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学验尸官》正文卷第528章离谱的死因

柯学验尸官最新章节目录
   现场已经由当地县警勘察过了,却要重新再勘察一遍。
    对林新一这“多此一举”的要求,降谷警官倒是并不意外。
    因为他自己也看过那份群马县县警出具的现场勘查报告。
    虽说他是特工而不是警察,专业是情报刺探而不是刑侦调查。
    但即使是这样,凭着一双视力正常的眼睛和一个智力过关的脑子,降谷警官也能看出来:
    以群马县县警现在表现出的业务能力...
    他们简直就是一帮...
    未来的进步之星。
    “咳咳....林先生您提的意见,我们其实早就考虑到了。”
    见到林新一提出要重归现场勘查,降谷警官便早有准备地回答道:
    “这个案子虽然实际上已经被我们公安接管。”
    “但明面上,我们还是让群马县县警通过官方途径向东京警视厅发去了并案调查申请,让东京警视厅接手了这个案件。”
    无名女尸案是在群马县发生的,不归东京警视厅管。
    但此案牵连到的十亿日元大劫案却是发生在东京地界。
    而林新一作为警视厅的高级警官,自然也就可以顶着东京都“特派专家”的名头,光明正大地跑去群马县调查这个案件。
    如此一来,他明面上就是在完成自己在警视厅分内的工作,去调查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
    而不是在跟曰本公安合作,在调查一起涉密案件。
    这样既向外界掩饰了曰本公安的动向,也遮掩住了林新一和情报部门合作的秘密,保护了他的个人安全。
    “林先生,你放心。”
    “我会让我同事跟小田切刑事部长沟通,让他以警视厅刑事部的名义,正式地让您负责这起无名女尸案的调查。”
    “而我也会以警视厅搜查一课警员的掩护身份陪您一同行动。”
    “绝不会让外界,尤其是那个犯罪组织知道,您在协助我们公安调查此案。”
    降谷警官说出了这番周密详尽的保密安排。
    林新一也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虽说他可以确定琴酒和组织不会对这所谓的“广田雅美案”太感兴趣,就算明目张胆地跟着曰本公安去现场调查,也不太可能在那撞见组织的人。
    但有保密工作总比没保密好。
    这位降谷警官能事先在行程上安排得这么周到,的确为他免去了些许隐忧。
    “好,这我就放心了。”
    林新一点头表示认可公安的安排。
    “那我们什么时候去群马县?”降谷警官问道。
    “不急。”林新一摇了摇头:“这份资料我还没看完。”
    “等我看完了再说吧,说不定...”
    说不定还能从这份漏洞百出的调查报告里,挑出什么错来。
    错不挑完就急着去调查,那就只能错上加错了。
    不过,考虑到那份比现场勘察报告质量高不了多少的验尸报告不是出自群马县县警之手,而是曰本公安出具的...
    林新一便在降谷警官面前换了种说法:
    “说不定我还能从这些资料里面,再获得一些启发。”
    说着,他一手搂着怀里安静旁听的灰原小小姐,一手拿起那叠厚厚的案件卷宗,再度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
    而林新一先看的还是那份群马县县警提供的现场勘察报告:
    “果然...”
    他粗略地翻了一下,又忍不住叹气道:
    “不仅现场温度和相对湿度没测。”
    “蛆团温度也没测。”
    “蛆、蛆团?”
    这个能引发一些糟糕联想的形象词汇刚一说出口,林新一就能感受到,那个蜷缩在自己怀里的茶发团子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而降谷警官也不禁露出些许好奇的神色:
    “蛆团温度...是什么意思?”
    “难道法医验尸,还要测尸蛆的体温么?”
    “这个...不是测蛆的体温啦...不过可以勉强这么理解吧。”
    林新一简单地科普了一下:
    “和其他昆虫的幼虫相比,嗜尸性蝇类幼虫,也就是蝇蛆的取食速度、代谢速率都非常快。”
    “所以当大量蝇蛆聚集到尸体同一部位,也就是在尸体体内形成‘蛆团’的时候。”
    “这些集聚成团的蛆虫就会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使蛆团内部的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并使蝇蛆自身的发育速率增快。”
    就像人拥抱在一起可以互相取暖一样。
    虫子也是活物,是活物就会产热。
    有时候蛆团温度可能比现场环境温度高上好几度——
    这一点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尤为明显。
    有时候尸体表面的虫子都几乎停止了发育,尸体体内的蛆团却还能正常保持成长。
    所以如果不去测尸体蛆团温度就直接拿环境温度来推测死者的死亡时间,就很容易出差错。
    最麻烦的是...
