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正文卷第16章六年,长平之战的开端

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最新章节目录
   时光飞逝。
    六年的时间很快过去。
    这六年里,发生了不少大事。
    先是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秦霄重新扶植起韩、魏两国。
    两国都紧急征调了一批壮丁,训练成军。
    虽然军队的战斗力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但至少是各自凑出了二十万大军。
    当然,为了凑出这支勉强足以自保的大军来,韩、魏两国付出的代价是极为惨重的。
    平民百姓本就困顿的生活,直接跌落地狱。
    几乎每一个村子的壮丁都被抽调一空,生产力大幅度降低的同时,要缴纳的粮贡却翻了几倍。
    但,也正是这种穷兵黩武式的发展,让韩、魏两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便不可思议地重新拥有了自保的力量。
    当然,只是表面上。
    这二十万大军的战斗力还是有很大的水分的。
    但不真正打一场,谁也不知道这水分有多大。
    光看两国的兵力规模,秦、赵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这之后,秦霄就退出中原,迁都齐国,控制了齐国南部、宋国、鲁国,还有楚国东部的地盘。
    不过,秦霄并未称王,依旧以“秦国少良造”的身份自居。
    这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纯粹就是懒得搞事。
    顺便低调一点,免得将秦国的注意力吸引得太多。
    在迁居齐国之后,秦霄直接和赵国开战,并让苏秦出使秦国,配合郭嘉的【天妒】能力,挑拨秦、赵开战。
    秦霄这边,也是直接按着赵国往死里打。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攻占原属于齐国北部,以及燕国的土地。
    秦国那边,也夺回了被赵国占领的河东之地。
    赵国之前捞到的好处,一下子全部吐了出来,还搭上了不少兵力的损失。
    之后,秦霄再次借助郭嘉的【天妒】,“计谋成功率100%”的这个“设定”,挑拨秦、赵、韩、魏四国之间的关系。
    为了最大限度确保“华阳之战”不出意外,郭嘉足足死了两次!
    都是因为【天妒】的即死判定而死亡。
    所幸还有【复活术】可以复活。
    【复活术】和【天妒】的搭配,堪称是一个Bug。
    在【天妒】的作用下,一个原本成功概率无限接近于零的计谋,都可以百分之百成功。
    而【复活术】则可以无视【天妒】最大的负面效果:即死判定。
    这样的组合下,郭嘉实际发挥出来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阶位可以衡量的。
    靠着郭嘉付出两条命的“代价”,华阳之战如原本的历史上一样展开。
    当然,细节有了不小的变化。
    不过大的方向没有任何变化。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魏、赵联合攻韩,合计出兵三十三万。
    不得不说,赵国虽然这两年被秦霄和秦国打得很惨,但实力还是有的。
    韩国的二十万大军,在赵、魏联手之下节节败退,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只是两个多月,赵、魏联军就打到了华阳。
    韩国不敌,只能向秦霄求助。
    秦霄置之不理,韩国又向秦国求助。
    秦昭襄王在召见了樗里疾、甘茂问策之后,决定派司马错、王龁,出兵十五万救援韩国。
    秦军长途奔袭,以每日百里的速度急行军,极为突然地出现在华阳战场上,突袭赵、魏联军后方。
    赵、魏联军压根没想到秦军会来得这么快,猝不及防之下,当场溃败。
    从这之后,战局的细节就和历史上不同了。
    这一战,赵、魏联军伤亡十三万,略低于历史上的数字。
    但赵将贾偃被俘,魏国宰相芒卯当场阵亡。
    赵国想派赵奢救援,被秦霄及时横插一杠,岳飞、吕蒙、马超率领三路大军总计四十万,兵分三路,直逼HD。
    赵王生怕出事,连忙撤回赵奢。
    而另一面,白起和张郃分兵两路,分别从定陶、陈城进兵,攻向魏国腹地。
    华阳战场,失去了后援,又失了先机,赵、魏联军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
    司马错率军追杀至黄河沿岸,再次大败赵、魏联军。
    残兵好不容易逃出战场,又遭到了王龁的伏击。
    死者的鲜血,直接将黄河水都染成了红色。
    数以万计的尸体被沉入黄河,浮尸足足漂出去好几里。
    经此一战,秦国三战三胜,赵、魏三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一个都没有逃掉。
    秦霄虽然没有参与华阳主战场的争斗,却通过入侵赵、魏,间接地参与到华阳之战中。
    大部分主力在华阳战场全军覆没,魏国内部虚弱之下,白起、张郃两路并进,仅仅三个多月,就兵临大梁城下。
    又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大军攻破大梁。
    在大军的围困下,魏国高层没办法逃出去,直接团灭,全部被俘。
