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卷一第二百四十一回巧言以对[2]

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最新章节目录
   ,曹操便问道:“那依义浩之见,这战机应当如何去创造?”
    6仁此刻不知道有多么的想直截了当的告诉曹操说去乌巢烧粮,但之前曹操那平淡的反应,使6仁隐约觉得绝对不能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曹操心性多疑,自己若是直接说出来的话似乎又缺少了一些可以令曹操信服的先题条件……在原有的历史上,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去乌巢烧粮,其实带着一种生死豪赌的味道。当时的曹操兵力已不多,粮草又只剩一个月,再不想办法改变局势就只能是死路一条。既然都是死,那就不如痛痛快快的去豪赌一把,赌输了反正也是死,但赌赢了则能够来个彻底的咸鱼翻身,所以当时的曹操可以说没有丝毫的犹豫就赌了。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有足够的粮草让曹操支撑下去,也就是说曹操还没有到那种非赌不可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的心态会与原有的历史不同也该是件比较正常的事。正是因为这样,6仁刚才说兵源不足,其实是6仁事先就有考虑到这些,因而在准备说词的时候有从另一个方面想让曹操进入那觉得必须豪赌一场的状态。而此刻,6仁诂计自己得绕着弯的把话说出来才行。
    于是6仁低下头再用心的回想了一下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说词,然后才抬起头来向曹操道:“当初我学艺时师傅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说天地万物,都有着其最为致命的一点,而巧的是天地万物的最强之处往往也正是其最弱之处。比如说人身上的骨胳,最硬的当属颅骨,但最受不得伤的却正是头骨所保护的颅脑……”
    曹操一听就乐了:“义浩,你这是什么比喻?不过仔细一想,却似乎十分在理。不过提前令师嘛……孤料想,令师定然是一位世外高人,若孤今生能得一见则当为幸事。罢了,先不提这些。义浩说出这番话来,那你觉得本初的最强之处何在?”
    6仁道:“人多军盛,这便是袁本初的最强之处。因此我就在想,与此最强之处相呼应的最弱之处是什么。我先是想过人多则心杂,应该便于离间……”
    曹操接上话道:“此非弱处。人多固然心杂,然以本初声望,完全可以把这些杂心弹压下去。况且兵法有云,欲行间必先以利而诱之,令欲间之人心生取利之念方能成事。而本初势强,孤势弱,并无可诱人之利。说得再难听些,本初对孤麾下之人行间还差不多。”
    6仁呵呵的笑了笑,接着刚才的话道:“我也有这么想。后来想来想去,我忽然想起了当初我方投明公时生的一些事。记得那时明公方与吕布交兵,后来是一场蝗灾令明公与吕布各自罢兵……”
    话虽未说完,曹操却已经猛然醒悟了过来:“义浩言下之意是……粮草?”
    6仁点头道:“不错,这便是袁本初最强之处的最弱之处。十五万人马粮草日耗极大,若能一举烧毁袁本初屯积下的粮草,就算明公一战力尽而不能再趁势出击,十五万人马所需要的粮草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够转运齐备的。大军无粮则军心必乱,乱则生变,变则明公有机可乘。”
    曹操闻言紧皱起了双眉,站起身来又反背起了双手,鞋也不穿的就在座席这里来来回回的踱起了圈。而6仁一望见曹操这样心中哑然,心说行啊,曹操的“跣足出迎”到底还是冒出来了,只是没想到会是这样冒出来的而已。
    再看曹操来来回回的踱了好一阵,忽然扭头向6仁道:“义浩,断彼粮道之策孤并不是没有想过,但孤素知本初,他亦是熟识兵法之人,岂能不以重兵护粮?孤军少,多派兵则官渡不保,少派兵则不足用。故此断粮一策孤未能取用……”
    6仁心说总算把话完完全全的引到我的准备好的思路上来了!于是6仁不紧不慢的笑道:“明公可还记得大军临之日,荀文若是如何笑骂孔文举的吗?”
    曹操道:“当然记得。”
    “那头一句荀文若是说了什么?”
    曹操闭目回忆道:“绍兵多而不整……兵多而不整!?”
    6仁笑道:“看来明公应该明白6仁言中之意了。荀文若说袁本初兵多而不整,明公也曾说过袁本初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想明公数月来一直都死守此间,因兵少势微而未敢轻出,似如此袁军中人非前线之地者,必以为明公不敢犯险而疏于防范,屯粮之地或有重兵守卫然必疏而无备。明公若能以数千精锐之师急往赴之再拼死力斗,尽焚彼粮草一事未必不可成也。关键之处,6仁认为应是明公敢不敢去赌这一把。”
    曹操奇道:“赌?”
    6仁道:“不错,是赌,而且是拼上身家性命的豪赌。其实明公已无甚退路可言,横竖是死,那还不如干脆来个背水一战。”
    曹操又紧锁起了双眉,沉声问道:“义浩,孤怎么感觉你在把孤将绝路上推?”
    6仁平静的回应道:“明公已身在绝路,又何需我推?只不过是明公尚少几分自知而已。”
    曹操闻言后又踱了几个圈才道:“义浩,汝计极险,但不知为何孤却有些愿行此险计之意。那依义浩之见,现在应当如何去做?”
