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归家之路一百四十六章半年!

深空之下最新章节目录
   “根据天文台目前的探测,再加上一系列的计算分析,我们姑且划定一个安全界限,也就是安泰克文明所描述的20年。”
    “20年内完成掉曲率引擎,并离开这里,大家觉得有问题吗?”于易峰郑重地说道,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了几下。
    “可能会有。”
    丁一东教授皱着眉头,也没有不好意思:“只要和行星飞船牵扯上关系,工程量都是非常非常大的。技术方面,我们会想办法,尽快解决,但工程方面……工程量……”
    “工程方面主要还是让工程部来配合完成。”于易峰接口道:“有了一颗星球之后,表面可以铺设的自动化工厂大大增加,不用屈居于诺亚号内部了。如此一来,工业能力应该会有一个大幅提升的阶段。”
    “人口不够的话,只能让附属文明,来做一些简单的控制工作。”
    “究竟能否按时完成,让工程部和你们配合着商量一下。长期工程的动员仪式让我们来做……”
    兰波博士也跟着笑了起来:“我倒是想到了一点,关于附属文明的培养工作,也要慎重一点啊。绝对不能填鸭式地灌输科技。得到的容易,也就不珍惜了,而且意识形态上不去,很可能变成像安泰克文明那样的沉沦者。这对我们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周边的几位智囊团成员,也若有所思。
    如此看来,一手培育长大的赤炎角人,仿佛更加可靠一些,一方面同样属于直立智人系,有着几乎相同的审美。另一方面洗脑彻底,处于一种为新人类文明工作而荣耀的状态。
    蜥蜴们,又仿佛更不可靠一些。他们有更多的独立思想,也更容易懒惰。
    好吧,目前的阶段,暂时还不需要顾虑太多,只需要打一些预防针就可以了。
    “如何把控附属文明,确实是一件考验政治智慧的事儿。”
    于易峰拍了拍手,继续说道:“……科技确实不能够随便乱给,主要还是以教育培养为主,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现在他们连造一艘最基本的飞船,都不会呢。”
    一个星际文明的科技树,繁杂而又浩大。新人类虽然人口少,但质量高,目前结合了多个文明的技术,又自行发展了这么就时间,科技树以及工业体系还是相当健全的。附属文明想要学会其中的一些技术,不知道要多少时间。
    “总之,抓紧时间建立行星级曲率引擎,才是头等大事。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没什么事了,大家散会吧!”
    就如此,散会之后,于易峰等人回到了未来号,开始了雄心勃勃的一系列规划。新人类的第一颗战星,就如同看待初恋情人一样,当然要做的尽善尽美。
    接下来的事情主要有三个:
    第一,由丁一东教授的野狼设计局,以及特斯拉研究所,负责整个工程的总体规划。
    “至少要将行星级曲率引擎的模拟图先搞出来。”
    这是一项规模浩大而又复杂的工程,想要用曲率引擎“推动”直径两千公里的庞大星球,可不是简单的工程。
    从技术角度,金属星球巨大的质量,本身就自带了大量引力,而曲率航行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引力。
    从工程角度,两千公里的直径啊,体积就比未来号大了N倍。想要包裹这么巨大的空间,难度无疑提升了无数倍。
    而且从功率角度,能量的消耗也极为可怕。
    曲率引擎并不是不需要能量,它只是不提供动能而已。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挪移一颗行星,必须要克服它所处的引力井,这个引力井是周边的恒星产生的。爬升引力井花费的能量,必须由曲率引擎提供。
    而且行星航行的时候,会对周围的物体造成引力扰动。这部分扰动带来的影响,也得引擎来功能。
    这些加起来,所需要的功率可大得很啊!保守估计,数量级在10^18。
    如何更好更快地,完成这部分工程,对新人类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许多大科学家正在通宵达旦地奋斗着。对于他们而言,这种既有些难度,又明确可以实现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座看得到顶的山峰而已。
    攀登高峰,只不过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兴致很高啊!”
    面对整个文明风风火火的工作,于易峰也是一天到晚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对于他而言,这种因为工作引起的亢奋,也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第二件事儿,尽快将蜥蜴们,引导到工作状态中。
    现在所有的蜥蜴刚刚解放,全部都很兴奋,再加上所有的人口都要做出一系列的选择。在这个点,想要让他们积极工作,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了。
    “也就是尽快让蜥蜴做出选择,想回母星的就赶紧回去,想旅游的、怀念故土的也赶快。然后……投入工作!”于易峰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
    第三件事,敌方飞船的改造、收编,这个过程当然没有什么好多说的。尽快在这些飞船上,安装自己的人工智能,形成战斗体系。
    大批量的飞船将改造成运输飞船,去气态星球收集燃料。一颗行星能够储备的燃料,当然不是诺亚号可以比拟的。按照于易峰的性格,必须要储备地满满当当的,才有足够的安全感。
    ……
    一个月后后。
    在茫茫的太空中,六百多万的新人类,正在努力建设自己新的家园……
    星球的某一块地表上方,就如同镜子一样,被磨得非常光滑,完全能够反射出人的影子。
    各种机器人正风风火火地,竖立起一个超大型建筑。下方是庞大的金字塔结构,大概是18千米的高度,金字塔上方是一根圆柱状的超级天线,天线的最顶端,又是一个直径50米左右的奇怪小球。
    按照设计,这一座高塔的整个高度,足足有100千米!
