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卷三第两百六十五回凉州突变(二)

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最新章节目录
   秦岭北道,数万刘备的部队正走在退还汉中的路上。虽然受到山地道路地型的限制,这几万部队的兵力无法全面展开,整体的队型有些偏于狭长,但在队列中/央的位置却仍然团起了一个厚实的防御阵型,显然是在保护着最重要的人物。
    防御阵中是一辆华车,刘备就躺卧在华车之中。不过这位在汉末乱世之中可谓是声名鹊起的一代枭雄,此刻却不是在华车中展示着他好不容易才打拼回来的威严,而是因为身受重伤的缘故在那里昏迷不醒,却也因此愁坏了同在车中照看的医者。
    都说岁月不饶人,这时的刘备毕竟已是年过六旬的老者,一但被创受伤不但不容易恢复,还很容易引发一连串的身体恶化反应,而刘备这回受的伤真的很重,背上中了一箭、大腿中了一箭、肋下中了一箭,虽然都不是致命的伤,但是以刘备现在的年纪又哪里开得玩笑?
    庞统这会儿则是坐在华车的前辕处,时不时的会扭回头去看一眼车中的刘备,脸上则挂满了担忧的神色。偶尔的,庞统还会在车辕上站起身子,回身去望一望后队的警戒情况,再就是异常小心的环视一下周遭的地形,以免在行军途中再碰上什么意外。
    又是一轮的探视确定应该没什么问题之后,早已是身心俱疲的庞统这才重新坐了下来,背靠到了车壁上合上双眼小休一下。只是双眼这才刚一合上,前些时候那恍如恶梦一般的场面却又一次的在庞统的眼前浮现而出……
    那一日,刘备率领着数万将士以“乌龟壳”战术正在向天水郡城靠近,而在行进的途中也自然是碰上了西域联军大量骑兵的攻击。
    面对西域联军的轻骑快马,刘备军中上上下下的将士们早都习惯了,而现在所采取的“乌龟壳”战术阵型,也一直是应对西域联军快马游骑的一剂良方,之前都已经很轻松的击退了太多次西域联军的进攻,所以刘备的将士们并不慌乱,仍然是在按照相应的战术配置迎击敌人。
    不过可能是已经接近了天水郡城的缘故,敌军这次参予攻击的数量确实是有点多。刘备的将士们依靠着“乌龟壳”战术虽然是没有陷入苦战之局,但是面对着一波又一波的敌人,打得确实是有点累。
    就这样,战局在一时之间陷入了一个胶着的状态,不出意外的话一直会打到天黑下来双方才会各自收手。而从目前的战损比例上来看,刘备这边的“乌龟壳”实在是占了非常大的便宜,这个从西域联军留在“乌龟壳”周边那大批的尸体上就能看出来。
    看到这样的战果,在中军坐镇指挥的刘备颇有些意气风发,遥望向在视野之中隐约可见的天水郡城的目光中也带出了几分不屑之意。或许在此刻的刘备看来,这天水郡城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吧?
    这时又有一大波的西域联军骑兵部队向刘备的战阵呼啸而来,对此刘备仍然是抱以了不屑的冷哼,下令将士们仍然按照各自的阵型走位以应对敌军。
    按当时正常的战术来说,刘备下达的命令并没有出错,刘备军中上上下下的将士们也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之处。因为按照之前多次交手的经验,这些西域联军的轻骑快马,冲阵的话冲不破“乌龟壳”的枪林盾壁,绕阵骑射的话所射出的马上箭矢也无法对战阵中受到良好防护的将士们产生多少的伤害,所以刘备的将士们只要站好各自的站位,应该就可以轻松的应对西域联军的这一波骑兵冲击……或许,这已经是刘备军中的惯性思维了吧?
    不多时战斗打响,而在刚开始的时候,情况也正如刘备军中将士们所想的那样,西域联军的快马轻骑们面对枪林盾壁不敢冲阵,大量的骑兵在与刘备的军阵接触的时候,就有如潮水遇到了砥柱之石一般分流向左右。而在不敢冲阵之余,只能是从侧面将羽箭射入阵中,但对刘备的将士们却造不成什么伤亡。
    战局似乎是偏向了刘备这一方,可也就在这个时候异变突生,大量的西域骑兵不再是向军阵中射出羽箭,而是奋力的将一包又一包、一罐又一罐的东西扔进了刘备的军阵之中。那一包包的东西在掉落阵中之后有不少破裂,被风一带就弥散出了一阵阵的硝石与硫磺的味道,而那些扔进来的瓶瓶罐罐掉在地上破裂之后,则是流淌出了一种黑色的浓稠液体,随之而来被风带起的气味很是难闻。
    那液体是什么,刘备的军中无人知晓,可是硝石与硫磺的气味却是马上就能分辩出来。另一方面由于陆仁对刘备也有着不少的军械支援,所以使得刘备的军中有人一见到这玩意儿马上就明白了西域联军扔进阵中的是什么:
    “是火药!敌军想要放火!!”
    不要小看古人的战争智慧,“乌龟壳”战阵以防守严密见长,对火攻也有相应的应对之法,不然对方的一波火箭过来就能破阵了。所以在这个时候,阵内的一些士卒马上就抄起了灭火用的工具准备拍灭火焰,再加上对火药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也有人立刻就去挖起沙土掩盖火药。
    这些应对之策都没有错,但是刘备军的将士们却有些忽略了地上那黑色的液体,或许这是因为这些黑乎乎的液体看上去好像不易引燃的缘故才会如此吧?
