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卷二第二十一回异曲同工

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最新章节目录
   “刘表?兴霸兄恕陆仁直言,这刘表绝非可侍之人!”
    陆仁的话使甘宁楞上了一楞,片刻之后回过神来便马上问道:“此事何以见得?而且据宁所知,陆仆射对元直欲投刘景升一事并不反对,为何到了宁这里却……”
    陆仁摆摆手打断了甘宁的话:“元直的话,兴霸兄只怕是并未听全吧?我当时是对元直说,刘景升为人善善恶恶,盖善善而不能用,盖恶恶而不能去。彼若相投虽可得幕宾之礼,但也仅此而已,终不会为刘景升所用,最后不过是闲散在席,混个衣食温饱而已。若只是想清宁度日,投在刘表的帐下到也无妨,但如果是想才能得施、建功立业,那在刘表帐下却肯定不会有这种出头之日。”
    “嘶……”甘宁闻言眯起了双眼沉吟道:“这些话元直到并未对我细说……不过按陆仆射言下之意,这刘景升既然非能用人之人,你又为何不出言劝阻元直?”
    陆仁笑道:“因为元直还太年轻。虽说他少年时曾游走江湖见过不少世面,但真论起来却仍属涉世未深,在许多事上他还并不懂得如何去取舍。我不反对他去投奔刘表,也是想让他先经历一番人情世故,顺便磨去几分他深藏在心底的锐气。只有这样,他日后才能真正的成材。”
    甘宁轻轻点头道:“原来如此。那在陆仆射看来,元直投得,宁又为何投不得?”
    陆仁道:“因为兴霸兄与元直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之处。元直若投刘表虽不能得重用,但说到底他毕竟只是孑然一人,纵然事有不济,他无论是去是留都可以无所顾忌、了无牵挂,最多也不过就是饿他自己一个人的肚子而已。但兴霸兄你嘛……”
    说着陆仁望了望那边船上的甘宁僮客,摇头轻叹道:“兴霸兄,若陆仁没有猜错的话,你和我其实是同一类的人。”
    甘宁奇道:“陆仆射此话怎讲?”
    陆仁道:“我逃出曹营之后并不隐迹遁形,却在荆襄一带露面行商,为的是想给家人宗族、亲友兄弟们寻一条正道生路,毕竟我是他们的倚仗。而兴霸兄你在一年多前止住攻劫,如今又有寻主而侍之念,为的也绝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功名利禄,还为了……”说着陆仁伸手一指那边船上的甘宁僮客:“还为了你的这八百兄弟不再为贼,而且都能有个正道出路!”
    甘宁又凝望了陆仁许久,最后慨然长叹道:“陆仆射你说得不错,宁不能只为了自己就扔下这班兄弟不顾。想这班兄弟当中,有许多是宁初为贼时便跟随在宁的身边,至多者甚至已逾十载。现在是我们还正值青壮之年,打得杀得拼得,为贼到也逍遥。可是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都已打杀不动的时候,就是死了只怕都不会有人给我们收尸,而且还会留下一世的骂名,所以宁想寻一可侍之主侍之。似如此就算是不能建功立业,好歹也能让这些兄弟跟着我有一口活命饭吃。”
    陆仁心说这甘宁到挺有几分宋江的样子嘛!宋江不就是因为总有着给一班兄弟找条正道出路的想法,所以才千方百计的寻求招安,不再继续当土匪的吗?不过想归想,陆仁很快就转回了神来,向甘宁淡淡笑道:“兴霸兄,你认为你带着这八百兄弟去投奔刘表,刘表又会给你多少钱粮来浆养这些兄弟?”
    甘宁迟疑道:“这个……”
    陆仁道:“我来告诉你吧。刘表乃一清淡文人,根本就不晓武事,麾下虽有带甲十余万,但却已经不知错过了多少进取天下的机会。你若相投,我敢说你根本就不会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还是只针对你一人的功名而言。而对你的兄弟……数年前,张绣往依刘表,刘表令张绣镇守宛城,帮他把守荆州北方门户,同时许以张绣养军之粮。可是你知不知道结果怎样?”
    甘宁怔住:“怎样?”
    陆仁道:“张绣的过万军士,既吃不饱却又饿不死。说得难听点,就是被刘表钓在那里。”
    甘宁惊道:“竟有此事?”
    陆仁轻轻点头:“千真万确。因为当初帮曹孟德说降张绣的人就是我,所以很多事都是我亲眼所见。想来如果不是当初刘表对张绣太薄,我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说服了张绣归降曹孟德。”
    甘宁听过之后沉默不语,眯着双眼低下了头去。
    陆仁又接着道:“这是远一些的事。近一些的,你不妨去看看现在驻守在新野的刘玄德。张绣降曹后宛城即失,那新野就成了荆襄的北方门户。想今日的曹孟德之势何其之大,若到其平定河北再举兵南下之日,其众必逾十万之数。可是新野城呢?兵不过数千而已!不是刘玄德不想招兵买马,而是刘表根本就没有给刘玄德足够的钱粮!这不,不久前刘玄德还差糜子仲从我这里硬要走了三万斛的粮草以供军食。刘表此人便是如此,虽外表儒雅待客礼周,其心却疑心甚重,犹其是对手中握有兵甲之人那更是如此。兴霸兄你的兵甲虽不多,只这八百余众,但我却敢料定刘表一定会像对待张绣、刘玄德那样对待于你。待时日稍久,你的兄弟们因食不得饱、衣不得周而散去,兴霸兄你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甘宁又沉默了许久才用力摇头道:“宁相信陆仆射断然不会欺我,那这刘景升就不是可以相投之人。只是眼下除了刘景升,宁又还有何人可投?”