    “没测现场温度,我还能回现场补测。”
    “但没测蛆团温度,可就再没机会弥补了。”
    尸体都被从案发现场拖回了解剖间,蛆团温度早就跟着环境变化一起变了。
    而这尸体经过解剖之后,体内集聚的蛆团肯定也不复存在了。
    所以这项数据肯定是测不到了。
    “从现场第一时间拍摄的尸体照片来看,尸体体内肯定是有蛆团集聚的。”
    “而现在我们没有蛆团温度的数据,又没有现场实测的温度湿度的数据...”
    关键的几项数据都没有,再来推测死亡时间,推测出的结果肯定会存在误差。
    但即使是半推半猜地猜出一个大致时间范围,也比完全没有结论要好。
    “我试着推测一下吧...”
    “就只用气象部门提供的当地气候数据做分析基础好了。”
    “至于蛆团温度和现场温度带来的误差...先不做考虑。”
    说着,林新一便自顾自地从怀里掏出手机,“上网”查阅起资料。
    没过多久,他的手机人工智能助手“诺亚方舟”,就把他想要的气象数据给传了过来:
    “群马县案发当地的那片山区,在过去一个月内的平均气温是...”
    “20度左右。”
    果然如林新一所料:
    在尸体被发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案发现场所在的那片山区都没有受这个世界的柯学天气影响,气候变化都很正常。
    在这种稳定的气候条件之下,侦探们的刑侦经验还是完全适用的。
    林新一总算放下心来。
    而降谷警官却是有些好奇地瞄了过来:
    “林先生,你这手机...”
    “还能查到气候数据?”
    手机都能上网了?这么智能?
    降谷警官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而林新一只是轻描淡写地点了点头:“当然能。”
    他把他那不联网的上网手机放回了口袋,说道:
    “我让一个‘朋友’帮我在网上查的。”
    “额...”降谷警官嘴角微微抽搐:
    这智能手机...
    原来是“人工智能”啊。
    他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也没去问林新一哪位朋友上网速度这么快,检索资源的能力这么强。
    但即使这位降谷警官问了,林新一也不担心。
    因为“诺亚方舟”作为一个科幻级别的人工智能,它本身就是超然于当今世界的存在。
    就算让人知道他跟诺亚方舟有交情也没关系。
    反正世上还没有任何人能对一个自由的人工智能产生威胁。
    如果不是因为像“酒厂”、FBI、CIA、曰本公安等特殊机构的数据存储部门,都直接采取了“拔网线”的物理级防御手段...
    光是靠诺亚方舟一个“人“的力量,就足以将这些隐藏在黑幕之下的庞然大物搅得天翻地覆。
    不过,话说回来...
    虽然诺亚方舟能力很强,但它能帮到林新一的地方却也十分有限。
    像科幻电影演的什么远程入侵汽车、遥控无人机、骇入摄像头、义体过热、电磁短路什么的...
    它统统都做不到。
    因为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网的智能汽车、智能手机、智能无人机...
    联网的摄像头倒是有了,但是...
    就东京都那少得可怜的摄像头数量...
    说难听点,够干啥的?
    说到底,现在还是互联网技术远远不够普及的90年代。
    而且他们所在的,还是一个到了2020年都还在用传真机来统计病例数据的“落后”国家。
    所以诺亚方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它真愿意因为那点交情帮忙,也帮不上什么大的。
    能帮着当个搜索引擎就不错了。
    就像现在...
    它至少帮林新一解决去了上网查气候数据的麻烦:
    “案发现场当地过去一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0度左右。”
    “而尸体内部发现的蛆虫...”
    林新一得到了案发当地的气候数据,又开始仔细观察那些蛆虫的特写照片。
    因为“蝇蛆”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一般指的是双翅目环裂亚目昆虫的幼虫。
    而在双翅目环裂亚目之下的嗜尸性蝇类,常见的有蝇科、丽蝇科、麻蝇科、厕蝇科、蚤蝇科等五种。
    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各科之下,又有各属、各种。
    而每种蝇类的发育速度又各有不同。
    要利用法医昆虫学来推测,就必须得掌握各种常见蝇蛆的形态特征。
    这就得平时多看蛆的照片,看到能分辨各种蝇蛆的微小特征为止。
    最好亲手养,各种蛆都养。
    “嗯...这次的论文课题倒是个机会。”
    “看来是得顺便给毛利小姐她量身定制一个,法医昆虫学的实践培训教程了。”
    林新一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得意弟子。
    他是将这位少女作为未来的全能型法医培养的,自然也得让她精通法医昆虫学了。
    于是他一瞬间就想出了不少迫害...
    锻炼毛利兰的好法子。
    与此同时,林新一也没忘了干好自己手头的工作:
    “这张照片上的蝇类幼虫...”
    “这只幼虫的体节前缘及腹垫均有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