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凶灵在人间》正文第六十七章:杨村村志

重生之凶灵在人间最新章节目录
   盒子是红色古朴木盒,上面有锁鼻,没有锁,应该是被刘二拿掉了。
    许观南双手接过木盒,放在炕上打开。
    里面放有五本泛黄的村志,封皮上写有日期,许观南取出一本,恭敬地递给王瞎子。
    “你自己看,给我干嘛?我是个瞎子。”王瞎子对许观南说道。
    “额……”许观南。
    你见过瞎子打电话?你见过瞎子在林子里跑的?
    许观南觉得无语,收回村志,小心翼翼地翻看起来,生怕自己用力过大,把这年头久远、纸张脆弱的村志撕坏了。
    村志上记载的,都是这些年发生的大事,或者哪年哪月又有外来户在杨家屯定居。
    这一本翻看到最后一页,也没有找到杨彩凤这三个字或者和她有关的事。
    许观南放下,又从盒子里拿出一本。
    五本村志是按顺序放的,最下面是距离现在最远的。
    他看得很仔细,生怕遗漏了某些细节,可是这一本,同样没有记载关于杨彩凤的任何事。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近一小时了,许观南看了四本,只剩下距离现在最为久远的那一本。
    全面四本,一无所获,希望全部寄托在最后一本上,许观南的心情有些低落,拿起来,开始查阅。
    “大爷,您俩在这找啥呢?”刘二忍不住问道。
    刚才见两人看得火热,他站在旁边一直没敢出声,此时就剩最后一本了,看两人情绪有些失落,所以实在抵抗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开口问着。
    “找一个叫杨彩凤的人,应该是杨家先祖的闺女。”王瞎子没有隐瞒,大大方方的说出来。
    “杨彩凤?嘶……好像在哪听过呢。”
    刘二微微抬头,掐着下巴,好像在思考什么。
    “你听过?”王瞎子问道。
    “啊,确实听过,那还是小时候的事呢,听我爷爷跟我说的。”
    “听你爷说的?细细说来。”王瞎子说道。
    许观南停下来手中的动作,侧耳倾听。
    “小时候的事了,我爷当故事给我讲的,说是当年杨家屯来了个云游道士,见杨彩凤有慧根,便收她为徒,后来云游道士走了,她就自己练,中间发生什么事,我记不住了,后来有人说她练的是邪术,杨彩凤就投河自杀了。”
    “西河?”王瞎子问道。
    刘二摇了摇头,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
    王瞎子叹了口气,面色更加凝重,问道:“还有吗?”
    “没了。”
    “……”
    许观南再次拿起村志,细细查找。
    最后一本,同样对杨彩凤毫无记载,可是这一本却是五本里最薄的。
    这引起许观南心里的疑惑,按理说,第一本往往应该是最厚的才对,怎么会这么薄呢?
    他把村志拿近,眼睛凑到封口处。
    这种村志的封口,一般是把纸张粘合在一起,然后再用粗线固定。
    许观南轻轻拨开封口上的粗线,看了眼线孔,然后拿起了另一本,两者做了对比。
    “爷,这第一本好像被人拆开过。”许观南对比后,说道。
    第一本的线孔明显比另一本的大,显然是进行过二次封口处理的。
    既然重新封口,那便是去掉了一部分纸张。
    是谁去掉的?为什么?
    难道是记录错了?
    或许是想掩盖什么?
    许观南更侧重于后者,过去文化水平不高,写错字是常有的事,不至于为了这种事拆撤纸张,重新缝合。
    事件记录错误,这种事更不会出现了。
    如此看来,有人想掩盖某些事的可能性,非常大。
    杨家祖宗?撤掉的是关于杨彩凤的事?
    刚才刘二说的故事,许观南也听到了。
    村里来了个云游道士,收杨彩凤为徒这件事,对于杨家屯这么个小村落来说,理应记录在村志上的。
    但这五本村志,却对此毫无记载,不只杨彩凤,连云游道士的事都没有提到。
    “二大爷,您说是您爷爷给您讲了云游道士的故事,那您知道,您爷爷是从哪里得知的吗?”许观南问道。
    村志上没有,不代表其他人没有记录。
    否则刘二的爷爷是怎么知道的?
    杨彩凤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口口相传这种事发生的概率不大。
    许观南猜测应该是有其他人,记录了这件事。
    “我爷爷是从家里的一本书看到的,说是我家老祖写的,我们家老祖可不得了,还是个文人嘞,听说是遭了兵乱才躲到杨家村的,在这娶妻生子后,也就安定在这了。”刘二满脸自豪地说道。
    许观南闻言,连忙说道:“二大爷,您还能找到这本书吗?”
    刘二点点头,说道:“能是能,但是得翻一会儿,我爷爷早没了,那本书也不知道堆在哪个箱子下面了。”
    “二子,赶快找,有大用!”王瞎子面色凝重,语气容不得对方拒绝。
    刘二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看王瞎子的神情,心里知道有大事发生,连忙应承一声,带着媳妇向仓房跑去。
    “爷,我总感觉心里突突。”许观南透过窗户,看着院子,说道。
    王瞎子笑了笑,说道:“呵,这事啊,远比我想的还要严重、邪性。”
    “爷,您猜到什么了?”许观南问道。
    王瞎子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不过若真如刘二所说,杨彩凤和云游道士学过艺,那这事就不简单。
    以前那个年月,道士是有真本事,真功夫的,不然兵荒马乱的,如何云游自保?
    不像现在,大街上竟是些骗人钱财的玩意儿。
    所以啊,杨彩凤若是学了真功夫,很可能从过去影响到现在的。”
    许观南不了解这方面的事,但是听到有可能影响到现在,心里惊讶不已。
    问道:“爷,这都多少年了?还能影响到现在?”
    王瞎子郑重点头,说道:“当然,不要小看了玄术,厉害的玄术,影响个几代人,害几代人都是正常的。”
    两人交谈的功夫,刘二夫妇已经从仓房里面出来了,肩上背着一个包袱。
    刘二满身尘土,额头还有没擦干的汗水,走进屋里,把包袱放在炕上。
    “大爷,找到了,您看。”刘二把包袱打开,十多本古书映入眼帘。
    刘二从里面挑出一本,说道:“大爷,就是这本,是我家先祖写的。”
    许观南接过古书,封皮上写着‘杨村记事’四个大字。
    迫不及待翻开,细细研读起来。
    “观南,你可慢点,这书我可得传下去呢。”刘二见许观南翻书的动作有些快,连忙叮嘱。
    许观南笑了笑,嘴上说道:“二大爷,您放心吧,我会小心的。”
    心里却想“你要是真想传下去,还能把书扔进仓房里落灰?”
    吐槽归吐槽,两人还是要感谢刘二的,不然这些关于杨彩凤的事,两人怕是一辈子也查不到。
    刘二提醒后,许观南的动作明显变轻,翻了几页后,终于看到了想看的。
    “四三四二年五月初八。
    今日晌午时分,有一云游道士行至杨村,仙风道骨,周身环有青光。
    杨家族长邀其入府,热情招待。
    黄昏时分,道长应杨家族长之求,结伴行至东侧树林,欲探风水,立阴宅。
    村中好事者,结伴而行,欲观道长做法,瞧热闹。”
    许观南看得津津有味,一字不落地品读,这本书记于明清交替之时,那年的中原可谓四处战火,民不聊生。
    好在,杨村所在位置,是山海关以外,这时的战火已经路过这里,蔓延至山海关了。
    所以,杨村的人才有闲工夫,写东西,看热闹。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