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横财》第三十八章细说俄国

天降横财最新章节目录
   “对于联盟内部的国家的帮助也要分清他们的各自条件,现在比较叫我们头疼的是俄罗斯的状况,这个国家自从1992年前苏联解体以后就没有安生过,一群愣头青的书生把这个国家推进了历史的深渊,
    那个号称苏联的伟大改革者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突击提拔了一大批他认为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其中有后来成为他政治上死敌的叶利欣、有后来被他冷落了的利加乔夫,有“改革外长,和平外长”之称的谢瓦尔德那泽、这个人后来是格鲁吉亚的总统,也就是他,在格鲁吉亚明里暗里的给车臣那些叛军提供方便。在提拔得年轻人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把苏联民众的思想导向混乱和灾难的主管党的思想和宣传工作的中央书记雅科夫列夫。当然雅科夫列夫能够有那么混乱的理论宣传也是与戈尔巴乔夫的思维体系分不开的,最能体现戈尔巴乔夫思想混乱的还是他的那本被称为二十世纪“最臭”理论的叫做《改革与新思维》的书。本来“改革”这个词汇在俄语中有多种表示方法:而戈氏却用了一个“改建,改造”这样的词汇。在俄文词典里对这个词汇的解释是“推荐倒重建”。有人据此说戈氏从一开始就居心要把苏联这座大厦推倒重建,他想建立一个他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这种说法现在看来肯定存有几分怨气,但戈氏确实是用苏联这样一个世界第一面积的超级大国,用苏联全体人民的利益,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各国利益,为自己做了一次毫无新意的乌托邦式的改革实验,并且他从这个国家也是任何国家都最敏感、也是最致命的政治体制上动手。戈尔巴乔夫与全苏联大多数人一样,他也看到了国家的弊端所在,但他却同样像一个不太成熟的年轻人那样喜欢表白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那么几斤几两,竟然在他还没有进行改革之前就迫不及待的把他的想法在那破书的标题上明确地表示出来。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领导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执政纲领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种行为是多么的愚蠢和幼稚!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上,一个国家的最高机密就这样堂而煌之的摆在对手面前,我都不知道当时的美国政客会高兴成什么样。最能隐瞒自己想法的人式最有机会成功的人,这是普通人的常识,可是这个书生总统连幼儿园的娃娃都不如。
    戈尔巴乔夫显然看到了苏联经济上的困境,1986年在苏联党的“二十七大”上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方针》和法律,他的基本思路是要给企业放权,使企业实现“三自一全”就是完全自主经营。这种思路作为一个有着莫斯科大学学位的戈尔巴乔夫来说并不算高明,因为这种改革的方法在中国已经实行好几年了。可是在苏联那种计划经济占有主导地位的国家,没有前期的舆论准备和大批小型个体经济的烘托,这样的改革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无非是增加更多的贪官和庸官。经济改革受挫以后,本来应该在理论上等方面去找原因,应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体验和检查,可是那个老戈却片面地把经济改革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全部归结于陈旧的政治体制。苏共十九次代表会议一下子把改革的重点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这更是完全的错误,戈尔巴乔夫忘了老祖宗的话,‘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相应的建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他经济基础没有弄好,就要搞政治改革,能不是死路一条?一个坐在苏共中央总书记位置上的人,却只有一个普通平民的心智和思维,不把苏联葬送掉那才奇怪呢。书生气十足的戈尔巴乔夫在坚定地打碎了苏联旧的政治体制以后,却并没有给苏联国家的改革开出更具体的建立新体制的药方。随后不久,那个由他一手提拔起来又被他亲手打下去,一度被称为“最勇敢”的改革家的叶利欣,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用戈尔巴乔夫大力提倡的公开选举的方法夺取了苏联最重要也是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的最高领导权。
    改革和国家的失控并没有使他有所清醒,他所读的那么多的书也没有在这个国家多难的时刻为这位国家领导人带来一点智慧,他提拔的那些俊秀英才更是没有给他帮什么忙。情急之中,他竟天真地想到了‘总统’这个称呼的实用性。他认为‘总书记’这个职务并不适合领导一个国家,只有总统才是名正言顺的国家领导人应有的称呼。他试图以‘总统’这个虚名来实现他再次对整个苏联国家的重新控制。于是在1990年他又跌跌撞撞地爬上了‘苏联总统’这个位置。可是从那年的6月开始,苏联的几个主要加盟共和国先后颁布了主权宣言。苏联的解体已经开始了。本来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能够在苏联全国采取强制措施,也许还有一线期望可以制止联盟的解体。他如果能够回复到原来的铁碗政治体制,国家也许还会维持下去,但好笑的是在这个时候,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还有闲心去海滨度假,他还要尽情地享受着一个世界大国总统在生活上无限的快乐。