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到一艘宇宙战舰》第四卷全面发展第268章京都理工国际大学

挖到一艘宇宙战舰最新章节目录
   姜余点点头,对杨校长的这种觉悟很欣赏。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这种“争宠”儿戏,似乎看不上眼,任由棒子们去闹。
    本质上来说,这其实就是历史文化之争,连我们自己都不珍惜,那还拿什么留给后代们去“炫耀”。
    杨校长感慨了一会儿后,又继续说道。
    “有几次跟朋友一起吃西餐,我就很头疼,因为那一套繁琐的餐桌礼仪,我实在是记不住……”
    “吃份牛排还要讲究几分熟,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吃的时候,刀叉要怎么摆放,都有规矩,如果搞混淆了,就会被嘲笑,吃个饭比考试还他妈紧张。”
    “最近,看了一些书,才知道这些刀叉和规矩不是西方人发明的,反而是我们老祖宗传过去的。”
    “这他妈都什么时代了,我们早用筷子了,西方白人还拿着我们早淘汰的刀叉装模作样。”
    说到这里,杨校长咬牙切齿。
    “最可气的是,许多的桦国人还被蒙在骨子里,觉得用那土不拉几的玩意儿就是高贵、绅士。”
    “每想起自己学刀叉的那个时刻,老子就羞愤的想跳楼……”
    姜余坐在一旁听完后,也是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哈哈哈……老杨啊!想不到,您居然开始返璞归真了?”
    “这就是文化输出的可怕之处,落后的,那些白人会想方设法包装成先进的;先进的,他就百般诋毁,让你都不由自主的怀疑人生。”
    “我们用筷子,他们说我们不环保,破坏森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只有傻子才会用整条木材去做筷子吗?”
    “明明是我们节约,用做家具的边角料制造筷子,硬是被他们扯上环保大旗。”
    姜余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个事,就继续说道。
    “还有啊,我们不是在搞三峡大坝吗?您知道那些人说什么吗?”
    杨校长点头说道。
    “还不是在扯生态环境保护,老一套了,听着老子耳朵都起茧了。”
    姜余附和说道。
    “没错,他们还说,你们看看,我们就是认识到了错误,每年都在拆除大坝,就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
    “您知道吗?还真有人信了。”
    杨校长,这回就很好奇了。
    “咦,还真有?是哪个二傻子?”
    姜余回道。
    “还不是巴西和阿三哥……”
    “他们两个也是很奇葩的民族,要拆之前,怎么就不去查一查那欧美的实际状况呢?”
    “西方白人的嘴巴就像屁股放屁一样的,他们早已经把自己家的江河建满了水坝,现在肯定不需要再建了啊!”
    “而那些拆除的水坝,早就不知道是建了多少年的,有安全隐患才去拆除的……”
    ……
    两人一路坐车,来到一个山谷中,这里离城区也就十多公里。
    两人下了车,走到一处高处,然后向四周眺望。
    山谷很大,旁边还有几条小溪流,风景绝对首屈一指。
    姜余指着这片山谷,小声的问道。
    “老杨,这块区域,您看怎么样?”
    杨校长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姜余说道。
    “我打算在这里建造一个纯普通话的京都理工国际大学。”
    “照这块区域的规模,至少可以容纳10万人以上,您看怎样?”
    杨校长看了一眼姜余,久久没说话,心中却有些小感动。
    早段时间,他还在姜余面前旁敲侧击,想征求下招收国际生的意见。
    不是他想招收,而是因为许多外国学生想报考京都理工,但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学校的性质的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招收这些学生。
    杨校长虽然不是好大喜功的人,但眼睁睁的看到这么多外汇流向其他学校,心中也是痛啊!
    这几年的招生报考人数和质量,京都理工都遥遥领先其他学校,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
    很多外国学生刚到桦国时,还以为清北两所大学是最顶尖的,后来发现被骗了。
    是被外国的中介机构骗了。
    现在的清北没有能够镇得住脚的教授撑场面,也没有顶级的资源搞研究,更没有活跃的学术氛围。
    桦国的《巨匠》现如今已是和英格兰的《自然》、北美的《科学》并列,成为世界最权威学术杂志之一。
    这是全球唯一有影响力的纯中文学术杂志,而它的首席主编就是京都理工。
    这几年《巨匠》发展极快,影响力大增。
    尤其是在数理化基础科学领域,很多诺奖级论文层出不穷,已经和那两家纯英文杂志不分上下。
    从去年开始,有些棒子、岛国的学者也开始向《巨匠》投稿。
    虽然过审的概率比较少,但还是说明一个问题,中文论文还是有市场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奔着那高额的奖金过来的。
    毕竟,另外的两家杂志除了给点稿费外,毛都没几根。
    《巨匠》设置的奖项有非常多,除了数理化外,医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十多个奖项。
    最高奖有100万美元,跟诺贝尔奖平级了,关键还免税。
    京都理工大学作为主编,作为主办方,自然而然就享誉世界。
    清北,简直可笑,他们就连一般普通的会员都不是。
    所以那些外国留学生非要吵着退学,他们觉得是被坑了……
    杨校长,那时候也很为难啊!
    他可不会学着清北,免试入学,还给免学费,还惯着这些洋垃圾。
    按照他的想法,免试是不可能的了,至少还要过得去吧!
    学费肯定不能少,比国际一流大学少那么一半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对优异的学生,奖学金还是有的。
    万人啊!就算是一半的国际生,那也是5万,就算每年学费1万美元,那也有5亿美元了。
    然后在学校搞多几家超市,几家美食城,那还不财源滚滚。
    杨校长一边想着,一边忍不住伸手擦了下嘴巴。
    简直太诱人!
    必须干了!
    在这里教学,完全对国内的学生没影响。
    想舒服是吧?
    空调,冰箱,洗衣机,通通都有。
    想毕业是吧?
    咱们跟国际接轨,宽进严出。
    想考研是吧?
    中文必须六级,……
    姜余其实也是考虑了很久,他觉得很有必要这么做。
    首先,学校里必须设置一个传媒学院。
    港岛的泛亚传媒集团要有新鲜血液输入。
    另外,必须还必须有个政治教育学院,负责给某些东南亚豪门贵族子弟洗脑。
    姜余既然掌握了绝对的经济权,那台上的人就必须有自己人培育出来的买办。
    这所大学必须成为港岛教育界的一个标志,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学。
    至少要在东南亚人尽皆知。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