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从超级动力电池开始》正文卷第八章季鸣的蜕变!(两章合一)

科技:从超级动力电池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接近凌晨三点的时候,季鸣和柳芸终于到达广州,并且在荔湾区吃了一顿味道很好的烧鹅,还喝了糖水作为夜宵。
    很多北方人来这里长居,除了气候温暖之外,食物美味多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且南方还有着发达的夜市文化,无论多晚,都能在小吃街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像大部分北方地区,只要天一黑,街面就变的空空荡荡。
    “这么说来,你的身份是集体协调员?”吃完烧鹅饭重新上车,季鸣十分好奇问道。
    柳芸点了点头道:“到目前为止,集体协调员一共有十二个人,我是七号。”
    “协调员权限应该很大吧?”季鸣又问。
    柳芸道:“权限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方关系,为像你一样能够加速华夏科技自主的重要人物,提供帮助和支持。”
    “自从文明对决正式开始,情况就变的越发严峻了,各种层级的博弈随时都在爆发,留给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高权限可以提高集体的运转效率。”
    季鸣微微颔首,不同意识形态的文明终究还是会死磕到底啊,所谓和解,退路,早已不复存在,任何花团锦簇的表象,都是下一轮激战前的平静。
    不久之后,商务车驶入位于郊区的大院,这里就是原子力显微镜紧急项目组驻地。
    众所周知,原子力显微镜可以通过检测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来研究物质的表面结构以及本源性质。
    也可以在大气和液体环境下,对各种纳米级物理特性进行精确探测,或者直接进行纳米级微操,精度非常高,通常只有各大科学实验室才会装备。
    原子力显微镜是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精密仪器,但可惜的是,这种科学显微镜的核心技术,全都掌握在西方手中。
    柳芸亮明身份后,带着季鸣进入实验室,同车来的两位青年男子则等在外面。
    季鸣毕业后一直在比亚迪集团研发中心工作,所以对这里的环境并不感到陌生。
    只是实验室里的人门似乎都很疲惫,带着浓浓的黑眼圈,气氛也非常压抑。
    “原来负责的李跃民博士突发脑淤血,此刻正在ICU紧急抢救,目前实验室里群龙无首。”柳芸向季鸣解释。
    科研项目中,带头人的作用不可低估,除了负责分派任务,总揽全局,往往还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经验和知识。
    现在负责人李跃民病倒了,就需要几个和李跃民差不多水平的人,才能接替工作,否则实验室就算不停工,进度也会极大杯拖慢。
    实验室里,有一些穿着白色防尘服的研究员,他们还在连夜工作,季鸣和柳芸看了看,随即来到隔壁办公区。
    项目副组长刘有方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而刚好在广州公干的唐海顿唐博士,他已经换好防尘服,进入实验室内部了,季鸣没能见到他。
    “季鸣小兄弟可真是年轻有为啊。”刘有方客气道。
    季鸣看出来了,刘有方此刻焦头烂额,心思根本就没在自己身上。
    “季鸣刚刚加入集体,我带他来熟悉一下,不要紧的,您先去忙吧。”柳芸说道。
    刘有方点了点头,跑去外面打电话。
    只见办公室里有无数的数据,资料,以及写满实验记录的黑板。
    柳芸捡起桌上厚厚一摞数据,拿在手中看了几眼,又小心放回原处。
    “李跃民博士突然重病,势必会极大增加项目完成的难度和时间,最坏情况下,国内将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室,因为缺少原子力显微镜而放缓科研进度,甚至完全停工。”柳芸感慨道。
    季鸣没说什么,普通人很少关注的科研仪器领域,其实是技术落后重灾区。
    除了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低温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等,这些核心技术也全都被西方企业掌握,科技独立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啊。
    忽然,季鸣停下脚步,眼睛死死盯住一块黑板。
    “你看笔迹,墨水笔划过一个扭曲的弧,一直延伸到下方,想必李跃民博士就是在这里倒下的。”柳芸凭着经验和受过的训练判断道。
    季鸣对李博士的遭遇痛心疾首,但他此刻更关心黑板上的内容,一连串大大的问号,说明这些都是原子力显微镜尚未解决的难题。
    而正是这些难题,令李博士感到焦虑,夜不能寐,最终诱发了严重脑淤血。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季鸣渐渐忘记了自己在那里,进入一种神奇的专注状态,思维完全进入李博士留下的一系列难题中,竟然无法自拔。
    “一旦机台开始运转,微悬臂会在共振频率附近做受迫振动,进而导致原子探针失衡,微微敲击物体表面…”
    “尽管压电陶瓷片可以制造能量激发,控制微悬臂振荡,但由于空间阻碍作用,只能让微悬臂振幅减小,无法完全消除…”
    “所以需要比压电陶瓷片更精确的技术,一种强大的反馈系统,来控制微悬臂的振幅恒定…”
    “没错,就是这样,李博士就是被这个难题困扰住了。”
    “麻烦。”
    “真的很麻烦。”
    “精密成像需要原子探针高速移动,恒定振幅的同时,还要确保成像精度,对现有地球科技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季鸣大脑高速运转,直接把心里想的说了出来,完全没有发现身边柳芸异样的眼光。
    尽管柳芸并不知道季鸣这番话的意思,但似乎,很厉害的样子…
    这时候,打完电话的刘有方回到办公室,刚进门便听到季鸣自言自语在那念叨,随后他浑身猛的一怔,眼神难掩惊讶,快步走到柳芸身边。
    “居然看懂了?季鸣什么专业出身?”刘有方好奇问道。
    “电气化学。”柳芸道:“档案上是这么说的。”
    “电气!化学!”
