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第630章巧合

领导最新章节目录
   “轰轰……哗哗……”恶浪以铺天盖地之势,恶狠狠地撞上了江堤,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惊心动魄已极,令人不寒而栗
    “嗨,嗨,嗨……”江堤上,无数民工肩挑背扛,奋力地将手中装满了泥土的编织袋垒起来,组成一道全的加固墙
    “还楞着干什么?快点过来装土”巨大的轰鸣声中,王学平听到了一声喝斥,他扭头看去,却见一个光着上身的壮汉,正怒目瞪着他
    王学平不及多想,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去,笨手笨脚地张开手中的编织袋,那壮汉二话不说,挥动手里的铁锹,动作娴熟麻利已极
    几乎眨眼的工夫,王学平手里的编织袋,就盛满了泥土
    “快,背过去,扔到江堤外面去”壮汉嘱咐过王学平之后,来不及抹去满脸的雨水,扯起粗嗓门吼道,“下一个”
    王学平抄起装了泥土的编织袋,扛到了肩上,奋力地冲向了江边
    刚才,就在王学平弯腰当口,林猛本想上去帮忙,却被文光建一把拉住了
    迎着林猛不解的目光,文光建凑到他的耳边,刻意压低了声音,说:“就让老板尽点心意,他心里不太好受”
    林猛起初一楞,接着就明白了过来,身为仁江市的父母官,王学平亲眼目睹了辖下的张江镇,面对如此险恶的汛情,心情之沉重是可想而知的
    二话不说,林猛跑过去,扛了两袋土,跟在王学平的身后,冲向了江堤
    轮到文光建的时候,他早做好了准备,用细绳将藏着卫星电话的公文包,牢牢地捆到了雨衣内的胸口上
    然后,文光建学着林猛的样子,扛了一袋装满了黄沙的编织袋,沿着王学平背影的方向,追了上去
    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王学平放下了肩膀上的土袋,重重地喘了几口粗气,腰酸得厉害,差点就要直不起腰来了
    “学生娃,一看你这白白净净的样子,就知道平时没吃过苦”王学平闻声扭头一看,他发现,一个头戴斗笠、身穿无袖汗褂的白发老农,正目光炯炯地盯着他上下打量
    王学平有些汗颜地搓了搓满是泥土的双手,说:“是啊,平时没怎么运动,小身板已经不太适应体力劳动了”
    “看见了,水大啊……家就后面,咱们即使干不动了,也得咬紧牙关拼命”老农说完之后,大踏步往回走
    对这位不知名的淳朴老农,王学平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位老农也许不懂得诸多纷繁复杂的大道理,可是,一句朴素的家在身后,却道尽了人性之中朴实的可贵情怀
    自从当上了市长,王学平下基层的机会确实比以前少得多了
    推得掉的会议,自不须多说那等推脱不得的大会小会,宴会餐会,接见外宾内宾,这些毫无用处的行程,占用了王学平大量的工作时间
    人在官场,的的确确是身不由己哪怕,如今的王学平已经掌握了仁江市的实权,依然没有办法突破圈子里的一些潜规则的束缚
    官场上的好口碑,来自于官僚集团这个大集体,与民间的评价毫不相关人在官场,必须说官话,办官事
    以王学平如今的身份和地位,自然有资格突破一些官场上的游戏规则,这也是体制内默许的权力之一
    但是,王学平不可能在规则之外,走出太远,否则,权力的基础必定会被严重削弱
    喘了口粗气,王学平迈动脚步,跟着人潮往回走
    随着上堤的人数逐渐增多,大堤和江面之间垒起的加固墙也越来越高,但这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的安全感
    凶猛的洪水,仿佛海啸一般,卷起几米高的恶浪,威不可挡地砸在加固墙上,“咣”造成惊天动地的巨大冲击波,令人胆战心寒
    王学平一边往回走,一边留心地观察着大堤内外的情况很轻易的看得出来,这座大堤并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而是一座早就该被淘汰的土堤
    据省市的水利专家介绍,历年的大洪水,冲破的大多是乡间的土堤造成这种危险局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修堤本身,并不能替地方领导创造出可观的gdp政绩
    在一些领导的眼里,加固大堤是只见投入,并无任何产出的赔本买卖即使上游来了洪水,只需要动员群众,以人民战争的形式搞防汛运动,就没多大的事了
    站在王学平的角度,透过这种现象,看到的却是,流官制度在基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不容低估
    按照现行的干部制度,领导干部,尤其是县级以上的党政一把手,必须异地使用这种规则,并不是d国的发明,其历史源远流长
    异地为官,固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地方领导拉帮结派的基础,却也造成了任职他乡的领导干部,不顾乡情,肆意妄为的恶果
    最直接也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在王学平看来,地方有限度的自治,应该是比较好的一种治理方法
    可惜的是,在大一统中央集权的背景之下,在今后若干年内,向下收权成了一种大趋势
    诸相力推的分税制的初衷,肯定是好的,这一点王学平并无丝毫的怀疑
    可问题是,既然实行了分税制,财政部拿了全国财税的大头,朝廷就应该承担多的社会责任
    实际上,诸相收钱权于上,解决了朝廷各个部门缺钱的困难之后,却并没有响应的出台配套的改革措施
    以至于,地方需要承担70%以上的社会责任,所掌握的资源和资金,却只有区区的40%左右
    地方没了钱,需要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却日益繁多
    中枢机关的领导坐在办公室里,拍着脑门子就作出了决策,屡屡出台针对地方一把手的“一**否决”制度,形同罩在地方领导脑袋上的“紧箍咒”
    没人知道下一刻会因为那一项不过关,而导致“一**否决”,黯然落马
    于是,自从财税体制以及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地方领导要想上大项目,出大政绩,养活无数吃皇粮的干部职工,几乎只剩下了“买地财政”这一条路,房价怎么可能不飞涨到天上去呢?
