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执道》天龙八部第32章天下文气

诸天执道最新章节目录
   朝阳初升之时,玉京城中城门大开,闲暇无事的百姓纷纷走出玉京城,朝着西山方向结伴而去。
    其中不乏一些读书的士人。
    有人说道:“圣人”陆子“讲道,定是大道衍生。”
    “虽然我等没有青云帖,未必不能上青云峰去一观圣人”陆子“风采,但即便是在山下听一听那大道余音也是值得的。”
    “听说今日百家书院之内,可以任意进出,但凡是好学之人,都可进入百家书院去翻看百家经典。”
    “这可是让众多寒门学子大为称颂。”
    “往后,听说百家书院还要免费办学,定期派儒家、法家等等诸子百家的大文豪开展读书会。”
    “凡是寒门子弟,只要是诚心向学的,都可以在百家书院之中谋求一份差事,半工半读。”
    “这可真是好消息啊,对于我等读书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在那其中感受到学识的氛围。”
    “谁说不是呢,百家书院背靠青云道,青云道圣人”陆子“为当今天下唯一圣人,说不定,往后还可以在百家书院之中见到”陆子“的身影。”
    西山,前往青云道的官道之上。豪华车马络绎不绝。
    其间有两架车马尤为引人注目。
    这两架车马的车辇尤为豪华,相隔大概百米之远,其中前面的一个车辇之上,一只白嫩的手掀开了那车辇的车窗帘子,一双眼睛朝着那大路两旁兴致冲冲的读书人看了看,然后又将那帘子放下。
    在帘子内坐着的是前内阁重臣,李神光,还有当今太子杨元。
    李神光在大乾儒林之中有着不小的名头,说起来,也就比文坛宗师谢文渊稍微差一些而已。
    李神光曾主持玉京城乡试,也是他点洪易为头名举人。
    不过因为性子刚烈,时常顶撞乾帝杨盘的缘故,在前不久,被乾帝罢免了内阁的职务。
    按道理来讲,李神光是不太可能和太子杨安坐到一架车上的。
    不过,如今的李神光已经不是内阁重臣,出城时,被太子杨元三请之下,方才上了太子杨元的车辇,因为李神光也接到了青云帖,要前往青云峰赴论道大会。
    车辇内,只听得太子杨元向李神光问道:“李大人,不知,你如何看待百家书院此举?“
    李神光老神在在的双手交拢在一起,淡然说道:“百家书院有《十三经》这样的儒家经典,早就在儒林之中有了不小的声望。”
    “如今再拉拢一批寒门士子,恐怕不出五年,百家书院便会成为玉京城地面上的第一书院。”
    太子杨元又道:“那李大人是如何看待周易书院的呢?”
    李神光闻言,沉吟道:“周易书院或许会出彩,但想要压得过百家书院,还是不太可能的。”
    “毕竟百家书院背靠的是青云道,那是当世唯一圣人“陆子”。”
    “《道德经》、《南华经》之中皆有治世之道理,虽然未必适用于当今天下,但其作用也并不是仅仅局限于道门之中。“
    “洪易这个小子,老夫是有印象的,当初还是老夫点他为头名举人,他做的那文章的确有气势的很。”
    “不过,终究是差了一些底蕴。”
    太子杨元疑惑道:“哦?”
    “李大人的意思是百家书院的底蕴更为深厚?”
    李神光道:“百家书院能拿出百家经典来,单单这一点,就不是周易书院能比的,即便是洪易的《易经》大成,也不是百家书院的对手。”
    “天下做学问的多了,《易经》即便是旷世奇书,又岂能包含百家。”
    “况且,今日论道大会之后,青云道声威必然会更上一层楼,百家书院借势而起,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太子杨元闻言,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这时,车辇外面传来一个细微的声音。
    “殿下,后面好像是洪府的车辇。”
    太子杨元“嗯”了一声。
    在太子车辇的后方百米处,另一架车辇之上,显得更为热闹一些。
    车辇之上,却是另有洞天。
    那是一个花园,花园之中,星光点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这是黑夜。
    其实,这是洪玄机的一个法宝而已,其间的星光点点也不过是点缀。
    这花园之中,摆着一个小小的宴席,宴席上有花,果,茶,酒,十分的典雅。
    坐在上首的是洪玄机。
    洪玄机坐在宴席的上方,换了一身儒服,没有带紫金冠,一身休闲的模样,只是目光如镜,仿佛映照着大千世界的星辰,无数星光,全部涌入了他的眼睛瞳孔之中。
    这车辇之中的花园极大,能容纳不少人,已经算是一个简易的小千世界。
    以洪玄机如今的身份地位,还有修为,拿出这等小千世界来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这花园之中还有十数个儒士,都是一人一桌赏玩星辰,指点天文银河。
    这数十个儒生,个个气度不凡,格调非常,没有武人的雄浑,没有道士的超脱,但却有着浓浓的文人气息,人一看就感觉到了书香满乾坤的味道。
    这些人都算是名满天下的大儒。
    洪玄机本身是进士出身,为理学大宗师,著书立说,也结交了天下不少儒生。
    实际上如今坐在花园之中的数十个儒生,人人都是名动一方,潜心研究学问的大儒,诸多书院的院主!
