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一道》拳意我意,皆是天意第32章太玄学宫,终将离秦(万更求订阅!)[2]

诸天一道最新章节目录
   人敢随意乱传才是。
    此时,却是有流言飞起。
    想必,也是有人想要激怒嬴政,散布流言者,无非是东方六国之人。
    不过嬴政摔孩子的事情外露,足以证明东方六国在秦国一样是遍布耳目。
    大国交战,谍战情报亦是十分关键。
    眼下,嬴政刚刚亲政,东方六国之人想要趁秦国朝局未稳,给嬴政搞点事出情来,这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至于嬴政摔孩子一事。
    叶千秋不多做评价,身处此乱世,君王若拥有太多的妇人之仁,绝非能一统天下之人。
    人性是复杂的。
    嬴政的身上隐藏着暴戾的一面,这个他是知晓的。
    嫪毐的两个儿子断不能留下。
    这对于嬴政来说,是极大的污点。
    叶千秋不是圣母,嫪毐叛乱要诛杀嬴政。
    若是嫪毐功成,嫪毐的儿子还真有可能被他扶上王位。
    一切都是成王败寇罢了。
    莫说在这乱世之中,难以维系公平二字。
    便是在真正的法治太平之世,又岂会有真正的公平可言。
    一切公平,不过都是相对而言。
    这时,只听得吕不韦长出一口气,然后说道:“依纲成君之见,嫪毐罪案是否会株连下去积至朝野?”
    “断然不会!”
    蔡泽没有丝毫犹豫,开口道:“当今王上乃是明法谋略之君,告臣民为整肃吏治开道,绝非为株连无辜开道!”
    “若是株连,只怕满朝没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
    吕不韦又看向叶千秋,道:“太玄先生以为如何?”
    叶千秋道:“纲成君此言,倒也不错。”
    “文信侯只需急流勇退便是了。”
    吕不韦闻言,点了点头,道:“我已经决定了,向王上请辞。”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如此甚好。”
    待三人聊了个管够。
    吕不韦突然说道:“太玄先生若是前往齐国,一定是会去见荀子,对不对。”
    叶千秋点头,道:“确实如此。”
    “荀子之学,我一向很感兴趣。”
    吕不韦笑道:“我这学宫之中,有一人,太玄先生,或许也感兴趣。”
    叶千秋道:“哦?”
    “让我猜一猜文信侯所言的是何人。”
    吕不韦道:“莫非先生已经知晓不韦指的是何人?”
    叶千秋笑道:“我猜是李斯。”
    吕不韦有些诧异道:“先生如何知道是李斯。”
    叶千秋道:“李斯和韩非皆是荀子高徒。”
    “这一点我早有所耳闻。”
    “在新郑时,我和韩非交情不浅。”
    “他也曾对我说过李斯其人。”
    吕不韦笑道:“《吕氏春秋》由李斯领头编纂,此人大才。”
    “今日过后,文信学宫便要更名为太玄学宫。”
    “既然如此,索性便叫李斯前来一见,如何?”
    叶千秋点了点头,道:“自无不可。”
    吕不韦拍了拍手,将在那边等候的仆人给招了过来。
    在那仆人耳边吩咐两句。
    那仆人应声而去,没过了多久,那仆人便带着一个身着深衣的中年男子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待走的近了。
    那男子朝着吕不韦和蔡泽道:“李斯见过文信侯、见过纲成君。”
    李斯不认得叶千秋。
    吕不韦从旁引荐,笑道:“李斯,你可知这位是何人?”
    李斯摇头道:“李斯不知。”
    吕不韦道:“这位可是我大秦的护国法师。”
    “当世道家圣贤,太玄子!”
    李斯闻言,当即朝着叶千秋躬身拱手,道:“原来是太玄先生当面!”
    “请恕李斯有眼不识真仙。”
    叶千秋摆手道:“无须多礼,坐。”
    李斯倒也不客气,直接落座在亭中。
    吕不韦朝着李斯说道:“李斯,今日叫你前来,是想让太玄先生考校考校你的学问。”
    “你是个大才。”
    “从今日起,文信学宫便要更名为太玄学宫。”
    “往后,执掌学宫之人,便是太玄先生了。”
    李斯闻言,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这么大的消息,他可是一点都不知道。
    文信学宫是吕不韦入秦为相之后最注重的一个地方。
    《吕氏春秋》就是在这里诞生。
    眼下,吕不韦竟然要将文信学宫交给太玄子执掌,还要将文信学宫更名为太玄学宫。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春秋战国私学大兴,与官学不同。
    私学大师为学育人,多在山海清幽处,譬如墨家、道家、兵家、名家、农家、医家、阴阳家等等不可胜数。
    吕不韦身为秦相,一手创立文信学宫,若非发生了大事,又岂会将学宫转手交给他人。
    更关键的是,还要将文信学宫更名为太玄学宫。
    这其中的变动意味着什么。
    很可能意味着文信侯即将离开咸阳。
    李斯心思敏锐,已经察觉到了这其中的不对劲。
    不过,他的面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他朝着叶千秋微微一拱手,然后道:“太玄先生乃是当世之中,能和我师荀子并列于世的圣贤人物。”
    “李斯才疏学浅,请太玄先生指教。”
    叶千秋微微一笑,看着面前的这李斯,敏锐的察觉到了李斯藏在心底的那份野心。
    “你既然是荀子高足,那便说一说你本门师学吧。”
    李斯闻言,当即开口道:“我师荀子之学,表儒而里法,既尊仁政,又崇法制。就治国而言,与老派法家有别,无疑属于当世新法家。”
    “荀学之中法治尚为主干,为本体。”
    叶千秋开口考校道:“荀学中法治‘尚’为本体,却是何意?”
