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逍遥行》龙魂凤血,碎心江湖第518章霸王绝刀,神雷魔震惊天谴(7200大章,本卷终)

影视诸天逍遥行最新章节目录
   项羽带兵起事了。
    公元前210年,嬴政第五次东巡,项羽带领八千楚国旧部发动了起事。
    从理性而言,这不是一个起事的好时机。
    嬴政还活得好好的,年富力强,威压天下,秦国国力强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甚至都不能说是“起义”。
    原本的历史中,陈胜、项羽、刘邦无论抱着什么目的,总归是顺应百姓之心,有道义在,算是“起义”。
    现如今不说人人富足,大部分百姓也能混个温饱。
    项羽此番说的好听点叫做“起事”,说的不好听那就是造反。
    在一个不恰当的时机造反,麾下兵马九成以上是楚国旧部,无论怎么看都是取死之道。
    但哪怕是范增,也没有对此表示反对。
    秦国在楚地大肆推行新政,兴办私塾,用教育的方式抹去旧楚国的痕迹。
    年长的百姓或许还记得楚国,记得项家,年轻的没几个会在乎。
    再过几年,项家在楚地怕是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项羽不可能投降秦国,也不可能隐居乡下,哪怕只有他一个人,他也会起事反秦,范增亦是如此。
    算计了许久,在嬴政东巡,太子扶苏监国的时候,项羽发动了起事。
    楚国王室贵族不是被灭就是被俘,早已没有任何威望,项羽也没有扶持什么“楚怀王”,打出的就是项家的旗号。
    项羽自命“楚霸王”,以范增为丞相,吴广为太尉,带领八千子弟兵进攻会稽城。
    会稽是大城,兵精粮足,守城器械精良,八千人算不得什么大威胁。
    怎奈领兵的是神勇无敌的项羽。
    见战事不利,项羽亲身上阵,飞身而起,居高临下轰出一招“狂雷震九霄”,九重雷霆刀气层层叠加,硬生生把城门轰成粉碎。
    一刀斩破城门,项羽身披七海蛟龙甲,手持破阵霸王枪,单枪匹马杀入会稽城,斩下会稽郡守殷通的首级。
    殷通被杀,会稽士卒群龙无首,被项羽轻松杀得溃散。
    仅仅一个时辰,会稽城便落入到项羽的掌控之中。
    留下范增等人处理城内事务,项羽马不停蹄,带领八千子弟兵继续攻城略地,竟于一日之内打下三座城池。
    仅仅三日,整个会稽郡尽数落入到项羽手中。
    项羽之威,震惊世人。
    与此同时,田言和范增训练的密探在楚地散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言,搞得楚地人心惶惶。
    这里要解释一下,“楚虽三户”的“三户”有三种意思。
    一是地名,指楚国的三户城及古丹阳城,为楚先祖立国所在地,也是楚先祖宗祠所在。
    二指氏族,也就是楚国立国的三大姓氏——屈、景、昭。
    三为比喻,以三户人家代指力量小,决心大。
    如今楚国王室或死或俘,宗祠为秦兵所毁,项羽也无心扶持“楚怀王”,最后一种解释更加贴合项羽的处境。
    一日破三城,看似势不可挡,实际上是多年辛苦布局的结果。
    破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项羽的神勇,而不是精锐的士卒。
    更让范增头疼的是,即便“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遍大街小巷,楚国旧民大多也只是观望。
    五日时间,只招募了不足七千能够参军入伍的青壮。
    这些人缺乏训练,想要成长为合格的士卒,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不巧的是,他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大秦的官员系统效率极高,五日时间,足够嬴政做出处置。
    只要朝廷派出足够强力的高手拦住项羽,再以堂堂正兵碾压,楚军绝无一丝半点的胜算。
    好在,嬴政接到塘报之后并未返回咸阳,而是继续东巡。
    不仅如此,北方的蒙恬、南方的赵佗也都没有调动,把项羽之事完全交由扶苏处理。
    嬴政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扶苏能够战胜项羽,就是合格的皇帝,他也能够放心的破碎虚空,去另一方天地寻求长生不死。
    如果扶苏占据如此多的优势还胜不了项羽,那他的计划必然要延后。
    至少,也要等到再建造出一艘蜃楼才能离开。
    扶苏的表现并没有让嬴政失望,得到消息之后,扶苏迅速做出反应。
    不是立刻派兵征讨,而是下令让会稽周边的守军连成一片,让项羽难以继续对外扩张。
    以项羽之能,打出去没什么难度,但之后呢?打下的城池谁看守?
    总不能项羽一路打,打一个丢一个吧!