就在他去度假的时候,留在莫斯科的付总统亚那耶夫和苏共其他领导人采取了断然措施。实行“紧急状态”,控制了在黑海之滨度假的戈尔巴乔夫。但令这些企图最后挽救苏联免于崩溃的人们始料不及的是,经过戈尔巴乔夫几年的‘改革’和对苏联及苏共的猛烈抨击,特别是在军队里取消了政治委员的做法后,苏联的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苏联党和国家的忠诚,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为挽救现存的这个国家去做任何事情。俄罗斯人的善变和政治上的盲从在这里体现的淋漓至尽, ‘紧急状态’仅进行了三天就失败了。 但更为好笑的是,这个一路顺风爬上苏联最高领导人位子的好像充满学者气味的戈尔巴乔夫,在被勇敢的叶利欣从休假地解救回来以后,竟然还天真地想从已经掌握了俄罗斯国家政权的叶利欣的碗里去分一点残羹。国家已经崩溃,可是他还在与叶利欣等原苏联境内新成立的‘主权国家’的领导人不厌其烦地讨论所谓‘联盟’问题,为了他的‘联盟’,他在叶利欣的要求下竟然宣布了解散苏共的命令,进而又宣布停止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并责成苏联检查机关对苏共领导机关进行审查。进而又同意与叶利欣在非常时刻二人可以互相‘代行职务’。他的这些作为连咱们满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都没有这么低声下气的去做这样下贱的妥协,戈尔巴乔夫所做的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一心只想保住他自己的那个已经一钱不值的所谓‘中央’不被取消。保住他那一钱不值的苏联总统的位子不被取消。
    后来的那个叶利欣更是可耻,他比戈尔巴乔夫更具有挑衅性和冒险性,其在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任上所做的一些事,几乎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思想的最佳实践。不过叶利欣做得更大胆,更张狂,更直接。因为有了傻瓜书记戈尔巴乔夫,首先让苏联的意识形态处于混乱之中,同时又有了莽汉式的书生叶利欣在混乱之中勇夺俄罗斯的政权,这一前一后才造成了前苏联的大崩溃,大分裂。在整个这个过程中,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至始至终操纵着这场闹剧。而剧中的两个主要演员戈尔巴乔夫与叶利欣又是那么认真而出色地演绎了这个闹剧的全过程。这看上去 多么的完美,多么地环环相扣,几乎缺少哪一环这出闹剧都不可能取得这么完美的结局。这真是苏联国家的悲剧,是整个苏联人民的悲剧。
    掌握政权以后踌躇满志的叶利欣的冒险性表现的更加突出和随意了,他一心想把俄罗斯尽快建设成为像美国那样的即‘民主’又‘富强’的国家,他羡慕西方的生活,可是他自己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叶利欣对西方民主和文化的盲目祟拜是有目共睹的。在他一当上俄罗斯总统以后,就迫不急待地投入了西方怀抱。以为只要自己认同了西方世界,别人也自然会认同自己。凭着从前苏联手中接收过来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不久的将来自己肯定也会象美、英、法、德等西方大国首脑人物一样威风八面。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用西方教给他的“休克疗法”来整顿俄罗斯经济,认为这就是一付改造社会主义经济的万试不败的灵丹妙药。只是在一年以后,他就猛然发现俄罗斯经济在“休克疗法”中彻底休克了。西方世界答应的经济援助并没有兑现,融入西方的大门依然紧闭着。只是俄罗斯已经从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变为一个被经济衰退,人民贫困严重困扰的国家,自己也从一个改革英雄变成一个快要被俄罗斯人民抛弃的颓势总统了。这样在共产党的温暖窝里成长起来的人,一个对阴险狡诈的西方世界毫无了解的人,在治理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的初次尝试中就一败涂地了。
    他在全国推行他的灵丹妙药“休克疗法”时向国人保证:‘咬紧牙关,挨过痛苦和艰难的过渡,在未来不算长的日子里,要让俄罗斯在政治上形成以议会民主制为基础的联邦体制。在经济上建立一个高度发达的自由市场体系,在军事上仍然保持一个核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他并大胆地任用了一批具有西方意识的年轻人。可是诸如盖达尔、丘拜斯等这批盲目崇拜西方的年轻的所谓‘经济学家’从西方照搬过来的,医治俄罗斯经济的良方--休克疗法,却把本来已经百孔千疮的国家推向了更大的混乱。同时,曾一度是叶氏死党的俄罗斯议会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和付总统鲁茨科依也因权利分配不均而与叶利欣闹翻了。事情发展到此,这个夹在东西方之间的伟大国家的改革进程已经完全走出了改革发起者预想的轨道,变成了即得利益者之间权力争夺的另一场闹剧,这样的国家领导人还有多少精力去治理国家?总统与议会之间的无休止地争吵,甚至发展到流血冲突。以民主派和改革家形象赢得俄罗斯人民信任的叶利欣同戈尔巴乔夫一样,为了保住总统的位子而不择手段,两年之内五易总理,创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真是俄罗斯政坛上的一大丑闻。”
    我讲了很多这样的理论故事,无非是在告诉我的伙伴,俄罗斯人比较特殊,他们的文化背景很独特,即不是完全西方的,也不是我们东方的,俄罗斯人好起来没话说,可要是烂起来,那也是很难收拾的一个烂摊子,目前俄罗斯的状况是普京担任总统的时间太长了,已经连任4界总统,可是在俄罗斯还就找不出一个可以替代他的人,尽管他还算过得去的总统,可是在俄罗斯的历史上经常发生在任总统利用手上的职权去逮捕和打压政敌,为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会不择手段,一个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