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空间》第三十章《人性的诅咒》

人性空间最新章节目录
   如果我们再将时间超前追溯一些的话,可能会产生的一个误会就是,子影家曾经有两位年轻力壮的园林工人。而由这两个园林工人所产生的联想就是,作为一个寡居十年的中年女性,很可能会与这两名工人之间产生某种暧昧。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这种意思的存在。如果读者一定朝着这个方向去联想也没什么奇怪。因为这种看似离奇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存在或发生。当然,我们也没有刻意将子影塑造为一个纯粹的贞洁烈女式的佛化女性。尤其是那个雨夜在第三房间和其他男人约会而接受馈赠玫瑰的情节。但是,将接受玫瑰与其他的出轨联系在一起也并不是十分可靠的事情及推理。实际上,吴亦凡事件在我们创作这部小说过程中的偶然出现,多少巧合暗示了母亲的溺爱有时候是一种罪恶的行为与性质。
    我们这部作品的书名是《人性空间》。从表面上看它在主要文学道具上所包容的关系是玫瑰——毁灭——玫瑰——夜——毁灭的多项关联。而在此我们需要解释的是,玫瑰作为在大众概念中的爱情表达之物——这是个被确立的逻辑关系。但是由玫瑰所表达的爱情在后来出现了一个如何的结果却是非肯定式。如果说的简单些就是,昨天还陶醉在玫瑰色彩里的美好爱情,而今天两位爱情的主角却因为种种原因就分道扬镳导致爱情的破裂。因此,丛这个分析过程来看,我们的许多作者在将爱情与玫瑰联系时,仅仅只是看见玫瑰见证美好的那个层面,而忽略了玫瑰见证分手的那个结果。当然,个别作者对于爱情与玫瑰的描述方针还是比较全面的方针,既突出表现了玫瑰见证爱情美好的一面,也突出表现出玫瑰见证与预示爱情破裂的那个瞬间。但是,尽管个别作者注意到了这个层面的存在,但在读者那里所产生的感觉并不是特别明显。因为读者在阅读时看见一个关于爱情破裂的事件时,往往会将玫瑰这层因素直接省略而进入一个脱水模式的爱情过程思考。
    实际上,在现代爱情页面中,玫瑰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信物或见面时的礼物。我们在叙述到这点的时候,实际上是忽略了玫瑰除爱情场合之外的仪式及礼仪功能。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因为我们很少去关注那些在非爱情场合所出现的玫瑰涵义。比如说,在演唱会上观众所送给演员的鲜花,某一开幕典礼上所摆设的大型花蓝等——那里面是否是以混合的形式掺进了玫瑰花,这似乎是我们很少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家庭的花瓶里,独立放置玫瑰单一品种花卉的现象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大约是30年前,当情人节带着乍暖还寒的空气登陆中国这片东南亚大陆的时候,情人们忽然惊喜的发现,世界上竟然还存在着这么一个供情人享用的爱情节日。但是,对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一开始并没有真正将情人概念从地下心理中解放出来。因为在中国相当长期的一段时期里,情人是指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实际是一个贬义词。而在农村,与情人约会或幽会,是最令人切齿的伤风败俗行为。还好,中国知识分子毕竟客气,没有把情人节形容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种爱情文化的守旧,在中国其实是一个衡量人品的重要参照。即便你无论事业,工作或者说生活,学业特别优秀,也逃不过有情人历史的一笔勾销。当然,不管中国人在后来的日子里如何理解情人,但是这个节日的到来,无疑为情人的合法性带来了全新的曙光。而在上流社会中,一些接触西方文化比较早的群体或个人,最先在社交场合,以半礼仪半爱情的名义完成了赠送玫瑰的任务。而实际上,这种表达方式仍旧是非常隐讳的状态。当某些女性以莫名甚至是迷茫的姿态接过玫瑰时,甚至感觉非常难为情。
    中国人是聪明的。当这一节日登陆中国的时候,最先引发他们思考的焦点是,是否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属于合法?当他们带着类似疑问走进电影院时才忽然发现,情人的概念外延其实非常广泛。只要与爱有关或者说与友谊有关的异性关系,都可以转化为合法的情人关系。很明显在此基础上,情人的礼仪及社交内涵的扩大,使情人们很容易以各种不同类型的借口来掩盖内在的那个暧昧关系。尽管走出了这种概念的束缚,但是,中国人民还是在低调里进行。因为对于那些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来说,这种敌意的存在即便在今天也是普遍存在,并且假如有多个情人的话,这种敌意也在圈内疯狂的相互影响相互排斥。
    而大约经历了漫长的五年之后,度过情人节才被名正言顺的冠以时尚。然而,这种时尚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的时候,台湾艺人孟庭苇的一曲《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及其潘越云《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等歌曲的同步来袭,就给中国人的情人快乐带来了忧伤的面罩。从那之后,中国人将近体验了近十五年之久的情人忧伤。
    大概是忧伤的太久或者说文艺范的太久,个别中国人突然间发现,大街小巷的宾馆,酒店或旅馆,都推出了钟点房,温馨房等特色业务。人们心领神会,马上就意识到这种业务的另类功能。并且设备非常齐全,安全套,人体润滑等用品悄然摆设在房间内的公开位置或隐蔽位置。玫瑰变成了真枪实弹的约会。并且特别快捷。即便是办公室同事,午休两小时的时间就非常充足。
    但是,这种真枪实弹的约会进行到去年情人节的时候就已经无法进行下去。因为配偶们在满大街的钟点房,温馨房等特色业务招牌前,对各自爱人这天的行踪产生了质疑或防备。特别是这天到来的时候,许多配偶,恋人之间形影不离,根本无法让你去钟点温馨。你手机关机也没关系,因为早就有问题等着你回答,你关机那2小时去哪里了?你不是有充电宝还有大街小巷的共享充电吗?
