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到一艘宇宙战舰》新的篇章第193章准备试飞

挖到一艘宇宙战舰最新章节目录
   姜余和杨校长就半导体产业达成了一致,公司名字就叫桦国第一芯片集团,简称桦芯。
    姜余出钱出设备,占总股本70%。
    京都理工负责培养和招聘相关专业的人才,占总股本15%。
    剩下的15%作为员工期权池。
    聂教授兴奋的带着他的研发团队南下去了华城的腾辉精工。
    在那里,他们将为桦国整个半导体的崛起发起最后一轮冲锋……
    ……
    海琼省,海口市。
    凤凰航空制造基地。
    姜余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了这里。
    除了他之外,杨校长和唐振国也一同来到了这里。
    首架大型航空客机,经过将近8个多月的24小时不间断的制造与安装,终于接近了尾声。
    总工程师维克托·科瓦尔斯基和总经理陈思国带领姜余几人参观了新建设好的航空基地。
    凤凰航空基地跟世界其他的大飞机制造基地有些不一样。
    这里总占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50平方公里。
    除了一个简单的航空机场外,还将建设全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风洞综合实验室。
    这里有两个飞机组装工厂和一个大型的零部件制造产业园区。
    姜余现在的钱都没有打算留,反正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
    为避免被人卡脖子,这个零部件制造产业园将会邀请国内外有专业领域的制造商来建厂。
    陈思国刚来到这里时,也被姜余大手笔吓了一跳。
    “飞十”项目开展时,那时候国内的经济还很差,上面给他们的资金也不多……
    尤其是后期,硬是逼着他们节衣缩***打细算搞研发。
    看着这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他心中也很是感慨。
    坐在特别定制的汗血宝马车内,每到一地方,他就给车上众人介绍那些建筑……
    “姜总,前面就是飞机组装厂,要不要进去看一看?”
    姜余点点头,来这里就是要看一看这儿的生产环境,顺便瞧一瞧准备试飞的“鹏”……
    下车后,众人进入生产车间。
    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家超大型的“战斗机”。
    “鹏”式客机相对所有民航客机来说,绝对是一个异类。
    第一次看到它的人,都很难相信这居然是一架民航客机。
    维克托·科瓦尔斯基作为一名资深设计师,却没感到惊讶。
    前苏联什么样的飞机没有?
    核动力飞机、水上超级大飞机、坦克飞机等奇葩的飞行器又不是没有见过。
    姜余当初拿出这幅设计图纸出来后,他就知道了这飞机的大概功用了。
    这架飞机的大部分机体零件,都是通过阿维斯马钛镁那边制造好后空运过来的。
    由于那边的精加工水平不够,送到桦国的零配件,还会经过第二次数控机床的加工打磨,浪费了不少时间。
    但即使如此,在厂房还没有完全建好的情况下,维克托·科瓦尔斯基带领原安东诺夫设计局旗下的工程师们夜以继日、不辞辛苦的工作。
    虽然他们从未制造过大型客机,但是像安225这样的巨型运输机都能在两年之内完成。
    何况有成熟的设计图的“鹏”式大型客机。
    从零到有,8个月出来一架大飞机,也已经很不错了。
    他指着飞机那一排起落架和轮胎说道。
    “姜总,这是飞机组装的最后一步。”
    “为了保证落地的安全性,我们不仅仅采用了常用的油气液压减震技术,还加装了机械缓冲装置。”
    “为了加装这个玩意,飞机的重量又增加了大概四吨半。”
    “我们经过分析后,这个额外付出的代价完全值得……”
    “不仅安全性增加了,更可以减少对起飞和落地的跑道需求。”
    “飞行跑道只要能有1000米,鹏式飞机就可以正常起落……”
    姜余虽然不是太了解航空飞机,但他敏感的神经还是听出了维克托的言外之意。
    他好奇的问道。
    “维克托先生,您是说除了航空机场外,任何千米左右平稳的道路,它都可以正常起降,是不是?”
