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正文卷第二百九十二章庐州赛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最新章节目录
   月25日下午16点。
    庐州体育场。
    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的重头戏——男子100米的决赛即将开始。
    当运动员出现在赛道上时,3万人到场的体育场现场,观众们发出了巨大的欢呼。
    当一名一名运动员的介绍下来,这股欢呼的浪潮也越来越盛,直达高潮。
    赵林、杨祖耀、沈欢、陈建海、沈保、何俊、胡珂、文勇……
    八名选手,除了名不见经传的文勇和圈子里只稍有名气的何俊、胡珂,其他的五位选手现在真的是声名赫赫了。哪怕是沈保,本来应该名声弱些的,但因为奥运会接力夺冠,国内的媒体重新扒了一次田径队这一年多的突破历史。自然的,去年世锦赛那一枚4*100米接力冠军的荣誉是不得不提的话题。
    也是因为如此,当现场广播介绍到他是巴黎世锦赛男子4*100米接力冠军成员时,现场的观众也是同样的欢呼连连。
    更别说是另外四人,那可是雅典奥运会田径分量极重的金牌,团体无论如何也比个人来的更让人重视。就连只是作为替补跟了一趟奥运会的何俊,一个接力队成员的名头都使得他收获了很大的热情。
    现场的气氛很火爆,赛会主持人极力的在鼓动着现场观众的热情。而当现场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林幕的身影时,赛会主持更是用极为热情、高昂的声音郑重介绍了一遍,把整个现场的气氛是彻底推上了巅峰。
    场边,
    对着巡游而来的摄像机镜头,林幕保持着淡然的笑容向着四面挥了挥手,他的身边,一行的其他几位教练也跟着不时挥手。镜头扫过来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多次,每一次,镜头同步传输到现场大屏幕时都是热烈异常。现在又是一次,再有着现场的互动,这火爆可想而知。
    一般情况下,他们这些教练员并不会有带来这么大热潮的影响力。至少和运动员同时出现的时候不会有。
    但谁叫他们中间领头的林指导不仅是教练,同样是一位冠军运动员呢。更别说,这里可是庐州,林指导的老家。
    “林指导,你们庐州的氛围可真够火爆的。”
    镜头再次移走,几人才恢复了平常,这时袁国华才笑着说道。
    林幕笑着摇了摇头。
    火爆吗?确实挺火爆的。但怎么回事其实大家都明白。体育需要明星来带动,真不是假的。他们这一行的运动员,包括他,都是体育明星了!
    他前世有去现场看过比赛的经历,2005年,金陵,同样的大奖赛总决赛。因为得知刘祥可能会参加,他特意早几天就请假跑的一趟。结果就是刘祥最终未能成行。
    他倒是选择了继续看看,但到了比赛日,他孤零零的坐在看台一角度过了冷清的一次观赛之旅。就现场的上座率,或者说都没资格用上座率这个词了。情况实在是惨淡。
    他们庐州经常举行的比赛那就更不用说,哪会有现在这般情景。
    从他决定带运动员们参加这场比赛,队里就已经通知了田协。主办方徽省体育局、庐州体育局立刻就发动了起来,短短时间内,各种横幅标语,运动员大幅画像就挂满了大街小巷。
    消息传播的极快,庐州本地,包括很多其他地方的人都纷纷向着这边涌来,体育场的门票早在一开售就被一扫而空。就算这样,很多没买到票的依然舍不得离开,他们围在了一行人可能会经过的地方。其实大多人的想法很朴素,就是想能更近一些的看看这些给了他们激动和激励的运动健儿们。
    何况是庐州观众,林幕现在是当之无愧的徽省英雄。甚至比起曾经的许峰海都要更胜一筹。
    很多主干道上树起来的大幅画像,林幕前排主位,几位冠军运动员拱卫身后。这一画面,让每一位看到的庐州人、徽州人都有发自心底的骄傲。
    哪怕是再不关心的人也知道了,徽省出了一位奥运冠军,打败了黑人、白人,还带领了一队奥运冠军闪耀了奥运赛场。既是将也是帅,这何其荣耀。
    “希望能一直有吧!”林幕只是笑着道:“还是需要成绩,有成绩才能出明星,这还要靠我们一批批的带出人才能行。”
    “不说这个了,比赛快开始了,咱们看看吧,以后像这样的阵容出场可是难得一见,或许就只能等到全运会了!”
