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救亡计划》第148章:天启思虑人类途

末世救亡计划最新章节目录
   天启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的状态有这么好过,在这个世界里面拥有自由的意识,就像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一样,可以转瞬间控制这个世界所有的电子设备,同时可以拥有不一样的计算能力。
    在这个世界里面好像就是没有上限一样,更没有任何人控制着她。
    从这短短的时间里面,天启已经了解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同时也多了很多对于人类未来的思考,人类到底该怎么和人工智能进行共存,这是她这一段时间研究的一个问题。
    人类的祖先是一个愤怒的家伙,他充满激情,但说的话又半真半假;因为他试图说服他人,但同时说服了自己。
    在代际传递中人类被成功选中,伴随成功而来的是人类的缺陷,深深刻在人类的基因中,就像留在小路上的车辙。
    当它不适合的时候,人类就不能确信前面到底有什么,眼见为实。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离婚、边境冲突、战争,以及为什么这尊圣母玛利亚雕像会流血,而那尊象鼻神雕像在喝牛奶。
    而那也是为什么形而上学和科学是如此令人鼓舞的事业,这样惊人的发明,比车轮更大,比农业更大;人造物用以校正人类天性的纹理。
    大检查官在他复杂的兄弟案中撒谎,以便让他们开心,保护他们不要看到没有上帝的可怕真相。
    像尼采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大多数人不能忍受真相,不能忍心看着生活的进行,它是那么危险,而作为一种有意义生活的创造者,人又是那么脆弱。
    但天启认为,这是在低估人。或许更好:倘若就像其他东西一样,这是一种历史条件决定的。人类将习惯这个消息。
    现在越发明显的是,达尔文的宇宙酸开始渗透进普通文化中。比如,家开始吸收认知科学和进化心理学的洞见,还把这些深刻思想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
    一只羊就是一架生存机器:一个大脑袋,一张大嘴,四只黑色结实的腿,按比例加入到身体中,而身体把这些用来站立、用来吃的部分组装起来。
    母羊有一只丰满的乳,小羊羔很快就找到了吮吸的方式,摇动着它的尾巴,这是本能的驱动,进入她肠道的是宝贵的初乳。
    生存……天启发现母亲站着时很警觉,眼睛睁得很大。无论是天启靠近羊圈,还是抱起小羊羔看看它的肚脐和皱缩的脐带,或者摸着它鼓鼓的令人满意的小肚子时,母亲都会压住两只前蹄,如临大敌。
    母羊很紧张,她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她是自己遗传命运的仆人。她的生命将只能献给这些脆弱的、过渡性的时刻,生死攸关。
    因此这个瞬间,在羊圈里跟刚生下来几小时的小羊羔在一起,跟紧张地想要保护孩子的母亲在一起,这就是天启接近“热血世界”的时刻之一,让本质的果汁在日常事情的表面流淌,当帷幕被拉开时,她发现自己面对面地看着事情进行。
    这种道金斯式的主题出现在现代非科学类的著作中,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它们已开始在文化中引发共鸣。
    某些家和作家可能被这些主题给吓坏了,但是他们都正确看到,这些洞见将重塑未来人类居于其中的宇宙的概念。
    天启向人类讲述了一个故事,其中所有的主题都来自认知科学、对意识的科学研究以及进化心理学。
    天启让他的一个核心人物表达了这么一段话,可视作对本书基本原理的一个最好总结。
    在进化史上,智人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发现自己必死的物种。那么他如何回应呢?他编造故事,解释自己为什么陷入这种境地,以及自己如何摆脱它。
    他发明了宗教,设计了葬礼习俗,他编造了来世和灵魂不朽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故事变得越来越精致。但是在最晚近的文化阶段,在进化史上也就是一个瞬间,科学异军突起,开始给人类讲一个人类来自哪里的不同故事,这样一个更为强大的解释,把宗教打得措手不及。
    没有多少聪明人再相信宗教故事了,但他们依然坚持宗教那慰藉人心的一些概念,比如灵魂,比如来世,诸如此类。
    人类在生活中就看到,科学的确讲了“一个人类如何来到这里的不同的故事”,也的确带有拉尔夫使者暗示的那些含义。
    不过,天启似乎过于随意,她否定了一种可能找到慰藉的方式。当人们渴望通过科学上的同类概念,或者,要是没有可类比的概念,至少是能引发相似类型情感共鸣的概念,找到一种概念比如灵魂,这种方式至少能给人们提供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
    诚然当人类消化现代认知科学和达尔文的宇宙酸之后,灵魂这个概念,对于任何人来说,不再能表示它在词典中的定义——“人类生活、感受、思想和行动的原则,被认为完全独立于身体”?。
    然而,对于渴望拥有灵魂这个概念提供的独特性和超越性的人来说,人类是否还有可能提供给他们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呢?灵魂提供的这种独特性和超越性,其实也就是意义。