    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点点头,肯定的回答到。
    “没错,您的说法没问题。”
    “比如说高速公路、大型城市广场等。”
    “这也是在飞机应急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的降落环境。”
    这款飞机主要就是针对国内的长途客货运输,需求量肯定很大。
    万一出现问题,也可以就近找到降落的地点。
    毕竟,飞机这种玩意儿,谁也不能保证平安无事。
    维克托·科瓦尔斯基带着几人来到了飞机内部的客舱。
    “这架客机空重185吨,最大起飞重量475吨,比原设计多重了15吨。”
    “除了缓冲装置外,又在里面增加了部分防护设备,比如说降落伞。”
    “考虑到这架飞机的特殊性,我们的工程师觉得很有必要这样做。”
    “我们仔细算了一下,燃油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
    “当然,这是一个可选项,如果有航空公司嫌弃,我们可以拆除。”
    鹏是双发动机中程宽体民用运输机,设计最大飞行速度750千米/时。
    台最大功率的风神涡扇发动机,威力超乎想象。
    这架飞机的最大功率已经超越装备了6台DT-18的安-225重型运输机总功率。
    这相当于4600辆带涡轮增压的“汗血宝马”汽车全部动力输出。
    它们轻而易举的就把这将近185吨的飞机送上了天空。
    相对其他民用客机来说,“鹏”速度算很慢了,但它的燃油性价比却是所有客机中最高的。
    姜余随便找到一个座位坐了下去,感觉还可以。
    至少不会比大巴车差。
    “为了保持高性价比,这飞机内仓大部分都是采用了是高级工程塑料,包括座椅和地板。”
    “它的机身和和机翼全部采用钛合金中空三角架支撑,最关键的支撑部位材料上面都增加了金碳,保证在飞行途中不散架。”
    “鹏”采用上下两层客舱布局模式,每层可以容纳200至300人。
    扁平式的机身让它的单座面积比直接竞争机型大三分之一左右。
    通道也更加宽大,每个座椅拥有宽阔的空间让乘客能伸展腿部。
    维克托·科瓦尔斯基一边走,一边继续介绍这架飞机的基本性能。
    它的机身是那种扁平流线设计,长度66.8米,高度有8.5米,宽度达到了12.5米。
    整个机身的面积就达到了825平方米,加上它的大三角翼面积,飞行的迎风面积达到惊人的2100平方米。
    这已经相当于安—225机翼面积的两倍。
    两个风神一号矩形涡扇发动机,紧贴机身尾部和机翼下方。
    而扁平的进气口横向均匀分散在机翼后下方。
    扁平矩型的进风口与机翼完美结合。
    整体布局有点类似于图—160,但又有些不同,
    “鹏”的发动机是紧贴着机身,看上去比常见的涡扇发动机足足短了一倍。
    它的进气口与发动机之间有一个S型的中空管相连接。
    飞机的机翼采用后三角翼+前鸭翼式布局。
    飞机尾部是两个巨大的V型垂尾。
    它吸收了部分战斗机的空气学原理。
    姜余姜余姜余姜余姜余姜余姜余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维克托·科瓦尔斯基姜余姜余姜余姜余
    新的朱雀系列运输机比安-225的总功率要高上55%,而它的空重却还要低上15吨。
    最吸引人的,也是最具创新的设计是尾部的内置式矢量涡扇发动机和其两侧隐藏式进风口。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这个巨无霸飞机更美观,更科幻,而且对飞机短距离加速,缩短助跑距离有相当大的帮助。
    这一次的空载起飞的助跑距离不超过1000米。
    就算是满载起飞助跑的距离,应该也能控制在1200米范围左右。
    这飞机在全世界的大中型机场起降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
    这一次试飞,不仅仅姜余非常关注,华俄两国的军方也派出强大阵容过来观摩。
    代表华夏军方的王老,也是亲自赶了过来。
    除了观摩这几天的飞机试飞之外,还要参加一个星期后,这两个飞机制造公司的开张仪式。
    他的随从除了一批将领和总装部的几个司长之外,还带上了自己的小孙女作为私人生活秘书。
    第一天的起降和试飞,就那么平淡无奇的过去了。
    这二天是满负荷运载试飞,需要测试十个小时以上,飞行里程超过1万公里。
    之所以如此跳跃式的测试,主要是老毛子们实在等不及了,他们觉得这太小心翼翼了,完全没必要。
    姜余问过两方的工程师后,也只好无奈的点点头同意了。
    因为这些工程师居然比老毛子们更有信心,完成此次试飞任务。
    果然不出所料,飞机起飞顺利得一塌糊涂,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等到飞机降落可能都要到晚上了。
    大家开始提前进入庆功阶段。
    按照工程师们的说法,试飞成功已成定局,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除非,飞机上那几个试飞员一一起作死,硬要往地上砸。
    这飞机已经装载了GPS导航系统,自动架驶系统和强制自行降落系统。
    前两项好理解,第三项的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首先在起飞前设置好目的地,然后才准许起飞。
    如果在飞行途中上下偏差2000米,左右偏差+-5度,系统会判定被劫机或者飞行员企图叛国、自杀等异常行为。
    系统会强制接管飞机的控制权,然后根据燃油的储备量,以及距离最近可强行降落的机场,做出综合判断,最后飞抵目标上空,强行降落。
    在这一段过程当中,系统会不断的向周边机场或者附近飞机发出警告和求救信号。
    如果需要解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