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正文卷第二百零六章爆发式起跑加速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最新章节目录
   “你个老童,我说的不可能,我这里不可能,冯主任那里更不可能,早让你死了这条心了。你要是再提,我可赶你走了。我现在可是这里负责人!”
    田径场边,余伟立一脸无奈,“恶狠狠”的说道。
    这些天,随着改进工作的陆续展开,林幕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时时体现。不但是自己的运动员包括陈建海他们几个,从观察到分析,再到提供调整意见,一步步的充分展现出一位理论和实践都极为优秀的顶级教练的风采。
    但也是从这时候,那位中心跟踪找来运动员素材的技术部一行人来了,只是几天接触,林幕就被这位老童“盯”上了。
    一次次的给余伟立絮叨,还找林幕说,推了好几次,依然没放弃,声音是越来越强烈。余伟立在自豪田径队出的人才同时,还真怕林幕被“拐”走了。
    余伟立很不“客气”的“呵斥”,一旁的林幕同样无奈,而作为被“呵斥”的当事人却是混不在意。呵呵的笑了笑,看着林幕,表情很是满意!
    他是田管中心技研部部长、负责人,也是国内有名的运动学专家,一直从事的都是田径竞技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对于林幕这个名字,早几个月前中心会议就已经有所耳闻,因为这是国内第一位带出短跑世界冠军的教练,而且非常年轻。
    开会的时候,关于林幕的各方争论没有停过,他不置可否,也从不插言。他反而对林幕所提出和使用的以核心力量带动技术发展的训练理念更感兴趣,他也研究了不少。
    赵林和杨祖耀的各种资料他的办公桌都堆了好几层。对于很多科研人员所判断,这种训练方法是透支运动员潜力、拔苗助长的说法,他是否定的。从研究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很多可取之处,但也有很多他认为不合理或者说不太能普及的内容。
    本准备找机会与当事人好好聊聊的,结果田径队给中心申请了资料要求,中心同意,工作自然落在他头上。挺烦的他,得知资料是这个林幕要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上了点心。一趟跟踪下来,他彻底对这个林幕感了兴趣。
    这位运动员叫阿萨法·鲍威尔,很名不见经传的一名年轻运动员,他们要找这位运动员的运动素材,花的心思可不少。你首先要确定对方在哪儿才行啊。通过体总各方联系打听,甚至找到了牙买加大使馆的人才最终找到了方向。一番折腾下来,找到了些素材,仔细的分析一遍后,他自然看出了很多东西。
    他对于林幕能只凭世锦赛时期,看过两场比赛,而且一场还是被罚下场的情况下看出了这位运动员技术中的价值是尤为称赞的。这个眼力和技术嗅觉,没说的。那一刻开始,他是彻底上心了。
    来了犀浦以后,从技术改进开始,他一直见证着林幕的一次次优秀表现,他想要把对方拉到自己的部门,他需要这样的人才。念头一经产生就无法再遏制,一次比一次强烈。
    “老余啊,主要还是看人林教练自己的意思嘛!”只是无所谓的笑笑,童主任就一脸亲切的看向了林幕,:“林教练,怎么样,我老头子可是不止一次邀请了,绝对诚心,来了后我向中心申请给你挂个副部长,高级职称也可以商量,我可以给你做推荐人。这可比田径队一个副总教练强多了!”
    周围,一阵诡异的气氛在弥漫,林幕一瞬间的又成为了焦点。余伟立眉头直跳,尽管他心里多少有些底,但难免的不踏实,谁知道年轻人会不会忍不住待遇诱惑。
    其他教练则是表情古怪的看着中间的三人,心里多少有些羡慕。在正常情况下,很多国家队教练出身的人可能混一辈子,最后的归宿都不一定有现在这位部长承诺的起点高。
    谁不想有个好的前程,如果这事摊他们身上,他们真不确定会是什么反应。因此,他们也格外的好奇林幕心里是否也会挣扎犹豫,最终会做出如何答复。
    “童部长,感谢厚爱,不过我觉得我还是比较适合做一名教练员的。再说了,我现在可还是一名运动员,我可还期待着为国争光呢!”
