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卷一第一百二十四回破罐破摔

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最新章节目录
   “咦?阿诚呢?他不是和你们一起回来了的吗”
    晚饭时间,陆仁与婉儿来到饭厅时只见到了陆信与陆兰,却没有看见陆诚,一时好奇便开口发了问。读者吧
    陆信摇头表示不知道,陆兰则回应道:“大哥他给糜姐姐送去了新衣服之后就急急忙忙的出了府,说是想起来抚幼义舍中还有什么事情没完成,怕丁夫人责罚,所以得赶回去……我看他肯定是罚抄的书没抄完!”
    “……”陆仁心说罚抄书这种处罚也真是自古就有了,当下便笑了笑道:“行了,先不管他,我是饿得够呛。哦,不用等你们糜姐姐,她和客人在别院里用饭。”
    一顿便饭稀里哗啦的吃完,陆仁照旧先去书饭转抄芯片里的农业资料出来。转抄到初更时分,陆仁感觉有些累了就来到院中休息一下透透气。正仰头闭目的哼着小调,忽然有女子的声音轻声唤道:“陆令君,可否容妾身打扰一下?妾身有点事想向陆令君垂询。”
    陆仁睁眼望去,见是甄姜小心的站在院门那里,脸上也带着几分迫切的神色,一时间陆仁的眉头便扬起来多高,心说你该不会是想牺牲美色来达成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吧?真要是那样,以甄姜仅稍逊于糜贞的美色且熟女风韵十足的身姿,陆仁到是非常之不介意……谁让陆仁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因素,每个月只能在婉儿的那几天和婉儿XXOO呢?
    想归想,陆仁还不至于好色到那种程度,当下便请甄姜到书房小坐。正想唤人来上茶,同时为了避嫌想把婉儿叫来作陪的,甄姜却急忙唤住。这一下可真的令陆仁有些想入非非了。
    不过事情可不会像陆仁所想的那样发展,甄姜在坐席中低着头沉默了许久才问道:“陆令君府上是不是有个叫陆诚的少年?今年十三岁?”
    陆仁点头道:“你是说阿诚啊。阿诚、阿信、小兰他们三个是我今年开春时在许都民屯收留来的孤儿,阿诚今年的确是十三岁。而且当时在诚、信、兰三个孩子当中,也只有阿诚能肯定的说出自己的生辰。”
    “那……他有没有说过他的身世?”
    陆仁摇了摇头,继而好奇的反问道:“甄夫人怎么会突然问阿诚的事?而且你还知道阿诚的年纪……难道你们认识?”
    甄姜又是一阵沉默,良久之后才抬起头直视陆仁道:“阿诚他……表字子良,其实是妾身同父异母弟弟。”
    陆仁一听这话险些没一头栽到地上去:“你说什么?阿诚他、他是你的弟弟?这这这、这是怎么回事?”
    甄姜犹豫了好一阵才道:“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不过既然如此机缘巧合,或许是上天安排着得让陆令君知晓此事……实不相瞒,十五年前家父因病去官,在别院养病的时候背着家母纳了一房小妾李氏,子良便是那李氏所生……”
    陆仁哑然中一摆手道:“行了不用说了,大概的来由我猜得出来。听说令堂性严,肯定容不下李氏与阿诚,所以在令尊辞世之后就想尽办法把阿诚他赶出了你们甄家吧?”
    甄姜轻轻点头:“差不多就是这样。初时家母挂着几分颜面,还会令人送些粟帛给子良母子,但数年前听说李氏心怀怨言便一怒之下再不往送粟帛。子良母子孤儿寡母的在中山无有生计,就迁居去了别处谋生。为这件事妾身与小妹曾劝说过家母多次,毕竟子良也是家父骨血……后来家母意解,便有差人四下寻访,只打听到李氏四年前在延津一带病故,子良他却不知下落……”
    陆仁回想起了当初收留陆诚时的一些情况,恍然道:“难怪阿诚虽然是个流浪的孤儿,但却知礼识字的,而且还从来不肯提起自己的身世……收留他之初,我还以为他只是个破败家族的遗孤,因避祸才不愿提及身世。现在看来他应该是对令堂记恨在心吧?哎,难怪这小子晚饭也不吃就跑回抚幼义舍里去了,闹了半天是不想和你们姐妹见面啊!”
    甄姜怔住片刻马上就急切的问道:“子良他不在府中?”
    陆仁点点头,把自己与荀氏合建抚幼义舍的事说了一遍,最后补充道:“真要算起来阿诚相依为命的母亲可以说是你们甄氏逼死的,以阿诚的心性当然会对你们记恨在心。若换作是我,我也会一样不愿见你们的。”
    甄姜默默点头,沉默了一阵才道:“可是子良毕竟是我们甄氏的血脉……陆令君,是否能劳烦你劝说一下子良?好歹也让他和我相见一下,复还甄姓。”
    陆仁一听这话立马就头痛得要命。早在收留之初,陆仁就已经知道陆诚的个性其实倔强得要命,而陆诚一但认准了的事诂计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一时间气苦的心道:“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老是会掺合进别人的家庭纠纷里去?曹昂死后我要想办法调解曹操和丁夫人之间的关系,现在到好,又要我去调解陆诚这个私生子与甄氏的关系!我靠!!”
    一念至此,陆仁没头没脑的向天空竖起了中指表示不满。甄姜见陆仁面露难色,迟疑中问道:“陆令君,此事很难吗?若令君能劝回子良,我甄氏对令君定有重礼相谢!”