    李斯道:“据实而论,荀学法治之说,仍渗有三分王道,一分儒政,有以王道仁政御法之意味。”
    “李悝、商君等老派正统法家,则唯法是从,法制至上。”
    “两相比较,李斯对我师荀学之评判,便是‘法制尚为本体’。”
    “不过这只是李斯一家之言,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太玄先生指教。”
    叶千秋闻言,微微一笑,道:“你此言,倒也不差。”
    “不过,我听闻,你师门内部,似乎也有不同。”
    “你师弟韩非,以为荀学不是真法家,连李悝、商君也不是真法家,唯有他韩非之学说,才是千古以来真正的法家。”
    “不知你李斯如何认为?”
    李斯闻言,不禁有些讶然,道:“先生认得韩非?”
    叶千秋微微颔首,笑道:“在新郑时,我与韩非有过交集。”
    李斯闻言,点头道:“先生所言,的确不错。”
    “韩非一向如此。”
    “而且,他的法术势三道,的确是有过人之处。”
    “不过,他说商君、李悝等不是真法家,就有些失言了。”
    “我师荀子可以说不是真法家。”
    “但这世上,也并非只有他韩非才是真法家。”
    “李斯认为,我李斯也是法家。”
    叶千秋闻言,笑道:“年轻人,就是气盛。”
    “不过,年轻人如果不气盛,也就不是年轻人了。”
    李斯微微一笑,带了三分谦逊之意。
    叶千秋对李斯考校一番之后,李斯与三人敬酒之后,便自己离去。
    看着李斯离去的背影。
    叶千秋道:“此子来日,定然是秦国朝堂之上的风云人物。”
    吕不韦笑道:“英雄所见略同。”
    蔡泽却是举起酒爵,道:“今朝雅兴不止。”
    “当痛饮!”
    吕不韦亦是举起酒爵道:“当痛饮!”
    叶千秋举起酒爵,将爵中酒水一饮而尽。
    同样的酒,三个人却是喝出了不一样的滋味。
    清风拂面而来,叶千秋愈发清醒。
    吕不韦和蔡泽却是有些醉了。
    ……
    文信学宫更为太玄学宫一事,在咸阳城还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道家掌门人太玄子,当世唯二的圣贤人物。
    太玄学宫的一众学子,皆想瞻仰一番叶千秋的真容。
    于是,在和吕不韦、蔡泽相聚痛饮之后的第三日,叶千秋终于入主太玄学宫,并且召集学宫之中的众多士子齐聚一堂,给众士子讲道,也让众士子各舒百家之言。
    这一日,风和日丽。
    天斟堂之中。
    喧哗之声从柳林深处的庭院之中传来。
    学宫之中的二百余名士子在今日齐聚一堂,便是为了听太玄学宫新任大祭酒太玄子讲道。
    只见那些士子们人各坐在草席之上,个个脸上神色不一。
    有人好奇,有人惊诧。
    此时,叶千秋还未出现。
    只听得一众士子纷纷小声言说道:“太玄先生一统道家天人二宗,被当今秦王誉为三百年来,集道家学问之大成者。”
    “也是当今天下,唯一能与荀子相提并论的圣贤人物。”
    “如此人物,还是头一次当着天下士子的面讲道。”
    “诸位以为今日讲道,将会是怎样的盛况?”
    “昔日,荀子游历天下列国,与各家坦诚磋商,争鸣论战,相互打磨,入秦之时,亦有高论。”
    “今日,太玄子于学宫讲道,我等之福。”
    还有人道:“听闻太玄先生已经成仙,虽然已经是百岁高龄,但依旧是如同翩翩少年一般,冰胎玉质,姿容无双。”
    有人急忙道:“那岂不是长生不老?”
    那人回道:“长生未必是真的,但不老应该是真的。”
    就在众人纷纷议论之时,身着黑衣的李斯坐在一群士子当中,却是一言不发。
    他的脑海之中还在回想着关于太玄子的一切。
    前几日,匆匆一瞥。
    太玄子已经在他的心里给他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
    不单单是因为太玄子的姿容如同少年一般。
    更关键的是,太玄子考校他之时,给了他一种奇怪的感觉。
    那种感觉只有在面对他的老师荀子之时,才会生出。
    太玄子那双充满了智慧的眼睛,让李斯感觉到,这世上可能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太玄子看不穿的。
    太玄子,一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