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一道》拳意我意,皆是天意第26章长春岛上,千秋宫中(万更求订阅!)[3]

诸天一道最新章节目录
   前这千秋宫的布局和当年华山莲花峰之上千秋宫的布局,的确是如出一辙。
    只见那红额牌匾上刻着“千秋宫”三个大字。
    那朱红色的大门洞开着。
    左右两旁的台阶上,分别站着十余名身着黑白衣衫的年轻弟子。
    这些年轻弟子气宇轩昂,目不转睛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让这些第一次来到千秋宫的江湖群豪一看,便感觉到有一股说不上的肃穆气息扑面而来。
    这时,只见那宫门之中突然奔出两道身影,正是叶青、叶白。
    只听得二人纵身而来,来到叶千秋身前,朝着叶千秋躬身道:“叶真人,我家宫主有请!”
    叶千秋微微一笑,便要跟着二人进宫去。
    这时,只听得岳不群道:“师祖,小心。”
    叶千秋闻言,笑道:“无妨。”
    随即,叶千秋便和叶青、叶白先进了宫中。
    只见地下青石板铺得十分整齐,叶千秋进了宫中,但见宫中陈设布局,和当年华山之上的千秋宫,真的是没什么改动。
    只是那中间的大广场之中,多了一个阴阳八卦图。
    不多时,叶千秋跟着叶青、叶白来到了九宫八殿之中的一座大殿当中。
    但见那大殿之中,有一个身着白衣宽袍的人坐在蒲团上,背对着宫殿大门,他的一头白发披在双肩和后背之上。
    待叶千秋一脚跨入大殿之中。
    便听得那人缓缓开口道:“你便是冒充我千秋宫老祖的人?”
    这人的声音显得苍老无比,一听声音便是那经历了许多世事之人。
    叶千秋负手而立,看着那人,缓缓说道:“敬天……你也老了啊……”
    叶千秋这句话一出,只见那背对着叶千秋的那白衣人,登时回转过头来。
    头虽转,但身子却是没动。
    那是一张苍老的脸庞,面上满是皱纹。
    只见那一张脸庞之上,渐渐泛起惊讶之色,浑浊的双眼之中,渐渐有了光彩。
    老人突然蹭的一下窜起身来。
    他的动作之快,便是比起一般的年轻人来,亦要快上许多。
    只见老人满脸激动,他朝着叶千秋一步一步的缓缓走来。
    他的身躯有些伛偻,背也有些驼了,脸上的老年斑有很多。
    “师父……真的是您老人家回来了吗?”
    “这……这……怎么可能……”
    “我还以为是叶青、叶白他们两个被人蒙骗了……”
    “真的是您吗?”
    老人看着站在门口的叶千秋,一边走,一边有些颤抖的说道。
    叶千秋大步朝前走去,双手搀扶住了老人的双臂。
    “敬天,是为师回来了。”
    老人的背驼了,他抬头看着眼前近在咫尺的叶千秋,眼中满是泪花。
    “师父……真的是您……真的是您啊……”
    “师父,徒儿不是在做梦吧!”
    “这怎么可能……”
    “这都多少年了过去了……”
    “您不是破碎虚空而去了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叶敬天十分激动,老泪纵横。
    近三百年过去,岁月没有在叶千秋的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但叶敬天却是已经非常老迈了。
    叶千秋看着眼前这个身子伛偻的叶敬天,有些疑惑道:“敬天,为师的事情,可以容后再说。”
    “先说一说你的问题,你怎么会老成这般模样?”
    要知道当年他传给叶敬天的武功可不是等闲武功,只要叶敬天不散功,容颜不老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眼下,叶敬天却是已经老成了这副模样。
    这期间一定是经过了许多事情。
    叶敬天听到叶千秋的话,却是说道:“师父,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您回来了,真是天大的喜事。”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
    “徒儿修行了近三百年,终究还是没有走到师父您当年的高度。”
    “师父,来,这边坐,徒儿有很多话要跟您说。”
    叶千秋点了点头,和叶敬天坐到了殿中的蒲团上。
    师徒二人就这么相对坐着。
    一时间,却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
    叶千秋见状,便笑道:“那就从头讲起吧。”
    叶敬天闻言,微微颔首,道:“好,那徒儿便从您飞升之后讲起吧。”
    师徒二人近三百年未见,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
    叶敬天的话匣子一打开,便说个没完。
    二人这一说话,便说了两天两夜,饶是如此,依旧还有很多事情没说。
    不过,叶千秋已经了解到了许多他想要了解的事情。
    叶敬天说了许多事,有时候,本来说着一件事,但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另一件事上面。
    叶千秋问道:“为什么要把千秋宫搬到这海外孤岛之上?”
