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正文卷第二百五十章第一场比赛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最新章节目录
   雅典奥运村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李荣福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洗了个澡,给自己倒上了一杯水,李荣福用舒服的姿势靠在沙发上。
    “不服老还真不行……”
    轻轻揉了揉有些发僵的腰和腿,晃了晃有些隐隐作痛的肩膀,李荣福心里暗自的一声感叹。
    尽管一直锻炼没停,身体也没什么大病,自感属于老当益壮的类型。但从运动员那会就积攒下的小伤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免的时不时就冒出来。平时要是养尊处优的倒还好,稍微累点,确实很难受。
    从奥运会筹备开始,他就开始忙起来,直到现在带团出来,他依然是忙。这一下几个月,他确实有些感觉吃不消了。
    很多专家学者都说过,运动员合理的训练年龄该是16岁以后,各部分发育基本完全时。这时候上强度的训练对身体的影响才能最小。
    可是哪能有这样如意的,他承认这种说法是对的,他自身的感受就格外的真切。可没办法,可以说大多需要身体为基础的项目,都没办法等他们真正身体成熟再去训练。往往到那个时候,训练能达到的效果比原来要低上十倍百倍。
    “还是基础太薄弱的~”李荣福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很多时候,他看到那些因为很小就拼命训练,最后因为没什么成绩而退役,甚至于伤病满身落魄潦倒的运动员惨状,他心里也难受,这是真正的物伤其类。
    如果不是因为出了点成绩,如果不是后来做了教练当了领导,或许他也会是其中一员。他是乒乓球出身,对于身体的对抗性方面和一些肌肉的爆发上训练的伤害其实相对要小很多。但就算这样,都有不少不适的地方,何况是其他的那些。比如举重、比如田径,那是真正的透支生命潜能的项目。
    “算了,现在国家的条件渐渐好了,尽可能的给他们些弥补吧!”
    轻轻的叹了口气,李荣福有些自嘲,还真是操心。
    年底就退休了,也轮不到我再来操这个心了。
    他已经得到消息,年底要退休了。说实话,他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的。他倒不是恋栈这所谓的副部级领导位置,他一个运动员出身的普通老百姓,能走到这个位置,他觉得已经够幸运的了。
    他只是觉得,还不算老,他还想给国家的体育事业尽一份力。可是,制度在这,以他的级别岗位,62岁,他的年龄到点了。
    “站好最后一班岗吧!”
    端起了水杯轻轻抿了一口,李荣福收拾了下心情,随手打开了房间里的电视机。
    他是代表团前列一二的领导,组委会在各方面给的待遇也不可能和其他的普通团员一样。独立套间,一应设置齐全,那是必然有的。
    “男子400米比赛预赛第二小组的比赛即将开始,运动员们……”
    电视画面还没有亮起,语速极快的英语解说就透了屏幕传来出来。
    “400米?嗯,那个小林教练的比赛!”
    李荣福瞬间反应过来,如果你让他找其它项目的谁谁什么比赛,他可能真的记不清,但田径短跑项目,以往和现在这一次,对比太强烈的,他想记不住都难。之前还想着说有时间看看,现在还正好。
    电视的画面完全打开,镜头跟着解说飞快的介绍,一条跑道一条跑道的介绍过去。
    “嘿,这身板看着结实,力量感十足啊!上午还真没发现,这个小林教练不错!”
    介绍到第七道,华夏运动员林幕时,李荣福看着屏幕里的林幕,心里不由的赞了一句。
    看过田径队过年那会的宣传广告,他多少还是了解过一些林幕的信息。他一向最不喜欢运动员玩这些花里胡哨的励志噱头。因为更多的时候,这些噱头都是糊弄人的套路居多。
    哪个出了成绩的运动员不勤奋、刻苦,大家都知道的事,为了某一时刻什么都值得。没必要去弄些煽情的假玩意。
    只是一番了解后,他是真的有些感触。他知道的,老问题,很小的时候就从事高强度训练,又没有足够的条件和待遇去特别关照,小伤最终积累成大伤,退役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可以说比比皆是,而一般情况结果似乎已经注定。运气好些的,出事前出了成绩,那还能有些好生计,最不济也能拖着毛病不断的身体平平淡淡一生。
    而运气不好的呢,穷困、潦倒。因为从小锻炼,普遍的文化不高,想找个好的工作难,甚至于很多因为受过伤的影响,干苦力都要差了点力,最后到怨恨组织,怨恨国家的都可能。
    然而,就是出了林幕这么一个人,他不想深究为什么判“死刑”的运动员还可以继续回到赛场。他只需要知道,就是这么一个人,胸中始终存着热血,始终保留着对体育的热爱。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沉沦下去,反而华丽的蜕变了。
    去年年底评选各类奖项,现在想想,李荣福感觉到有些遗憾。田管中心是推出来的,林幕也有一定的分量,可是最终因为有资历更高的,也有情怀加成的,林幕也只能颗粒无收。如果早知道,或许他会多做点工作。这样一个年轻的典型,值得推一把。
    还年轻,也不算晚,就看你这次奥运会能如何,如果可以,我老李这最后一班也愿意推你这一把。
    李荣福在心里暗暗的下了个决定,这不是为了哪一个人,国家的体育事业需要有能传递精神的人。
    “看看比赛,田径项目可真不容易!”
