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正文卷第三百零六章规划培养(大章)[2]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最新章节目录
   有些少许的苦涩。
    林幕的话没说完,其实他听的明白,就如同以前的陈建海一样。
    按照林幕所说的,他们的确是以大赛为依据在制定运动员培养规划。但这个规划太频繁了。
    国际比赛不说,不是所有运动员都能有资格。但亚洲比赛,国内的全运会、城运会,甚至包括全锦赛、冠军赛,都变成了规划依据。
    几乎每一年都有他们所需要针对去调整的比赛需要。结果就是,三个月冬训储备,两个月调整状态,一个月到两个月的修养再调整。加上正式比赛的时间,能真正让他们去改善提高的时间还能有多少?
    而且,他们首先的可能,还会考虑是不是要调整,因为可以想到的,一次跨越式进步的调整时间绝对不会少,而这个时间内,往往就会有他们所重视的比赛。
    一次次的循环下来,一步慢、步步慢,等发现不改不能活的时候,是不是还能有那个机会,有那个心气,不得而知了。再有天赋的运动员,他的职业生涯都有他的自然规律,经不起折腾啊。
    刘祥为什么能出成绩,林幕手下的那些运动员为什么,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从来都不以短期提升、稳定状态为目标的。
    一个相对长期稳定的规划,过程中可能成绩提升的不会太快,甚至有别扭。这样的过程里,所有的比赛可能都是打磨的过程。但可以想到,最终运动员能到达的高度绝对会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天赋很重要,可兑现天赋更重要。
    “好了!散会吧!”
    余伟立摆了摆手,宣布了会议结束。
    “林教练,等下!”
    林幕带着刘通准备离开,余伟立叫住了他。
    “老刘,小苏的体测报告应该出来了,你去拿一下,自个儿先分析下,回头来跟我说说!”
    “是,教练!”
    吩咐了一声刘通一声,林幕重新坐了回去,看向了余伟立,等着领导发话。
    会议室里两人对视几秒后,余伟立稍一楞后,习惯性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他觉得挺有意思,他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就喊住了林幕。
    大概是心里有些不痛快想说的东西,也只想着要和小林说说吧。
    余伟立摇了摇头,突然笑了笑。
    算了,不说了,又不是短跑项目的事,何必又要多一个人添堵。
    “余指导,你这是?什么高兴事呢?笑的挺灿烂!”
    半天没等到余伟立说话,林幕主动发问了。
    “哪有高兴事,一摊子烦心的事。两站室内赛你都没去,要是去了我估计你就能发现了。算了,也不是你短跑项目的事,你也操不了这个心。”
    林幕没去发问,跟着点点头,他确实操不了这个心。虽然他听说了不少情况。
    比如刘祥,在沪海的室内赛第一站,努力的想“表现”一下,而优秀“表演”的结果下,预赛抢跑了,还是非常有戏剧性的抢跑。
    外行看不出什么,大多也就觉得兴奋过度,可他们是专业教练,有些东西看的太清楚了。抢跑被罚下后,刘祥还展现了他奥运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的脾气。成功的激起了现场沪海观众“同仇敌忾”。
    还比如,某撑杆跳运动员“惊天一跳”,创造了当年最好成绩,满怀激情怒吼时,裁判残忍的判罚了犯规后,直接宣布退赛,又是一次跌宕起伏。
    再比如某跳远运动员,一次犯规的起跳被判罚后,连续犯规最后成绩为0。
    比如……
    “那是没事?那你喊我干嘛,余指导,我该说什么……”
    林幕只是脑海里转动了思绪,就没再想,他是真操不了这个心。
    大概几秒时间,只是转完了后发现,余伟立似乎没打算说什么正事呢。
    “哈哈!”余伟立很爽快的笑了笑,“我感觉对着你我心里一下子就舒坦了,不错。”
    林幕有些无语,他到现在才发现,余伟立原来也挺逗比。
    “那我走了!”
    林幕起了身,无奈的摇摇头,这么大岁数了,真的越来越不着调。
    “先别,好好,说正事,刚刚只是想烦心事暂且忘了!”
    余伟立笑着又叫住了林幕。
    你就编,还暂且忘了,是暂且想起来了吧?
    虽然心里这么想,林幕还是重新坐了下来。
    “就说你和你带的那些运动员比赛的事,你怎么安排的,按照你自己制定的规划来。就像你刚说的规划到08年奥运会前,没问题,中间过程……只要你稳的住,我们都能给你扛住。
    运动员们比赛你肯定正常安排。但你个人这边,我想你肯定又是除了大赛其他不论……”
    是要下死命令?
