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天生反派》115陆小凤传奇

[综]天生反派最新章节目录
   一缕青烟从香炉里缓缓地散了出来,有侍女在它还未燃尽的时候,就走上前,换了一份新的香篆。乐文
    这香篆是用一两香粉十两金的香料制成的,盛香篆的香炉是宋代的定窑白瓷莲花炉。屋内的一切摆设,无不高贵雅致。
    要是有哪个见多识广的人看到这房间里的一切,怕是会忍不住感慨,要是能在这房间里住一晚,那真是皇帝般的享受!
    这样说其实也不算错,因为如今住在这里的人,真的是一个皇帝,更准确一些的话,应该称其为曾经的皇帝。
    皇帝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一株松树。当他看到松针上积雪,他才注意到原来现在已经到了冬天了。
    他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是仍在皇宫,还是宫外的某一处住宅,亦或是他现在根本不在京城了?
    不过对于他来说,不管自己现在到底在哪,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他输了个彻彻底底。
    哪怕他现在起居生活的质量,看起来与以往没什么区别,也无法否认这个事实。
    侍女款款地走了过来。
    她长得美极了,尽管她衣着朴素,脸上不施粉黛,也无法掩盖这种美丽。她美得不像是一个伺候人的下人,毕竟身为下人,要是不能比主人稍微逊色点,一旦喧宾夺主,最后吃亏的总不会是主人。
    她看着桌子上的碗筷,然后又看了看皇帝,嘴里发出啊啊啊的声音。
    谁能想到如此美丽的她会是个哑巴。
    皇帝头也不回地说:“我吃完了,你收拾了吧。”
    侍女点头,手脚麻利的收拾干净了桌子。
    过了一会儿,门吱呦一声被人打开,收拾完碗筷的侍女回到了房内。
    她就那么静静地站在一边,一言不发地看着皇帝,视线在皇帝的面庞上小心的流连着。
    皇帝能感知到她的视线,却懒得理会。
    她其实是在透过自己脸看着另外一个有着相同长相的人。这个可怜又可悲的女人在爱慕着他的主人,然而以她的身份,大概永远也配不上他,正因为如此,一旦她发现自己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对方的,她只会做的比别人更好、更出色。
    当皇帝明白了这一点的时候,他就彻底绝了通过她离开这里的希望。
    皇帝已经有些记不清自己在这里住了多少天了,一开始时他还在担心会突然有人端着托盘走进来,让他在白绫、匕首、毒/药里任选一样自行了断,就像是他父亲对宗室里的那些老亲王曾经做过的那样。
    但是……
    他没有等到想象中的这种情况。
    在这里的这些时日,他没有朝政等着他处理,也不用和朝臣打机锋,他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想,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皇帝捏了捏眉心。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堂弟他为什么突然发动宫变。更想不通,对方为什么允许自己活着。
    正所谓养虎遗患,若他是堂弟,这个时候怎么会容许对方活着呢?
    他禁不住回想起了那天夜里,堂弟对他说的那句荒诞无比的话。
    ——“兄长勿怕,弟弟只是借你身份暂且一用。”
    皇帝觉得自己可笑极了,竟然还在奢望对方没有欺骗自己。
    ……
    文渊阁、明一阁那边,经、史这两类书的编纂重修进度最慢。
    做学问、考科举立离不开“经”,牵一发动全身,而史书一类的书籍,要考虑到散佚的情况,要酌情补遗,还要考虑到里面的敏感内容,每一个学者大儒在修这两类书时,都是慎之又慎,有时为了一个不好裁定的内容,直接上奏疏请求皇帝裁决。
    乔衡接到奏疏后,若是还有空闲,就依着他们在奏疏上所言,替他们评定裁决一下。
    他的文学功底还是不错的,这无数辈子积累下来,无论你是平庸还是杰出的人物,都足以变成一个大儒了。
    他只是随手而为,但在其他人眼里这就成了陛下圣明的又一佐证了。
    乔衡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他也不嫌弃他们进度慢,甚至还遣人安抚他们,让他们不要急慢慢来,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先暂作搁置。
    反正这类书籍不是他所需要的,他们修得再慢也无所谓。
    花家三郎身为户部侍郎,他知道皇帝非常重视此次修书之事,而且他也觉得修书是一件好事,便写信回家,把家中的一部分书也捐赠了出来。
    朝中官员像他这样做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一些武林世家也凑了个热闹,捐出一部分已经看过的且留下抄本的书,然后换取一个好名声,又或是向皇帝讨一个修书名额,这买卖不赔。
    自从乔衡那一个命令颁发下去以后,各大镖局接了不少运送书籍、竹简一类物事的单子。
    这来来往往的镖局队伍,勾得不少江湖人动了歪心思。
    古代识字率低下,中下层江湖人士里更是不识字的占了多数,他们看不懂朝廷的邸报、告示,再加上消息闭塞,所以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道朝廷近来颁布的命令。
    那些久居山野,以劫道为生的江湖匪盗,看到这些押送着货物的镖局队伍,怎么会放过这等大捞一笔的好机会。
    然而当他们打开箱子一看,愣住了,居然是一箱箱的书。在他们这些刀口舔血的人的眼里,这些书都不过是废纸,既不能吃又不能穿,要来何用?
