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超越星辰》01591悲歌(一)

进化之超越星辰最新章节目录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加西亚·马尔克斯
    太阳消失后的第五年,也就是公元2150年3月7号。
    新美联与非洲南部共荣体发起的战争均已失败告终,无数为战争狂热,以为可以通过战争解决生存问题的狂热者都被冻成了僵硬的尸体。
    唯一不同的是,新美联起义军的失败源于一场足以扭转战局的意外。而非洲南部共荣体发动的战争则源自内部分歧。
    入侵现实的安魂之乡也归于死寂,但欧洲却未能幸免于难。
    法国沦陷了,德国被从天而降的海洋冰封了,意大利被倒置的山脉贯穿……
    “烽火”依然闪耀,世界已经恢复基本的连接,但苦难并未结束。
    这个时候,“活着”成了所有人的目标,大家几乎默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放弃幻想,准备接受文明的凋亡”。
    ……
    张梓恩把路线图又重新核对了一边,然后转身对疲惫不堪的小队成员道:“大家再坚持一下,再往前走一百公里就到滕州了,咱们在那边休息。”
    身着漆黑防寒服的张梓恩胸前标识有“烽火”二字,这是他此时的身份象征。
    一年前,世界乱成了一锅粥。
    非洲和美洲在打仗,欧洲遭到了入侵,亚洲这边在“烽火”被点亮后也未能独善其身。好在这时候,一股沉寂多年的力量再度苏醒过来,并加入乱局。
    处在混乱中心的世人并不清楚这股力量的由来,但他们感受的到,世界正在逐渐恢复秩序。
    到了2150年,战乱基本平息,欧洲的灾难也暂时消停了。
    剩下一脸茫然的世人,对未来失去了希望……
    好在“烽火”总算是点燃了,人们也终于可以透过它看到全人类正在付诸的努力。第一中轴也是第一次正式的在公共频段向全世界公告这五年来的损耗与成果,同时向全球发出倡议,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精英人才加入到拯救全人类的奋斗中来。
    公告与倡议一前一后发出,均引发了不小反响。
    可对于未来……对于还能否再看到明天的“太阳”,似乎绝大多数人都不再抱有希望。
    现在,官方最忧心的两件事都初见端倪。
    一是避难所内循环的效率,这里包含了三个部分,主要指生活循环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制造效率。在“烽火议会”最初的方案里,全球数以万计的避难所都是一台台可以驱动人类命运车轮的发动机,只要它们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可以持续输出功率,那么人类就有足够的资本去和这突如其来的浩劫做抗争。
    但就目前看,五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恐怖袭击、神性污染、所谓的“福音”降临和两个大区域的战争消耗了太多太多宝贵的人力物力。
    这是“烽火议会”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却也是目前已经发生的事实。
    二就是各大避难所的新生儿出生率大幅度降低。
    尤其是经过这几年的动荡之后,本就已经十分低下的出生率直接被腰斩。现在绝大部分避难所都处在人口负增长状态,更有一些负增长情况十分严重。
    这还没有算上自杀、外部循环系统维修时的人员损失……
    但官方却意外的没有再把这些数字隐瞒起来,而是直接做成了具体清晰的数据表格借助公告附件发送到全球每一个幸存者手中。
    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全球避难所平均新增人口只有人/每月,而月均死亡人数则突破了百万。
    从不完全统计来看,现在全球幸存者只有不足二十五亿人,而按照目前的新生儿数量逐月减少,死亡人数逐月增加,用不了半个世纪,人类就会彻底走向灭亡。
    而根据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最初的“太阳消失”不会超过四百天的说法实在是自欺欺人,不但毫无依据,而且已经被新的证据狠狠的打脸。
    星瀚国际的内部报告称,人类正在经历这场空前浩劫极有可能持续一百到一百五十年,也就意味着,人类只要要在避难所里经历三代人才有可能重见“太阳”。
    这份报告没有对外公开,可各大避难所已经对各个避难所内部的幸存者传达了类似的讯号。
    通常来说,这么做无疑会引发大面积的恐慌,甚至动/乱。
    对于人类文明的延续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可不知为何,“烽火议会”自从被高桥胤寺的人血洗了一次之后就转变了政策思路,他们决定直接向民众告知实情。
    这其中意味就让人实难理解了。
    就目前看,全球现存的一万七千四百五十五座避难所内的二十五亿左右幸存者对于“烽火议会”的坦诚布公总得反应是呈现趋好的。
    从这一点也看得出来,现存幸存者对灾难本身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具体的概念,因此在得知这样的“实情”后并没有反应过激。甚至他们中有不少人开始自发的响应后续“烽火议会”
    发起的倡议号召,并开始着重加强个体间思想构建。
    同时,“烽火”议会还准备了一个备用方案。
    该方案被称之为“生命圣杯”,方案内容主要以采集全人类祖样DNA序列,然后生成一种被冠以“生命圣杯”之名的“文明火种”来确保人类最终被迫走向灭亡时重燃人类文明。
    这一方案计划用时五十年,方案前期计划招募执行人员一百二十三万人,他们将经过严格筛选,不但要对方案内容细节保密,还要对人类文明延续拥有绝对信仰和坚守。
    而这些人就被称之为“守护者”,他们的心口都标识有“烽火”文章,并在方案开启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和“烽火议会”以及一部分避难所为他们提供的极为有限的资源来完成这项伟大的使命。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感到十分困惑。
    这样的方案为什么不直接借助“烽火”连接的信息网络直接交付给各大避难所的管理级逐层落实,反而需要另行招募一百多万人来做这种事呢?