    一个没留神,王学平踩上一摊烂泥,整个身子立时滑倒了下去
    “咯咯……”王学平双手撑在地上,艰难地爬起身子,还没站稳脚跟,就听见身旁有人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
    王学平晃了几晃后,终于站稳了,抬头一看,赫然发现,肩上扛了一只麻袋的谢寒烟,正笑意盎然的望着他
    真晦气,王学平暗自懊恼不已,堂堂一市之长,当着这么多的人面,丢了面子,说到天边去,也是丢人的事
    如果,现场没人认识他,倒也罢了,问题是,王学平倒霉的时候,偏偏遇上了老熟人
    在贵女面前,掉了份,王学平多多少少有些难堪
    “呵呵,一时没注意,路太滑了”好在王学平的反应很快,迅地恢复了平常心,也不须找什么理由搪塞,此时此刻,实话实说,足够了
    “难为你了”谢寒烟倒没说啥,表示了下理解之后,吃力地扛着土包,往江边走去
    王学平注意到,谢寒烟那张原本完美无暇的精致脸庞之上,满是污泥,以至于,美感全无
    嗯,这妮子不错王学平望了眼谢寒烟的背影,由衷地感觉到了一种特殊的敬意
    以谢寒烟的家世和背景,按照常理来说,就算是全世界的人都死绝了,也轮不到她背着泥土上堤参与防汛抢险啊
    防汛形势很危急,时间不允许王学平多想,他蹒跚着走回堆积沙包的地方,二话不说,再一次扛起一包土……
    来回忙碌了不下五趟,王学平只觉得腰算背疼腿抽筋,他心想,这份体力活,还真不是一般领导可以胜任的工作
    堤上临时搭建了几座供人们休息的遮雨棚,王学平确实干累了,就走过去,随便找张长条凳,坐了下来
    “学生娃,辛苦了,喝口热水”一位略显肥胖的大妈,朝王学平递了一只盛了大半杯热水的搪瓷缸子
    “谢谢您呐……”沉重的体力劳动之后,仅仅一杯热水,却让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王学平,倍感珍惜
    “老马,你,这么大的洪水,大堤能够保得住么?”
    王学平举杯喝水的当口,身旁忽然传来了窃窃私语,他的注意力不由被吸引了过去
    “难说啊随便附近村子里的多上了堤,可是,这么大的暴雨,不仅没停,反而越下越大,我这心里也没底啊”
    “妈的,要是镇里的干部,早点着手做准备,至于闹到现在这个地步么?”一旁传来了一个粗嗓门的牢骚声
    王学平顺着声音的来源看了过去,只见一个脸色黝黑如同包公一样的年轻人,蹲在木桌旁,一边大口大口的喝水,一边骂骂咧咧
    “三娃子,闭上你的臭嘴,可不许骂镇上的干部”一旁有人低声喝斥那个叫三娃子的年轻人
    “老马,我可听一个在镇政府工作的亲戚说了,镇里出了妖蛾子,胆大包天,居然挪用了上百万的资金去搞啥球,对,对,工业园区……”
    也许是遮雨棚里都是乡里乡亲的老百姓,没有政府的工作人员,所以,说话的气氛宽松了许多
    近在咫尺的王学平居然听到了令人震惊的“内幕”,心头不由火起,原本略带疲惫的眼神,眨眼间,冷到了极致
    耐住性子,王学平总算是大致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敢情,张江的镇委被猪油蒙住了心,竟然挪用了过百万的防汛固堤专款
    精通基层政务的王学平,并不急于下达调查的指令假的真不了,纸是包不住火的,只要走过必定留下痕迹
    何况,过百万的资金被挪用了,只要认真查镇财政所的帐目,不愁找不到证据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要学会审时度势,学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取舍
    “唉,造孽啊,好端端的上千亩良田,就这么荒在那里,草都长到了一尺多高……”
    “可不是嘛,当初征地的时候,镇租用,每年给租金1000多块……”
    “狗屁,我有个亲戚的十几亩地就被征走了,到现在为止,都快三年了,只拿到了90块钱的补贴费……”
    以租代征,然后大办工业园,已经成了各个地方侵犯农民切身利益的典型事例,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
    王学平在兜里摸索了一阵,从烟盒里边掏出了一支阿诗玛,点上火,吸了口烟,继续听老乡们摆“龙门阵“
    当县长的时候,王学平经常下乡,非常熟悉农民老乡们的畏官心态
    王学平自问,虽然他本人生得一副学生样貌,可毕竟当领导的日子已经不算短了,身上多多少少沾染了一些官气
    为了避免老乡们不敢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