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横财》第四十三章寻因朔源

天降横财最新章节目录
   外高加索三国没有想到我们会突然占领这个贫瘠的地方,战斗几乎没有进行,欧洲的许多弱小国家面对强权的占领都很冷漠,1968年苏军一个晚上就占领了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人不过是向坦克扔扔石块而已,面对外国的占领有些居民无话好说,其实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祖国到底是什么,那里是他们真正的祖国。
    我们辅助这里的共产党员迅速的在这三个国家建立了新的政府,把各种物资也运了进去,我们对原来的政府军立即进行改编,清除了大量的腐败军人和不法军人,然后对军队进行新式政治教育,对政府各级官员也采取了重新教育重新上岗的办法,军事管制不到1个月就取消了,三国同俄罗斯结成新的联盟,也伴随着俄罗斯加入了我们的欧亚联盟,不过根据新的协议,这三国将不在保留军队,国防将由俄罗斯代管,在经济上联盟对这三国进行大力扶持,主要是中国帮助他们进行现代化耕作,开拓现代化养殖业等富民项目,工业则对联盟内各国企业开放,吸引各国企业家在这里投资办厂。由于结束了长期的政治不稳定,这里的经济恢复的超出想象。
    我们在这里的任务已经完成,16军和21军的189团以及部分部队都奉命撤离回国了。俄罗斯边疆军区也仅仅是在土耳其和伊朗的边境象征性的派驻了一点部队,现在的国境线上安装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感应器、探测器,这些高科技的东西用不了多少人就可以管理,在这条国境线上主要是防止伊斯兰的原教旨主义分子的渗透,目前,我们对于遏制西方国家还有很多办法,但是对于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分子的疯狂激进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此,对于外高加索三国的战略目的无非是要在土耳其、伊朗北扩的途中多一道屏障,否则,他们很容易借这个跳板就发展的高加索地区,进而威胁里海东岸的传统穆斯林国家,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对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比较盛行的国家和那些保守的伊斯兰教国家,我们目前的政策是退避三舍,不与他们发生正面的冲突和摩擦。这些国家里的宗教势力对政治的影响太大了,老百姓大部分是文盲,没有文化的国家虔诚的笃信喜好暴力的宗教,其结果可想而知。
    整个欧洲目前的情况也比较混乱,在欧洲的历史上,有过几次大的战争和变革,尽管他们的历史主要是公元纪年以后的事情,但是,毕竟在14世纪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封建社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欧洲人不管多么小的民族都崇尚独立,不管这种独立对国家和民族是否有利,也不管这样的独立是多么的脆弱。也许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问题,他们不知道一枝筷子是多么容易被折短,因为他们不使用筷子。作为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更是说不清道不白的种族纠葛。
    传说布匿战争后,古罗马人出于对斯巴达奴隶起义的恐惧和为了吸取教训,他们把大批通过战争得到的战俘怀柔为奴隶,流放到远离欧洲核心的东欧,形成了最早的斯拉夫人。公元7世纪,部分斯拉夫人开始越过喀尔巴阡山南下巴尔干,逐渐发展成南斯拉夫现在的各民族。在公元9世纪的时候逐步形成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民族国家,其中以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东正教会最为强大。1389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从亚洲侵入这个地区,驱逐了信奉希腊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开始逐渐成为科索沃地区的主体民族。
    在历史上的南斯拉夫不停地依附于欧洲霍亨索伦、哈布斯堡、罗曼诺夫三大王朝及亚洲的奥斯曼帝国,始终生存在大国夹缝里。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老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就是电影《茜茜公主》中那位英俊潇洒的丈夫,由于晚年时唯一的太子自杀,遂把侄子费迪南大公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费迪南大公1914年6月28日到萨拉热窝参加“维多万”节。这一节日起源于1389年土耳其入侵塞尔维亚王国,本来是基督教民被伊斯兰征服的国殇日,但随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打败土耳其人,反倒变成塞尔维亚基督徒的庆典节日。对此,心怀不满的伊斯兰教徒怀恨在心,维多万节这天共有7名穆斯林人前来行刺到访的费迪南大公。最终,19岁的普林齐普用手枪打死大公,由此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从巴尔干一直打到欧洲腹地,大国陷入阵地战而无暇他顾。1917年7月20日,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达尔马提亚匆忙签订《科孚公约》,宣布在塞尔维亚王朝统治下组成统一国家。隔海觊觎哈布斯堡王朝遗产的意大利立即予以承认,在罗马召集被压迫民族代表大会,准备从中渔利。但夹在大国间的雏形国家四分五裂:萨格勒布国民委员会宣布自己是权力机构,门的内哥罗驱逐了尼古拉斯国王,宣布和塞尔维亚合并……,实力最强的塞尔维亚国王彼得则宣布自任联合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亲王摄政。新王国旋即与意大利出现了阜姆、达尔马提亚领土矛盾和争端,与罗马尼亚发生巴特那领土冲突,与阿尔巴尼亚因边界问题断交。1921年,塞尔维亚亚历山大亲王任国王后,颁布新宪法正式把国名改为“南斯拉夫”,这就是这个名称的由来。
