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正文卷第一零九章到一一零章国难当头,加练跳远,参加奥运

中国体育人最新章节目录
   年以前,国内所有的大学都是自主招生的,学校自己出题,自行组织入学考试,生源的录取也是由学校决定,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民国大牛某一科目零分还能入名校的情况。
    而到了1933年以后,学校虽然是自主招生,但是公立大学的招考名额则由民国教育部统一规定。
    各个学校的入学考试时间也不同,比如南京的中央大学,入学考试时间是七月的中旬,北京大学入学考试时间在七月末,广州大学入学考试时间是在八月上旬。而南开大学入学考试时间则是在七月下旬。
    这种入学规则之下,一个学生可以去报考多所大学,考完清华去考北大,哪个学校能录取上哪个。这有点像未来特长生的高考,考生会去赶场似得参加多所高效的特长生考试,优秀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多所高校的录取标准。
    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学校,学费比起公立学校要昂贵许多的,在当时能上得起南开大学的都是有钱人,所以南开大学的学生数量一直不多。
    南开大学也不能光靠张伯苓这个“化缘和尚”到处募资来维持,招生收学费还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正值六月份,是中学的毕业季,也是南开大学宣传的最佳时机。
    为了能够多招一些学生,张伯苓带着陈强来到了北平,去拜访北平比较知名的几所中学。
    ……
    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是陈强的第一站。
    清朝的时候,这里曾经是专门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八旗官学,1894年的时候改名为经正书院,1902年又改名为宗室觉罗八旗中等学堂,民国成立后改为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招生也全面放开,开设国文、英文、数学、史地、理化等科目,从此以后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成为了一所普通中学。
    说是普通中学,但实际上平民老百姓也是去不了的,能够在这上学的,虽然不至于每个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孩子,但也都是富裕人家的子弟,都是能上得起南开大学的。
    北平距离天津并不远,陈强在万国运动会上大胜洋人的消息也早已经传到了北平,陈强在北平也算是小有名气。
    京师公立第一中学的操场上,陈强又表演起了百米短跑,而且还邀请了京师公立第一中学几位跑的比较快的同学一起比试。
    然后在一片的惊叹声中,陈强甩开其他几人一大截距离,冲过了终点。
    “陈强跑的好快啊!”
    “不愧是亚洲最快啊!”
    “听说连洋人的世界冠军,都不是陈强的对手!”
    “好厉害啊,我也想像陈强那样,把洋人给比下去。”
    “我决定了,下个月我要去天津,参加南开大学的入学考试。”
    不知不觉间,陈强给南开大学吸了一波粉。
    ……
    晚上的时候,清华大学设宴款待张伯苓。陈强也又一次见到了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教授。
    马约翰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个外国人,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马教授出生在厦门的鼓浪屿,鼓浪屿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当时有很多洋人居住在鼓浪屿,这些洋人也影响到了岛上的居民,所以马教授便有了这个带着点洋人气息的中国名字。
    马约翰教授在清华工作了整整52年,他一生积极倡导体育,可以说是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体育事业。
    陈强上一次和马约翰教授见面的时候,还是在远东运动会上,当时的马约翰教授是中国队的总教练,所以陈强是认识马约翰教授的。
    时隔一年,马约翰的教授的变化并不大,看起来好像还胖了一些。
    马约翰教授笑盈盈的望着陈强:“陈强,我可是听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你刷新了好多次的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真是后生可畏啊。”
    “马教授谬赞了!”陈强谦虚的说。
    “你在华北运动会上打破200米和400米全国纪录的事情,我可早就知道了,听说你前些天还赢了世界冠军埃里克-利迪尔。利迪尔是400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我跟他也有过数面之缘,你能战胜他,绝对是实打实的真本事。”
    马教授话音一转,接着说道:“我觉得,你现在的水平,绝对可以去参加奥运匹克运动会了,下一届奥运会就在明年,你有没有兴趣?”
