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第398章令人恐惧的人脉

领导最新章节目录
   南湖山庄,旧名南湖宾馆,以濒临风景优美,山峦叠彰的南湖而闻名于全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正值三年大饥荒最为严重的时期,为迎接太祖南巡,当时的中夏省委主要领导丝毫也不敢怠慢,亲自主持南湖宾馆的动工修建。
    为了让太祖住得舒适,玩得满意,省委第一书记还专程跑到京城,向中央警卫局汪大总管当面请示机宜。
    在当时,南湖宾馆立项之后,五个月内即建成投入使用。速度之快,就连后世广受赞誉的“深圳速度”,都望尘莫及。
    这世上就没有完全不透风的墙,据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整个工程,耗资达数千万之多。而当时一个机关普通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几十块钱而已!
    对于这处警卫森严,极其神秘的所在,后世的老百姓戏称:南湖行宫。
    南湖山庄占地极广,达数千亩之多,其间亭台楼阁,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端的是度假疗养的胜地。
    南湖山庄最核心的贵宾楼群,占据了最大的一座湖心岛,从不对外开放使用。
    岛上,那一座座贵宾楼,从外观上看去,其貌不扬,不过是十分普通的两层小楼而已。其实,楼内的装饰装潢,极尽奢华之能事。
    汪猛领着几个人进屋的之前,门口的警卫善意地提醒他们,必须脱鞋才能入内。
    别的就不去说他了,仅以呈现在王学平眼前的,这条铺满客厅的,专供阿拉伯世界王室的,堪称宫廷艺术品杰作的纯羊毛地毯为例,就已令他叹为观止。
    王学平穿着白袜的脚板,踩在柔软的地毯上,仿佛踩在青青的绿草地上,不仅十分舒适,连一点声音都没有。
    以王学平如今庞大身家,他完全能力享受此等豪奢的生活,只可惜,那不过是在国外罢了。在国外,只要按时纳税,不管生活过得多么滋润,没人有资格来管你。
    在国内,王学平如果把他自己家也整成眼前的这等模样,嘿嘿,这官只怕就要做到头了。
    在国朝,几千年的官本位社会延续下来,对于礼制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极其变态的地步。
    两个杏眼桃腮,长相十分标致的女服务员,看见汪猛领着人进来,赶紧并肩站到一旁,脆声道:“首长好!”
    汪猛居然破天荒地点了点头,含笑道:“你们在这里为首长服务,着实辛苦了!”
    发觉任鸿达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讶异之色,王学平脑子转得飞快,他当即联想到,隐藏在这两名年轻貌美的女服务员背后,那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秘密。
    南湖山庄贵宾楼的女服务员,绝不仅仅是脸蛋漂亮这么简单。她们这些人,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层层选拔进来的,入门的标准极其苛刻:学历必须大专以上,至少懂两门以上的外语;身高在以上,以下;必须没有狐臭;培训阶段,必须熟练地掌握游泳以及救生的各种技巧;除此之外,还必须有正处级以上党政干部做保。
    这些人目前看来不过是个服务员罢了,可是,一旦让住进来的大首长看中了,就很可能在一夜之间,草鸡变凤凰,来个鲤鱼跃龙门。
    宰相门前七品官,首长身边无小事!
    傻瓜都知道,在官场之上,枕边风刮得最厉害,效果最显著!
    这也许正是汪猛放下架子,对两个小服务员嘘寒问暖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据王学平所知,本市某局的一位女性副局长,就是从南湖山庄贵宾楼里边,一夜之间冒出头的。
    短短几年的工夫,她就从毕业后要回乡下任教的师范生,一跃成为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
    别看这位副局长级别不高,却长袖善舞,经常出没于省、市领导家里,活动的能量非常之大。以至于,省里和市里的许多大工程背后,都隐有她的身影。
    最近,她更是被纳入到市级班子后备干部的行列之中,其升迁速度之快,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随着汪猛一起来的还有省厅技术处的业务骨干,这些人在山庄警卫的监视下,在楼内忙得不可开交。
    王学平这些当领导的跟着汪猛来实地考察,其实不过是表示重视之意,做个样子而已,具体的安保技术问题,还得技术处的专业人员解决。
    和汪猛这个政工干部出身的GA厅长不同,任鸿达在任常务副厅长之前,曾任地区公安处主管刑侦的副处长,对于保卫工作里边的门道,比王学平这个门外汉要清楚得多。
    汪猛和王学平不过是在现场看个热闹而已,任鸿达却可以用一些专业性的术语,和技术处的骨干们进行交流。
    王学平虽然不懂门道,却可以从技术处的那些骨干们的脸上,找到对任鸿达十分信服的神色。
    王学平心里暗暗一叹,外行领导内行,这是目前他在市局系统内部,最大的弱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今的官场上,类似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还少么?
    在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现在,各行各业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出国考察团多如牛毛,可其中真正懂技术的又有几人?