    李荣福微微的坐正了些,眼睛专注的盯在屏幕上。
    电视里,现场的指令发出,
    又是一声电子发令枪声响起。
    只透着屏幕,体育场现场的那份热烈,李荣福都能感觉的到,他深为感叹,田径,奥运会的影响力真的是极大。
    “……比赛开始!哇喔~来自东方华夏的林幕选手,跑出了极为精彩的起跑……”
    ……
    奥林匹克体育场
    现场的呼喊,各种语言的呐喊,如山呼海啸!
    尽管这只是一组预赛,但男子短跑,哪怕是400米,也依然能带给人们很多的视觉冲击。比起百米和200米,甚至于观看性还要更高。因为整整一圈,可以让全场各个位置的所有观众都能够欣赏到运动员的风采。
    激烈的加油、助威一波高过一波的向着赛场中倾撒而去。
    跑道上,在枪声响起的一瞬间,林幕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出起跑线。
    这是400米的预赛,这是奥运会的赛场,林幕有足够的理由拿出全幅心神来对待。
    因为百科中的短跑知识的灌输融入,有着良好反应的他已经把起跑的反应彻底的融入了骨子里。
    大多的400米运动员,在起跑上并不太考究于瞬间的爆发,同组的也大致如此。因此,以全部状态起跑的林幕以明显超出别人一截的反应瞬间冲出。
    不考虑节奏,不考虑分配,全身心的跑一趟吧,把之前一直研究的彻底感受一回。
    早在比赛开始之前,林幕心里就已经下了决定。
    其实通常来说,400米所谓的分配体能,也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分配,节奏的意义要更大些。它不可能真的像中长跑那样去考虑什么战术、体能,保留体力后冲刺。
    看似是最长距离的短跑,但归根结底它毕竟是还是短跑项目,所谓的分配也只是区别于一二百米的加速而已。
    越短的距离越需要足够快的起速和足够长的持速,而400米,则是把起速的过程相对拉长罢了。终归也是一个起速、持速、冲刺的过程。
    一般通常的400米运动员都会把彻底达到最高速的阶段拉长到150米-250米之间,剩下的距离则是要靠体耐和意志力来完成。
    而这次,林幕决定的,他要把起速的距离拉到他所能承受的最极限,在范围内,能跑多快就多快。至于可能出现的最后100多米的疲软,这也正是他需要感受的一个过程。
    毕竟训练中,他的技能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他需要所有状态下的情况来充实他的分析。
    其实早在集训的时候他就考虑过是否参加一两次比赛来熟悉,只是最终因为集训的需要,也因为他有些节奏上的东西还没彻底理清楚,因此未能成行。
    这场预赛对于他来说,他可以当成是他全程感受的一个过程,他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拿出积蓄的所有力量来跑。至于最终的成绩,林幕所打算的也就是拼到底了。他有百科,他也不怕身体的些微损伤和透支体力影响。
    三十米、五十米、一百米、一百五十米、一百八十米……
    跑道上选手们的身影飞速的延着弯道冲上了第一段直道,直道再过半程,此刻,所有关注到这场比赛的人们都被7道上那一身红的身影吸引了目光。
    真的快,也真的疯狂!
    现场炽热的气氛随着比赛的进行越涨越高,呼啸和呐喊一刻也没停过。然后时不时传出的一阵阵惊呼依然没有被掩盖。
    不懂的人觉得快,懂的人感叹于7道选手的疯狂。似乎从来没有400米运动员会以如此激烈的节奏来跑比赛的。
    加速,加速……
    第二个弯道近在眼前,林幕心里不停的给自己鼓着劲。
    前面第一个弯道,只是稍稍的降低了些起速节奏,用一个相对缓和的曲线把加速的过程拉到了150米,而现在直道中段时,他的速度被拉到了巅峰。
    处在7道的他,也早已经把8道的选手甩在了身后。
    还不够,还没有到极限……
    感受着身体的情况,林幕再次拼命挤出了一份力量。
    “噢~”
    “哇喔~7道华夏选手林,他现在的速度非常快,他处在绝对的领先位置,他还在加速,马上进入第二个弯道……”
    现场的主持人一声激情的呼喊后,飞快的解说着比赛的进程,而其实,赛道上的情况清晰明了。
    转瞬之间,林幕第一个踏入第二条弯道,迈着大步的他,身体倾斜着美妙的弧度,狂猛的向着前方冲去。
    看台上,
    余伟立下意识的摸了摸脑门,在他无意识的情况下,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
    他曾经是400米运动员,多次打破全国记录,在他那个时代,他也是亚洲顶尖的400米运动员。他也有多年的从教经验,他看过的400米比赛多的他已经记不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