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四目道长》正文卷第二百三十四章宗人府

拜师四目道长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三十四章宗人府
    ……
    九彩光华闪烁,浓重的阴气,也被黄粱米一扫而空。
    伸手一招,赤光回来重新化为油灯。
    黄粱米也消失不见。
    看着外面月朗星稀,雷雨过后,空气清新的样子,刚刚阴兵过境,愁云惨雾的情形,仿佛只是一个幻境。
    千鹤道长知道那不可能是幻境,否则外面那些骡子和驴就不会死。
    深深吸了口气,大步走到徐君明面前,一躬到底。
    “多谢徐道兄救命之恩!”
    “千鹤道友客气,举手之劳,不必言谢。”
    其余人不知道其中凶险,虽然对徐君明目露感激,却并未像千鹤道长那样上前致谢。
    “徐道兄,刚刚那些鬼兵…?”
    “我自会处理,千鹤道友不必担忧!”
    千鹤点了点头,眉头紧皱。
    “这里已经临近京师重地,怎么会有如此多鬼兵?”
    “现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京师重地出现鬼兵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想到一路北来所见所闻,千鹤道长感慨的点了点头。
    “天下纷乱,妖魔频出,只可恨贫道修为有限,道法不足,否则当提三尺法剑,净平乱世,还修行界一个安宁。”
    看他满身正气的样子,徐君明暗自点头。
    茅山虽有石坚这种自私的小人,但更多的还是千鹤道长这种心怀正义的弟子。千年门风,到底非同凡俗。
    “道长高义,着实令人佩服!”
    千鹤道长苦笑着摇了摇头。
    “也只是想想罢了。刚刚要不是道友,我怕早已死在此地。”
    “修为不够还可以,以后修炼。但心性不足,却几乎无法弥补。”顿了一下,“我观道友修炼的好像是纯阳功法?”
    “正是!”
    “贫道对纯阳之道颇有心得,若是千鹤道友不嫌弃,不如我们论道一番如何?”
    千鹤道长大喜。
    这徐道人修为高深,若是能与之论道,受益的必然是自己。
    “求之不得!”
    徐君明微笑着点了点头。
    总归是师父的师弟,自己的师叔,而且心怀正义,自己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一晚上的时间很快过去。
    整个论道过程,基本都是千鹤道长问,徐君明解答。
    这不是论道,更像是师徒传授。
    “千鹤道长,我们该启程了。”
    乌管事过来打断道。
    千鹤道人意犹未尽,但起身后朝徐君明恭敬道。
    “多谢道兄,千鹤铭感五内!”
    一夜讲道让他对纯阳道法的感悟,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机缘,可遇而不可求。
    “道友能有所得便好。”
    千鹤犹豫了一下。
    “道兄,接下来可是去京师?”
    “是!”
    千鹤道长眼睛一亮。
    “不知贫道可有幸与道兄同行?”
    徐君明简单考虑一番,到没有拒绝。
    他接下来也确实要去京城,同行就同行吧。
    “太好了,道兄请!”
    两人出了石屋。
    “哎呀,骡子和驴都死了,我们可怎么拉着王爷的棺椁上路啊?!”
    乌管事挥着手里的粉色手绢,满脸的愁容。
    徐君明手中青竹杖一指石屋内的棺椁,后者迅速缩小,飞到千鹤道长面前。
    “东西颇重,还请道友接好。”
    他的壶天压缩术,虽然可以压缩体积,但却无法改变重量。
    惊讶于徐君明神通的千鹤道长连忙点头,双手伸出。
    徐君明心中一动,铜棺落下。
    瞬间千鹤道长面孔憋得通红,双脚深深陷入泥土。
    要不是提前做好了准备,非跌倒,出个大丑不可。
    徐君明一招手,棺椁飞起。
    千鹤道长连忙换了口气,神色轻松不少。
    “你们要是信得过,这棺椁便我来拿吧,等到了地方,再还给你们。”
    “不行!”
    刚说完的乌管事看着徐君明深邃的眼神,心中一抖,连忙道。
    “我要问过七十一阿哥!”
    “乌侍郎,就依道长所说吧!”
    坐在软轿中的男童,神色平静道。
    看着他的眼神,徐君明淡淡一笑。
    这小家伙虽然竭力装成大人的样子,但眼神中的好奇和偶尔的天真,却瞒不了人。
    左手一招,铜棺变为火柴盒大小,飞到竹杖上。
    竹节连接处,一根翠绿色的须子长出,困住铜棺。
    脚下一道土黄色灵光闪过,死去的骡马和驴子,慢慢沉入地下。
    至于用土行道法造的石屋,徐君明没动。
    “以后就就给往来客商和旅人们歇脚吧!”
    “徐道兄,我们走吧!”千鹤道长过来道。
    徐君明点了点头,迈步向前。
    大雨后的泥土很松软,其他人都是一脚水,一脚泥。但徐君明的芒鞋上却纤尘不染。
    没有了沉重的铜棺拖累,一行人速度快了很多。
    花了一天多时间,便来到了京城脚下。
    徐君明借助青铜镜,可以清晰看到京城上方涌动的紫气,足有千丈之巨,远胜过江汉三镇。
    “只是这紫气中,为何还有一缕鬼气暗藏?!”