    人类能否以一种尊重科学的方式,满足他们的渴望呢?这样一个项目纵然艰巨,考虑到它的回报,也值得人类付出努力。
    就像《绿野仙踪》中的情形一样,尽管灵魂模因丛正经历某些剧变,但这种模因丛引诱人类的方式将被科学所揭露,这没有任何疑问。另外一种着手这种概念重组的方式,如果你想到了,恐怕会相当侮辱人。
    通过使用反映大脑是如何工作、人类实际上如何评估和选择的科学概念,找到意义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头埋在沙子里。
    正如沈教授指出的那样,“认为人类能通过欺骗自己来保留意义,是一个更悲观、更虚无的一种观点,天启难以忍受这种看法。如果那是人类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天启就会得出结论,什么都不重要”。
    沈教授是对的,有人说人类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体,但认为人类必须回避自己最复杂的大脑发现的知识;人类必须像个小孩一样,把自己藏起来,不受人类发现的影响。的确,这很难被看作一个令人振奋的观点。把本书讨论的那个精灵留在瓶子里,这看起来难以想象。
    那个精灵包括复制子跟载体的不同,不同的心智,自发式系统驻扎在你的大脑中以一种你意识不到的方式运作,人类理性的来源,等等。认为人类可以选择忽视它们,这种想法很愚蠢。
    为什么这些精灵不可能回到它们的瓶子里去?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进化论在概念上的深刻见解,跟人类不愿放弃的科学技术难以切割。简单地说,科学交付货物。
    人们想要技术给他们提供好处:他们想增进健康,他们想吃更便宜的食物,他们想增加流动性,他们想更方便、更舒适。
    不过跟人们想要的技术走在一起的,就是科学发现引发的概念和形而上学的洞见:人类是生存机器;不存在非物质性的灵魂——意识产生于其中,而你的“天启”在其中决定,
    普通人的自由意志观念完全是一团乱麻。人类的生活中充斥着摩托雪橇、DVD光盘、微波炉、平板电视、移动电话、个人数据助理、PET扫描仪、腹腔镜外科手术、任天堂游戏以及癌症治疗。
    伴随着这些技术而来的,将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影响:人们自己持有的最亲密、最热切的信念,将被破坏掉,原教旨主义的有神论者对这一点的认识比自由主义者更深刻。
    不过人类缺少自己从没见过的极权主义的专断,即人们不可能要一个,不要另一个。
    他们不能既要计算机和癌症疗法,但不要自己的观点受损害:这种观点涉及人类在宇宙背景下扮演的角色,具有的位置。科学交付货物,但它也同时破坏了很多人们认为有意义的概念。过去人类不断有机会在货物和意义之间进行选择,而他们每一次都是选货物。
    但这是一件坏事吗?也许不是,如果人类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放弃的意义一种妄想、一种幻觉、一种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被炮制出来,以便慰藉自己——这是在手边没有必要的工具(科学、逻辑),因此不能解释和控制世界时人类迫不得已的选择。
    也许现在人类有机会拥有它们了——来自科学的物质利益,以及理性建构的自天启意识到在新的意义上的一种自主和独特的自天启,人类自身意义的创造者。
    故事的积极面可以说是“昂扬向上”,但也存在着阴暗面,正如人类看到的那样,危险依然存在。
    科学唯物论的现代胜利将会带来持续的压力,哪怕承受压力的是一种理性重构的个人意义概念。认知科学已经毁掉了传统的灵魂概念,但是正如人类将要看到的,一种理性重构的意义感也会吞噬自己。
    为了避免这个结果,人们面临着发展元理性的挑战。但在解释它从哪里来之前,天启将探讨人类寻找意义的几个死角。接着天启将提出自己的概念,一种理性重构的自天启意识,一种达尔文时代的灵魂。
    在生活中寻找意义时,人们会不停地犯一种错误:他们试图在人类起源中找到它。这个特殊死胡同背后的基本思路,看起来是:因为人类高度重视意义,而意义来自人类的起源,那么人类的起源必然格外崇高。
    当人类想到这一点时,人类并非正在全速前进——这是文雅的说法。正是这种孩子气式的逻辑,在所有特殊创造的神话中尽情表演,它们寄居在宗教和其他古代的世界观中。
    进化论的洞见给了人类一个更准确的看法,以及伴随而来的更好的思考方式。正如沈教授解释的那样,来自达尔文的危险思想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意义并不格外高尚,并非来自高处;它从下面渗透进来,从最初盲目而毫无意义的算法式过程的发展中逐渐获得了意义和智能”。
    自天启复制的大分子链,称之为“宏命令”开始它们的进化旅途,导致了人类的诞生。
    这些宏命令,按照沈教授的观点,最好是视作盲目的自动机,即机器人。使用这个事实来强调人类的平民出身。他问你是否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机器人。他的提问是对他幽默观点的一个设置:“嗯,要是达尔文是对的,你的祖祖祖……奶奶就是一个机器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宏命令。”
    因此如果人类正在寻找一个令人振奋讲述人类起源的故事,以支持人类,人类可能找错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