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卫之皇》第57章:首战美国队[2]

分卫之皇最新章节目录
   br>中青队采取的区域联防。美国队进攻的时候五名球员都不停的快移动,积极快的切入导球拆挡掩护,获得一次次的投篮机会。美国队场上五个球员似乎都是出色的射手,“唰唰唰……”一次次的将篮球送入中青队的篮筐。
    中青队在宋刘铭司马神机和李正的带领下奋勇争先,第一节比赛结束的时候,23:25双方堪堪打成了平手。期间耿向志的数次通过换人暂停挑战战术,无不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球馆内的中国观众,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中国球迷也初步见识了耿向志这个主教练临场指挥的高深艺术。
    只不过,令许多人纳闷的是,整个第一节李长庚完全没有上场。
    第二节比赛开始。
    中青队在得到耿向志的指示后率先加快了比赛的节奏,李正快的突破,司马神机频频为队友做球,内线宋刘铭是中青队最强壮的队员,两米一五的身高,一百三十公斤的体重俨如中国的另一个巴特尔。他也是中青队唯一在体格上全面胜过对手的球员。依照耿向志事先的战术安排,只要出现空档,李正的传球都会在第一时间传到他的手中。
    美国队从来就不乏优秀的大个子,初次登上国际球坛的宋刘铭再一次让在场的观众见证了这句话。“轰轰轰……”一次次强劲的灌篮肆无忌惮的肆虐着篮筐。比起在美国队的前辈,宋刘铭的体格更加强壮,作风更加硬朗,在耿向志的调教下他对如何使用自己天赋的本钱似乎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一次次的强打对手,数次强行的吃位,双手扣篮,单手上篮,勾手将篮球送入篮筐。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呼过瘾,甚至他两次撞人犯规将对手远远的撞飞出去,电视机前依然不乏中国球迷的喝彩。
    宋刘铭也属于耿向志破格召入的球员,在以前双塔统治国青队的时代,他一直没有机会在国青队露脸。在俱乐部,由于队内有着强劲的内线球员,资历浅薄的他也没有获得多少上场的机会。在耿向志放弃状态低迷的“双塔”而召选他入队时候,媒体的评述是:这是耿向志头脑昏的又一表现。
    此刻宋刘铭的表现无疑狠狠的回击媒体当初对他的怀疑。虽然技术略显粗糙,但他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个优秀中锋的雏形。而且以他的身体素质他显然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电视机的资深球迷眼前一亮的同时也欣喜中国又将出现一名出色的中锋球员。现场观战的各个球队的球探也暗暗的记下了宋刘铭的名字。
    背对篮筐接球,宋刘铭果断的转身投篮,“唰!”篮球再一次进入篮筐!
    “笛!”美国队叫了暂停。场上中青队的战术已经非常明显了,以内线的宋刘铭为战术核心,强打内线。美国队场上的中锋虽然不俗,但在力量上显然逊色了一筹,数次被宋刘铭单打得手。这个时候调整战术是理所当然的了。
    暂停过后,比赛重新开始。美国队调整了战术,用一个后卫换上了一个身材高大的内线球员,显然这是针对宋刘铭的了。对攻击力群的美国队来说,这样的换人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攻击力。他们有的是得分高手。
    美国队的防守显然起到了效果,宋刘铭拿球的时候,对方内线两名球员的包夹让他没有任何机会。双人包夹同时也有效的封阻住了宋刘铭的传球路线。
    “啪!”球还是传出去了,接球的是及时跑位策应李振华,接球的位置是禁区附近半截篮地带,正是无人防守的空档,李振华扬手投篮,“唰!”篮球应声入筐。
    李振华是个非常优秀的二中锋,这种位置的投篮是他最擅长的得分手段。
    所谓二中锋,一般是靠近篮板下,以强攻和争抢篮板为主要任务的球员。它的内涵和大前锋差不多,但比起一般意义上的大前锋,二中锋通常都是得分高手。上海大鲨鱼队二队八一队的战神刘玉栋山东队的巩晓斌就是这个位置最出色的代表。
    美国队从来都非常重视二中锋,耿向志的国青队又怎么会例外呢?
