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造梦师》正文卷第四百二十三章迎春(36)

快穿之造梦师最新章节目录
   迎春当时就明白了,杜钊也觉得养济院是个累赘,当初他们签了合同,用在养济院的药全部出厂价给她。
    养济院用药数量大,全部是出厂价,意味着药厂把药运给她药厂还要赔钱。而药厂经过口碑发酵,可以说供不应求,多少军阀富商被这块肥肉吸引,杜钊肯定付出了大代价才保住药厂。
    为了供应外界所需,能给养济院的药数量不多。可合同上标明给养济院的药不能被挪用,日渐增大的需求肯定会让杜钊为难。
    这时候杜钊会想,如果把养济院并入慈善总会,两人的合同就会作废,养济院再想用药,就得和别人一个价钱买。
    等于甩掉一个累赘,又增加一大笔利润,他当然乐见其成。
    如果他真的想帮她,商会就不会是借口,商会要看青帮脸色,政府官员办事也要请青帮行个方便,养济院这点面子还是会给的。
    一句话的事。
    人果然是利益至上,迎春一点都不惊讶。
    这场仗需要她自己打了。
    迎春现在面临的敌人有许多,她找了《奇谈杂珍》记者,出钱让他们写一篇报道。
    说某某夫人亲切会见养济院众人,决心把养济院并入慈善总会,从此妓女救治全由政府出钱。
    这是个假消息,《奇谈杂珍》本来不敢登,迎春拿出慈善总会发给养济院的文件才让他们相信。
    报纸消息登出一天,董先生帮忙,让《平城日报》转载了这则消息。
    平城日报一转载,其余各大报纸纷纷转载。
    “某某夫人慰问养济院众人”这则消息让一些胆大包天的小报起了心思。
    编造某某夫人的花边新闻,夫人丈夫某官员的花边新闻,还有报纸质疑某某夫人丈夫风流花心,开养济院是否有建私人后宫的嫌疑。
    还有的猜测更大胆,是否想接养济院建一个只接待政府官员的“酒池肉林”。
    这年头文人不敢在报纸上直接批判军阀,批判政府腐败倒是可以。
    就算被抓进监牢,朋友学生老师们也会多方活动,逼迫警察局把人放出来。
    进监牢走这么一遭,爱国文人的身份就没人质疑了。
    所以说这时候的人胆小是真的,胆大也是真的。
    迎春用笔名率先写了一篇文章指责政府官员包庇后院,公私不分,强夺财产,以及对养济院邪恶用处,其心可诛!
    写文章附和的人有不少。
    她还在报纸上给几位妇女界的名人写信,让她们“可怜可怜那些疾病缠身无家可归的女子”。养济院一旦被夺去,谁也不敢保证会被用作什么用途。
    同时报纸上还登了妓女签名的万言书,会写字的写自己名字,不会写字的就按指印。
    万言书写了具有代表性的妓女的悲惨经历和愿望,表达她们不想接受社会救济,愿意自给自足,亲手赚钱养活自己的决心。
    她们已经改过自新,想堂堂正正的站起来,而不是依附政府财政,被当做社会寄生虫,浪费政府本应该用在百姓或军队身上的钱财。
    万言书的发表让社会各界对妓女的观感好起来,妓女愿意自立自强也是好事。妓女也有为国贡献的心。
    只不过她们的力量很小,都是受苦受难的底层百姓,只能让自己不给国家添麻烦。
    这样的爱国心令人动容,正应了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太太于太太看到报纸上对她们的谩骂,气的不得了。觉得陈强不识好歹,派了人去养济院一顿打砸。
    又派人在报纸上抹黑陈强,说他打着救济妓女的名声,实际把妓女当作廉价劳动力。
    治好病的妓女们都被他送进工厂,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工作环境恶劣,无法见到家人,全无人身自由。
    打着慈善的名义对她们进行剥削,这种行为比妓院老鸨更为严酷。
    什么时候都有卖国文人,批判陈强的声音一见报,立刻有许多人附和。
    从陈强上不得台面的出名之路,到陈强得到好心人赞助上中学,却因沉迷美色,连连缺课。
    又说陈强作为一个大好男儿,应该做的就是上阵救国,实业救国,或者作为文人唤醒民众的蒙昧。
    但他却投身妓女行业,所作所为为社会全无贡献。
    说他投身脂粉堆,靠妓女赚钱,那些女人本就可怜,他还要压榨出她们身上最后一滴油。慈善总会要拯救姐妹,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抹黑政府官员,贪婪恶毒,置郭嘉民族声誉于不顾,简直是天上地下一等一的恶人,小人。
    紧接着就有人抓住陈强的身份问题狂轰乱炸,还采访了几个离开养济院的妓女,那些女人口口声声说陈强多么灭绝人性,比妓院老鸨都不如。
    妓院老鸨为了让她们赚钱,好声好气的对她们,她们还能和家人见面。陈强却把她们当牲畜使唤,白天黑夜的监视她们干活。
    养济院说是慈善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大银窝。
    陈强还利用姐妹们招待黑.道中人,姐妹们生不如死,迫切需要慈善总会的姐妹拯救,大家千万不要被蒙骗。
    那些女人的话上了报纸,社会风向顿时转变,满是对陈强的批判。
    王太太于太太见报纸批判她们转到批判陈强,心里很得意。
    两人坐在花园喝茶,王太太的指甲油又换了个颜色,一手捏着小巧的英式骨瓷茶杯啜饮。
    于太太就明白了:“王太太,您这指甲油真漂亮,显白。”
    王太太咳嗽一声,嘴角抽动,于太太有些尴尬,这是没猜对啊。
    于太太仔细打量王太太,终于发现不同,恍然大悟的夸赞:“您这戒指……”
    王太太满意一笑,放下茶杯,凑近悄悄说:“这是我家那口子买的钻石戒指,三克拉,我觉得亮度还行,也就一般般,比不上我嫁妆里那套祖母绿。不过呢,念在他还算有心的份上,我就勉勉强强戴上,算给他个面子。”
    于太太连忙夸赞两人伉俪情深,富贵美满。
    王太太一边谦虚一边笑。
    日常吹捧之后,于太太提到了陈强:“还是王太太厉害,不出手则已,一出手那穷小子就翻不了身。那穷小子还是太嫩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竟然敢编排咱们?实在胆大包天。”
    王太太轻笑:“可不嘛,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这样。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你说他们要有能力还好,一个个的,也就靠一张嘴说三道四,成不了气候!”
    妙书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