    魏国的领土,秦霄却是没有吞并,而是直接转手“送”给了韩国。
    这是在为下一场大战做铺垫。
    韩国太弱了,急需补强。
    不过,虽然没有得到任何的领土、城池,但秦霄的收获依然很大。
    首先是军功。
    这是最小的收获。
    魏国的军队毕竟不强,而且大部分都在华阳战场上,死在了秦国的手下。
    但秦霄依然得到了一百多万点军功。
    这是很大一笔收入。
    其次,便是魏国的人才。
    宁死不降的当然有,但愿意投降的也有不少。
    大部分都是A级或者A级以下,S级以上的只有两个。
    级统帅段子干,这是魏国这个阶段最为出色的将领。
    但在整个战国年代来说,就排不上号了。
    战国时期人才辈出,再加上时间跨度长,竞争激烈程度要远远超过后世的任何一个时代。
    级统帅,在战国期间,也就勉强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不会有过多的笔墨描述。
    另一人,却是让秦霄期待已久的顶尖人才之一。
    级文臣范雎。
    范雎现在还只是一个“舍人”,大致类似于某位高官的秘书,不算正式的官员,只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的门客而已。
    但,须贾只是A级文臣,而范雎,却达到了SSS级的程度。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在未来,须贾出使齐国的时候,怀疑范雎和齐国有染,将此事上报给魏国宰相魏齐。
    魏齐大怒,对范雎用重刑,范雎靠着装死逃过一劫,然后在将军郑安平的帮助下逃到秦国,拜为相国。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秦昭襄王横扫六合,范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范雎,秦昭襄王别说打赢长平之战,说不定还要屈从于宣太后的威势之下。
    ——当然,因为秦霄造成的蝴蝶效应,秦国比历史上更强,宣太后和她的党羽也早早地团灭,即便失去了范雎,依然是现今第一强国。
    对于这样一位人才,秦霄当然是非常看重,当场便给予范雎极高的待遇,甚至对他透露了不少自己的秘密,以表示诚意。
    不但如此,秦霄直接将自己的地盘交给范雎来打理,同时还承诺,回到主世界之后,除了已经有了人选的几个高位之外,其余空置的官位,任由范雎挑选。
    对秦霄的重视,范雎非常的感动,当场便表态效忠,而且忠诚度一上来就高达89点,距离90大关只有一步之遥。
    这个时代的顶尖文臣,大多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
    只要你重视我,我便誓死以报。
    但偏偏,许多君王却会以“功高震主”的理由,而对这些顶尖文臣报以忌惮之心。
    往往在一开始合作的时候非常的融洽,但到了后面,就会鸟尽弓藏,让他们的晚年非常的落魄,甚至是凄惨。
    单说秦国,在原本的历史上,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无一不是如此。
    不过,秦霄却敢保证,自己不会像历代秦王那样,对功劳过高的手下怀有忌惮之心。
    倒不是秦霄的气度能超过历代秦王。
    单纯是因为情况不同。
    秦霄要征战的,是无数世界,并不仅仅只局限于一时一地。
    目标更大,自然有无数的功劳去让手下人分享。
    若是立功太高就要被忌惮,就要杀死。那一个个世界打下去,不用外敌来打,秦霄自己就要把手下人杀光了。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哪怕秦霄心眼再小,也只能从平衡的角度出发,多扶持不同派系的人互相制衡,而不是谁功高震主就杀谁。
    何况,秦霄也不是一个会忌惮手下功劳的人。
    反而有些甩手掌柜的性子,手下的人能做的事情越多越好,最好除了大方向上的决策,其它的琐事都别来烦自己才好。
    这种性格下,秦霄反而可以和那些能力强、野心大的手下配合得亲密无间。
    花费足足四年时间,秦霄完成了华阳之战。
    虽然参与度不高,但也总算是将“历史”拉回到原本的轨迹上,参与到这场大战之中去。
    后面的两年,秦霄一直在为最后的长平之战布局。
    这是最难的事情。
    难点不在于长平之战本身,有郭嘉的【天妒】,挑拨秦、赵在长平开战,虽然操作起来复杂了些,但难度并不算大。
    真正困难的在于,要削弱秦国的国力,确保长平之战后,秦国无法顺势直接吞并赵国。
    这是为了下一次副本的布局。
    按照秦霄的猜测,若是这次副本顺利的话,下次副本,要么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大战,要么就直接跳到【泰山封禅】剧情。
    但不管是哪一种,秦霄都必须确保,秦国不能在秦昭襄王嬴稷这一代,就直接统一天下。
    要是天下统一得太早,秦昭襄王嬴稷直接开启【泰山封禅】怎么办?
    以嬴稷对秦霄的忌惮,秦霄很难在这个大剧情中和秦国彼此信任,配合无间。
    必须要将剧情的时间往后推。
    秦昭襄王的儿子秦孝文王是个短命鬼,暂且不提。
    后面的秦庄襄王嬴异人或者秦始皇嬴政,都是不错的选择。
    十几岁,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阶段。
    在这几年里,秦霄通过手下,成功给嬴异人灌输了“秦霄非常可信,是秦国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