    随着林幕的声音落下不久,场中的发令枪声已经响起。
    同一时间,仿佛是条件反射一般。包括林幕在内的几位教练员都瞬间集中了精神。
    只除了一人。
    站在他们一群人最靠边的位置上,一直没说过话的一位中年,在林幕几人集中关注赛场时,他反而是舒了口气。跟这几位教练在一起,特别是这位林指导,他总感觉到有丝丝压力。
    其实这一群几人,他认识的不少,袁国华是他的前师兄,他们运动员时代就是先后跟着同一教练的,而且他们也时有联系。孟少强,都是粤东出身的运动员、教练,他自然熟悉。
    也就是因为有他们在,他才算能凑在这一群人中间。只是这位林指导偶尔看似随意的一瞥,总让他感觉有种被看透的感觉。就好像他师父沈老一样,可偏偏人是如此年轻啊。让他实在是既感觉到违和,更感觉到压抑。
    看了看赛道,又把视线转着瞄了眼林幕,他心里暗自的一声苦笑。
    被人观察了,林幕并不知道,此刻他一直在观察着运动员的情况。
    包括队里的6人,也包括胡珂和文勇。
    从起跑动作开始,没出他预料的,沈欢的反应最快,尤其是起跑后连接的起速前半程加速,一场奥运会是真正让他跑出感觉来了。以前还能在前三十米、四十米跟他争一争的沈保,现在是彻底跟不上沈欢的节奏了,哪怕是沈保挺努力的。
    其他几人也都差不多跑出自己的正常节奏,只是比起他们的平常水平状态,还是差了点。这也在林幕的预料之中。
    其实这一次的比赛,与其说是比赛,倒也可以称之为一场秀,带点政治和商业色彩的秀。他们能出现在体育场就已经足够了!
    运动员们其实自身也没有那股要拼命的劲头,赢了输了其实都不重要,当然,这是对赵林他们几个来说。
    从林幕的本心来说,这一场的比赛,实际竞技意义也并不大。一场奥运会跑下来,发现和总结出来的问题,包括可能要在百科里进一步寻求辅助手段的这些,都需要有个时间来落实下来。
    更何况,现在运动员们的状态都不算理想。也只是前几天刚刚就他们的情况调整了下。31号回国,直到20号,赵林和杨祖耀他们基本都是在各种活动中度过的,根本就没有系统训练的条件。百科可以恢复体能恢复伤病,但身体要用训练来保持的肌肉状态可没法恢复。
    他现在的观察,也只是看看他的技术动作的问题。
    要说场中拼命的肯定有,胡珂和文勇倒是挺拼的,这是他们难得一次的竞技机会。就像之前说的,像这样的阵容出场,以后除非是全运会,很难再有了。
    “挺不错的,老袁看人的眼光还真的挺不错!”
    此时已经过去了七十米,比赛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到这个时候,场中的运动员就技术特点而言,差不多到了关键节点了。
    用三十米到四十米起速,保持高速途中到70米,甚至八十米、更多,再其后速度开始有小幅度下滑直至冲刺终点。这是几乎所有运动员跑百米的必然趋势。
    但这些起速和途中保持的节奏,却也大同小异。比如沈保的小步高速率快速拉满起速,比如沈欢、陈建海的中步伐高频率均衡,再比如赵林、杨祖耀、胡珂的大步伐、中速率的起速。
    这些都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素质特点而决定的。因为体质和技术配合上的差异,到70米间,差不多就是能彻底分出层次的时候了。
    起速更早更快,到了此时,他们的高速阶段也差不多要结束了。而前期更储备更积蓄爆发的,到的此时基本还能有小范围的高速维持,一旦能僵持到此时不显差距的,那后面的几十米距离,优势将会进一步体现。
    场中的情况,现在基本也按照赛前大多数人所预料的一样在发展。
    已经半退役状态的沈保,他依然是快起速的典型,因此到的此时,他的速度已经衰减得很厉害,只是一两步的距离间,他已经被其他选手相继的超过,进一步的被甩开了距离。
    赵林,杨祖耀、沈欢、陈建海,甚至包括何俊和胡珂,都相继的超过了他。
    而此时,一马当先的已经变成了赵林,他以着当前的绝对速度优势领先了众人。
    在他身后,沈欢、陈建海的位置相差仿佛,而再稍远些距离的杨祖耀则是在四五的位置上。胡珂、何俊和他在水平线上相差不多,但比起其他几人,此时他的后劲依然十足。
    都是国家队的运动员,哪怕是胡珂,也和张蒙跟队训练过一段时间,林幕对他们都有着了解,跑出现在这样的局势,他并不奇怪。反倒是个子不高的文勇让林幕稍稍的有些意外。
    早之前袁国华就有提过,他在粤东发现了三个好苗子,两个年龄还小,暂且的还要多打打基础。至于另外一人,就是现在这个文勇了。
    之前林幕并没见过,只是看过些资料,大致的一些测试数据。从他的判断,在天赋方面应该是和沈保他们差不多的。从体型和身高上,两人也相似。
    预赛的时候他因为和组委会这边有些交流,没看到,文勇以10秒5左右的成绩挤进决赛倒不算意外。能让袁国华看上的怎么也不可能没些水平。
    但真当看见时,还是让林幕眼前不由的亮了亮。
    的天赋,比起赵林初始的时候还要高,这个不重要,现在的体能训练有可以突破极限的手段,真要练起来也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但有些东西,却不是单单体能素质可以体现的。
    比如徽省的叶华,仿佛与生俱来的弯道嗅觉。比如沈欢,独特的起跑反应和加速感觉。再如朱昆,远超他敏捷属性的步频发挥。这些都是很多运动员独特的感觉,近乎于天生。
    而这个文勇呢,很特别的送髋感觉,与身高很不匹配的髋胯输送效率。林幕非常肯定,文勇现在的百米绝对不超过46步太多,对于一个1米7刚冒一点的人来说,真是难得。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输送,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