    美国队调整战术,中青队这边立刻针锋相对,耿向志的临场指挥让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中国球迷大为赞叹。不过还是有些人对他不满――那些期待李长庚上场的人们。直到现在耿向志还没有让李长庚上场的意思。
    比赛现场,场边观战的李长庚神色平静,或许还有些热切,握着拳头为场上队友呐喊,给换下场的队友递上毛巾,他丝毫没有觉得耿向志不让自己上场有什么特别意思。比赛场上,教练代表这绝对的权威,这样的认知早已经在上辈子就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
    赛场上,美国队调整战术后,宋刘铭的得分的机会顿时少了很多,但中青队的进攻却依然犀利。宋刘铭在内线依靠他庞大的身躯站住位置,接球后可以四面分球。球场上另外四名球员都是绝对优秀的射手。司马神机尤其是可以在任何一个位置射篮得分的主要得分手。中青队队员的个人实力或许不如对手,但他们一个个射篮的基础绝对扎实。机会出来后,将篮球送入篮筐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
    李正富有攻击型的传球组织,宋刘铭内线的分球拆当,以这两个人为核心的中青队正表现出强大的攻击力。司马神机李振华,总能够舒服的将篮球送入篮筐。
    整个第二节,中青队继续和对手保持这旗鼓相当的局面。
    这时候,最兴奋的莫过于电视机前中国球迷了。能够和美国队打成平手,即使只是短短的一节时间这也足以令他们满足的了。耿向志这支中青队和以往的任何一直中国国字号球队有着鲜明的区别:进攻手段变化多端,球场上五个球员真正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再是依靠一两个优秀的内线队员和对手死拼。而且这支中青队作风更加顽强,面对中国这样的强敌也未有一名球员表现出怯战的情绪。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中青队能够有这样的表现他们已经满意了;球迷们也永远是最公正的,赛前对耿向志的疑虑和不满在这场比赛已经慢慢的消失了。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疑问,耿向志破格召入的李长庚到底什么时候上场,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可是到目前为止,耿向志丝毫没有让他上场的意思。
    依靠李正和宋刘铭的出色挥,中青队和对手再一次战成了平手,51:53,上半场结束。
    半场获得五十分,在美国队和世界强队交手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下半场开始。
    上半场和美国队这样的“世界三流球队”战成平手,这绝对是美国队不可以接受的,下半场开始,美国队的球员似乎一下子觉醒过来了,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在下半场一开始席卷了中青队的半场。突破分球拆当掩护精妙的配合,美国队的球员用表现告诉别人,他们并不是只会耍弄个人技巧。
    控球后卫克里斯-海耶斯是整个美国队进攻的掌控者,下半场重新回到球场后,他立刻表现出了他作为控球后卫在这个位置上无与伦比的实力。美国队从来就不缺乏个人实力群的球员,事实上在场的每一个球员实力都不会逊色于各自位置上的中青队队员。而一旦将这些球员的实力整合起来,那绝对是令所有对手恐怖的事情。克里斯-海耶斯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度飞快动作异常的灵活。防守他的李正根本无法阻挡他的突破。突破打乱中青队的防守;一旦队友有空档出现,他的传球绝对不会迟到;三分线外他自己就可以远程炮,一个优秀控球后卫所必需的素质他都表现得无可挑剔。
    场上李正几次被他突破后,司马神机很自觉的协助李正对他进行包夹,可克里斯-海耶斯总能够将篮球从两个人包夹中将篮球传出去。美国队的其他四个人并不是笨蛋,四打三,四个得分高手将篮球送入篮筐还不是轻松简单的事情?
    而且美国队在他的带动下,这个进攻节奏骤然加快起来。场上的五名中国球员都有非常强劲攻击实力,快节奏的比赛令中青队很难找到防守的重心。
    美国队改变的不仅是他们的进攻节奏,他们的防守也同样祭出了2-3混合联防。2-3联合是区域联防和盯人防守相结合的防守体系,是结合了两种防守优点的战术。当李正持球的时候,克里斯-海耶斯和美国队另外一名后卫对他包夹,并且封住李正给内线宋刘铭传球的路线。当球传到内线的宋刘铭或者李振华司马神机手中,美国队内线的双人包夹令他们找不到进攻的机会。球传到外线,恢复盯人防守的美国队不让中青队外线的射手有轻松得分的机会。
    比赛的形势急转直下,美国队很快打出的**将双方的比分拉开。
    耿向志叫了暂停。这个时候调整战术是理所当然的。
    对场上的局势,耿向志洞若观火清二楚。
    很明显,美国队进攻的动机是克里斯海耶斯,他的度奇快,突破犀利,防守他的人必需能够跟得上他的突破。
    美国队的防守是2-3混合联防,这种防守虽然结合了联防和盯人的优点,能够对对方控球队员保持强大的压力,但三角形站位会给底线留出很大的空档。对付这种防守,通常有三个方法:在他们的联防区域内安置一个出色的三分射手在他们的联防区域内有一个善于传球的内线球员增加一个擅长传球的队员,使得篮球快的传到对方的底线空档区域。
    综合进攻和防守两方面的要素,李长庚显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他的度是国青队内最快的,能够防守住克里斯-海耶斯的只能是他;他擅长三分球,而且是最好的传球手,破解对方的混合联防他是最佳人选。
    可是,耿向志目光在对面美国队的阵容中游离了一圈后,再想想后面即将遇到的两个对手,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想法。
    暂停过后,比赛重新开始。
    耿向志换下了中锋李振华,换上了得分后卫邓宇。邓宇是个出色的三分射手,而且度也不慢。防守的时候由他防守克里斯海耶斯,李正协助。
    中青队的进攻,内线的司马神机协助传球,外线增加了邓宇这个三分射手后,中青队外围有了三名射手。外线的攻击力增加了,美国队的防守区域扩大了,也给了内线宋刘铭和司马神机机会。
    耿向志的战术调整还是相当成功的,换人后中青队开始得分,对克里斯-海耶斯的突破也初步有了遏制。总的来说战术调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战术再怎么高明,终究还是要靠队员来执行的。中青队的队员在个人实力上和对手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命中率比美国队低一点篮板球比美国队少几个失误比美国队多几次……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