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版李白》吴钩霜雪明第一百四十九章笛中闻折柳

神话版李白最新章节目录
   十几天前……
    在碎叶城北城门外发生了一场为碎叶城人所津津乐道的事情:八百余凶残的突厥人骑兵来犯,可最后活着逃离的,就只有区区数十人而已。除了有二三十人被生擒活捉或者主动投降,剩下的那些,不是被李白给当场斩杀就是被那些跟在他身后,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气势彪悍得不得了的‘唐军’们在追击的途中斩杀干净了。
    显然,那是一场畅快淋漓的,零伤亡的大胜,并缴获了无数的财物和数以百计的战马!
    于是,在那一场规模不大也不小的反袭扰战过后,碎叶城难得地又恢复了平静。攫欝攫
    一连十多天的时间里,就再也没有突厥人来过,人们开始照常生活和做着生意,往来的客商也没有变少或者变多多少,也更没有谁显得特别地惊惶或是担忧,似乎是他们早已熟悉了那种厮杀的情况一般。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更加糟糕和残酷的情况他们都已经见过,甚至都已经见多了?
    不过嘛,事后李白却得知,那些高举着大唐旗帜的守军,他们其实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唐军’,而最多就仅仅只不过是一群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兵’或者‘义军’而已?巘戅戅
    反正啊,在碎叶城这里呆了那十几天并暂时安定下来之后,李白已经基本弄明白了:眼下这座碎叶城这里,早已经不再是大唐或是大周的疆域了……因为呢,某个可恶的女人,竟然再一次莫名其妙的就下令撤兵,把安西四镇这个曾让无数唐军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把这个无比重要的西域军事缓冲之地和丝绸之路的中转站给直接舍弃掉了?
    在原本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的垂拱二年,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之乱之后,为了笼络人心,显示其‘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的政策,就曾下令放弃过安西四镇,并曾被吐蕃趁机进占。
    武后长寿元年,幸亏唐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击破吐蕃,才收复了四镇。
    之后,在接受安西四镇几度失陷的教训后,大唐朝廷为巩固西疆的边防,遣军两万四千人常驻四镇,从此安西四镇的形势稳定下来。
    再然后,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神龙九年的现在,原本应该驻扎在这里的唐军,竟又一次莫名其妙地被某个女皇帝给撤了回去,以至于让原本还算稳定的安西四镇这里就再一次变得混乱了起来。
    紧接着,那些个实力不差的突厥可汗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李白不知道这个帝国的上层那些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也没法去擅自揣测,毕竟他之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而已,而那芝麻小官也不过是阴差阳错之下别人硬塞给他的……所以,眼下这里为什么是这种情况他也没法去评论太多。
    反正他就只知道,这里的唐军再一次大规模撤离了,留下的就只有一些老弱病残或者因为扎下了根而不愿意离开的老卒而已,那就是铁一般的事实!
    也许,是因为朝廷上边的人或者某个女皇帝基于某种考虑,想要让安西四镇这边的那些从来就没有老实过的突厥等异族们为了争夺安西四镇而自相残杀,不至于牵扯到帝国太多的人力物力?
    又或者,仅仅是因为帝国内部的某些不安定的因素,比如皇位以及某些造反派的问题而急于需要调动战斗力更强的边军回去?
    但不管怎样,自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时常所变动,以至于此时,在神龙九年的这个时候,安西四镇以及碎叶城这里就再一次因为罢黜而变得混乱了起来。
    而此时此刻这里的一切,便是之前那些突厥人们之所以敢多次派遣数量不等的散兵来到碎叶城附近侦查、侵扰和掳掠,一直在疯狂试探碎叶城以及那些据说已经撤远了的唐军们的反应的真正缘由所在。
    如果碎叶城确实好欺负,如果大唐帝国的士兵对于这里发生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反应,一直纵容并置若罔闻的话,只怕不出个几年,突厥人的大军就要真正大规模南下,然后直接悍然攻占碎叶城以及安西四镇,并彻底霸占这个极其重要的了。
    然则,那些朝廷里的阁老们才需要去操心的大事跟眼下李白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为啊,他眼下就只是一个‘白身’小民而已。
    他因为某种意外来到了碎叶城这里,并能够适逢其会地帮点儿小忙,将那些个袭扰的突厥人给打痛打怕,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意识到碎叶城不好惹,并短时间内不敢再来碎叶城这里找麻烦或者捣乱,那就已经是他目前所能做的最大限度的事情了。
    至于别的,那就只能先暂时走一步看一步了,他则暂时没有更多的打算。
    “……”
    “奇怪了!”
    “不是说是在这附近吗?怎么一路找过来都没有看到人?”
    此时,李白正策马走在碎叶城南城门外的路上,并漫无目的地沿着那‘碎叶水’,也就是沿着那条楚河岸边的小路‘官道’往东南方向走着。
    他昨天听说了,今天好像碎叶城里又有一批老军要奉命撤离那座防务已经形同虚设的碎叶城,沿着楚河往南,途经龟兹、焉耆、西州和玉门关,回到中原老家去?