    终于,在中国盛行了近三十年的情人节事业及队伍溃不成军。不但玫瑰销量锐减,并且很多恋人或夫妇之间看见那些玫瑰就惟恐避之不及,很明显,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玫瑰来笑口开的疯狂时代了。即便是没有配偶监督的场合,赠送非法异性的玫瑰行为也不再那么便利。到钟点房吗?到处都是实名制开房之外,更有甚者,警察还时不时敲门验证合法夫妻,因为你没有证据证明你们是否是不法交易,再说,你敢到派出所证明你们不是交易吗?如果再怀疑你吸毒的话,等着吧,没两天您别回家。
    在我们的这个章节的命名过程中,我们曾经设计了好几个表达玫瑰复合含义的章节名称。这个玫瑰与诅咒的句式实际上经过倒置之后就是玫瑰的诅咒。我们最后感觉这个玫瑰的诅咒确定的比较合理。因为玫瑰在见证爱情的美好之后,并不能完全保证这个被见证的美好一直被顺利的延续下去。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玫瑰是个既见证美好与诱惑的载体,实际上又是个具有诅咒概念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诅咒截面的存在,那么就无疑就是等于说,被玫瑰所见证的爱情就一定是美好而永恒的。
    所以,在我们为书名取名的时候,实际上所考虑的范围非常广泛,既要考虑玫瑰与爱情的巩固页面,也要考虑到后来发生的那个爱情破裂的页面,既要考虑玫瑰的文化层面,也要考虑到玫瑰的人文层面,既要考虑玫瑰的祈祷层面,也要考虑到玫瑰的祈祷层面。尤其是玫瑰从美好到毁灭的推进层面。而另外,我们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除了本身所包含的主题婚姻与命运的思考之外,主要还从玫瑰题材的相关文学创作突破之前关于玫瑰题材创作过程中对玫瑰文学认知的局限性。实际上,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这种由玫瑰所导致扩展的爱情叙述,其实是一直在试图突破这种局限性。或许这些作者已经创作出了一部关于玫瑰题材的成功作品,但是,他却始终没有辩证的将玫瑰的主题多样化多元化由理性表达出来。因此,有时侯,我们很不理解这种由玫瑰所引起的毁灭结果及阴谋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玫瑰不仅是个单纯见证阳光的过程,也是一个见证黑暗的过程。在我们这部作品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作品中构建玫瑰与毁灭的关系网络。
    为了突出表现这个玫瑰的诅咒页面,我们几乎是在作品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导入了玫瑰出现在死亡现场的细节。实际上这个细节的载入很不理想也很不成功。因为读者更多的理解方针是将这个玫瑰理解为与死亡有关的嫌疑物品。因为这里的玫瑰被读者理解为直接的凶杀证据,所以基本上并没有产生与诅咒的相关联想。
    当这个载入失败后,我们又立即进行了第二次载入,即出现在客厅里的那个玫瑰标本。如果我们有文字创作能力的话,或许这次载入可以让读者理解玫瑰与诅咒的相关目的达成协议,但是,这次载入无疑又是非常失败的尝试。因为那个神秘老太婆的出现打乱了我们预先设计的行动计划。她的出现,明显让我们的努力前功尽弃。因为她让读者对于玫瑰的注意力只是转移到猜测玫瑰标本背后所隐藏的秘密上来。作为这时候的玫瑰实际上仍然只是保留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元素,距离某种诅咒页面的载入距离还是个未知。
    于是,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的载入。就是那个子影在第三房间接受玫瑰场面的设置。细心的读者这时候会发现我们的书写幼稚的可笑并且是极端的无奈。读者如果回过头来看这一章节的时候就会明显的发现,这个第三房间的概念,实际上也代表着我们第三次载入次数的工作日记。我们明显已经很不耐烦了。所以我们在描写这个子影接受玫瑰的房间时,匆匆决定放在第三个房间。但是,当我们再次编辑文稿时才发现我们犯下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因为我们在之前的较早期章节中曾经屡次出现过一个关于“我”不能随意进入第三房间的埋伏。我们本来打算是将楚紫及山戊的骨灰放在这个第三房间而才导致“我”不能随意进入第三房间的结果。当我们发现这个第三次载入出现工作日记上的错误时,前面的章节已经公开发布,所以修改已经来不及了。但是,从整体布局来说,又错误所导致的事情并不是十分严重,只不过是到时候我们再给骨灰盒重新安排个安放的房间就是。
    第三次载入除了所犯下的这个创作流程与故事情节的穿帮之外,实际上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从这个第三次载入的文字布局上明显可以看出我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