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横财》第八十八章凌汛[2]

天降横财最新章节目录
   明显漏洞的想法拿来大家讨论的,马万清对我说,
    “司徒书记,您就合盘端出吧,别再吊我们的胃口了,您不想好了不会开这个会的,开这个会不是研究能不能干,而是研究怎么干的,您说是不是?”
    “知我者也马万清,你什么时候变的这么鬼精灵了。”我看着大家,这时那些厅局干部才醒过梦来,一个个的不再议论了。
    “黄河水里面的泥沙主要是来自我们宁夏、内蒙和陕西这一段的黄土高原,从兰州过来的河水泥沙含量并不是很高,当然也有,我们在修建了第一条运河后可以在它的傍边再修一条备份的运河,或者说是单年走1号,双年走2号,空下来的那个运河的清淤工作就不难了吧,修建这样两条运河成本不会比修同样距离的高速公路高,河壁可以用大型的青红砖按照修长城那样搭建起来,然后再涂抹上高标号水泥,河床底我建议在用青红砖铺垫以后用沥青沙再做无缝铺路,这样会有利于将来用推土机清淤,这些建筑材料里面除了水泥外其他的都可以就地取材,我们宁夏有优质的煤,这黄河边上的黄土更是烧砖的好材料,可谓是价廉物美啊。”说道这里,我看到财政厅长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有这样的厅长,工程预算不会浪费的,这是个叫心劲的厅长。
    “关于解决凌汛的问题,我考虑的是在运河上面再盖上8-10米高的暖棚,前期建设费用紧张,可以考虑用钢架结构覆盖较厚的透明塑料布,后期可以改造成建筑用塑料板,这个投资可能要大一点,但是值得,至于跨度问题,我想在运河中央安排几根支柱不是问题,这在建筑学上是很容易解决的,建设厅长你说是不是?”
    “是,这个问题好解决。成本还可以进一步下降。”建设厅长回答道。
    “运河的修建可以解决这段水道的通航问题,在这么宽的水面上500吨左右的船舶通行是毫无问题的,在几个县城河经过的集镇傍边在修一些人工湖码头,可以解决很大的运输问题,河面上的盖棚也可以在两岸各向外以立桩为基准再加宽30米,那么在沿河50公里的范围内就多出了4500多亩优质的大棚种植土地,冬天也可以种植新鲜的蔬菜既保持了棚内的温度,也给当地农民兴建了现代化农业,整个综合效益是无法估量的。这个投资是大一些,但是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这里的凌汛问题,我们花点钱还是值得的。”
    当我把这样的设想说出来以后,到会的同志都很兴奋,青铜峡水电站的水文工程师经过简单的计算说这完全是有可能的,黄委会驻宁办的主任兴奋的说,“这可是大手笔,在宁夏治理黄河投资不小,但是具有这么多功能的还没有见过,我要立即向委员会报告,怎么的也要出点钱的。”
    马万清和那辛在一起已经开始研究沿河烧砖和民工的组织工作了,我看到大家意见基本统一后就继续说道,
    “黄河的治理从古到今,我们的祖先想了无数的办法,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使我们的这条黄河一直没有对人类驯服,现在,我们的科技水平已经可以对这样一条‘桀骜不逊’的大河说不了,那么我们的思路就要更宽更广,不能简单停留在固有的堵、围、疏、泻等几个传统办法上,黄河的根本弊端一是流向违反地理气候条件,向北这一段北冻南融形成凌汛,二是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具下,给下游带来不可逆转的灾害,以前有人说是黄河上游植被被破坏的原因,固然这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这里的植被就是完全达到理想的标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泥沙下泻的问题,这种错误的认识使我们的前辈浪费了大量的无功劳动和大量的财力,因此,我才考虑用间歇运河的办法解决在宁夏的问题,由于使运河流淌,流经的地方不再有泥沙混入,上游来的泥沙只会越来越少,这对青铜峡水库也是有莫大的好处的,因此这一段的工程要立即准备上马,工程设计和施工队伍的组织宁夏要立即组织,还有就是关于材料的准备也使刻不容缓。在资金上,我想可以分成这么几个部分,一是国家下拨的在宁夏的黄河治理经费全部投到这里去,二是沿河居民集资,这是给他们谋福利,他们受益最直接,按人头每个人摊一点,可以用工抵换,注意不要太多。三是自治区政府在财政预算里拨一点,你们那个财政厅长不要老是往里扒拉,有时也是要‘放放血’的。那么剩下的,由西域委员会从开发基金里拨出。运河建成以后,通航要收费,种植区要收税,否则管理的费用从哪里来啊,这些综合的管理规划你们也要尽早的拿出来,不要临时抱佛脚。”
    说到这里,我看了看在座的,大家都很兴奋的看着我,
    “黄河的治理还是刚刚开头,银川市下游的100多公里还等着我们去想办法,从河套到河津的1000多公里还等着我们哪,任重而道远啊!在西域我们可以自己说了算,说开工就开工,可是离开了西域,我们还得与兄弟省份合作啊!”我不无沉重的说,“大家抓紧时间干吧,希望能在半个月之内看到设计方案。散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