    这会儿的陆仁不知道有多么的想对甘宁说你跟着我混就是了,可是陆仁清楚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也只能强行忍住。暗自盘算了一下,陆仁试探着道:“兴霸兄何出此言?逆江而上,可投西蜀刘璋;顺江而下,亦可投江东孙权……”
    甘宁一听这话马上就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陆仆射你是有所不知,长江上游,也就是刘璋的属领,正是宁初为贼时的犯事之地,被宁斩杀之人不在少数,因此境中豪族皆不能容宁,故不可相投。网址至于这东吴……”
    甘宁的话到这里停下,而陆仁的心中也突突乱跳。说真的,陆仁很怕甘宁会如历史进程一般,最后还是选择了投奔东吴。之所以现在说出投奔东吴的建议,也是因为自己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那不说出来就不太像了。万一甘宁有投奔东吴的意愿,陆仁就得想办法从中使坏。
    却见甘宁停顿了许久,又抬头望了望陆仁,忽然不住的摇头叹道:“陆仆射乃高明之士,却为何会说出让宁投吴这等不智之言?”
    这回换到陆仁楞住:“不智之言?陆仁有何不智之处?”
    甘宁望着陆仁愕然的神情,叹而笑道:“看来陆仆射是在荆襄一带过得颇为清宁安逸,对江东的时局又所知不多,所以才会说出这般不智之言。”
    陆仁再楞,不过心里已经隐隐约约的明白了几分甘宁这话里的意思。
    这时甘宁转侧过身,遥望向柴桑的方向沉吟道:“宁虽乃一介粗猛武夫,但对时局之事却是看得十分仔细的。这东吴自小霸王孙策在两年多前遇刺身故之时起,境内豪族大姓多有蠢蠢欲动之心,全赖周瑜周公瑾掌兵镇慑才未生出大乱。时至今日江东孙氏仍有如浪中轻舟,其根基很不稳固,众多的豪族虽未起事作乱,但也只是静而观望,孙氏之势若稳则投,势危则趁危而起。宁若是此时投吴,一则是宁尚为**声名不佳,二则宁亦无进身之功,东吴为求避嫌也不能录而用之,毕竟早年间在江东之地,被宁抢掠过的豪族大姓也不在少数,对宁记仇之人可大有人在。”
    陆仁心说行!你甘宁也是飘到哪儿就抢到哪儿。
    甘宁又接着道:“其实最主要的,是当年小霸王孙策在平定江东时,所诛杀的豪强之士也未免太多了些。万一这孙氏未能稳住局势而土崩纷解,这些豪族势必纷起寻仇,介时就必有惨烈血战。大乱之中玉石难分,宁与这班兄弟则必为孙氏所累而蒙大祸。我甘宁一人死不足惜,可是我不能让我的这班兄弟也掺进这浑水中去而无端丧命。如果说孙氏能在稳住根基之后开馆纳豪,宁又有进身之功,东吴到是值得一投,但是现在的东吴宁是断然不能相投的。”
    陆仁一边连连点头一边心中暗道:“果然是这样,真看不出这位在三国中论粗猛与张飞都有得一拼的甘宁,处事却有着相当稳重的一面。嗯……按书上的记载,甘宁投奔刘表之后正是因为看出刘表这个人不怎么样又没有危机感,怕刘表一出事自己也会跟着倒霉才决定离开刘表改投东吴,只不过在江夏那里被黄祖给拦了下来。再从时间上来算,甘宁是在建安十二年孙权攻打江夏的时候射杀了凌操,然后由于饭桶黄祖的刻薄,再经苏飞的指点,这才带着江夏的内情投奔了孙权,接着在次年的建安十三年年初孙权便顺利的攻下了江夏并杀了黄祖。甘宁是在江夏被黄祖强留了三年,反算回去甘宁就是在建安九年左右离开的刘表。而在建安八年秋末,孙权就对江夏动过一次攻击并且击破了黄祖的舰队,也算得上是向世间展示了一下他孙氏集团的潜力,这才会令甘宁生出东吴值得一投的想法吧?看来我这次遇上甘宁还真是赶上了时候,因为再晚一点孙权可能就要对江夏动攻击了,我这次的船队这么急着启航,不也是想避开这次战事的吗?不行,这次机会我千万不能放过,说什么也得把甘宁先给哄到夷州去看一看再说!”
    一念至此,陆仁的脑中又飞快的盘算了一阵,这才面带微笑的指着那边船上的甘宁僮客道:“兴霸兄思虑深远,陆仁敬服。不过我现在很想冒昧的问上一句,兴霸兄止不攻劫至今已有年余,今时今日,你手中尚有多少钱粮吃用?”
    甘宁闻言为之一窒,目光也侧望向了陆仁:“在宁看来,陆仆射应该已经看出了些什么吧?”
    陆仁故作平淡的一笑:“若我所料不差,兴霸兄手中的钱粮已将用尽吧?不然你也不会这么急着想寻主而侍,甚至找机会来与我结交,好为你投主一事美言上几句。”
    甘宁仰天笑道:“还是那句话,与陆仆射这样的聪明人说话就是爽快!不错,宁止住攻劫年余,这一年多的时间下来,原先积存着的钱粮已经都吃用得差不多了。这次赶来相援除去想与陆仆射结交之外,也想借着这点救援之功,厚起脸皮向陆仆射求取些钱粮浆养我这班兄弟。”
    陆仁笑道:“兴霸兄仗义来援,这区区钱粮陆仁又怎敢吝啬?不过兴霸兄,你这样混下去只怕也不是办法,不见得每个人都会如陆仁这般不把这些钱粮放在心上。不如这样吧,正如昨夜所言的那般,兴霸兄在未得可投之主之前暂且屈就一下,作为我请来为商队护航的武人如何?似如此,兴霸兄与麾下兄弟们既可不违止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