    林幕看向余伟立,看起来是真的要给我下指令了。一个奥运会冠军,什么比赛都不参加确实有些说不过去。可他就没打算背这个“责任”,不是大赛,他都不想管,他自认为,他的“责任”不在这里。
    “世锦赛不说,这个你肯定要在。这一次的全运会你也必须参加,而且要有一个相对高的竞技状态。总局和中心下了死命令,这个没商量的,想来你们徽省也没少给你做工作。至于其他的国外那些比赛……”
    余伟立摇了摇头。
    他有些矛盾,按他的想法,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如果有资格去满世界的参加比赛,那是绝对的好事。不但是个人利益的问题,同样也是国家层面影响力扩展的问题。
    但林幕他特殊啊,他要是满世界的参加比赛的话,还如何能有时间精力去带领运动员。现在有这样好的一个局面,总局和中心哪怕是想,也没法开这个口去要求。不是顶级赛事,也只能顺着林幕自身的安排。
    “全运会……”
    林幕细声的呢喃了一声,前身的最后一次比赛,全运会,亚军,终于再到一个轮回了吗?
    对于全运会,他是有着心理准备的,就算是谁都不要求,他也准备参加。
    他要给曾经的“他”一个圆满的交代。至于其他比赛,那就不在他考虑中了。
    他没那么多时间,哪怕是可以多赚到奖金,多增加曝光度增加商业价值。
    其实数起来,他和他现在手下的这批运动员能参加的比赛很多。
    在去年底,国际田联规范了今年世界田径各大赛事。除固定的一级赛事外,其他的赛事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六场黄金联赛、五场超级大奖赛、十四场大奖赛共25项比赛,被正式列入国际田联世界巡回赛范畴。
    其后还一些经国际田联认可的地区赛事和一些邀请赛、明星赛,当然,级别上要差的多。
    参加赛事的运动员都是按照世界排名积分来获取参赛资格,标准不一。积分的获取很简单,在各项国际赛事上跑就是了。
    根据赛事级别和选手的名次成绩来获取积分,再凭借这些积分参加各项赛事以及年终的总决赛。
    去年虽然他们参加的赛事不多,但室内赛,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事自然是很重的一个砝码。
    他知道,站在国家的立场,自然希望本国的运动员们能拥有更高的世界排名。特别是能获得更多的积分挤进每年的总决赛8人之中,这本来就是国家体育影响力的一种。商业上的,团队需要上的,个人竞技上的,都有足够的理由。
    林幕当然赞同,所以今年,他的运动员他都放出去了。不过他自己可就不在考虑范畴了。
    他需要时时关注放出去的运动员,而且,考虑的还不能只是当前的运动员。哪有那个时间去挣积分打比赛。
    家里还有运动员在起步阶段,要他带,他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巩固。
    三月到了,还有个任务在等着他,他还有花些时间。不管能做到怎样,这份心必须尽到。
    也不知道到时候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是哪几个运动员。想来胡珂和文勇肯定是在的,他们的实力明显高一档。
    至于蒋兵,现在的属性状态还勉强,虽然比起胡珂和文勇要差,但突出强化的核心和稳定训练不是白费的。就是不知道落实下来的技术配合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时间太少,希望能冲破这一关有时间继续补强,看他发挥了。
    林幕暗自摇摇头,事还真不少!
    “小林?”
    “嗯,余指导,比赛的事我会安排好,全运会我会参加。其他的比赛,不是国际大赛,就别指望我了!我就算是多跑个一次两次的,没多大意义。”
    林幕没再想,认真答道。
    “行吧,我就知道是。”余伟立摇了摇头,“对了,你召的那个文勇是怎么打算的?真的挺好,前两站跑的也不错,上一站跑进了6秒6秒,60米项目,除了小沈和小赵,真没谁能说有绝对实力赢他……”
    余伟立的话欲言又止,林幕能听的明白。
    接力队现在正选之中,陈建海25岁,杨祖耀24岁,沈欢22,何俊和赵林21,何俊稍大几个月。
    而文勇21岁,现在也算是加入了接力阵容,至少也是和朱昆、叶华他们一样,算是接力阵容的主要后备。
    可是后备如果备的时间太长了,确实是挺磨人的。特别是在水平能不断提高的情况,或许再过几年文勇和朱昆能赶上前面几人中的一两个,说不定心里就会有诸多想法了。
    按照正常情况发展下去,目前的正选是能参加完08年奥运会的。要是按这样,目前的这几个后备,就算是能接上,参加第一场大赛的时候也是09年,再要参加奥运会就该到12年了,那时候就算最小的叶华都27了。
    并且这还是在没有更年轻的新人顶上的情况下。如果有差不多水平的新人冒上来,按照正常选择肯定会更偏向年轻人。这样,他们这几个,尴尬了。
    “余指导,其实我们着眼的方向只是为了有序传承,给他们强行的划分了也不好。”林幕笑了笑,“现在的情况,在配合训练上,我们已经不是以固定4,、5人的班子来训练的。平时除了最小的那几个,文勇、朱昆,甚至包括胡珂,我们都有让他们参与到接力模式的训练中。保持一个相对的熟悉度是我们现在在做的。
    谁也不是就固定着准备接谁的班,如果能真的在他们几个还能跑的时候就冲上来,顶了也不奇怪。我和老袁他们商量过,这两年的话,本来主力阵容变动的几率很小。也正好给了所有正选、后备个人和团体打磨的时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