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道宋》道起天龙第二百二十四章?神僧也是人啊!

诸天道宋最新章节目录
   仙德?!
    是自强不息,是尚武崇德,是修身立本,是习文弘道。
    仙德从来不是谦让。
    王朝征伐,阴谋阳谋在开战的那一刻,就已经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赵佶自认自己一向光明磊落,不过捷足先登取了你峨眉的机缘罢了,可没有用下三滥的手段。
    从李英琼身上收回目光,感受着蜀山峨眉方面的信息,嘴角一扬,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长眉固然早已经飞升,但峨眉的底蕴依旧能够镇压此世所有旁门魔门的老怪。
    东海三仙在赵佶看来,不是什么大的对手。但峨眉背后之靠山,却是不容小觑。
    天蒙,汉时得道,当世第一神僧,法力在白眉、芬陀之上,辈分也最高。尊胜,有实力做宇宙六怪之首尸毗老人的师父,神通何其强大。心如神尼,秒退轩辕老怪等人,极乐、芬陀那一级别还做不到这点,长眉也认为自己飞升后只心如可保屠龙。
    再加上极乐童子、白眉、芬陀、瑛姆、优昙……
    如此多的强者来保峨眉,为峨眉背书,长眉的面子不可谓不大。
    赵佶自进入这个蜀山世界,就知道迟早与这些强者一较长短,能拖到现在,夺得了诸多气运之后这些强者才现身,对于大宋而言已经足够了。
    若是要战,那便战吧!
    大宋也不是没有强者。
    莽苍山,是个很好的斗法之地。
    但很显然,只要是人,就要权衡利弊。
    修仙者,也是人。
    特别是那些已经一拖再拖飞升期限的得道高人,顺手为峨眉出手摆平一些对手,不损自身气运,不耽误飞升,自然乐于出手。
    长眉的面子还是很大的。
    飞升仙界之后,毕竟也还要与长眉共事。
    但若是有损自身气运,甚至可能沾染红尘,桎梏飞升,那么就要好好思量思量了。
    修行千年,就为飞升仙界,容不得有半点变故啊!
    峨眉山,灵翠峰,东海三仙以及白眉、芬陀等佛门中人,准备好了与大宋真正开战斗法,毕竟已经结了因果,深陷红尘之中,难以置身事外,但还是有几位清修几百年的老前辈未至。
    “长眉飞升之前,与天蒙禅师有过约定。”
    白眉举目遥望西南方向,在无比凝重的气氛下开口道:“若是峨眉开府有难,禅师必要出手相助……算算时间,老禅师也应该快到了!”
    好几个峨眉小辈,诸如周轻云、齐金蝉、笑和尚之流,不清楚这天蒙禅师是何人,竟然要这么多的长辈去等他,立刻露出疑惑的神情。
    甚至,那齐漱溟几世之前的儿子齐金蝉小声地问了起来。
    妙一夫人也是宠爱这已经没有了血缘关系的儿子,解释道:“天蒙禅师,乃东汉时神僧转世,东汉年间已功行圆满,早应飞升极乐,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未能飞升,多次神魂转生。
    直到北宋年间,老禅师隐居在滇西大雪山阴乱山之中,由此虔修佛法,不轻管人间闲事,近年听说不久便要成正果,飞升极乐。”
    齐漱溟亦是点头,扶着长须道:“禅师得道千余年,每次转世,法力都有精进,佛门中,与白眉大师齐名,为方今两位有道神僧,法力之高,不可思议。这次应祖师之言,为我峨眉出力,必能降了那道君皇帝。
    又有白眉、芬陀、瑛姆、优昙几位大师,那大宋已非对手,况又加上这位神僧,暗以绝大法力相助,必然举重若轻,群邪皆靡了。”
    “不敢与天蒙禅师齐名,天蒙乃前辈,我等可都是晚辈……”长眉说道。
    众人尽相附会。
    神尼芬陀脸上却是带着些愁绪,她是众人当中唯一与大宋军队交手的,知道厉害。
    但若有天蒙相助,那专修刀道的宋缺,在她心中也就不足为虑了。
    谁又能知晓,如宋缺这般的武道高手,大宋可有那么十几位啊!
    而且,实力比宋缺强的,也可是有不少。
    想了想,芬陀开口道:“可惜尊胜禅师发下了大宏愿,不会轻易破关!若能说服尊胜禅师,大局可定!”
    白眉禅师一挑眉:“尊胜禅师门下,有黎山七友,都有飞升的实力。天道倾颓之际,请来黎山七友,也是大有可为。不若,苦行头陀你走一趟黎山?”
    “好,我便去一趟黎山!”
    黎山,全名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
    此刻,就在那高黎贡山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和尚正在讲经说法。
    扫地僧!
    在确定这是蜀山世界的那一刻,赵佶就已经调来了一众高手,扫地僧没去九州,按照线索直接去寻此世真正的高僧。
    也既是尊胜禅师!
    在扫地僧看来,白眉、芬陀之流,实在算不得高僧,只能算是佛门的修行者,没有普度众生的胸襟,必然成不了菩萨、佛陀。
    果位至罗汉而止!
