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第一九六章超职业的感觉[2]

重生之围棋梦最新章节目录
   行棋,大家又没有发现明显的好点。于是:
    “小强今天发挥得有点失常,可能是碰到不熟悉的局面,下得有点畏手畏脚。”
    这是很多人浮现出来的第2个念头。这也是聂旋风没有开口说话的原因。
    因为这个毕竟是揭幕战,棋局也才刚刚开始。本来大家对于李小强是居于厚望的。包括聂旋风在内,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就说李小强“下得不好”。
    于是研究室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大家一边在替李小强着急,一边在棋盘上默默的帮李小强想办法,就是没有人开口说话。
    好在他们没有等多久,当后面一张棋盘传来的时候。大家看到了李小强的应对。聂旋风几乎是脱口而出:
    “白棋这步好像是好棋!”
    是的,他几乎是脱口而出!他根本就没有计算和分析后面的变化就脱口而出。
    这不是他不负责任,更准确的描述,这是一种“职业棋手的感觉”。
    李小强下了一步出乎意料的棋。一步显得有点“业余”的棋。一步被大家“职业感觉”早就排除了的棋。
    可是当大家看到这步棋的时候,大家的“职业感觉”马上又认为这可能是一步好棋。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呢?
    应该说一点都不奇怪!在职业围棋界,这种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李小强的确是在这个角部行棋。只不过他的选点大家没有想到。他下了一步“碰”!
    黑棋第1步是下在“超高目”的位置,白棋呢?这步棋下在“高目”的位置上。两颗棋子是紧挨着的。所以叫做“碰”!
    在围棋的布局阶段,高手一般是不会紧挨着别人的棋子去下棋的。这是一种“职业感觉”,所以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步棋。几乎是在下意识里,这步棋就被排除了。可是当大家看到这步棋以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步好棋!
    这步棋好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看看后面的进行吧。
    棋局又进行了10多步棋,在这个角部的接触战已经告一段落。现在就连张志东都看得出来,白棋在这个局部大有收获。心情愉快的张志东甚至有心情开玩笑:
    “哈哈哈,大家看看,在这个局部的形状,是不是和大雪崩定式的一个简明型很像?只不过,白棋好像肥了一圈。。。”
    对目数非常敏感的俞彬马上帮李小强计算起在这个局部的收获:
    “1,2,3,。。和那个定式相比,白棋的空多了6目。而黑棋的外围厚薄几乎和那个定式一样。这样一增一减之下,白棋几乎便宜了6目。这这这,白棋真是赚大了。。小强真是赚大发了!”
    俞彬的这样分析对吗?如果单纯就局部而言,他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他运用的分析方法,就是围棋中一个很常用的分析方法:
    “手割!”
    在围棋中,只要被认为是“定式”,就可以认为是“局部两分”。意思就是双方都可以接受,谁也没有吃亏。比如张志东所说的那个“大雪崩定式简明型”,是一个典型的“势地对抗”定式。白棋获得实地,黑棋获得外势。实地是可以用“目数”来计算的。外势虽然没有办法用“目数”来计算。不过既然认为是“两分”,那么也可以把形成的外势“折算”成相同的目数。
    现在李小强的白棋“肥了一圈”。意思就是本来围3路空的,现在围在4路。本来只有15目的确定实地,现在有了21目确定实地。
    而黑棋目前的外势和那个定式一模一样。最多也就“相当于”15目实地。俞彬当然可以认为李小强“便宜了6目”!
    一个局部下了,有一方就“便宜了6目”。这在职业比赛中是不可想象的。那么是黑棋下错了吗?