    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便加紧了与英法争夺东南欧的行动,与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的贸易一直占德国外贸首位。希特勒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占据萨洛尼卡进攻盟国记忆犹新,对巴尔干十分敏感。1940年9月6日,德国支持安东尼斯库将军上台,在罗马尼亚派驻军官团。1941年3月25日,在摄政王保罗亲王主持下,德国把南斯拉夫拉入三国轴心,担保南斯拉夫边界安全。不料签约次日,英法支持的西莫维奇将军就将签字代表逮捕,发动政变,把未成年的彼得二世拥立为国王,宣布忠于西方。英帝国参谋总长迪尔随即访问贝尔格莱德,丘吉尔亲自写信给西莫维奇将军,怂恿南斯拉夫占领阿尔巴尼亚。当时德国正准备进攻苏联,德国第12集团军已在罗马尼亚集结,计划经保加利亚进驻色雷斯、萨洛尼卡,德国希望巴尔干平安无事。南斯拉夫政变使即将进攻苏联的德军右翼受到威胁,迫使希特勒抽调部队卷入巴尔干。1941年4月6日德军进入希腊、南斯拉夫。“唯一目的是把呆在这里破坏和平的英国人赶走”。南斯拉夫政变使“巴巴罗萨”计划推迟了5个星期,德军错过了宝贵的夏季,不得不在广袤的俄罗斯面对漫长的严冬。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的当天,南斯拉夫共产党遵照共产国际命令决定全境起义,铁托任总司令。整个二战期间,苏联自顾不暇,没能给南斯拉夫应有的支援,令铁托十分伤心。英国出于自身利益,向铁托空投了一些武器和军事顾问。铁托在黑山、斯洛文尼亚、霍尔马提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和塞尔维亚西部山区打游击,建立乌日策解放区和第一无产者旅,先后顶住德军7次攻势。
    早在二战正酣、世界人民埋头消灭法西斯时,浅皮肤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已经为瓜分世界摩拳擦掌。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会见斯大林。以下摘录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6卷:胜利与悲剧
    “现在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因此我说道,让我们来解决我们在巴尔干的问题吧。你们的军队驻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那里有我们的权益,有我们的使节和特工人员。我们不要纠缠在一些小的矛盾上面。就英国和俄国来说,如果让你们在罗马尼亚有90%的决定权,而我们在希腊有90%的决定权,在南斯拉夫各占一半,你觉得怎么样?当译员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我用半张纸把下面这些写了出来:
    罗马尼亚俄国90%其他国家10%
    希腊英国、美国90%俄国10%
    南斯拉夫50—50%
    匈牙利50—50%
    保加利亚俄国75%其他国家25%
    我把这半张纸推到斯大林面前,当时他已经听到了译员的翻译。然后是片刻的沉默。接着他拿起蓝铅笔划了一个大勾。随即把纸片递还给我。一切都解决了,所费时间并不比写这张纸的时候更多。”
    随着北约和华沙条约集团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西德的汉斯·斯派达尔将军出任北约中欧地面部队司令,斯派达尔二战期间曾任隆美尔的参谋长,此前作为纳粹军官被清算。此时斯派达尔出任北约高级将领,表明仅仅几年前的反法西斯阵线已成往事,欧洲再次按历史上的罗马人、高卢人、雅利安人、盎格鲁·萨克逊人、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北欧海盗的高贵序列组合到一起。与其相对的是被看作野蛮人的俄罗斯人、波希米亚人、茨岗人、达契亚人……的联盟,历史仿佛又回到古罗马军镇压斯巴达克奴隶的年代。
    素以扩大生存空间、拓充领土、发现新大陆、连月球火星都敢登的盎格鲁·
    萨克逊人,一直以“回归欧洲”推行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英语、麦当劳到迪斯尼、《泰坦尼克》,手足并进。就这样,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欧洲又兴起了一股复辟旧日王朝的歪风,是不是的民族都要独立,相邻的朋友立即反目成仇,真不知道这是民主的胜利还是民族的悲哀。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被从地图上抹去了,许多原来的东欧国家被分裂出去,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欧洲的民族问题有多么大,也说明了欧洲人的性格是多么的桀骜不逊。
    外高加索的格局变化使东欧那些风雨飘摇的小国家又看到希望,我们支持俄罗斯的政体变化也证明了单纯的私有化给社会代来了什么,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人民对于新的国度非常坦然的接受了。因为毕竟生活改善了,国家安定了。特别是我们现在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联盟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世界50%以上的资源,70%的贸易,在这个大区内,国家间人民的交流和人口流动变的很普通,劳动力资源按照计划和经济杠杆的双重机制很正常的调节着,特别是给俄罗斯代来的劳动力问题使这个空旷的大国又恢复了生机,普京这时的威望达到了他政治生命中的顶峰,当他到格鲁吉亚视察的时候,那里的老人居然按照最古老的礼节跪下来吻他的靴子。
    在我们设计的国际格局中,我们必须稳定我们周边的国家经济和对西欧的推进,这种推进不是用军事的力量,而是要用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力,对于有影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