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卷三第九十九回战事再起

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最新章节目录
   现在的老曹很有些纠结,纠结着到底是出兵汉中,还是留兵防备辽西。天籁而在这个问题上,老曹现在麾下的那帮子谋士也是说什么的都有,反而把老曹给整得有些摇摆不定。而很没来由的,老曹也在心中暗暗的叹息。
    老曹前期有五大谋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而到建安二十年的时候,这五大谋士中郭嘉病死,荀彧和荀攸被陆仁挖了墙角,在老曹的身边就只剩下了程昱和贾诩。只是这两位吧,程昱的性格太过刚强张扬,贾诩又总是一个劲的低调低调再低调,很多时候用起来不是那么顺手。而在这一次的问题上,这二人的意见也如他们处事的风格一样的正好相反,程昱表示要留兵防备陆仁,贾诩却表示不用担心陆仁,应该尽早的去抢占汉中。
    那些乱七八糟的争论与分析就不多说了,反正老曹的头是越来越大。而在这个时候,司马懿补送来的一封信到是令老曹当即就作下了决断——出兵汉中!
    司马懿作出了什么样的分析?说起来其实到也挺简单的,首先司马懿分析了一下蜀中地区与辽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大概的意思就是辽西偏远苦寒,各方面的开发程度都很低,在当时来说属于贫痟荒地,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游牧部族的存在,陆仁就算是不久前打赢了一仗,但是想在辽西立足与发展并且对老曹的地盘产生威胁,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去开发与发展才行。
    反观蜀中,那里的气候良好、土地肥沃、各方面的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属于拿了下来就可以直接使用的地头,一但被刘备给拿了下来,刘备马上就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对老曹会产生的威胁可不是一点半点。也就是说,在土地的使用能力方面,蜀中要高于辽西。
    然后司马懿分析了一下陆仁与老曹还有刘备与老曹之间的关系。陆仁与老曹之间一直以来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的方方面面的联系十分的密切,最直接的地方就是陆仁在老曹的地盘里有着相当惊人的商贸利润,这就直接导致陆仁不太可能会和老曹翻脸;
    反观刘备,和老曹是不死不休的死敌……哎,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反正从外交关系上来看,司马懿的观点是需要防备的绝对是刘备而不是陆仁。
    好吧,其实司马懿作出的这些分析,在老曹的阵营之中也有人作出过类似的分析,只不过司马懿在徐州当徐州刺史,属于与陆仁打交道的第一线人物,手头的情报来源更广泛、更充足,所以在作出分析的时候手头上的客观因素自然就更多一些,分析得也就更仔细一些,说服力度当然也会更高一些。
    但是真正让老曹下定决定去攻打汉中的,却是司马懿送来的另一个加急情报:
    “辽东公孙渊领兵三万,正在前往菊花港的路上,菊花港的仗还得接着打。”
    ————————————————————
    司马懿得到的情报无误,但也不能算是绝对的准确。
    较为准确的情况,其实应该是步度根在对菊花港发动攻击的时候,公孙渊率领人马以援军的身份加入战斗,一起去对付陆仁搁在辽西的菊花港。
    这本来是一个合理的战略布署,可是却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首先就是步度根认为菊花港只有一万左右的守军,而自己纠集起的部族人马有五万多,可以很轻松的就把菊花港给拿下来,然后把菊花港里丰厚的物资收归已有,全部都成为他步度根的战利品,没必要去分给公孙渊。所以步度根没有等公孙渊过来,提前对菊花港发动了进攻。当然了,最后的战况却没能如步度根所想的那么顺利。
    不过菊花港的攻守战打了两个月,公孙氏在辽东的地盘距离辽西菊花港也不算太远,即便是当时的道路不那么好走,公孙渊只要稍稍的赶一赶路,完全可以在菊花港一战的中期就赶到菊花港与步度根合流。
    这时的问题就是陆仁派出的甘宁、邓艾的这支主力部队已经赶到了济州岛。老实说,济州岛距离辽东的乐浪,也就是后世的大连、旅顺一带还有着七八百公里的海路,但是对于夷州的海运能力来说,这七八百公里的海程最多也就是两三天的事,要是顺风顺水,没准早上出发,到傍晚时分就能赶到也说不定。换句话说,就是陆仁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进攻辽东半岛的最南端。
    就因为这样,辽东方面在感觉到了来自陆仁的兵锋威胁的时候,又哪里敢让公孙渊把几万人马给带去菊花港?所以公孙渊的部队是停留在了辽东的西侧,大概临近于沈阳的位置,以便于随时回撤进行防御作战,对正在辽西攻打菊花港的步度根也就顾之不上了。
    再接下来就是辽西的大雪降下,道路被大雪阻断,公孙渊想过也过不去,于是就一直停留在了之前的那个位置。而司马懿手头上的商队在辽东那边得到的情报不是很详细,分析出来的结果就是公孙渊想去打菊花港,很有可能是想趁菊花港的战事刚刚终结,拓跋玉与鲜卑部族的气力损耗之后还没有恢复过来的机会去捡个大便宜。
    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奇怪,那年头打仗的时候,先来个坐山观虎斗,再来个坐收渔人之利的事太多了,就连司马懿在分析过后也认为公孙渊这是想去收渔人之利。而公孙渊与陆仁一打起来可就不是步度根围攻菊花港那么简单,因为这将意味着陆仁与辽东方面的战事全面展开,会打上多久谁都不清楚。
    所以所以,老曹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马上就作出了出兵汉中的决定。而对陆仁与辽东那边嘛,老曹仍然会采取一个表面上劝架,暗地里却煸风点火的办法。
    这些就不再多扯了,只说此刻在某片临岸的海域之上,尽管北方初春的海风仍旧凛冽刺骨,但却有一个青年将领傲然的站在船头,借着望远镜观察着岸上的情况。许久过去,这青年将领却很没来由的一声闷哼,低声道:
    “吕玲绮?我邓艾身为男儿丈夫,又岂会逊色于你!?”