    不,依田基纪没有下错!不仅没有下错,当李小强下出了那步“碰”之后。黑棋后面的下法几乎可以认为是“最佳应对”。
    这个时候,“布局专家”聂旋风笑**的开口:
    “呵呵,没想到小强居然准备了这么一手。现在可以肯定,他早就想到了这么一手,不然他前面的下法就无法理解了。。。”
    聂旋风是从全局来解读李小强这步“碰”的。
    前面下了20多步棋,在全局也是“地势对抗”的局面。这步“碰”的好处就在于,它在局部纠缠住黑棋“超高目”那个子。让它更加无法转身。在那之前,由于黑棋对自己的外势已经“投资”了很多手棋。为了保证这些子的“子效”,已经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转身去取实地了,他只能继续去取外势。
    由于有了这个顾忌,于是在这个局部,黑白双方都用貌似很“俗”的手法在这个地方“定型”。
    黑棋为了“顾全大局”,继续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一道外势。白棋呢?当然高高兴兴的在这个地方赚取了“6目便宜”。
    棋局进行到40多手棋,虽然现在谈论胜负还早。不过毫无疑问!现在是白棋的形势稍好。白棋好的原因,当然是那步“碰”。在棋谱还没有继续传进研究室之前。大家七嘴八舌的对那步“碰”讨论开了。
    “李小强是什么时候想到这步棋的呢?”
    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坂田荣男先生喃喃自语:
    “这步棋真是超职业的感觉。这次来中国,哪怕是仅仅只看到这一步棋,也算是不虚此行啊!哎。。真没有想到,原来手割不仅可以用来判断形势。还可以用来寻找妙手的。。。”
    在场的都是围棋行家,坂田先生的话大家都听懂了。没错,李小强下出的这步“碰”,其实就是运用了“手割”的原理。而“手割”,是曰本近代围棋鼻祖道策发明的。“手割”这种方法,可以认为是曰本流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不过“手割”也有其局限姓,它一般在棋盘的边角运用的比较多。这是因为在棋盘的边角,常常出现相近或相似的棋型。只有出现这种棋型,“手割”才有用武之地。而在棋盘的中腹,正所谓“千古无同局”,几乎不可能出现相似的棋型。自然而然,“手割”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这也是“手割”为什么出现在曰本,而没有出现在中国古棋的原因。
    由于有了“手割”,“曰本流”的围棋好像很多都能够讲清楚道理。有很多道理浅显易懂,连普通爱好者都能够听懂。这好像也是“曰本流”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原因。能讲清楚道理本来是好事,不过千万不要把所有“道理”都当成“真理”。
    棋盘上是没有多少“真理”的!
    很多是似而非的所谓“职业棋手的感觉”,其实就是心中的条条框框太多了。在佛教中,有一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说法。心里的条条框框一多,就永远也达不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
    “看山是山”是业余,“看山不是山”是职业。而“看山还是山”,就是坂田先生所说的“超职业的感觉”!
    李小强已经能够“看山还是山”了吗??
    他当然还没有那个本事。他和这个年代的职业棋手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见多识广”。这步“碰”的原创,其实是后世的韩国棋手李石头,李小强只是活学活用而已。
    有一年李石头来中国,代表一个地方围棋队打“围乙”比赛。在比赛中正好碰到了喜欢下“超高目”的“阳春流”。虽然这是一场遭遇战,不过在比赛之前。李石头肯定能够知道对手行棋的特点。“阳春流”在中国棋手中众人皆知,李石头的队友事先肯定会告诉他。
    李石头下出那步“碰”,肯定不是在比赛中“灵机一动”。而是事先就准备好的策略。而他能够想到这步碰,运用的其实也是“手割”的原理。
    能够运用“手割”来寻找手段,这就是李石头的过人之处!
    李小强虽然暂时还下不出这样的“碰”。不过他在运用这步“碰”的时候,他自认为用的比“原创”还好。
    在李石头的比赛中,他那步“碰”很早就下出手。他的对手由于猝不及防,确实也在比赛中吃了大亏。事后分析,如果他的对手应对正确的话,李石头在局面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而李小强运用这步“碰”,可以说在时机上恰到好处。对手明知道局部要被李小强**了,为了不吃更大的亏,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这样下。
    不得不说,在下围棋的时候,很多“手段”是要和“时机”相配合的!
    在对局室内,李小强和依田的比赛还在继续。由于意识到局面的不利,依田基纪在棋盘上显得咄咄逼人。
    李小强不动声色,他在棋盘上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妙手。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