    这些人,才是大乾天下真正的上流之人,论起地位,这些大儒的身份比得上圣地的掌门。
    甚至圣地的掌门也被他们看不起,被他们用没有著书立说之类的话语经常攻击。
    连著书立说都没有,还敢称之为圣地?
    但自从青云子青云道出现之后,这些大儒就改换了言辞,改成了“著书立说了,也未必就是圣地气象。”
    此时,花园内,气氛一派和谐。
    从昨日起,这些大儒就已经在武温候府聚集,他们都是洪玄机召集起来的,为的就是今日一早,一齐前往青云道赴论道大会。
    洪玄机是理学大家,也是文坛大宗师,青云子虽然成了圣人,但洪玄机心中的仇怨却是没有随着他的断臂重生而减少半分。
    既然眼下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能对青云道动手,那便要在文名之上打压一下青云子这个所谓的圣人。
    别以为建了个百家书院,不知道从哪儿弄出了一些百家典籍,就能压服百家之人。
    他们这些儒门之人,是第一个不答应的。
    “天波兄,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见面了吧。”
    洪玄机对着一个身穿淡黄儒衫,对星沉吟的儒士说着话。
    这个儒士,面如冠玉,中年模样。
    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之中都似乎在透射着文章的光华。
    仿佛只要是他一挥手,便能作出那等流传千古的绝世文章,每一开口,便能写下流传千古的绝世诗词。
    这个儒生就是“四季书院”的院主,黄天波。
    “不错,十年前,我们也曾在玉京城之中,赏玩明月,那个时候是中秋吧!“
    “我至今还记得那副画面,想不到一晃十年就过去了,真是岁月不留情啊。”
    “你的那个小妾,太上道圣女梦冰云也已经香消玉殒了。”
    “而他那个儿子洪易却在十年之中,颇有成就,听说他的周易书院落成有大半年了,他正在编著一本《易经》,似乎所图不小啊。”
    “听人说,洪易想要和青云子平分天下文气,占尽天下文气之正统,口气可真是不小啊!”
    黄天波此言意味深长,他自然知道洪玄机得乾帝授意,暗中让儒林之中的某些人帮助洪易编著《易经》,但是他依旧不爽。
    因为,不仅仅是因为外界传扬,那《易经》穷尽变化之道,古今罕有,洪易可能因为这一本《易经》封圣。
    更多的是因为当年洪易之母梦冰云用诗词讥讽黄天波,让黄天波一直记恨到了现在。
    只听得黄天波继续说道:“可惜,当年梦冰云用诗词讥讽我,却被玄机你喝退。“
    “没有让我见识到这个女子的才情,现在她的才情,倒是转到他儿子身上去了。”
    洪玄机却是说道:“梦冰云出身烟花之地,身份低贱,十年前中秋我邀请诸位赏月论诗,本是文坛盛会,她却要出言讽刺,出于礼法,我自然是要喝退她的。”
    “天波兄如果对那次的事情耿耿于怀,今日却是可以在论道大会之上,用天波兄的文才教训一下那孽子。”
    “今日的论道大会,那孽子也是会带着周易书院的人前去的。”
    黄天波闻言,面无表情的说道:“青云子狂妄也就罢了,毕竟青云子一连作出《道德经》、《南华经》等道家名著,可见其才华当真是世上少见。”
    “洪易不过被陛下垂爱,沾了你玄机兄的一点光罢了,才得了状元之名。”
    “如今竟然大言不惭,想要和青云子平分天下文气,可真是比青云子还要狂妄!”
    “便是青云子,也没说过占尽天下文气之正统之言。”
    其中一个儒生道:”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有点歪才就敢试图挑战天下,着实是狂妄了一些。“
    “占天下文气之正统,的确是太为可笑。”
    又一个儒生开口说道。
    “不过青云子虽然没有口出狂言,想要占尽天下文气之正统,但其建立百家书院,编著《十三经》,其目的也是要把持正道。”
    “比起洪易来,青云子才是更为狠辣之人。”
    “他那百家书院之中,各家经典应有尽有,如今天下寒士,哪个不对百家书院慕名已久。”
    “若是长此以往下去,恐怕这些人还真要成了气候。”
    这些各大书院院主,赫赫有名的大儒,代表着的是天下文气正统。
    他们说谁是歪门邪道,谁就是歪门邪道。
    这就是儒门大儒的厉害,把持天下正道。
    这也是为什么陆凤秋要建立百家书院的原因。
    若是不建立百家书院,青云道在这些人口中永远上不了台面,永远都是歪门邪道。
    对于青云道的声名不利。
    继而便会影响到青云道的发展。
    这群人自然也明白百家书院的厉害,如今聚集在了一起,就是为了在今日的论道大会之上,打压陆凤秋的声望。
    要用学识,才气,让陆凤秋这个所谓的圣人颜面扫地。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