    这不是他扫地僧追求的大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从天上往下看,此地乃是形如天井的深谷,四面皆山,危崖环立,当中一片三四亩大的平地,草木不生,石色如火,景色甚荒寒阴森。
    而四面崖壁上分列着七个仅容一人起坐的小洞。当中地上环列着七个蒲团,上坐七人,都是白发如银,年已老迈,装束非僧非道,人也胖瘦不一。
    此七人不时颔首,表情恭敬地听着扫地僧与尊胜禅师辩经。
    “度己、度人、度众生,禅师终究还是停留在小乘阶段,只能度己,连度人都算不上!”
    扫地僧微微摇头,有些失望。
    他到此地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先与这七个老僧斗法,折服了这黎山七友之后,便与那闭关的尊胜禅师隔空辩经。
    可惜,还是有些失望。
    “阿弥陀佛,众生难度,以贫僧的能力,也就度那几个有慧根的,却是足以。大师这是有建佛国的念想?可惜,纵然是这化外之地,纵然人人向佛,也不可能建成佛国。”
    苍老的声音从山腹中传来。
    扫地僧摇头果断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如此世界,难道不是极乐净土吗?与崇不崇佛,又有什么关系?”
    “天下大同,可称净土。但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算不得极乐净土!”
    “哈哈,饭要一口一口吃,极乐净土自然也要一步一步来。”
    扫地僧对大宋、对道君皇帝有充足的信心,他遥望东方,似乎看到了传说中的西天灵山。
    没有饥寒之苦,人人都有书可读,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是净土又是什么?
    “哎!”
    那山腹中传来一声叹息,说道:“你心中的宏愿太大,注定成不了道!”
    “成道又如何?飞升又如何?贫僧的道不在于此!”
    “阿弥陀佛,贫僧心中的佛果只小小一颗,终究不及大师……有你这般的圣僧存在,大宋必能将九州治理成你心中的模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扫地僧站起身,双手合十,说道:“禅师很多年前便能得道,为门下弟子拖到现在已经足够了。如若再耽搁下去,少不得要被拖入浑水。不如,就飞升了吧!”
    “你说得对,是时候该飞升了!”
    那山腹缓缓破开,里面显出一僧。
    一个破蒲团上,坐定一个身材矮瘦,面黑如漆的中年枯僧。身上一件百衲衣已将枯朽,仿佛多年陈朽之物,东挂一片,西搭一片,穿在身上。有的地方似已被风吹化,露出铁也似的精皮瘦骨,左手掐一诀印,右手垂膝,安稳合目坐在血莲对面,态甚庄严。
    “善!”
    扫地僧双手合十,说道:“我陪禅师走一趟滇界火云岭神剑峰,那尸毗老人,想来也等你多年!”
    尸毗老人,魔教第一人,宇宙六怪。
    这尸毗老人初得道时,遇见一位高僧,便是尊胜禅师。禅师想将尸毗老人度化,不料道浅魔高,不敌尸毗,所以被尸毗魔法所困,受尽苦痛。
    禅师不稍畏缩,连度了七次,也与尸毗大战了七次,并发誓愿:如不将此魔头度化,绝不离去尘世。
    尸毗老人却也是神通本大,但因禅师欲以虔心毅力感化,施展最高佛法金刚天龙禅唱,木鱼之声日夜不断,始而因觉对方纯是好意,又为至诚所感,虽然不愿归入佛门,但也没有拼死相搏,要取尊胜的性命。
    后嫌梵唱之声老是萦绕耳际,无时无休,不由激怒,便施展大阿修罗法,将禅师封禁在高黎贡山一座崖洞之中。
    便也是眼前此地,大只方丈,左临绝壑,瘴气蒸腾,前有高山低覆,终年不见日光,阴风刺骨,暗如黑夜,四外俱是前古森林,毒蛇猛兽成群出没,端的危机四伏,凶险异常。
    尸毗老人将禅师禁闭之后,笑道:“我本不想伤你,是你惹厌。我今将你禁闭在此,只要悔过服输,将我洞口所留铁牌翻转,立可脱身无事;否则,这里夏有酷热,冬有奇寒,夜来阴风刺骨,日间瘴毒蒸腾,还有毒蛇猛兽,均能出入侵害,你却不能出洞一步。你禅功虽高,无甚法力,如何禁受,死活在你自己。”
    尊胜禅师也知道时候未到,实力又不济,于是笑道:“我已对你发下誓愿,如不将你亲自度化,甘堕地狱。否则我门下七弟子均具佛道两家降魔法力,焉知不是你的对手?”
    于是便坐困于此,潜修法力。
    时经数百年,尸毗老人始终未得所留法牌的感应,人又不似化去。尸毗老人天性倔强,始而厌恶,听其坐困。只有一次,行法推算,得知禅师门下七居士,每隔一百二十年,必去送一蒲团,别的全无所知,也不知如何送进。
    当时他魔功煊赫天下,风头无两,也就忽略过去。
    直到三百年前,尸毗老人忽然改变心志,欲归佛门。想起前事,觉着尊胜禅师志行坚定,大是可敬,心生悔恨,忙即赶去。
    哪知踏遍全山,都找不到此地所在,也推算不出一点因由。
    这才回想起当初禅师曾说:你这业障入魔已深,我必在你万分危难,百死一生之际前来度你。到时,任你魔法多高,全无用处。
    因寻不到尊胜禅师,所以回去他那阿修罗宫之后,便紧闭山门,再不入世。
    至于尊胜禅师,近千年来坐枯禅,只在被困时与黎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