    “怎么又来个重礼相谢?糜贞那里还说日后会有重礼相谢的,不过现在影子都看不到一个……哎等等,陆诚只是个私生子,书中记载又说甄宓的老妈是个性情严得要命的人,怎么会对一个私生子却这么上心?难道说……”
    悄悄的激活芯片查阅了一下资料,关于甄氏的记载是“长男豫,早终”、“后年(甄宓)十四,丧中兄俨”,也就是说甄氏血脉的男丁只剩下了甄尧一个。陆仁隐隐约约的明白了什么,试探着问道:“你的三个弟弟,应该只剩下了甄尧吧?而你这么急着想把阿诚找回去,是不是……”
    甄姜长叹了一声道:“陆令君果然是个聪明人,马上就能推算出其中的微妙之处……不错,尧弟虽方举孝廉,但与二位兄长一样自幼就体弱多病,只怕难承我甄氏家业。若非如此,家母又岂会差人寻遍中山去寻子良回家?”
    陆仁抓了抓头,为难的道:“我试试看吧。不过我不敢保证什么,阿诚胸怀恨意,加上又流浪了这几年的,心性极为倔强。记得我那时初见他的时候,他宁可自己不吃东西,被人打得遍体鳞伤,也要让我先去救下阿信与小兰。有这份心性的人,不是那么容易就劝得动的。”
    甄姜马上就向陆仁大礼参拜道:“妾身斗胆,恳请陆令君能劝得子良回心转意,与妾身同返中山!”
    这种事还真让陆仁为难得要命,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不过就在这一刻,书房外陆诚的声音忽然冒了出来:“不用劝了,我是不会回去的!”
    “子良!!”
    “阿诚?你不是躲去了抚幼义舍吗?”
    陆诚铁青着一张脸缓步进入书房,狠狠的瞪了一眼甄姜才向陆仁道:“老大,其实我没有去义舍,而是躲在书房的院子里,想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和老大说一说这里面的事的。老大,我这条命是你救回来的,你的话我什么都可以听,但唯独这一条我死也不会答应!”
    不等陆仁与甄姜答话,陆诚便冲着甄姜冷冷的道:“当初你们家中有人以继香火,不以我为意,逼走我和母亲的时候那是何等的霸道!?现在都顶不住了,就想起来找我回去?那我算什么?要我回去之后看张氏(甄宓的母亲姓张)的脸色过日子?你们不是还有个甄尧没死吗?那我回去还不是一样会受尽旁人的冷眼?说我陆诚是为了甄氏家业才回还甄氏?士可杀不可辱,我陆诚跟在老大的身边虽然只是个小书僮,但我过得逍遥自在!在这里我有老大、有婉儿姐,还有抚幼义舍的丁夫人,还有我自己的弟弟妹妹!在这里有人真心关爱我、真心体贴我,但我若回了甄氏我会什么都没有!”
    甄姜急道:“子良你别这样!毕竟我是你姐姐啊!”
    “我不认!”陆诚扭过头不看甄姜,只是向陆仁道:“老大,如果你硬要逼我,我宁可离开老大,再去过浪迹天涯的生活……老大的救命之恩我不敢忘,若老大哪天要我为助,我自然会赶回来,但唯独这件事我不能答应!不然我又怎么对得起把最后一口干粮留给我,自己却因饥寒而故的母亲?”
    “……”
    陆仁的头就别提有多痛了,心说这种情节简直和以前看过的那些论理肥皂剧没什么分别,而另一头甄姜的眼泪都流下来了,要命的是陆仁就是看不得女人流眼泪。苦思了许久,陆仁索性来了个破罐子破摔,一伸手拧住了陆诚的耳朵道:“你小子,到底当不当我是老大?”
    陆诚忍着痛,倔强之极的道:“当然当!但这件事我就是不能答应!”
    “那好,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听着,你这一辈我不勉强你,而你们都是大商家,那索性大家都打个对折!”
    “对折!?”陆诚与甄姜都懵了。
    陆仁道:“阿诚你不肯回甄氏,这事逼你也没用是不是?那你就继续留在我的身边当我的小书僮。不过你再过个几年就肯定要娶妻生子,到时候你和你夫人就努力点多生几个,然后再送一、两个子辈回甄氏承继香火,这样总行了吧?***,你们的家事也扯到我头上来,烦不烦啊?我一人身兼三职,平日里光是公务都快应付不过来了,真说起来哪有时间去管你们这些家事?反正你们都给我各退一步,不然的话这件事我可不管下去了。”
    “……”甄姜与陆诚各自无语。
    不过二人再各自细细一想吧……陆诚自己还是个孩子,谈及他的后辈还真有点不当回事,加上陆仁向他猛甩眼色,陆诚也觉得陆仁其实是在帮他用缓兵之计;另一头的甄姜仔细一想,也觉得陆仁的提议其实是可行之举。在汉代管这一类的事叫做“攀还为后”,也就是直系子弟断绝之后,由旁系子弟(像侄子、外甥)继承香火,但陆诚怎么说也是属于直系子弟,甄氏母女这边当然会更容易接受一些。再者这样还可以避免掉张氏与陆诚之间的直接冲突,无形中还可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说句不太负责任的话,老人家对子女辈或许会因为某些因素难以容忍,但跳到孙子辈的时候总会心软上一些……
    既然各自想通自然是大点其头,陆仁也就松了口气,他实在是没什么精力去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有心想把这二位瘟神送走好让自己静一静,甄姜却在那里央求陆诚唤自己一声姐姐,同时希望陆诚能改回甄姓。
    对此陆诚哪里会答应?思索了很久,陆诚斩钉截铁的道:“唤你一声姐姐这不是什么大事,我可以应允。而我的孩子改回甄姓那是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