    叶敬天道:“此事说起来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些关系。”
    “朱元璋虽然出生普通人家,但他的手段着实是厉害,他出身明教,但最后却是逼得明教教主退位,自己做了皇帝。”
    “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压江湖武林,他想要将当时已经名垂天下的武林圣地千秋宫内的武学宝典给收拢至手中。”
    “彼时,刚好我练功出了岔子,也无心去和朱元璋对抗,大吴灭国,那是理所应当,徒儿不是一个好皇帝,没有培养好后代子孙,有愧于师父的教导。”
    “后来,莲花峰的千秋宫,便被朱元璋一把火给烧掉了。”
    “其实,当年大吴走向灭亡之际,明教起事,徒儿便已经料到了千秋宫有些树大招风,严重背离了师父您当年创立千秋宫的初衷。”
    “这事和徒儿也脱不了干系。”
    “徒儿做皇帝做的久了,虽然退位了,但不免有些志得意满。”
    “在徒儿的错误领导之下,才将千秋宫推到了江湖尽人皆知的局面。”
    “徒儿料到大吴一灭,千秋宫必然要受到牵连。”
    “于是,在朱元璋还未建立大明朝之前,徒儿便已经差人在这长春岛上,又建下了一座千秋宫。”
    “在朱元璋火烧华山之时,徒儿便提前吩咐宫中弟子将宫中的一众典籍尽数搬移到了这长春岛上。”
    “其实,那时,徒儿便已经不想在中原露面,再加上朱元璋没有找到千秋宫中的武学秘典,还在大肆于中土搜刮关于千秋宫之人的踪迹。”
    “于是,从那之后,千秋宫便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在中原江湖活动。”
    “后来,朱元璋死了,他孙子朱允炆继位,千秋宫的势力才又暗中摸回了中土。”
    “再后来,朱允炆被他四叔朱棣给掀下了皇位,朱允炆隐姓埋名逃亡,期间还曾经在千秋宫做客过一段时间。”
    “从那之后,千秋宫的势力方才又重新回到了中土。”
    叶千秋微微听了,微微点头。
    叶敬天在一旁继续说着,说了很多事情。
    叶千秋又问了一些事,比如千秋宫为什么会三十年一开,邀请江湖中的高手前来赴会。
    叶敬天也解释了原因,因为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觉得武林高手太多,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对江湖各门各派进行了打压,这就导致了江湖上的许多高深武学秘典失传。
    叶敬天不想武林渐渐没落下去,于是,便想着传武中土,每隔三十年一开千秋宫,挑选有德的高手来千秋宫,也是为了将一些高深武学传承下去。
    叶千秋听到叶敬天的这番话,倒是觉得这一点做的挺不错。
    如果千秋宫只是单纯的记录江湖秘史,那随着时间的流逝,武学秘典的渐渐消失,江湖终将成为过去。
    不会再有顶尖的江湖高手出现。
    也不会再有像张三丰这样以武入道的高手现世。
    在这一点上,叶千秋是十分赞同叶敬天的做法。
    这两天两夜,师徒二人聊了很多。
    眼看着就到了三天。
    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叶敬天请众人上长春岛,就是想趁着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际,让大家伙一起热闹热闹。
    师徒二人虽然有说不完的话,但眼下岛上一众群豪齐聚。
    自然不能怠慢了客人。
    于是,到了晚上。
    宫中大摆筵席,钟鼓丝竹之声大作,到处挂着灯笼,一派喜气。
    只见通明大殿之中灯火通明,大殿之上摆着一百来张桌子。
    宾客正络绎不绝的往殿中行去。
    来到这通明殿中赴宴的,基本都是千秋宫从江湖上请来的江湖豪客。
    除了这一趟请来十四人之外,还有上次千秋宫开启,上上次千秋宫开启请来江湖豪客。
    但凡是到了千秋宫的人,基本很少有主动离去的。
    千秋宫也不赶客人,任由这些人在千秋宫停留习武。
    这也是叶敬天想要将武学推陈出新,推往一个新高度,才想出的笨办法。
    能留在千秋宫的,无一不是人中豪杰,江湖名宿。
    他们在千秋宫修行多年,个个武功都是十分之高。
    年纪超过一百岁的,就有十来个。
    至于其他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就更多了,足足有五十来个人。
    通明殿非常之大,虽然摆了许多桌子,但一点也不挤。
    近百名千秋宫弟子在其中穿梭来去,引导各路宾客入座。
    所有宾客都是一人独占一席。
    众宾客坐定后,乐声便当即停歇。
    岳不群坐在桌前,四下相看,却是没有发现叶千秋的踪迹。
    他心中十分奇怪。
    自从三日前,叶千秋进了千秋宫,他们便再也没有见过叶千秋。
    若不是岳不群知道叶千秋功力高绝,世上几乎没人能伤得了他。
    岳不群都有些要怀疑叶千秋被人害了性命。
    岳不群左手边的两个桌前,是方证、冲虚。
    这两人一向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岳不群朝着殿中看去,但见这殿中许多人皆是眼含精光,气势不凡,一看便是内功高绝之辈。
    岳不群是非常之惊讶。
    这三日来,他在千秋宫中所见所闻,着实是让他惊讶无比。
    不说千秋宫的那些年轻弟子,就是千秋宫中最普通的杂役,也都是内功精深之辈。
    放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