    这个时代,出国考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公出国的手续倒还好办,公对公就行了。若是因私出国考察,在办理护照的过程中,必须面临极其严苛的政审手续问题。
    王学平自己就曾听说过一件奇事:市工业局组团出国考察一种全新的工业设备,全团二十几个人,不是领导本人,就是领导的三大姑四大姨,全团上下,真正懂技术的,竟然没有一个。
    最离谱的是,原本预定跟考察团一起出国的硕果仅存的一位副总工,在临出国前不久,居然被市领导的某位亲戚给挤出了大名单。
    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千古奇观!
    对于谢老即将下来的大事,汪猛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不时地把技术处的骨干叫到身边,细致地与他们交换安保方面的意见。
    这个时候的汪猛,就和临家的普通大叔一样,态度和蔼可亲,时不时地还要开句把小玩笑,丝毫没有大领导的派头。
    中午吃饭的时候,汪猛和技术处的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史无前例地一边敬酒,一边客气地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王学平和任鸿达交换了一个眼色,两人几乎同时想到了一块,堂堂汪大老板,对下边的人,什么时候这么亲切过?
    接待无小事,既然汪猛这么认真,王学平也没闲着,他根据后世电视剧里的一些情节,非常诚恳地和技术处的人彼此交流看法。
    反正,不懂就问,王学平压根就不担心在部下面前丢人。有些问题,现在就解决掉,总比事后被追究责任强万倍吧?
    临近黄昏的时候,汪猛才背着手,领着王学平等人,出了四号贵宾楼。
    几个人刚要上车离开,却见一溜车队呼啸着驶来,汪猛皱紧了眉头,心中颇为不悦:这是哪家的车队,在这种地方,竟然如此冒失?
    很快,四辆清一色的红旗车驶到了近前,汪猛眼尖,一眼就发现,排头的那辆车挂着中央警卫局的车牌。
    难怪如此的嚣张,敢情是中央警卫局的人提前过来了!汪猛原本积蓄在胸中的怒火,刹那间,消逝得无影无踪,脸上也泛起了一丝笑意。
    “嘎吱!”四车如同一车,稳稳地停在了汪猛等人的面前。
    王学平探头一看,发现,排头的红旗车牌,十分眼熟,好象是……
    “哗,哗,哗……”车门开处,一位肩上扛着少将军衔的英武军人,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王学平也恰好看清楚了,为首的将军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熟人,中央警卫团副团长,洪军,洪少将!
    有汪猛在场,王学平碍于官场的规矩,没好意思上前与洪军打招呼,只是含笑看着他。
    因为今天是来正式检查工作的,大家都穿着警服,汪猛肩膀上扛着的副总警监的警衔,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格外的引人注目。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公安部的几个部级领导,洪军都非常熟悉,他一看汪猛的架式,就猜到了,面前的这位高级警官多半是中夏省厅的一把手。
    “是汪厅长吧?”洪军率先和汪猛打招呼,视线的余光恰好扫过王学平那张清秀的脸庞,却没有丝毫表示,仿佛两人从没见过似的。
    汪猛赶紧走上前去,主动伸出双手,笑道:“我是汪猛,请问您是?”
    “这位是我们中央警卫团的副团长,洪军,洪少将!”旁边一位肩膀上扛着大校军衔的军官,抢先在一旁帮着介绍洪军的身份。
    任鸿达在一旁暗暗感慨不已,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级别的陆军大校,居然成了跟班。
    什么叫做真正的领导派头?看看眼前这帮军人的架式,也就知道了!
    汪猛做了多年的省厅领导,自然是识货之人,他对中央警卫团的番号沿革的情况,了如指掌。
    据汪猛所知,中央警卫团的番号也先后更换过多次,第一次正式使用番号是1953年,由总参统一编号,称为“总字001”。大概到50年代末,又更换为“3747”部队。一直到第一次使用“8341”这个代号。
    据说这个代号曾经是总参部队的一个军用仓库,后来因为仓库撤销,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总参顺势就将8341给了中央警卫团。
    “9?13事件”后,为了保密起见,已经为世人所熟知的8341部队代号更换为。后来,中央有人发现这个代号犯了林立果搞的《“571”工程纪要》中的大忌。不久,这个代号就停用了,中央警卫团仍恢复使用8341代号。
    1977年,8341部队代号重新改为部队。但是,对内仍习惯称为8341部队。
    1994年,中央警卫局升格为副大军区级单位,局长高配为正大军区级,授陆军上将衔。而之前的93年,经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批准,中央警卫团升格为正军级单位,主官是正军级的陆军少将。
    王学平比汪猛知道的情况又多了一层:因为当年写官场小说的缘故,结识了一位退下来的省部级高官,据那位老领导私下里透露,2000年后,中央警卫团的代号为部队。
    汪猛心中非常有数,洪军的出现,意味着今后的整个警卫工作,将全面移交给中央警卫团的人。
    包括汪猛在内,在谢老莅临中夏之前和之后的这段特殊日子里,除了架梯子上天捞月之外,他们必须满足洪军提出的任何要求。
    “洪将军,来得蛮快啊,我们省厅这边,才刚刚开始啊。”汪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