    “选出些精练士卒,暗中去袁营周边之地打探。袁军大营就在此间,兵马又有十余万之多,想来其屯粮之地绝不会离得太远才是。只可惜6仁不识军之事,不然可以试着推想一下哪里比较适合屯积粮草。”此刻的6仁真的很想把“乌巢”这两个字说出来,但想了想终究还是强忍了下来。一则是自己不能太过“神机妙算”、“多智而近妖”;二则是眼下的时局有所变化,袁绍会不会把粮草如历史上那样屯积在乌巢6仁也真吃不准。
    曹操又踱了几个圈,最后轻轻的点了点头。回过身来望了眼6仁,曹操忽然问道:“义浩,你的右臂如何?”
    6仁望了眼自己绑实的右臂,随意的摇了摇头道:“并无大碍,就是毫无知觉,再过两天应该就可以行动如初了。”
    曹操道:“既如此,义浩还是先回帐去好生休息吧。待右臂复元之后早回许都,为孤督促粮草诸事,勿使有缺。”
    6仁一听这话就站了起来,急道:“明公,让我留在官渡吧!我相信以明公之智必能早纳良策,破敌致胜只在朝夕……”
    话未说完,曹操突然腰间长剑出鞘,只一瞬间剑尖便抵在了6仁的咽喉之上,而曹操此刻的神情与语气都阴冷无比:“说!你这么急着欲令孤行此险计,是不是你的心里有别的什么打算?”
    “!!!”这变故来得太过突然,6仁被惊得呆立在了当场。望着指着自己咽喉的剑尖,6仁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脑中更是一片空白。说实话,6仁早就知道曹操已经快容不下自己了,甚至连郭嘉都提醒过6仁很多次,要6仁赶紧离开,以免他郭嘉最后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不过6仁一直认为曹操在没有打赢官渡之战前是不会为难他的,因为曹操需要他来打理后方内政,让曹操可以安心的专注于与袁绍的对决。
    但就在此刻,6仁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曹操不一定非要等到打赢袁绍之后才动手。像现在,曹操大可推说6仁意图不轨,然后剑尖轻轻的往前一送……
    “说!!你急于令孤行此险计,到底是有何打算!?”
    曹操又喝喊了一句,但正是这一句喝喊令6仁方才一片空白的大脑清醒了过来。侧目望望周边围上来的曹军士卒,6仁把心一横,心中暗道:“赌一把!赌曹操现在并不是真的想杀我,而只是他多疑的心性作怪!”
    一念至此,6仁的神情却也平静了下来。淡淡的笑了笑,6仁轻叹道:“明公,你若不败袁绍,我又如何能在有生之年为婉儿报仇雪恨?明公问我有何打算,这便是我的打算!明公若心疑于我,那现在杀我便是,只求明公能在6仁死后,将袁尚剜心漓血,祭于6仁与婉儿的坟前,吾愿便足矣。”说完这些6仁便闭上了双眼,静待曹操的反应。只是不知为何,此刻6仁的心中却非常的平静,平静到脸上都泛起了一丝微笑,甚至还有些期待曹操能把剑往前一送。
    或许这样的死的确会令6仁死不瞑目,因为6仁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但是对6仁来说这种意外之死,责任却并不在他,若真的能就这样死去,或许还能让6仁心安理得的不再去理会那些本来不应该属于他的责任与包袱……简单点说,意外的死去其实能让6仁得到解脱。会这么想,是因为6仁觉得累,人累心更累!自婉儿故去之后,又有谁还能让6仁在这个为了生存而一直都在欺骗着旁人,甚至还要欺骗自己最为亲近的人时代,真真正正让心情放松一下、平静一下?或许6仁自己都不知道,蔡琰曾向貂婵说起过,6仁只有在婉儿的怀中沉沉睡去的时候才会是完完全全的6仁自己……
    剑尖依旧抵在6仁的咽喉上,而四下周边全都静寂无声,甚至静寂得有些可怕。许久过去,曹操忽然喝令道:“全都退下!孤与义浩不过是言语相戏耳!”
    这一声令下,使周边的士卒们全都松下了口气,各自小心的退了下去。6仁缓缓的睁开了双眼,平静的望向曹操。见曹操正在收剑还鞘,6仁忍不住轻声问道:“明公不杀我吗?”
    曹操亦望向6仁,脸上浮现出了很古怪的笑:“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义浩,你与奉孝对孤而言,也并不仅仅是君臣那么简单。义浩,孤现在真心实意的问你一句,你在大仇得报之后将会去往何处?”
    6仁低下头去,轻叹道:“若我还有命在,我想再度扬帆出海……不过原先是打算带着婉儿一起走的,现在却只能是我孤身一个。”
    曹操亦叹道:“义浩,孤真的不愿你离孤而去,但孤亦知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想孤如今与本初要对阵沙场一决胜负,孤其实已经失去了一个知交好友。而义浩你心中从来就不以孤为主君,但正因为你于孤无主君之意,孤与你才更似好友而非君臣,只可惜你终究还是要离去。孤说此话也别无他意,只希望你能在临去之前知会孤一声,让孤能为你把盏送行便足矣。你我好聚好散,切莫再如孤与本初一般终成敌手……”
    6仁低下头去重重的叹了口气道:“若事有可为,我尽量做到……明公,断彼粮道之策还请明公三思为上,早作定夺。或许6仁的话是不怎么可信,但荀公达、贾文和皆高明智士,明公可问询此二人之意如何……6仁倦了,请退告辞!”
    “去吧,好好休息,保重身体!”
    6仁举起左臂施了一礼便转身离去。曹操望着6仁的背影,心中却想起了6仁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