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能人的前世今生》第七卷第九十九章接纳孩子的叛逆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最新章节目录
   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坚持要妈妈帮他买某个昂贵的玩具,而妈妈本月的玩具预算已经到极限,决定不买。这时候孩子开始哭闹,拖着妈妈的手不肯离开玩具货架。
    这是很常见的让父母们抓狂的情景。“这时候聆听什么的根本不管用!还是哭!”“道理跟他讲了很多遍,听不进!”咋办?这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什么也不做,只是单纯地接纳孩子这种情绪的爆发。
    什么是真正的“接纳”?“是不是就是‘让他哭’?不会惯坏孩子吗?孩子以后是不是就会认为这样发脾气是正常的?那会不会让他变成情绪化的孩子?”父母们心里冒出一千零一个问号。
    “接纳”不在于行而在于心。此时,接纳是心里流淌出来的这样的话:“我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你现在有这样的情绪是自然的,是合理的。我虽然没有办法满足你的需求,但我尊重你表达情绪的权利,我也愿意陪伴你宣泄自己的情绪。”想着这些的时候,也许你的心会柔软起来,拉着孩子的手也会柔软起来,你会慢慢蹲下来,关切地注视着孩子的泪眼;也许你会想要抱抱孩子,尽管他挣扎着不想让你抱,但你毫不在意,只是想把心中的关切和爱传递给孩子。也许慢慢的,哭累了,孩子也让你抱了,于是就静静地躺在你的肩头,让你抱着离开。
    而“不接纳”则可能伴随这样的心理活动:“哭吧,看你哭到什么时候,哭得再厉害也不给你买!这是规矩!”或者是“这孩子怎么还在哭,一点小事儿,有什么好哭这么久的?烦死了!”“哭这么厉害,我到底买还是不买,买了这以后就被他这招给拿住了,怎么得了?不买这全店人都看着呢!”
    想着这些的时候,你的身体和手都是硬邦邦的。你的表情也是僵住的,你和孩子僵持着,或者狠狠用力把他抱离现场。孩子挣扎着,哭闹着;你的心也许是烦‘乱’的。也许是坚硬的。也许回到家,孩子和你还为这件事各自不痛快,你也许会觉得,跟孩子的距离,又远了一步。
    同样是最后并没有买这样玩具,但两种心态却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亲子关系结果。“接纳”的心态带来的是爱的能量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流动,不管客观条件怎样,父母和孩子最终心是链接在一起的,是互相陪伴的。而“不接纳”的心态带来了是彼此的紧张对立,彼此的隔绝疏远。以上述“接纳”的方式对待孩子‘激’烈情绪。真的会养育出一个“情绪化”“坏脾气”的孩子吗?
    孩子之所以变成“情绪化”的孩子,并不是因为父母们常常“接纳”他们的情绪,而恰恰是因为父母们常常“不接纳”他们的情绪。因为“不接纳”,某些父母自己开始发飙,于是孩子习得了父母的这种情绪处理方式;而另一些父母用“冷处理”对待。则‘逼’迫孩子企图用更‘激’烈的情绪去唤起父母的注意,或者唤起无果后,孩子将这股情绪能量转化为对其他更弱小的事物的攻击。
    而“接纳孩子情绪”则让孩子感觉到理解和温暖,感觉到父母跟自己并不对立,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需要攻击的敌对方,他又为什么需要采取更‘激’烈的方式呢?
    孩子叛逆是好的开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对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没有把握好,可能会害了孩子。
    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每个人都有叛逆的倾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它也不过是暂时的。而且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一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父亲叹了口气: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了肚里。
    城市很华丽,但少年很难找到她的入口。他的成长与这个城市的喧闹无关。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在那个离家遥远的城市,伴随了少年叛逆的成长。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做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做过摆摊的小贩……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惴惴的爱心。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
    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内衣,包装得朴实而美丽。这是一个懂事了的儿子,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的新年礼物……
    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了。但少年的成长仍在继续。这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虽然短暂,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从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长大了。
    为什么要叛逆?因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存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然而,对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长们大多不能像对待‘毛’‘毛’虫那样宽容: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反而觉得万分苦恼,深怕这种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惯有的权威,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于是就有了“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在从前,他无法意识这种束缚与限制,就是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蒙’中跃跃‘欲’试。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回感到烦恼无穷,因为孩子大了,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使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感到又气又恨。
    在这个阶段来临之前,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因为时代在变化,孩子在成长,他们的叛逆始终是有根源的。而“关心、理解”,则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回答“怎么办”的开始。
    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一位家长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我一直觉得,‘女’儿和我是处在平等地位的,相互信任,经常‘交’流。”她说,“从小到大,‘女’儿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她都会告诉我。”
    她告诉我,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再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做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了您的看法。
    不仅如此,这位家长还在许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要在“形式上”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在施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对待‘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