    它也正是行星飞船的一个曲率引擎。
    虽然这一颗行星的引力,对比地球要小得多,但100千米的高度可不是1千米,对材料科学提出了巨大的要求。人们在这个过程中,甚至用上了一定的反重力技术。
    在这座金字塔上,数万个新人类工程师一同工作着,蓝色的指示灯来来回回闪烁着。在各个楼层间,还有各种运输机器人穿梭来去。
    “这样的金字塔,预计在全球建立360座,联合发动时,能够形成超大规模的曲率泡,带动整颗行星运动。“
    “与此同时,这些金字塔,还是非常强劲的火力点,可以安装大量的武器。”
    于易峰看着这一份报告,暗暗感叹,“真是大手笔啊。”
    他已经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
    金字塔型的构造,意味着更高的承重能力,遇到危急情况时,许多重要的部位,包括长长的天线可以收缩回地下,进行重点保护。
    而且,就算这些金字塔毁掉三分之一,依靠剩下的,曲率引擎依旧可以勉强发动,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战争时的容错率。
    有机动性的行星飞船,可不是以前的活靶子了,而是一个可怕的火力点。
    人们曾经在希克斯交易市场,参观过大量的行星飞船。当然了,希克斯文明的科学技术,远远不是新人类能够比拟的,其战星的结构大多是为了“艺术”,为了好看,而不是为了性能!
    但在希克斯市场,也有少量几颗星球,采用了这样的金字塔构造。说明这种结构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除了“行星级曲率引擎”外,备用的,还有一个“行星级动力引擎计划”,也就是,给行星安装上正儿八经的离子动力引擎。
    想要推动质量千亿亿吨级别的星球,发动机的大小也是夸张地可怕,需要分布在好几千个不同的地点。不过,安泰克文明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工作,倒是给新人类省下不少力气。
    这种巨型发动机,工程量极度巨大,机动性却不怎么样,每一次的启动,都需要消耗海量的工质。于此同时,整颗行星的加速度能够达到0.01米每二次方秒,已经算是非常非常不错了。
    所以,因为这一系列的原因,新人类,暂时没有心力去继续完成这种巨大却不怎么“实用”的动力引擎。
    “曲率引擎工程”还是目前的首位,360座高塔,理论上,只要建造好240座,就能够挪移整颗星球。但240座高塔消耗的物质,也绝对不是盖的。
    海量的超导材料是第一首选,少一点都不行,还有各式各样的新型材料、纳米材料、反重力设备等等。
    “依靠目前的工业能力,想要二十年内完成全部工程,还稍稍有一点困难啊。”于易峰微微皱眉。
    他也看出来了,这座高塔的工程量绝对不是说说的,就算目前以满速工作,可以在六个月内完成,已经很不错了。
    但相比整个工程量360座,或者说至少240座,实在是慢了些。
    人们必须要想更多的办法,再次提升产能。
    一方面,可以将诺亚号里边的工厂,大量搬迁出来,解放新人类全部的生产能力。目前的自动化水准已经非常高了,程序化的生产是不需要人力的。地盘有多大,工厂就能铺设地多大。
    另一方面,可以让这240座高塔同时建造,这时候就可以让附属文明排上用场。大量的蜥蜴工程师或者赤炎角工程师,虽然水准不可能比得上新人类工程师,但模仿着做一些配合工作,还是能够胜任的。
    当然了,也因为背靠金属星球的缘故,所有的物质资源都是自产自销,暂时不需要跑到其他的星球去挖矿。这样也大幅加快了速率。
    那种忙碌的时代真是让人完全停不下来,一天天地,于易峰来回于金属星球与未来号,忙地晕头转向。
    事情有很多,但整颗星球每一天都在变化。
    这种肉眼可以看见的进步,也给人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半年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
    这一天,大量的人口集中在金属星球的几个生态圈内,参观封顶仪式。
    半年,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第一座的“金字塔”一样的行星级曲率引擎,已经彻底完成!
    这一座一百千米的高塔,就这样静静地矗立在金属星球的表面。各种五彩缤纷的灯光,让它如同明珠一般闪耀着。
    这座金字塔的工程量,已经相当于一艘大型飞船。而且是第一次设计并生产的那一种。
    六百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