    可也正因为这种无知,造成了刘备军接下来的败局。当西域联军后续的骑兵将一支支的火箭射入阵中的时候,这些黑乎乎的液体几乎是在瞬间就被点燃了,而且难以被扑灭。再由于液体之前的流淌,点燃了那些之前被沙土掩盖住的火药。而许许多多在此之前身上被溅上了黑色液体的士卒,更几乎是立时之间就变成了火人。
    就这样,刘备的“乌龟壳”阵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但总的来说这时还没有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则刘备的将士们久经沙场,对于一些乱局知道该如何应对;二则西域联军是以正常人的臂力将火药与黑色液体在马背上投掷而出,实际扔出的距离相对有限,而且西域联军的这些东西也并不是很多,能够凭借这些放出来的火也因此不算很大。
    所以所以,刘备军的“乌龟壳”在这个时候只是因为火势而崩坏了军阵表层的几个边角,刘备军的将士们只要扑打及时、战阵人员的补位及时,“乌龟壳”仍然可以坚硬如初。
    可是接下来的,便是让庞统心中难以忘却的一幕:随着西域联军轻骑快马部队的左右分流,一支几乎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的重甲骑兵部队出现在了刘备军将士们的面前,并且开始向着刘备军阵的某个崩坏之处发起了集团性的冲锋。
    坚实的马铠、厚重的护甲,带来的就是巨大的冲击力。而由于火势的影响而崩坏的军阵一角,也几乎就是在瞬间被这支仿佛有如钢铁怪兽般的重甲骑兵部队给冲破。而后续的西域联军快马轻骑,也顺着重甲骑兵冲撞出来的缺口杀入了刘备的军阵之中。
    汉末三国时代的华夏有没有重甲骑兵?史料文献之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而据陆仁所知是只有个雏型而已,华夏真正意义上的重甲骑兵那还得到晋唐时期。
    还有,根据陆仁玩内政玩了多年的了解,汉末时期重甲骑兵没能有效的发展起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一般的诸候们能够组建起一支不错的轻骑兵部队就很不错了。
    再说得难听点,当时大家连饭都吃不上了,又哪里还有钱去组建需要花费大价钱才能整出来的重甲骑兵?老曹的虎豹骑算是有点重甲骑兵的影子,但要陆仁来形容的话也就是介乎于轻骑兵和重甲骑兵之间而已,这也是因为老曹在执行屯田制之后手头有点钱才烧出来的结果,虎豹骑的规模也一直大不起来……太烧钱了!
    陆仁有条件去搞重甲骑兵,但陆仁对此却没有兴趣。因为历史上的那些重甲骑兵所装备的人马铠甲有60至80公斤重甚至更高,战马负重过大,易疲劳,会使得骑兵最突出的速度优势大打折扣,而且步兵经过训练,列阵执长兵器而战,重骑兵的正面突击就无法发挥,所以到了隋末唐初,重甲骑兵的弱点已暴露无遗。李渊父子组建的身穿铠甲的轻骑兵就击败了隋朝的甲骑具装,在统一中国过程中屡立奇功。突厥轻骑兵则战胜柔然的重骑兵,成为新一代草原霸主。
    所以陆仁在占据辽西之后,虽然有发展骑兵,却没有刻意的去发展重甲骑兵。准确的说,陆仁是利用手头上的技术优势,打造出了一批重量轻但防护效果好马铠,组建了一支的类重甲骑兵并交由吕玲绮统领。而这支只有几千人的类重甲骑兵,在锦州一战中表现出色……
    不过这些与现在的战局没有关系,反正一句话,由于许许多多局限性,华夏中人对重甲骑兵没有多少的认知,所以在面对西域联军的重甲骑兵那有如雷霆一般的强大冲击力的时候,“乌龟壳”的阵脚终于被冲乱了。
    再接下来的,就是一场混乱不堪的混战。而在混战之中,重甲骑兵的强横冲击几乎就是势不可挡,那一波波的强力冲击,也有如一记记的重锤击打在了刘备军中上上下下的将士们的心上。
    这场混战的结果是刘备败了,但败得并不算彻底,毕竟刘备率领的将士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而且有着像赵云、马超这样的强将指挥,在经过初时的混乱之后总算是渐渐的重新稳住了阵脚。而另一方面,重甲骑兵的强大冲击力虽然恐怖,但终究后力不足,几次的冲击之后就因为马力的过度消耗而不得不退出了战场。再到刘备军的“乌龟壳”好不容易重新合拢的时候,西域联军的快马轻骑也就再难以发挥出什么大的作用。
    但是在之前的乱战之中,刘备中了三箭。而为了稳住军心,刘备仍然坚持着在进行着指挥。这三箭并不致命,可刘备的年纪毕竟在那里摆着,伤口由于未能及时的处理造成了失血过多,这对于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来说,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所以所以,在击退了敌军之后,刘备终于因为撑不住而倒下了。而他这一倒下,造成的结果就只能是刘备的部队不得不因此而退还汉中。在那个时代,一支军队的总帅因为伤病而倒下,这支军队只怕就没有再战下去的可能……
    “刘备!亏你还是与我父亲齐名的一代英雄,你的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这会儿的曹丕并不知道刘备那边是出了什么事,只能是如此的咒骂刘备不争气。赵雨在一旁冷冷的看着曹丕,等到曹丕跳着脚的咒骂完了之后才道:“曹子桓,你也是善于领兵之人,现在刘玄德因为重伤而退兵,你这里又准备如何行事?”
    曹丕又跳着脚的骂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