    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然而总归有人识货。当有识字之人发现这里面有不少珍本、善本乃至独本后,这才明白了这些书籍的价值。而在他们被人指出这里面还有武功秘籍时,便彻底疯狂了。
    古人有言,财帛动人心。
    这些书不仅是财富,更是能让他们的武功更上一步的宝典。
    如此一来,自然少不了有人铤而走险。
    湖广、江西布政使司的官员上奏疏,臣民感念圣恩,无不积极募集捐赠藏书,然江湖匪盗猖狂,聚众作乱,押运队伍惨遭屠戮,差役、百姓皆受其害。
    各地官员相当恼火。
    对于当地官府而言,皇帝让募集藏书,那就是政治性任务了,要是完成得不好,谁知道来年的吏部考评会不会被狠狠记上一笔。
    结果他们辛辛苦苦收集采购来的书,居然被人抢走了!
    这些江湖匪盗存在的时间不是一日两日了,然而他们身负武功不好招惹,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做的太过火,各地官员通常会对此睁一只眼闭只眼。
    这些人要是只劫掠镖局押运的货物,官员们顶多联系一下六扇门的人,就忍气吞声下去了。
    但是谁能想到,这群人居然胆子大到连朝廷的押运队伍都敢劫掠了?
    平日里,哪怕那些衙役、侍卫、兵将武功低微,但因为他们身上披着一层官家的皮,江湖人士总会对他们礼让几分。因为他们不仅代表着他们自己,更代表着他们背后庞大的官寮集团、朝廷的脸面。
    劫掠百姓与劫掠官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
    乔衡心想,谁能保证这些被掠夺走得书籍里,就真的不会存在对他有用的内容?
    为什么总是有人蹦出来给他捣乱呢?
    他委实不明白,这种人还活着做什么。
    在只有皇帝与内阁官员的小朝会上,他说:“此事无需再向朕询问,依律处置就好。”夺财的坐牢,杀人的偿命。
    皇帝看上去仍是那副没有动怒的样子。
    这种表面看上去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却已然把对方当成了死物的神情,让每个内阁成员都清楚了皇帝的意思。
    “依律处置”这个说法没错,但真正实施起来却不容易。这些会武功的江湖匪盗,一般的捕快、兵士都拿他们没有办法,然而朝廷里武功高深的人真不多,连皇帝的贴身护卫都是特地到江湖上招揽的。
    有官员说:“陛下,如今江湖势力日渐坐大,不得不防。臣听闻文渊阁、明一阁那边,已初步整理出了一十八卷武经,不知可否下放到兵部,使之推行下去?”
    其实这十八卷武经里面的内容,大抵上都是一些三流、乃至不入流的功法。有资格前来修书的人,自身武艺、见识都颇为不凡,修缮整理这些下层功法自然是高屋建瓴、一气呵成。至于那些更高深的典籍,则还未开始修缮整合。
    说话的这个官员当然知道这一点,他只是先拿这十八卷最浅易的武经先探探皇帝的口风,只要皇帝不排斥这种做法就好。
    乔衡道:“爱卿所言甚是,就按照爱卿的办法做吧。”
    谁都没想到皇帝答应的这么容易,连一丝犹豫都没有。
    就连刚才说话的那个官员都错愕了一下,然后赶紧说:“陛下爱兵如子,勤勉为政,心系社稷,微臣必不负皇恩。”
    没人不愿意听好话,乔衡更是厌透了那些加诸于己身的污言秽语,于是他相当自然的收下了对方的称赞。
    对于乔衡来说,这些东西整理出来后,看在眼里记在脑海里,就已经达到他的目的了,他强行藏着掖着做什么?
    但是,一个纯粹的封建帝王他会怎么做呢?不论是朱棣还是乾隆,都没有像乔衡这样。乾隆当年修完《四库全书》,只令人手抄了七部,分开藏于各地。
    这不仅仅涉及财力、物力、人力,更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政治性问题。
    然而乔衡对此没有任何顾忌。
    他不在乎国家有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推行自己的命令,反正这都是一个武侠世界了,一切事情都无法以常理推算,他想那么多做什么。他也不在乎自己的统治会不会稳如泰山,因为他根本活不了那么久。
    这个时候又有官员开口:“练武一事欲速则不达,短期内却要另想个法子。”
    乔衡其实对上朝、与大臣议事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垂眸看着自己搭在扶手上的手指,也不再开口说话,就听着这些阁老在那自行商议。
    “六扇门人手已是不够用了……”
    这几日天上时不时的落雪,天冷得厉害,乔衡这几天身上总是有些不舒服。
    他没听清刚才是谁在说话,只感觉这声音突然在一瞬间变得有些遥远缥缈了,然后在尾音处突然消音,当话语声再次入耳时,统统变作了一道刺耳的噪音。
    “……总不能次次都等着江湖中自行清缴败类。”
    他们说的话纷纷涌入了乔衡的脑海中,但又好像有一张无形的薄膜将他的思维与众人隔离了开来,他想要集中精神,但换来的只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