    另外,“文明火种”不难理解,可真的有必要采集全球现有幸存者的祖样基因序列吗?
    最后就是,这些执行人员,或者说备用方案参与者为什么得不到应有的后勤保障?
    以上三个问题,张梓恩都曾当着雄安方面的管理级人员的面向上提出来。
    得到的答复很详细,也让他心服口服。
    概括下来也有三点。
    首先就是“生命圣杯”计划并不是院子里的果子熟了,任由自己人下去采摘那么容易。事实上,虽然关于目前世界现状的基本报告发出后,整体的反应是趋好的,可仍有不少人呈现出消极的负面情绪。
    他们已经放弃了希望,放弃了无谓的挣扎,变成了一群只想着开启末日狂欢的疯子,或者干脆与其他聪明人一样,开始着手为自己谋划一个更长远的未来。
    这就意味着“生命圣杯”计划一经开始,势必遭受阻力。积极配合的必然在少数,大部分人肯定也会关心这项计划与他们是否有直接利益关联,而剩下的则都是反对者,或者干脆就是捣乱的。
    有这些不稳定因素在,已经在浩劫大背景下失去了不少公信力和管理价值的各大避难所管理层早已不堪重负,这时候再把这种工作交给他们,看似只是一根稻草,却极有可能戳破人们内心深处最后一层脆弱的骐骥。
    因此,“生命圣杯”工作只能有少部分响应“烽火议会”倡议的坚定守望者来完成,而且他们还必须学会随机应变,根据不同情况,在不同的避难所里开展因地制宜的祖样DNA序列采集方案。
    至于为什么要采集全球现有幸存者的DNA,其实这是个“饱和式”的说法。目的不在于真的要采集所有人的祖样DNA,而是要最大程度的去采集这些对于“生命圣杯”尤为关键的序列数据及样本,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存人类文明的天然优越性。
    生物学上也讲求海量样本精粹化的说法。
    这对于“生命圣杯”计划正式开启后的人类文明复苏至关重要。
    而为何说执行“生命圣杯”计划的执行人员很难得到保障,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后勤……这一点和之前关于为什么要招募专有人员,而不是直接交由各大穹顶管理机构的原因有些类似。
    虽然非洲、美洲的战争已经结束,借助于“烽火”传递的信息让人们懂得冷静。但“烽火议会”预计,直到真正找到解决“太阳消失”的办法或者明确“太阳”何时能够再度生气之前,已经因为这场浩劫被彻底打散的人类社会依然免不了经受战争之苦。
    像非洲、美洲那样的大范围争夺资源的战争或许很难再有,可小范围之间的冲突却会愈演愈烈。
    尤其是当一些大陆中部地区的避难所内置的可控核聚变能源供给随着时间推移逐级下线后,这些在中部区域挣扎求存的幸存者难保不会为了活着向沿海区域进发以寻求生路。而沿海地区的避难所虽然有“环太平洋核电系统”等各种保障措施,但避难所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
    即便“烽火议会”已经考虑了在未来,太阳消失二十年到三十年左右,人类灾难等级进入到第八级的时候会动员各大避难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全面资源和人员的整合。但在那之前……一些小的意外和冲突还是无可避免。
    至于星环、终极末日堡垒,这些都是诺亚方舟式的避难策略。
    之前新美洲联合众国就因为在五大湖地区集结了大量精粹资源才最终引发了新美联地区的战争,所以就算星环、终极末日堡垒这些是存在的,“烽火议会”现在也只能默许已经存在的继续存在,却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继续扩大,因为那会加速人类文明的凋零。
    综上,“生命圣杯”方案可称得上是人类文明自诞生以来,悲壮气息最为浓重的末日备选方案了。
    当然“烽火议会”方面也在积极的集中人力物力向太阳进发,他们下一步将着手在水星建立“先锋”营地,同时在“金星”部署资源供给中转站,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彻底搞清楚“太阳”为何会“消失”,以及是否可以凭借人力让“消失”的太阳再次升起。
    ……
    从超高速通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