    项羽这才发现,他欠缺的不只是兵马,还有人才。
    范增、吴广都是不世之材,项梁、龙且、英布、钟离眛也都有上将之才,但实在是太少了,能承担起一个机关城和几座山寨,却承担不起一个诸侯国。
    范增看着眼前大堆竹简,揉了揉疲惫的脑袋,暗骂了吴广一句。
    当初逃跑的时候,范增看出农家有叛徒,提议分兵,吴广会意,成功发现了叛徒。
    那叛徒名叫韩信,是烈山堂副堂主。
    就在吴广要杀死韩信的时候,张良带兵赶到,把韩信救走。
    如果仅止于此,范增还不会说什么,可现在统兵把他们死死围住的将领不是别个,正是韩信。
    韩信虽无项羽之勇,但却能够把每一个士卒的战力都发挥出来。
    一万人也好,十万人也罢,哪怕那些兵马分布在不同城池,韩信也能指挥的井井有条。
    范增暗骂吴广,一是骂他不识英才,二是骂他做事婆妈,没能及时灭口。
    七月,项梁领兵攻打襄城,中了韩信的计策,被乱箭射杀。
    八月,英布趁着韩信巡视东阿的机会,领兵二打襄城,不想张良已经赶到,被张良算计,全军覆没,其本人也被生擒。
    扶苏亲自劝降,英布思虑一番,选择了投降。
    项家有“风火山林”四将,起事之前损失了季布,如今又失去了英布,只余下龙且和钟离眛二人了。
    对于项羽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让他的性情变得越发暴烈。
    修整三日之后,项羽留吴广看守会稽,亲自领兵进攻襄城,不计后果的发动强攻,身先士卒,亲身上阵,靠着绝世神勇攻破襄城。
    破城之后,项羽犯了他最不该犯的错误——屠城!
    襄城内的百姓多是旧楚国人,守将也换成了最新投降的英布。
    项羽这番狠杀,让项氏一族在楚地民心尽失,招兵难度大了数倍。
    最可怕的是,扶苏、张良、韩信趁着项羽出兵的机会分三路出击,扶苏韩信两面夹击破了会稽城,斩杀吴广。
    张良带领工部的高手匠人破了机关城,俘虏高渐离、大铁锤、盗跖等墨家弟子。
    打破襄城,得到一座破败的残城,却失去了经营十多年的老巢和人杰地灵的会稽,可谓是亏到家了。
    范增忧心忡忡,项羽却无所畏惧。
    打到这等地步,哪怕是周武王在世,姜子牙重生,也不可能成事。
    反正都要败,都要死,为何不战一个轰轰烈烈!
    九月初,扶苏亲自领兵进攻襄城,弩箭、投石机梯次发射,四面夹击,昼夜不停。
    项羽全力抵抗,但一人之力终归难敌千军万马。
    三日后,襄城被轰破,项羽带领一千多骑兵弃城而逃。
    张良韩信各领一军,两面夹击,穷追不舍,并在逃跑路上唱起楚国人劳作收获之时唱的民歌。
    人心思定,项羽也无可奈何。
    ……
    楚国破灭、卧薪尝胆、起兵反秦,攻城掠地……
    十数年积累,短短数月,麾下仅余二十八骑。
    吴广兵败被杀,范增呕血而亡,项梁、钟离眛、龙且等人或死或擒,身边之人,只剩虞姬(石兰)。
    项羽喝下最后一坛酒,悲歌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拔剑在手,道:“愿为大王剑舞。”
    虞姬出身于蜀山,除了奇术之外,还有剑法傍身,虞姬剑舞曾是项羽最爱。
    可今时不同往日,宝剑挥舞之时,不只有美人的妩媚,还有冷厉的肃杀。
    “秦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话音未落,血光飞溅,虞姬倒在了地上。
    项羽把虞姬抱上床榻,整了整七海蛟龙甲,提了破阵霸王枪,大步走出营帐。
    狄光磊闪身而出,看了虞姬一眼,叹道:“也是个可怜的孩子。”
    手一翻,拿出了玄武印。
    充满生机的柔水之力散布在虞姬的脖颈上,修复她的伤口。
    狄光磊真气一转,已经化为圣心诀。
    食中二指点在虞姬的额头,圣心真气灌注其中,刺激虞姬的生机。
    玄武的众多神职中,有一样就是“司命”,神照功、圣心诀均可刺激生机,让新死之人复活。
    过不多时,虞姬悠悠转醒。
    看了身旁的狄光磊一眼,虞姬道:“你是玄明先生?”
    “你认识我?”
    “我看过你的图样。”
    “嗯。”
    “你为什么要救我?”
    “我为什么不能救你?”
    “你是秦国人,我是你的敌人,难不成你想用我威胁霸王?”
    “我若是真有那种想法,方才就已经下手了,何必等到现在?”
    “那先生为何救我?”
    “因为我愿意。”
    “这个理由倒是有趣。”
    “嬴政也说过类似的话,走吧,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哪里?”
    “我和项羽的最终战场。”
    ……
    “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然会死,战死之前,愿为诸位决胜几次,让后世之人铭记我等神威!”
    项羽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他确实有非常强的人格魅力。
    哪怕是汉朝人修的史书,也对他大加赞誉,太史公把项羽归于“本纪”,千古以来,无人觉得不妥。
    三言两语激起士卒的决死之意,项羽大笑一声,把二十八骑分成四队,向着四方发动冲锋。
    项羽身先士卒,破阵霸王枪所向披靡,连斩数员秦将,杀了数百士卒,待到士卒聚合,仅仅损失两骑。
    项羽高声喝道:“如何?”
    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