    所以,他便打算去看看,看看能不能让那些老军汉们给他帮帮忙,给他顺路捎带俩封‘家书’回去?
    “??”
    攫欝攫。“怪了……”
    “竟然会找不到?!”
    只可惜,李白逛了逛,却完全不知道南城门守门的那个门卒跟他说过的‘十里亭’具体是在什么地方,而偏偏西域这里地广人稀,附近别说村落了,竟连个可以问话的活人都没有,所以,此时的他就只能如同一只无头苍蝇一般,就这么在这片地头沿着道路乱转着。
    半刻钟之后……
    “!!”
    ……
    “唔?”
    “那个声音是…..”
    忽然,走着走着,空中竟隐隐传来了一阵阵的富有旋律的吹笛声,驻马并侧耳听着听着,李白便不由得为之精神一振!
    因为啊,那笛声虽然听起来有不少错误和遗漏的音节,但是从旋律上看,赫然就是无疑!而吹那曲子的人,眼下肯定就是为了送别友人,所以,他觉得,只要循着笛子的声音找去,相信他很快就可以找到他的那个目的地的。
    “在那边?”
    “只希望还能赶得上吧?”
    “驾!!”
    看看日头,再摸了摸袖口里藏着的两封书信,李白便再不迟疑,直接一拍马屁股,让胯下的这匹缴获自某个突厥人首领的汗血宝马朝着那悠扬的笛声传来的方向快步跑去。
    “!!”
    “太好了!还好赶上了!”
    巘戅戅。看着远处在那草棚子一样的‘十里亭’处依依不舍地告别并拥抱的一群老兵,李白就知道,他终究还是赶上了。
    所以,他便骑着他缴获的那匹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且毛皮还油光发亮十分漂亮的,肯定是带着阿哈尔捷金马血统的骏马往前寻声追去。
    不打算短时间内返回中原,不打算浪费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花在赶路上的李白,便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托人送信的方式。因为这个时代,特别是安西四镇这里可没有什么专业的邮局驿站,他除了让返回中原的人帮忙送信之外,就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而眼下,前边的那伙子整装待发且还曾跟他并肩作战过的老兵,无疑就要比别的商旅什么的要更加可靠一点。
    “唔?”
    “他们那是……”
    然而,靠近前边后,李白却不由得默默放低了马速,就那么轻轻勒住缰绳并停在了一旁,看着那些老兵们作那最后的告别不急着过去打搅。
    ‘张兄!’
    ‘碎叶城这举目无亲的,你还待在这里作甚?’
    ‘是啊!’
    ‘要不,跟俺们一起回去吧?’
    ‘朝廷说了,回去后给俺们安家,还给俺们几亩田,那多好啊?你还待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又是何意?’
    ‘就是!’
    ‘到时候俺们兄弟几个一起种田、一起打猎、一起摸鱼,一起娶婆娘,岂不比在这里跟突厥人打打杀杀的要痛快?’
    ‘对啊,张兄,您是我们的头,是我们的兄长,咱们老兄弟几个,到哪儿都能拧成一股绳,不管是突厥人、高昌人还是别的什么人,就都欺负不了咱!’
    ‘张兄?’
    前方,当笛声停下后,那一群身上背着行李,身穿轻便的胸甲的大唐老兵们就那么对那前来送别的某个老军汉劝说着。
    而他们的身后,则正放着十几匹吃得膘肥体厚的优良战马,它们就正悠闲地在那里吃着地上的青草,并时不时耳鬓厮磨地亲昵交流一番,耐心地等着它们的主人叙话完毕。
    ‘!!’
    ‘不要再说了!’
    然则,那个老军汉却直接不耐烦地举起了他那断了两截手指的糙手打断了他们,不让他们继续说下去。
    ‘你们走吧!’
    ‘我是绝不会走的!!’
    那个被那些老兵们称为‘张兄’的老军赌气一般说完后,便直接测过了身去,一副老顽固的样子,让他的那帮子兄弟只能气呼呼地喘着粗气站在一旁你看我我看你,但却完全没有任何的办法。
    ‘张兄……’
    ‘朝廷又一次下令罢黜安西四镇了,你又是何苦呢?’
    ‘你……’
    一个老兵才刚想要说点什么,却被那个老军汉直接愤懑地突然转过身来的样子吓得不再继续往下说。
    ‘!!’
    ‘何苦?’
    ‘我呸!’
    ‘四十年前,我阿耶死在了这里!’
    ‘十年前,我七叔死在了这里!’
    ‘三年前,我家兄和我的独子也死在了这里!’
    ‘为了这大好河山,我张家满门忠烈,血都快流干了……但我们不悔,因为这里还是大唐的土地,是我们夺来的!’
    ‘可是……’
    ‘可那女人,她说放弃就放弃,还三番两次罢黜安西四镇,罢了又抢,抢了又罢,她凭啥啊,那不是胡闹吗?!’
    老军汉恨恨地说着,就那副脸红脖子粗和欲择人而噬的样子,让刚刚那个还想要劝说他的老兵不得不讪讪地退了回去。
    ‘唉!!’
    ‘张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