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正文卷第一一四章民国时期也有键盘侠[2]

中国体育人最新章节目录
   投钱,所以救灾也变成了长期的工程,1931年夏天发生的水灾,这都快到1932年的夏天了,按说各种灾后重建的工程都该起来了,可报纸上却仍然在谈论救灾的方案!
    陈强看到这些新闻,不由得想起了未来某些国家,要修个工程,先讨论个几年,讨论完毕后发现,之前讨论的结果已经过时了,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讨论。
    “等这些人讨论完该用什么方法救灾时,估计灾民都死光了!”陈强一脸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他将报纸翻向了下一页,又看到了一位南京学者所写的文章。
    这文章的大体意思是说,整个江南都遭了水灾,所以全体民众应该团结起来共渡难关,参加奥林匹克这种浪费钱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派运动员去遥远的美国参加比赛,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就算是拿了冠军,也不能让灾民吃饱肚子,所以应该将用于体育运动的经费,全都捐给那些受灾的灾民。奥运会就不要去了,等到国家渡过难关再说。
    又是一个反奥运的声音,只不过这个人的出发点不同,他不是站在东北沦陷的立场上,而是站在江南水灾的立场上。
    望着波涛汹涌的江面,陈强突然觉得,这次南京的募捐之旅,好像并不是那么容易。
    ……
    抵达南京后,陈强又看到了好几篇抵制奥运会,抵制西洋体育的文章,这一次写文章的人没有提东北,也没有提水灾,而是站在发扬国术的角度上讲的。
    有一篇文章直接呼吁“国人应从此脱离‘洋体育’,提倡‘土体育’!中国人请安于做中国人,请自中国文化之丰富遗产中,觅取中国独有的体育之道!”
    还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今后之体育,应以国术为宗,舶来者绝不可取!中国传统体育中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之术,世界一切之文化中,关于养生之道,绝无如中国文化之丰富者。敢断言曰,关于祛病延年之术,中国必为世界第一无疑也!”
    很显然,“土体育”也借着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契机,开始向“洋体育”发难了!
    媒体上连篇的报道,对于陈强的募捐之旅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陈强在中央国立大学奋力的演讲了一番,最终募捐到的捐款只有几十块。这大大的低于陈强的预期。
    而随后,陈强在南京的另外几所大学募款,同样是非常不顺利,甚至有学生直接向陈强提出,他应该放弃参加奥运会,把募捐到的善款全都捐出去。
    整个南京的行程结束后,陈强一共才收到了三百多块的捐款,和清华大学一个学校的捐款差不多。
    人都是很容易收到舆论影响的,在三十年代是这样,在二十一世纪也是这样。未来的缝肛门事件,还有八毛钱治疗肠梗阻,舆论那么一引导,每个人都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骂医院,而且还觉得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至于真相,已经不重要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陈强在南京的募捐之旅,遭遇到了滑铁卢。
    按照陈强原本的计划,剩余的3000块大洋,南京、上海、杭州,这三个城市凑一凑就差不多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还是太理想化了。
    南京只筹到了300大洋,陈强觉得听亏的,毕竟从北平到南京的路费也挺贵的。
    不过陈强还是寄希望于上海。他曾经在上海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前获得远东运动会冠军时,上海的媒体也是着重的报道过。而且上海是远东最繁华的城市,那里大学多,有钱人也多,陈强觉得应该可以在上海筹集到1000块以上的比赛经费。
    抵达上海后,陈强才发现,自己错了。
    现在的上海,除了租界之外,几乎是一片废墟!
    复旦大学的校址在江湾,一二八的时候江湾地区成了日军军营所在,所以复旦只能迁走,跑到徐家汇的复旦附中去上课。
    同济大学是在吴淞地区,这里在一二八时遭到日军的轰炸,学校毁于一旦。
    交通大学,校舍也在江湾,一二八时被炸毁。
    陈强之前练习跑步的劳动大学,被炸的只剩下门口的纪念碑和一座钟楼。
    看到这一片废墟,陈强心中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学校都没有了,他还去哪里募捐?
    “只能指望那些教会学校了么!”陈强心中暗道。
    上海除了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外,还有很多教会学校。比如著名的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等等,这些教会学校有洋人的背景,而且都是位于租界内,所以在“一二八”的时候,并没有被损毁。
    这些教会学校,也是陈强在上海募款的最后希望。
    ——————
    第二章送到,今天两章一万多字,求各位月票支持一下!谢谢。
    。m.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