    但凡是人,在心底就总会有着一份自负与傲气,只不过在如何将这份自负与狂傲去展现出来的方式上会有所不同而已。有的人是明傲,有的人是暗傲,然后在傲气与自负的程度上会有所差异。当然也有不傲的人。不过老实说,这个世界上不傲的人基本上是无限几近于零,因为没有自负与傲气的人,基本上是心都已经死绝了的“行尸走肉”……
    举个这样的例子吧。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当中,诸多的草根平民为了生存,在上司或是老板的面前不得不忍气吞声,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就是所谓的“受”。一但超过了某个承受的界限,一怒之下把老板给反炒掉的事也屡见不鲜,这其实就是人们心底的自负与傲气在作怪,只不过为了生存的问题,人们不得不把这份自负与傲气给强行的压抑下来罢了。
    然后呢?君不见在诸多的网络游戏之中,仅仅是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就惹出来的“喇叭大战”多如天上的繁星?这就是因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之中不用负什么责,没什么后顾之忧与心理负担,所以就成了大家能毫无顾虑的去发泄压抑的一个大舞台?
    扯偏了,拉回来。汉末三国时代中傲气的人很多,而明傲的代表性人物自然是首推咱们的关公关二哥,那傲气一上来,几乎就没人能压得住他;次一点的如周瑜、魏延也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只不过周瑜碰上了命中注定的克星猪哥,而魏延在刘备、猪哥仍在世的时候嘛……傲是傲,但还不敢过份。而在猪哥死后吧,说魏延想反叛,到不如说魏延是在其自负与傲气的驱使下,想向所有人都证明一下自己其实要比别人强。
    明傲的说完了自然是暗傲,暗傲的人物则当推司马懿。司马懿隐忍的能力在三国之中属绝对的超一流,正常情况下在人前几乎就不会表现出来什么,要不是他在猪哥死后将曹魏的大权牢牢在握,然后在征讨辽东并经过家乡时来了那么几句“豪言壮语”……
    貌似又不知扯到哪里去了,咱们这里要说的人是邓艾。邓艾嘛,说起来也是属于和司马懿一样暗傲的人物……也可以理解为闷骚。总之,邓艾在人前一般是很少表现出来什么傲气的,但邓艾的傲气却是深深的刻在其骨子里的。像按照原有的历史,邓艾于少年时期在曹魏最初出仕时不过是个管些杂事的小吏,但邓艾硬是能管得相当出色,引起了旁人的注意,然后又因为出色的军事天赋得到了司马懿的提拔。
    当然了,现在的邓艾是出仕在夷州。出身贫寒的他意外的被陆仁所发现,然后就刻意的去教导去提拔,再然后……
    怎么说呢?或许应该说邓艾的目标就是“找到机会来证明自己,然后名正言顺的出人投地”,而陆仁掌中的夷州其实就很适合邓艾的这种想法。再到这次邓艾来到北境,对邓艾来说就是莫大的机遇,想向众人证明自己有真才实干,而不单纯的是凭借了陆仁的师徒关系。
    只是再仔细的看一下陆仁的北方军团,却不难发现邓艾其实是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
    在陆仁的北方军团中,邓艾无疑是处在一个高层将领的阶层的,但问题是北方军团的将领都是谁?甘宁、张绣、赵雨、吕玲绮,都他喵的是陆仁手上的老资格,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不是这时的邓艾所能比拟的。
    再如慕容紫英和拓跋玉,论资历可能还不如邓艾,但你得想想这俩货在辽西地区鲜卑部族中的名望与家系,这也不是邓艾所能相比的,至少在很多地方,他们做得了邓艾做不了的事。
    总而言之,邓艾在北方军团的高层将领中,无疑是排在了最后的末席,基本上就相当于比较有身份的副将。再说得难听点,就是守守城池什么的活有邓艾的份,冲阵杀敌、建功扬名的事则基本上没邓艾的份……至少邓艾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了,邓艾虽然对此有些不甘心,但也仅仅是不甘心而已。因为邓艾很清楚,以他现在的资历、身份什么的,能成为陆仁北方军团的高层将领并且守守城池什么的,相对来说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了。要换在别的诸候帐下,没有足够的资历或是背景什么的,以邓艾现在的基准,了不起也就是个偏将什么的,跑腿卖命有你的份,赚取功绩的大活却基本上没戏。
    对此,邓艾本来也没什么意见,但无独有偶,吕玲绮和赵雨他们之前的菊花港一战却着实重重的刺激了邓艾一下。
    论身份,吕玲绮的身份相对来说比较特殊,陆仁也难逃一点“用人唯亲”的嫌疑。不过在那个时代,子嗣晚辈随着长辈出仕什么的是常事,邓艾这种没背景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