    “如果能去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国内的形势不好,所以参加奥运会这种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陈强开口叹道。
    马教授点了点头:“说的也是,不过若是能去的话,还是尽量要去的。你们张校长可是天天盼着咱们中国人出现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下一届的奥运会是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我年轻的时候也去美国留过学,认识一些美国体育界的人,若是你真的打算去参加奥运会的话,可以先给我打声招呼,我也能帮你在美国那边安排一二。”
    马约翰教授曾经两次赴美国春田学院进修。春田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体育专科学校,所以马约翰教授认识很多美国的体育从业者。
    ……
    进入到七月,南开大学也放了暑假,学生们都回家了,陈强则留在了学校里继续训练,反正他本来就是一个无家可归之人,也没有别的去处。
    但是天公却有些不作美,七月中旬开始,天津连日暴雨,将南开大学的体育场变成了鱼塘。
    这煤灰跑道一旦遇到雨天,便十分的泥泞,根本就没法进行训练,陈强也只好暂停了日常的训练,等待天晴。
    天津只是遭遇了暴雨,南方的局势则更加糟糕,江淮地区遭遇到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水灾,像是长江沿岸的南京、长沙、武汉等城市全都被淹了,其中以武汉最为严重,整个城市都被泡在水里,市民甚至靠着小竹筏出行。
    这次暴雨是全国性的,不仅仅是江淮地区,南方的广州、广西,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北方黄河流域的省份,也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像是山东多地,降水都突破了历史记录。
    进入到八月份,天津街头上出现了很多来自于河北、山东等地的灾民,
    天津各界也自发的组织起了赈灾募捐的活动,只不过与严重的水灾相比,天津的这点捐款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这种大规模的救灾,民间的力量能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有时候还会帮倒忙,所以救灾还是得靠政府。只不过南京国民政府自从成立以后,历来都是将军事放在第一位的,至于民生工程,能不要的就不要。
    当时南京方面的军费开支占到了财政总支出的50%,债务开支也超过了30%,余下的20%,还要负担政府的各项开支,能够用于国计民生的寥寥无几。
    年收回关税,每年大概可以增加四亿元的财政收入,这等于是平白多出来的钱,但是当水灾来临的时候,南京依旧是掏不出钱来,要靠发行赈灾债券来赈灾。
    钱当然都被用在打仗上了,7月23日,江淮地区已经变成了一片泽国,而南京的那位大BOSS却跑到了江西督战,还发了一份《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的通电,正式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至于江淮地区的几千万灾民,在他眼中压根就不重要。
    关键是钱花出去了,话也说出去了,牛吹完了,逼装起来了,最后仗还没打赢,太尴尬了!
    ……
    年的七月、八月和九月初,赈灾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事情。九月的时候,虽然大水已经逐渐退去,但是接下来的灾民救济、恢复生产,都是大问题,而且马上就要入冬了,几千万的灾民没有食物、没有冬衣、没有住处,如果不尽快解决的话,这个冬天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水灾让南京政府雪上加霜,中国东边隔海相望的邻居,终于把魔爪伸向了东北。
    月18日。
    奉天陷落、四平陷落、营口陷落……
    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十八座城市全部陷落。
    长春陷落,吉林沦陷!日军开始向东北全境进攻,齐齐哈尔朝不保夕,锦州也危在旦夕。
    一个个坏消息传来,就好像是病毒一般快速的扩散,那种感觉让人窒息。
    一夜之间,无数的天津市民走上街头,他们在示威,在抗议。老百姓不能理解,为什么东北军没有抵抗,就这样简单的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侵略者。
    日本人在天津开设的工厂,也全都陷入到了停工的状态,此时即便是想开工,也没有人干活了,工厂的中国工人早已经集体罢工,走上了街头。
    日本人的商铺,也都已经闭门修业,因为新一轮的抵制日货行动已经来临,而且这一次的抵制日货,会比之前都更加的猛烈。
    天津的日租界已经完全封锁起来,在天津日本侨民全都躲在了租界里,日租界的出入口摆放了沙袋、拒马等防御设施,重机枪已经架好,正对着进入租界的道路,做出了随时开枪的准备。附近的建筑都已经清空,驻天津租界的日军也已经在制高点上布置好了火力。
    如果示威的人群敢冲击日租界的话,相信这些日军会毫不犹豫的开枪!
    英租界、法租界和意租界也开始戒严,他们担心这种紧张的局势会影响到侨民的安全,更担心战争的来临,会影响到他们在华的利益。
    就比如英国领事,第一时间跑到了日本领事馆,他并不是为了谴责日本的侵略,而是要求日本承诺,保护在东北的英国侨民不受损害,同时还希望被日本占领后的东北,可以对英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
    ……
    陈强也加入到了示威的人群当中。
    虽然陈强也知道,这些示威、这些抗议,这些抵制日货,最终徒劳无功的,历史的车轮,仍然沿着原有的轨迹滚滚向前,侵略者的脚步,也不会因此而停止。
    但是有些事情,即便是明知道没有用,陈强还是要去做,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两年了,陈强早已经渡过了刚开始的迷茫,逐渐的融入到这个时代当中,他变得越来越像这个时代人,所以即便是他明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即便是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事情真的发生时,陈强依旧会觉得悲哀,觉得愤怒!
    ……
    不仅仅是在天津,在北平、在上海、在南京,在关内的所有城市,老百姓们都在示威,都在抗议。所有人都希望,南京方面可以尽快的出兵,真刀真枪的和日本人干上一场,收回被夺走的国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