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走私系统》对于一些评论区的事情做一些解释。

超级走私系统最新章节目录
   qu
    也许是我错了,那么请大家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会去看的,抱歉。
    之所以在这里发解释,是因为,我在评论区回复了,你们都不看,没办法。
    这是我找的一些资料不知道对不对。
    在古代本朝的皇帝的名字别人是不能说也不能写的,要给皇帝避讳。万一不小心跟刚刚即位的皇帝重名的,回去统统要改名,只要江山不倒,这个皇帝死后也要给他避讳。例如在隋朝杨广刚刚即位,全国凡是名字带“广”的,回去统统要把这个“广”去掉,除了杨广谁也不能叫“广”,就连以前的一些带“广”字的词汇都要统统改掉,以前说“宽广”现在要避讳不能用“广”,改成“宽阔”或者干脆就是“宽”。等到隋朝灭亡之后,大家才能舒一口气,然后毫无顾忌的说杨广当年呀!
    可是本朝的人总要提到本朝的皇帝呀,该怎么办呢?于是乎,有了可以让大家随便叫的一系列名号。
    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了之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例如唐太宗、宋仁宗,一般开国皇帝都是“太祖”“高祖”,例如唐高、宋太祖。某些电视剧甚至某些书中常常有在某皇帝活着的时候叫他的庙号“唐玄宗”“宋高宗”的情景,真的很无语,难道都是穿越过去的人?
    谥号
    谥号,这个不是皇帝专有的,公卿大臣后宫嫔妃都可以有的,但是都是要在这个人死后才有的。皇帝“驾崩”后,后面的继任或是革命篡权的皇帝和朝廷根据他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带有褒贬评议的称号。例如隋炀帝的谥号“炀”是隋炀帝死后唐高祖李渊给的,“炀”不是个好词,带有贬义,“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这皇帝没得救了,又好色又不遵守礼法又脱离广大干部群众,混账皇帝一个。例如汉武帝,汉武帝的“武”代表他在拓疆扩土“武功”上做的不错,提出表扬。
    末代皇帝溥仪是最好的一个例子,1967年死的时候普通百姓一个,没人在意,又恰逢“破四旧,立四新”的革命新时代,自然没人给他弄什么劳什子“庙号”“谥号”。所以,溥仪只有3岁登基时的年号“宣统”和后来在伪满洲国登基的年号“康德”,而没有官方认证的庙号和谥号(民间自发给溥仪上的不算数)。
    年号
    年号比较好解释,每个皇帝登基后都会选择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例如雍正、乾隆都是年号,不是人名!明、清大部分皇帝一辈子只用一个年号,所以人们通常用皇帝的年号代指那个皇帝。所以人们可以在爱新觉罗·弘历同志活着的时候就说乾隆爷怎么怎么滴了。不过这种年号代称法不太适合像武则天这种有文字癖没事干动不动一高兴或是一不高兴就换一个年号的皇帝,一年还没过完年号就换了好几个,除非专业人士一般人记不住。
    尊号
    尊号也是皇帝活着的时候就有了的,但不是仅皇帝有皇后皇太后也可以有,其实尊号一开始就是“皇帝”“皇后”“皇太后”,但是后来皇帝太多了,都叫“皇帝”“皇后”“皇太后”太没创意也不好区分了,后来就要在“皇帝”“皇后”前面加形容词了。比如慈禧的尊号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普通老百姓没几个能记住的,都是广大官员认为紧紧用“皇上”称呼他们心中无比敬仰的皇帝,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激动之情。于是再三强烈要求给皇帝加尊号,皇帝不忍伤害群众的感情只好“勉为其难”的接受了。例如唐玄宗李隆基同志的尊号一开始是“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后来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不断地追加形容词,天宝元年(742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再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七年(748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八年(749)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十二年(753年)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由最初四字加至十四字。说白了尊号就是官员拍皇帝马屁、满足皇帝虚荣心的文字游戏。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