    “这怎么可能!”
    刘有方当时就震惊了,差点原地跳起来。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季鸣既然是研究电气化学的,怎么会对原子力显微镜如此熟悉?
    要知道,眼前黑板是项目组长李跃民博士留下的,即便对本专业的研究者来说,这些公式和数据也相当深奥晦涩,没有足够强大的知识储备,很难读懂。
    然而季鸣却读懂了,不过几分钟时间,他就完全明白了困扰李跃民博士的技术难题是什么。
    这时候,季鸣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他也发现了问题,自己怎么会懂这些?好奇怪啊!
    站在黑板面前又是一阵沉默,季鸣有点懵逼,但落在旁人眼里,却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毕竟季鸣刚才读懂了李博士留下的难题,现在一言不发,所有人都觉得他陷入了沉思。
    而实际上,季鸣的思绪早已回到科技庇护所。
    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以及那道惨白色神奇光芒,光芒包裹住自己全身,灌输大量知识。
    “我明白了,知识是具有共性的!”季鸣微微一怔,自言自语念叨。
    系统向季鸣灌输高分子聚合物电池技术的时候,并不仅仅传输了电池科技,还有与之配套的高能物理学,材料学,结构学,甚至是数学知识。
    一颗小小的电池背后,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研究多不胜数,季鸣只有把所有基础知识全部掌握,才能真正理解高分子聚合物电池技术。
    这就是为什么季鸣能看懂李博士留下的题目,因为在不知不觉间,他的知识储备已经和过去有了本质飞跃。
    现在的季鸣,早已今非昔比了。
    “季先生果然博学啊!”
    怀着一种惺惺相惜的情绪,刘有方激动说道:“说来惭愧,这块,还有后面两块黑板上,写的都是我们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连日来,我们苦思冥想,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李跃民教授突发脑淤血,也和他思虑过度有关。”
    “对了,季先生一眼就看穿我们的困境,不知有没有好的思路可提参考?”
    刘有方身为华夏知名学者,竟对季鸣如此客气,柳芸也忽然对季鸣另眼相看起来。
    季鸣的实力,恐怕比档案描述还要更强很多。
    季鸣笑着摇了摇头,“没有。”
    刘有方微微颔首,心中略有失望。
    但他也明白自己太过强人所难了,毕竟这可是把李教授都累出脑淤血的大难题啊,季鸣能够看懂,就已经很出色了。
    “我们马上要进行新一轮实验,没有办法继续陪两位了,季先生,办公室里的资料和数据,您可以随意看,千万不要客气,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叫工作人员帮忙。”刘有方说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季鸣总感觉刘有方对自己客气了很多。
    然而季鸣此刻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思绪早已飘回了科技庇护所。
    他隐隐有种感觉,刘有方这些人遇到的困难,或许可以在庇护所里找到答案。
    “我们还要呆多久?”想到这,季鸣问柳芸道。
    柳芸微微有些错愕道:“怎么,你想回去了?”
    季鸣道:“我们留在这里也帮不上忙,而且台风明天早上就要登陆了,如果我们现在不返程的话,要多住上一天呢。”
    “再说,我约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谈合作,面对这两家巨头级别的企业,心里没有底,要提前做点准备才好。”
    季鸣完全是在找借口,他急着回家唯一的目的,是想登陆科技庇护所,确认自己心中的疑惑。
    柳芸不疑有他,略一思考后,便答应了下来。
    ……
    “我来了!”
    季鸣和柳芸离开不久,中科院光电领域的大牛级学者叶峰,便脚步匆匆而来。
    刘有方和唐海顿刚刚完成一轮实验,正在办公室里喝咖啡,见到叶峰之后,他们当即站起来,亲切和他握手。
    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来,这种情谊绝不比一起扛过枪的战友差。
    “可惜你来晚了一步啊。”刘有方感慨道:“季鸣和七号联络员刚刚离开,你若是早到半个小时,就能和季先生见一面了。”
    叶峰点了点头,“季鸣的高分子聚合物电池堪称旷古绝今,将来注定要横扫整个世界,真是了不起的发明。”
    “不过他不是住在深圳吗?为何连夜来广州了?”
    刘有方笑了笑,“我也不太清楚,但看得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