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造梦师》正文卷第一百一十三章典妻(9)

快穿之造梦师最新章节目录
   既然要做,院长就决定做到最好。
    他给四面八方的朋友发了一封信,说得了一件世无其二的宝贝绣图让他们欣赏。
    又说了来的人有谁谁谁,你们有多年没见了吧,正好来我这里相聚,既能畅叙幽情,又能共赏宝物。说不准还有哪位大儒写成文章,你们的友谊就能流传千古啊。
    宝图的诱惑力不是太大,但院长总能抓准别人脉门。
    因此十之八九的朋友都回复说会来。
    这时候交通不便,有的朋友远在漠北,有的远在琼州。
    等人来齐是一个月后的事了。
    这一个月时间松鹤书院学子就动起来了,术数学的好的就去勘测河流,决心让湛河周围百姓再无水旱之忧。
    射御学的好的学子身强体壮,正适合巡视乡里,以正民风。
    外县学子给家里送信让送粮食,本县学子富裕的就劝告家里开仓放粮。
    院长又亲自做说客给富商们说了一番灾年用人,事倍而钱半的好处。富商们本来觉得做这种事会让本县文人骂他们趁火打劫,赚取不义之财。
    都不愿意背上奸商的名声。
    可既然松鹤书院院长这样说,那便没什么好顾虑的了。
    纷纷大兴土木。
    有想在山里建个别墅,冬暖夏凉,春天看花,夏天避暑,秋天打猎,冬天上香。建在松鹤书院附近,还能沾沾书院的文气,说不定以后自家也能出一个读书种子。
    也有修桥铺路的,平时做花费太多,灾荒时候造价只有原先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之后就能在桥边路边立碑,受乡里敬仰了。
    因为富商的大肆消费,青山镇的生意都被盘活了,四处都需要做活的人。松鹤书院巡视的学子在周围一宣传,乡下活不下去的青壮都去县里找活干。
    老弱病残可以领取富户发的一天两顿的粥,或许不能吃饱,但饿是饿不死的。
    县里的富商大肆花钱,富商女眷也不遑多让。
    松鹤书院出面承包了一批活儿,不为别的,只为老弱病残能多一门养家糊口的手段。
    于是老弱病残们有的学编草鞋,草席,草玩具。有的学运用山中矿石制作松鹤书院需要的颜料,有的用通草花做首饰,有的学习制作果子小点心,还有的学习做绒花。
    至于原有的会织布,会刺绣的人,县里需求量变大,她们也多了收入。
    这样过了一个月,县里饿死的人一个没有。
    学术数的已经定好治河策略,和县里主官一汇报,就浩浩荡荡行动起来,水渠已经挖了大半。
    巡视乡里的学子制止了不少伤人欺凌事件,使的民众安全感大增,学子们也更理解百姓的疾苦,更有责任感。
    县里赈灾的大户获得不少赞誉,贫寒学子为了灾民忙前忙后,也增长了见识,充实了荷包,人人得利,人人高兴。
    四面八方的大儒赶来的时候,见青山镇虽然遭遇大灾,但百姓脸上生机勃勃,并无绝望麻木之色。乡里民风良好,夜不闭户,见老人摔倒还能上前扶一把。
    都感叹如果不是知道此地发生旱灾,古书中说的天下大治就该是如此了吧。
    想必此地的父母官一定是有大才的人。
    一路走来,名士们都觉得就算院长让他们欣赏的宝图没那么惊艳,只凭此县大灾时的处理,也不虚此行了。
    名士们集聚在松鹤书院的时候,柳芸正在绣第二幅图。
    进了松鹤书院,名士们都觉得不对啊,以往三步一景的松鹤书院现在怎么草也枯了,水也没了,学子仆童满面风霜。
    以往那个清雅幽静的松鹤书院怎么变成这样?
    一见院长,就有人调侃了:“谢大儒是没钱了还是没名望了,书院弄成这个样子,小心被别的书院嘲讽哦!”
    谢院长一脸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神神秘秘的说:“人都来齐了,我今天让你们看的这幅宝图,正与你们所疑惑的有关。”
    带着一群人往书房走。
    身后的朋友笑道:“这种时候还卖关子。”
    进了书房,谢院长小心翼翼的捧出一幅图放在桌案上,献宝一杨的一挥手:“来看!”
    一群名士大儒围上去,对着一幅绣图捻须细看。
    “这幅图……风格倒是新奇,构图意境也不错,但远不到宝图的程度啊。”一人抬头疑惑的对着谢大儒说。
    他们见的好绣图,名画多了,并不觉得眼前的绣图有多么惊艳,最多给个中上。
    周围人点头附和:“是啊,比起我看的某某图来说还差得远呢。”
    “谢匹夫是不是老眼昏花,好坏都分不清了?”
    “难说。”
    “到底因为什么你把我们骗过来?不说个清楚我就赖在这儿了!”
    “正好。”谢大儒笑道:“书院正缺一位天下闻名的书画老师,你来了正好补上这个缺。你们也别客气,只要有心留下来,书院必有你们一个位置。”
    “莫不是把我们骗来书院当苦力的吧。”有人猜测。
    “到底是因为什么,爽快点不行吗?”
    周围人说的火气上来的时候,谢大儒才说:“实不相瞒,此地有这番惊人变化,正是因为有这幅图。”
    讲了当初发生的事,又感叹道:“柳氏芸娘给了我很大启发。以前见了天灾人祸,我能干什么呢?感叹一番没有好官能体验民生疾苦,为百姓奔波。再感叹一番世风日下,今不如昔,再没有尧舜禹那样的圣王为百姓分忧解难。
    最后发出畅想,如果我能当官或发达,我能为百姓做什么,我将会怎么做,从此凭着文章安然被人赞一声忧国忧民。”
    周围大儒心有戚戚焉的点头,感觉有些羞愧。
    “后来她说了那一番话我才醒悟,哪有什么如果将来我怎样怎样,将来有将来的忧虑。
    重要的是现在,是我能凭着现在的身份为百姓做什么。我行动起来了,结果就是你们现在看的青山镇。”
    “嗨呀,这样一说,角落里的枯草根还真是精华之笔。”
    “谢匹夫哪里是让我们欣赏宝图的?他就是想带个人让我们帮着扬名的。”
    “不止,说不定还想让我们其中一个收她为徒,那样名气更大。”
    “你说他有这功夫不帮自家书院学子,怎么帮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女人?”
    “莫不是老年寂寞,想续个弦吧?”
    此话一出,众人哄笑,议论就更热烈了。
    谢院长一听乱糟糟的议论,哭笑不得打断:“你们都想到哪里去了?我就是见到个好苗子,不忍心埋没。就像她说的,书院帮了人,四方得利。要不,你们见见?”
    “可算露出你狐狸尾巴了,谢匹夫!”
    妙书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