    徐君明眉头紧皱,百思不得其解。
    “徐道兄,要进城了。”
    朝千鹤道长点了点头,徐君明走了过去。
    如今金朝已经被推翻,虽然还保留了皇帝尊号,以及在紫禁城中居住的权力,但京城已经成了革命军的地盘。
    守城的也是背着步枪,带着大檐帽,留着短发的军人。
    七十一阿哥身为皇族,虽然破落了,但烂船也有三斤钉,守城的士兵并未为难。
    一行人顺利进了城。
    徐君明记得上一世,在网上看过人工智能修复的老京城的影像资料。如今再看,真是毫无二致。
    满大街都是身穿灰色或白色排扣坎肩,打着绑腿,脑后留着辫子,神情麻木底层百姓。
    只有富贵人家才穿得起长袍马褂,以及颜色鲜艳的衣服。
    这个时代的京城,整体都透着一股毫无希望的灰色调。
    徐君明来到这个时代多年,见多了这种麻木,但京城给他的感觉更强烈。
    摇了摇头。
    革鼎大事,他也帮不上忙,就留给那些有能力的仁人志士。
    斩妖除魔,才是自己的本分。
    来到紫禁城东华门,守卫紫禁城的士兵,让众人登记后便放行了。
    一进去,满目都是没落王都的景象。
    曾经干净的青石道上堆满了落叶,走了两百米,拐进两重院落后,才碰到一个打扫的老太监。
    穿着一身浆洗的隐隐发白的青色旧衣衫,肩膀处还有一块补丁,手里拿着一根秃尾巴的扫帚,颤颤巍巍的打扫着旁边银杏树的落叶。
    看到众人过来,也只是麻木的看着,等他们过去后,继续‘哗啦哗啦’的清扫。
    徐君明看了他一眼,缓缓摇了摇头。
    这老太监虽然活着,但精气神全无,更多是在熬日子,死期不远了。
    也是,以前他们还是众人巴结的对象。
    如今一朝坠落,能承受这个打击的人并不多。
    左绕右绕,一行人逐渐来到了宗人府。
    宗人府乃是管辖所有皇族的地方,外面的皇族回京,都要先来这个地方报道。
    “站住!”
    两个身穿青色长衫的青壮太监拦住了他们。
    徐君明眼睛微眯,从进来到现在,老太监,老宫女见了几个,青壮太监还是第一次见,而且还是两个有修为在身的太监。
    “干什么的?”
    “瞎了你们的狗眼,居然敢拦截七十一阿哥的大驾!”
    乌管家充分诠释了,一个合格的狗腿是什么样子。
    “七十一阿哥?”
    左边稍高一些的青壮太监,不屑的笑了笑。
    七十一阿哥,一听就知道是外地藩王的杂牌王孙。
    要是之前他们或许会顾忌一些,但现在朝廷都只剩紫禁城这一亩三分地,他们还顾忌个屁。
    “管你什么阿哥不阿哥,没银子,就别想进去。”
    “没错!”
    “你们大胆…!”
    乌管家嗓音尖利,怒气满脸。
    “大胆,我们还有更大胆的…!”
    两人撸起袖子,狞笑着准备给乌管家一顿老拳。
    “狗奴才,不得无礼…!”
    苍老却阴柔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闻听此言,刚刚还嚣张跋扈的两个青壮太监,瞬间仿佛见了猫的老鼠,神情惶恐,弯腰退到了两侧。
    随着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一个身穿紫色长袍,手中拿着浮尘,红光满面的老太监,从里面走了出来。
    目光快速从徐君明等人身上扫过,最后定格在了七十一阿哥身上。
    “见过七十一阿哥,老奴冯四海,如今是这宗人府的总管太监。”
    “冯公公,现在主管宗人府的是哪位王叔?”
    “是和硕礼亲王世铎!”
    “王叔可在?”
    “亲王今日并不在此。老奴先安排七十一阿哥住下,明日亲王到了,老奴再行禀报。”
    七十一阿哥点了点头。
    “有劳公公。”
    “不敢当七十一阿哥谢,请进!”
    半转身。
    “狗才,还不快退开。”
    两个青壮太监连忙退开。
    七十一阿哥和乌管事,带着护卫们走了进去。
    “两位道长请留步,宗人府重地,外人不便入内。二位道长若是无事,就此离去吧。”
    “公公,两位道长都是我府中家臣,还请公公行个方便。”
    七十一阿哥扭头道。
    老太监一笑。
    “既然他们都是阿哥的家臣,那边请进吧。不过老奴斗胆提醒,宗人府重地,闲杂人等还是不要乱跑的好。”
    说完,带着深意的眼神,从徐君明两人身上扫过,并着重看了千鹤道长一眼。
    在他眼中,徐君明年纪轻轻,看着没什么修为。
    反倒是先天中期的千鹤道长更值得警惕。
    徐君明淡淡一笑,有封印法符在身,金丹以下,除非有特殊的法术神通,否则看不破他的修为。
    这老太监不过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