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火星篇第一百三十二章两条路

深空之下最新章节目录
   就当大家都沉默不语的时候,一位科学家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他急急地叫道:
    “那个绿光无人机!那艘无人机的技术完全超越了我们,但是里边依旧没有可控核聚变装置,只有裂变发动机!”
    “他们可是真正的星际文明啊,却无法将聚变技术实现在直径两米的小型飞船里。X”
    “直径两米……其实也不小了,但是无法放下一个聚变装置。”
    “这可能也说明了……小型的可控核聚变,难!”
    “越小,越难!”
    “是的,一定是这样!”另外一位科学家兴奋地接过了话题:“绿光文明不可能没有聚变技术,但却没法将核聚变技术小型化。”
    “就像尼克斯文明的大贤者所说,类似托卡马克那样的小型装置……难度真的超高,很可能是一条歪路!”
    实际上,“托卡马克”装置其实也不小了,有几层楼这么高,随便搞一个也得几十上百亿,结果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小玩具。
    但对于核聚变而言,它确实只是小玩具,燃等离子体,想要稳定发电,无疑天方夜谭。
    小的机器,太过精巧,对人类来说肯定更加困难。
    这种高难度的东西,搞大的肯定比小的更加简单,当然也更加费钱就是了。
    “其实无所谓,新人类文明已经要用举族之力来完成它,“钱”算什么?”其中一位电磁学的专家开玩笑道。
    关键是……能不能成功,有没有成功的几率,经费、资源,人类都不在意。
    “人类的第一台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是一个庞然大物。但如果强行让当时的科学家,将所有设备浓缩在现代的小小个人计算机中,他们肯定搞不出来……”
    “就算花个一两百年,也不可能直接一步登天。所以了,这个装置肯定是越大越好。直接搞一个小机器不是强人所难吗?”丁一东教授发牢骚道。
    会议室中产生了一丝古怪的氛围,人们都觉得这番话有些诡异,但好像又有点儿道理……
    预算的问题暂且不管,只要能成功,就算是个无底洞,新人类文明也要将它填满!
    一群大科学家根据尼克斯文明遗留下来的信息,开始讨论如何解决这个巨大难题,如何提高实现的成功率……
    越去深入思考“大过滤器”,越觉得它可怕。不仅仅是社会方面,还有技术方面。
    核聚变的理论太简单,又带来了太多的思维定式。
    尼克斯文明也是掉进“磁约束”这个陷阱中,它们下意识地认为,可以用目前的技术手段控制住“核聚变”这个星空巨兽。
    但是实际上,并不能……或者说,以目前的手段极度困难!
    在与专家们的讨论中,于易峰听懂了以目前的技术而言,几个几乎无解的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人类制造的“磁场强度”不够。
    电磁铁的磁场强度从公式上看,只要通入的电流无限大,或者线圈密度无限大,就可以达到磁感应强度无限大。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磁铁内部磁介质产生磁场的机制,是内部的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转向相同的方向,所以存在磁饱和问题。
    所以,当外加电流和线圈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磁场就不会再进一步增加了。
    数百特斯拉,是目前实验室的极限,这个磁场强度还远远不够。
    没有足够大的磁场,就很难限制住聚变时狂暴的等离子,容易造成仪器损坏。
    这是第一个大问题,而且几乎无解。因为它的本质涉及到原子内部的电子运动。人类只能通过多个磁环叠加绕制,才绕过“磁饱和问题”,但这样一来,更是增加了等离子控制的难度。
    第二个大问题,也即中子辐射的问题。
    每个氘氚聚变都会产生一个能量的中子,这些高能中子能轻易击碎第一壁材料中的金属键,产生大量缺陷,引起辐照肿胀、脆化、蠕变等问题,使得材料完全没法使用。
    尼克斯文明到最后也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能长期抗中子的材料。
    它们只能不断更换坏掉的材料来解决问题,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大部分钱也就是这么烧掉的。
    这两个涉及到原子本身,都是几乎无解的大问题。
    当然还有其他各式各样、零零碎碎的小问题……
    “我们的超合金材料不行吗?”
    于易峰听懂了这两个关键点,不禁问道:“这些可是外星材料的变种,难道也挡不住中子辐射?!”
    “不行!”其中一位材料学家断然摇头道:“超合金再怎么牛,也是普通材料,由普通元素组成。普通材料就有它的局限性,就算真正的外星材料也不行!”
    “它们不可能吃得住中子辐射的。就算持续时间久一些,也只是多几个小时或者几天……”
    “……真正要实现发电,可是要按年算的!总不能过几天就停电维护一次吧?”
    于易峰无奈点了点头。
    好吧,这些个问题确实很麻烦。除非出现某些理论的巨大突破……
    但是,哪来的突破啊?人类现在还在吃量子力学以及相对论的老本!
    “那什么东西不是普通的材料?诺亚号外壳?还是诺亚号地板?那种紫色的金属状物质吃得住中子辐射吗?”
    “呃……”那位教授瞪大了眼睛,这倒是他没有想到的。
    过了半天,他才回答道:“或许吧,倒是没有实验过……难道我们可以拆一些地板下来抵挡中子辐射?”
    诺亚号里边的地板并不像飞船外壳那样坚硬,它还是可以摧毁的,譬如说超新星爆发,就把它打出了大量的空洞。
    但是,就算它能抵挡部分中子辐射,问题也只是解决了一个,还有大部分没有解决。
    现在有两条路供人们选择:第一条,沿着尼克斯文明的道路,继续研究磁约束,同时全力发展其他的基础科技,消除各个短板。这条路不知道要花费多久的时间。
    第二条……
    “我们准备放弃磁约束的思想,甚至放弃可控的思想!”
    丁一东教授带头递出了一份报告。说出这句话时,他面色潮红,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疯狂之感。
    于易峰顿时头皮发麻,联想到了奇怪的东西,在月球基地递出《十亿吨氦-3弹推动方案》的时候,他也是这幅表情……
    果不其然,丁一东教授在下一刻就扯着嗓门吼了起来:“可控与不可控本身就是文字游戏,什么是可控的?什么是不可控的?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定义!”
    “氢弹是不是可控的?氢弹这种东西,用于战争时就是可控的!”
    “我们干嘛要执着于托卡马克这种东西?就算它真的能发电,也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不知道到底能发多少电?执着于受控核聚变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完全可以用……不完全受控的核聚变来作为动力!”
    “我们……干脆用氢弹爆炸发电!”
    喊出了这句话时,连带着后边的人都闹哄哄地吵了起来。
    “氢弹爆炸发电?怎么发?”于易峰吓了一跳,下意识问道。
    丁一东教授继续大声道:“我们只要制造一个足够庞大而又坚硬的容器,完全吃下氢弹爆炸的当量即可……
    “核弹在金属容器里爆炸,只要这个金属容器足够大、足够坚硬,我们就能直接吃了这部分爆炸能量……当然不只是氢弹,还有其他的核弹!”
    这句话就如同洪钟大鼎,在于易峰脑子里“咣咣”敲了起来。他感觉整个脑袋都闹哄哄的,根本没听清丁一东后边在咆哮什么。
    再看后边站着的大科学家,似乎没什么反对意见。
    他们早就事先商量过了,就连最稳重的学者也认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