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天师领我去降蛊》第3章天琴的前世今生

美女天师领我去降蛊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天,韦小棠来我们家喝茶。我父亲特别泡了一壶陈年普洱,还特地往茶壶了放入了一片新会陈皮。
    刚开始,两人边喝茶,边聊钓鱼的事。后来,他们就聊到了这把琴。
    韦小棠边喝茶,边慢慢道出这把琴的前世与今生。
    韦小棠说,我的祖籍是广西宁州,宁就是宁静的宁,州就是广州的州。我还是壮族的。
    听韦小棠说他是广西宁州县,而且还是少数民族,父亲有点惊讶。虽然我们两家做邻居快六年了,平时两家也常走动,但我们一家人却一直不知道韦小棠祖籍是广西,更加不知道他是广西宁州的壮族同胞。
    “宁州?”
    “就是那个宁州,跟越南接壤,两国边民经常走动,而现在宁州有一个边贸点,越南人经常挑芒果洋荔枝大米什么的过来卖,很多越南年轻人都跑到我们那里打工,也有不少越南女人嫁过来。我生在广州也长在广州,我父亲也是生在广州长在广州,不过我爷爷是在宁州长大的,五十年代,我爷爷从广西考到华南理工大学,以前叫华南理工学院吧,后来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广州。人不能忘根,我爸和我一直是壮族,跟爷爷一样。”
    “哦,少数民族好,少数民族考学都有加分吧?”
    “我们这边现在好像考高中有加10分,高考好像没有,不过我们老家那里高考我们壮族好象加20分。当然,加分是小事,我总感觉,既然我爷爷奶奶都是壮族,那我们不能因为住在广州大都市就变成其他族吧?可不能数典忘宗。”
    “那现在宁州那边还有什么亲人?”
    “近亲的没有什么人了,不过,我们祖坟都在那里。我爷爷虽然在广州过世,但还是按照他的遗嘱把他的骨灰送回宁州祖坟跟列祖列宗葬在一起,叶落归根嘛。我们韦姓在村里面人丁不多,总共也就是七八十人,倒不是我们韦姓人丁不旺。主要是不少人都搬到宁州县城或到南宁了,走得最远的可能就是我们家。虽然是散居在各地,但是我们每到农历三月三,都有人组织回村里祭拜我们共同祖宗。像我们家,因为确实太远了,因此,每隔几年,我们才派个代表回去,我们总觉得,我们的根在宁州。”
    “你父亲母亲都还健在吧?”
    “都还健在。他们退休后都去深圳跟我大姐住。他们说只有等我有了孩子,他们才来跟我住。唉,我们都结婚五年多了,但两人总是吵吵闹闹,也没个孩子,事业也还没什么起色。我父母肯定就不想过来跟我们住,免得生气。不好意思,我说远了,跑题了。我还是说说这把琴吧。”
    “我去年农历三月三代表我们一家回宁州拜山。我们老家那个屯叫蛤蚧屯。蛤蚧也叫大壁虎,是广西特别是我们老家一带一种非常有名的壮阳的爬行类动物,现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了。至于我们那个屯为什么叫做蛤蚧屯,我就不懂了。我们屯跟越南接壤,村西边竖有一块国界碑。
    “我这是第一次回去,老家人早早就通知我,动员我不管如何都要回去一趟。
    “原来,政府要修一条从崇左到宁州的高速公路,那个路刚好路过我们韦家的祖坟,政府拨了一笔钱下来让我们迁坟。我们在迁坟的过程中,在一个坟墓里面挖出了两把这样的琴,另外一把比这把大一些,也长一些,大概一米七左右。同一个墓里出土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琴,族人里有几位老者说这是一雄一雌,是配对用的。
    “琴杆和琴筒都是枧木做的,枧木是非常坚硬的,闻名中外的龙州砧板就是用枧木精制而成的。枧木的材质极密,就算是把它晒干,又刨成刨花,即是入水即沉,绝不会浮起来。因为密度大,因此硬如钢铁,敲击可发出金属一样的铿镪声,砍伐、加工都十分困难,甚至钉子也钉不进去,可以说是“刀枪不入”的钢铁木材,是广西四大铁木之一,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种。枧木的木材色泽红润,不弯曲,不开裂,耐水耐腐,是高级的优质木材。枧木的纹理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在树木的横断面上,年轮一边宽一边窄,形状酷似蚬壳上的纹理。
    “你看看,这个琴筒,显然是用整根铁力木做的,把木头中间掏空,挖成一个圆孔后,做行琴筒,虽然年份久远,可还十分结实,你再看看琴筒四周,刻有许多图象,有的象一个人双臂平伸,有的又曲肘上举,有的双腿叉开,有的屈膝半蹲。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压根就是天书。
    我老家族人有的说,这可能是古代的壮文字,但没有人读懂。你可能也知道现在流行的壮文跟古壮文完成不一样,好像是26个英文字母,听说是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觉得壮族没有文字那可不好,这才叫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创建壮文字,到1962年弄出了壮文字,就是现在广西壮文报上用的那些,好像是26个字母再加一点音调的。中央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都开有壮文系。琴底这一行古壮文,将来有机会我要考证到底是什么意思。听说有一本古壮文典籍叫什么《庅兵布洛陀》词汇研究,有机会我一定找来看看,琴底这行古壮文字会不会是一句咒语或是什么法术密语或其他什么的呢?这个谜很有必要解开。
    “这把琴,年份非常非常久远,我估计不少于一千年。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这样推断,首先宁州历史悠久。古属骆越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于南越之地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三郡,宁州属象郡辖地。到了唐武德四年也即公元621年建宁州县,此为宁州县建制的开始。这就说早在三千多年前,壮族先民骆越人便在宁州繁衍生息。其次,从我们祖坟排列来看,这把琴也不少于一千年。我们祖坟前面是一个巨大的山塘,背靠一座大山。葬祖坟时都是从山塘边往山上移,也就是说最早最早的先人葬在靠近山塘边,晚一辈的,就葬在第二排,再晚一辈的,在第三排,依次往山上葬。我当时认真数过,总共有二十排坟墓,而两把琴就是在靠近山塘边的第一排的一个可能是用糯米饭砌成的大坟墓里挖出来的。
    “你想想,二十排坟墓,那就是二十代人,如果一代人平均寿命五十岁的话,那不就是一千年了?当然,我们屯没有那么长的历史,不过,这个不矛盾。祖上的先人们肯定是在边境一带多次迁移,住过各种不同的地方。不过,我们祖坟风水太好了,不管迁居到哪里,死后都还是葬回那个地方,毕竟有一个巨大的山塘,又是背靠大山,恐怕在边境一带去哪儿都找不到那么好的风水宝地啊!”
