纪和西欧国家的战争中,其传统骑兵却成了最大的劣势,优良的土耳其骑手们竟然总是被不擅骑术的西欧骑兵打败,表明骑兵的进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纪律比骑术更重要的时代。
    卡宾枪和手枪的普及逐渐带来了弊端,18世纪的欧洲指挥官们发现骑兵越来越容易对火枪产生依赖,只有训练最精的骑兵团可以做到开枪的时候保持冲锋,而大多数的骑兵团一旦开枪,就影响了冲锋过程的连贯性,冲击力大打折扣。如果对方骑兵团坚决冲锋,并且是同样的密集整齐冲锋,那么依赖手枪的一方容易被整体冲垮,所以马背火枪射击被逐渐取消,骑兵队列冲锋只允许用剑或马刀。7年战争时期,普鲁士的骑兵一律禁止开枪,用最大的冲击力撞向对手,总是能击溃那些还没有完全放弃射击的其他各国骑兵。同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还鼓励个人骑术的重新训练,认为骑兵应该能够面对多种情况,而非只会靠着密集队列作战。普鲁士的骑兵素质达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无需像以前的骑兵一样始终慢跑来保持队形的连贯性,而是在慢跑逐渐加速到敌人的100步距离时,开始纵马飞奔,而且依然保持队形,形成“飞驰的骑兵墙”。随着普军骑兵的素质在训练和战争中磨练的越来越高,飞奔的距离从100步增到200步,最后甚至增到1800码。
    最终,在18世纪后期,欧洲各国都采用了完全的冷兵器冲锋,手枪只在散开队列的混战中才会见机使用,而卡宾枪虽然配发,更多时候只是摆设,只是有时会用来狙击对方的军官们。只有在面对东方式轻骑兵游走骚扰时,卡宾枪才会比较多的使用。卡宾枪和密集冲锋队列的组合在7年战争中遇到了纯正的亚洲骑射手:俄国人从西伯利亚深处带来的蒙古卡尔梅克部落骑兵。他们的弓箭骑射无法对使用卡宾枪的西欧骑兵造成任何威胁,而他们轻骑兵式的自由冲锋又不能对抗西欧骑兵纪律严明的持剑骑兵队列。7年战争以后,亚洲草原民族的轻骑兵永久性的消失在欧洲战场上;前妻,要不够你的甜。
    事实上,近代西欧骑兵密集整齐的线列冲锋理念并非史上首创,中世纪东亚的女真骑兵和西方的圣殿骑士团等都有过这样训练和使用骑兵的记载。但是,近代的绝对化纪律培养,军官阶层教育程度的提升,战术的系统归纳和研究,都使得骑兵队列的密集整齐程度以及骑兵的战术部署和使用时机达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照瑞士军事家约米尼送给俄国沙皇的著作《战争艺术概论》中的骑兵理论,更加密集整齐的骑兵队列必然会打败相对松散的骑兵队列。无数的战例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铁墙式”队列冲锋面前,散阵的一方即使有更高强的个人武艺和甲胄防护,也只能被瞬间冲的人仰马翻。无论是欧洲军队之间的战争,还是其他各地的战争,世界上发生过的所有骑兵战都符合这一定律。
    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各种不同版本的骑兵训练手册流行于欧洲大陆,骑兵的作战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系统化,18世纪中前期单一的密集线列冲锋又衍生出了横队、纵队、大步、快步、散阵飞驰等多种变形,其中每一种都有专门对应的冲锋时机,需要指挥官看形势把握。同步兵和炮兵一样,越到比较晚的时期,西方骑兵对于世界其他骑兵的优势就越大,因为军队的组织结构、训练方式和战术指导是在不停进化的,而且越来越快。埃及马木鲁克骑兵在拿破仑军队中服役的情况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当地的马木鲁克骑兵在几百年前曾经数次打败过西征的蒙古骑兵和东征的十字军骑士,称霸北非和西亚,到了18世纪也依然保持着数百年传承的彪悍尚武的作战传统,他们可以称得上是世上最好的传统骑兵之一。拿破仑的炮兵和步兵主力数次粉碎了马木鲁克骑兵的大规模冲锋,拿破仑的骑兵也在追击战和前沿遭遇战中和马木鲁克骑兵交过手。其中有一次,600名马木鲁克骑兵歼灭了法军的3个骑兵连(300余人);另一次,900名法国骑兵冲锋,将数千名土耳其-马木鲁克联军击溃并赶入大海。拿破仑曾在一则日记中描述过马木鲁克骑兵与法国骑兵之间的战斗情形:“两个马木鲁克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鲁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木鲁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鲁克兵。”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在*国骑兵的总体纪律战胜了马穆鲁克骑兵的个人勇武,越是小规模的战斗中,个人勇武就越重要,越是大规模的作战,集体纪律就越居主导性。尽管如此,拿破仑确实对战技非凡的马木鲁克骑兵印象颇深。后来,他专门在自己的近卫骑兵军团中征召了一个马木鲁克卫队。这些来自北非和西亚的武士装备精良,每个人都装备有各式各样的长枪,手枪,弯刀,战锤,短斧,匕首等武器,每一种都能熟练使用,这和一般只配统一量产型武器的欧洲骑兵形成鲜明对比。遗憾的是,法军很快发现这些马木鲁克骑兵并不能被立刻投入战场,因为他们都是自由的沙漠战士,很难适应欧洲军队的严酷纪律和集体划一的军营生活。在面对欧洲军队时,骑兵必须排成密集整齐的线列队形去冲锋,才能撼动敌人坚固的步兵阵和其他骑兵,而让来自非洲的“武技大师”们像欧洲骑兵一样在统一命令下执行整齐队列冲锋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协同训练,骑手们跑起来保持不了高度严格的阵型。所以这支马木鲁克骑兵虽然装备昂贵,但不能让他们直接投入欧洲战场去当无用的炮灰。
    波兰枪骑兵在拿破仑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使欧洲将领们重新认识了长矛这种武器的作用。在17、18世纪,由于骑士阶层的消失,使得长矛这种难于在马背掌握的武器遭到冷落,新兴的骑兵需要量产和速成,他们在有限时间内要受到极为艰苦的训练,科目主要是队列作战。这种情况下,骑兵个人使用什么武器对于将领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将领们关心的不是骑兵们是否有更好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而是自己手下的骑兵队是否能做到更标准的密集整齐,从而去用集体的动量冲垮对手。这一时期亚洲和非洲的骑兵还在广泛的使用长矛,但由于在团级规模以上的战斗中(即300~400人以上),亚非骑兵的传统作战方式无法匹敌近代欧洲骑兵的整齐队列,所以表面看起来是亚洲长矛被欧洲马刀打败了,就连拿破仑也曾经认为长矛是应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