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空间》第二十章《人性的思辩》[2]

人性空间最新章节目录
   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经常把这种原始的由于理解为先天性及遗传机制所导致的忧郁属性,所以在我们的个别文学创作活动中,常常把这种属于原始范畴的忧郁的性格与某种意义的家庭基因相互关系。如果这点一旦被错误的确认,那么在以后的人物相应的人格转换描绘中,社会学之内的一切因子都应该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在许多把忧郁性格的产生机制中将事件影响主体变异的现象纳入文学创作时,就无形中增加了文学创作的平面延伸性。只要是你为这个人物的性格变化做准备性的隐藏性描绘,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合乎逻辑并且是合理化的进入无休止的描绘流程。
    可是,对于我们的作品来说,似乎是没有这么做的可能。因为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无法确认导致楚紫忧郁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对于他来说,毫无悬念的就出生在这么一个条件极其优越的家庭里,既没有生存危机感,也没有精神危机感。前途及前景对于他来说,甚至连憧憬未来这个词汇都可以省略。只要他愿意,他澳大利亚的父亲就随时随地的会安排他进入一个金色大厅去演奏,只要他愿意,凭借帅气而略带忧郁的气质,随时随地出演任何一部二次元影视作品中一号男主角,只要他愿意,他可以随时随地在音乐殿堂里施展教父式的音乐说教。所以,如何寻找楚紫性格的变异交汇点在哪里成为我们一个主要的文学思考及文学逻辑。
    关于这些文字的描述属性其实很奇特——不存在促使楚紫人格忧郁的任何因子。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东西很有可能都不是楚紫所需要的东西,他有自己的追求。可是,问题又来了,对于在九岁小提琴水平就达到11级的楚紫来说,这是他对于音乐爱好的最直接证明。这种成就感应该隐藏着他将来在音乐领地里发挥更大作用的美好理想。但是实际问题在于,他从小那个所谓的爱好是否属于当代教育层面的某种强加结果呢?也就是说,楚紫有可能并不喜欢小提琴,只不过是各种不同类型培训班潮流的一个牺牲品而已。当我们的小说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没有逻辑区间限制的状态。依照我们的创作方针,所有的事件只能永远处于不会被明为具有确定属性的状态。
    理性在某种程度上阻止着我们故事发展的同时,其实也在与此同时解构着理性背后的种种焦虑与关于这部小说如何结尾的猜测。而实际上,我自己也不知道这部作品会写到哪里才算真正的结束。尽管随时随地我们的读者都以为自己找到了这个故事的答案,实际上你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结局是什么样。我们在此之前所描述的每一个细节都隐藏着一些只有我自己才知道的秘密。我们这部小说严格来说,是一部理性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悬疑类推理作品。但是,因为很多促使楚紫及山戊自杀的原因实在是出乎意料,所以,我们也只能在迷惑中艰难的推进着故事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进程。而我们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既让读者在第一次错误逻辑的印象中产生重建另一种正确逻辑思维的欲望,又让读者在所谓的正向逻辑思维中随时随地准备推翻自己的逻辑体系。
    我们曾经在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本希望以其他类似题材的作品启示与启发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但是,对于我们这部高度理性的作品来说,那些同类作品的启发作用不仅非常渺小,有时候还会将读者的联想导入误区。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