    韦小棠又说,古式天琴有拆装式和固定式两种,纯属手工制作。拆装式天琴由琴筒、琴头及三节琴杆组成,为五节,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也有的说代表福、寿、财、安、康。是为了方便演奏者外出携带而设计的。固定式天琴由琴筒、琴头、琴轴、琴面、琴弦和琴码组成。我们这把天琴应该属于固定式的。
    韦小棠还说了他在老家宁州听到的关于天琴的一些传说。
    很久以前,左江一带连续三年大旱灾,河流干涸,田地无法耕种。山上的野果摘完了,田野的野菜挖光了,最后连树叶树皮也啃光了……危难中,有个老妇人为拯救自己的同胞,在“神龙洞”里三天三夜长跪不起,口念着心语,向苍天祈求雨降人间,拯救生灵。第三天夜里,老妇人昏倒在洞里。昏迷中,他看见一位老仙翁腾云驾雾向她飘然而至。他解下腰中葫芦,放下手中寿杖,拔下两根银色的胡须对她说,以老翁万年之葫芦,千年之寿杖,百年之胡须做个“鼎叮”,手弹着它,口念着心语,一切会如愿以偿……
    老妇人醒来,果真看到老仙翁留下的那“三宝”,便按他的提示做成了“鼎叮”。半信半疑的她边弹“鼎叮”边喃唱:“鼎叮叮,鼎叮叮,祈求苍天开眼睛,睁开眼睛看一看,赐场大雨救生灵”。
    不知是老妇人的长跪感动了苍天,还是“鼎叮”之声惊动了神龙,忽然洞外乌云沉沉,洞内灵光闪闪,一条巨龙嗖地飞出了洞外。顿时,雷声滚滚,狂风阵阵,倾盆的大雨哗哗哗地下了起来……
    大雨过后,山上干枯的树木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坡上光秃的果树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子,房前干裂的田里长满了金灿灿的稻子……人们得救了。
    “鼎叮”能遂人心愿的消息传出后,远近大凡有不顺人意的人都来求老妇人弹“鼎叮”念心语,为他们祈福禳灾。奇怪的是,这一弹一念,每次都给灾难者带来好运。“鼎叮”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万灵之物。这“鼎叮”就是如今所说的天琴。
    此后,每每人们遇到天灾人祸时,人们借助“巫术”,开展祭祀活动,向天求灵,保佑苍生。“巫术”的主要道具就是天琴,法师作法时,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脚拇指套铜铃,和着琴声,有节奏的抖动。祭祀仪式大都是祛邪祈福。“巫术”产生了天琴。现在的宁州壮民们亲切地称它为“鼎叮”或趣称“马铃马琅”。晚上,父亲根据韦小棠关于这把琴的叙述,在电脑上查阅了有关资料。他后来告诉我关于这把琴的一些事。
    最后,韦小棠又说到了天琴的今生。
    他说,现在老家宁州有一个“宁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乐队。该乐队组建以来,多次应邀到北京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多次荣获各种奖项。2006年9月与中央电视台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组委会携手走出国门,远赴欧洲奥地利萨尔茨堡、德国慕尼黑演出。自2005年以来,应越南邀请,乐队多次到高平省、谅山省和太原省进行艺术交流,深受越南观众的青睐。”
    韦小棠走后,父亲意犹未尽,他到书房打开电脑查阅有关天琴的资料。
    后来父亲对母亲说,这把琴壮族人称“鼎叮”。现在普遍叫做“天琴”。它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这种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的峒中、宁明和宁州等地。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这种琴原为天婆(巫婆)为人禳灾治病时所用,称唱天、弹天、跳天。定弦c1、g或d1、g。里弦定高音,外弦定低音。音域g—g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天琴被视为神圣之物,只有天婆在“跳天”时才能使用。“跳天”最初是偏人的一种僻异的迷信表演形式,由一位叫作“天婆”的妇女,身穿长裙,头戴珠绒帽,手持天琴边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