    林幕微笑着拒绝了,要说能被人推崇不高兴那是假的,但去技研部,他从来没有想过,他的志向本不就在专职研究上。研究可以做,但他还是想通过努力带领运动员把百科里面的东西多掏出来些,在他认为,这个意义或许更大些。
    “唉?!小林,话不是这么说的,你适合做教练员没错。但我看你更适合来搞研究!搞科研的过程,你要是真想代表国家参加个比赛的,也不会有人阻止你。能者本来就该多劳嘛!只是要把重心放在研究上而已!”
    童主任并不死心,依然劝说道:“你看,你有眼力,技术嗅觉很优秀,那个鲍威尔能被你匆匆一瞥就发现价值,这多难得啊!研究工作,非常需要这样的嗅觉。而且你也有分析技术细节的能力,你当教练会很优秀,但最多也就是带几个几十个人。如果真的把技术研究透彻了推广出去,不是可以能受益更多人吗?这意义可比只带运动员大多了……”
    “行了,别扯这个了,再扯我就给罗主任打报告,让你回燕京!”余伟立看着林幕依然摇头,心里踏实了,拦住了继续要说的童部长后,接着就直接冲跑道那边喊道:“小张,把小赵他们刚刚那一组的录像调过来,你们教练可等着了!”
    “都看看,好好分析分析,就像之前说的那样,小陈包括现在小赵和小杨的这些技术东西很有值得研究的价值。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我们国内目前最顶尖的运动员亲身参与。咱们这些教练要把这些东西都吃透了,以后能作用到更多的运动员身上!”
    余伟立一声吩咐,眼睛瞥了眼童部长,眉头挑了挑:“老童,我觉得你更应该的做的是。把我们田径队‘研究’的东西好好记下来琢磨清楚才是,别老是跟我们的教练员后面闹腾!”
    “呵呵!”童部长不置可否的笑笑,余伟立再如何都无法改变他的想法。刚他说的话可不是空口承诺。而且他自感分析的是有道理的。不过现在看余伟立是真有些急了,他也只能暂时先放放,反正他是不死心的。
    正好,现在赵林和那位杨祖耀的视频过来了,他也正要好好看看,折腾了这么久,终于能看到这位林教练推行这一技术改进的初步情况了。
    从素材到手后,他不止一次的研究过,他非常确定,这种方式很能弥补华夏运动员在启动加速阶段的很多不足之处。
    虽然人们总是说华夏运动员步频快、灵活,在选才时也都偏向于这方面。而且这样方向最终练出来的运动员,看起来在前几十米也总是能和世界顶尖的运动员争个上下。久而久之,给了不少人,甚至包括一些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在内的,都认为华夏人的前半程不输外国人。
    但只有真正顶尖的教练员和资深科研人员才知道,看起来很快的前程加速,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效率。步频快,但牺牲了步幅,为了进一步的放大步频,更是在过程中只能更多的调整步点选择,也浪费了不少动能,综合效果其实并不算理想。人家跟你在前几十米能一直纠缠着,不是你的速度有多理想,而是别人在蓄力爆发而已。
    大多数的世界顶级短跑选手,都是前半程持续蓄力加速,最快速度阶段都是30-80米左右的距离,靠你前期30米的加速巅峰,你怎么可能持速到最后跟人家继续拼下去?!
    一场正式的百米比赛,人们通常把他分成起跑、加速、途中高速、持速冲刺、终点冲线这几个阶段。但在顶级教练和他们这些科研人员眼中,甚至可以分为10段,每近乎10米的距离都有单独解分开来分析的必要。100米的距离,是一个综合、连锁的动作、力量反应推进的过程,每一个脚步和身姿的调整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后面下一个阶段的速度变化差异的,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视频已经进入播放序列,童部长无暇再想,所有的表情瞬间收敛,神情顿时专注起来!
    一帧一帧,画面中,这位叫赵林的运动员踏上了起跑器。
    预备动作,赵林手臂撑地,肘关节略曲,手臂有力地支撑着身体重心,慢放的动作中肌肉的收缩和力量流动异常清晰。
    哨响,力量爆发的过程中,后起跑的右腿呈一个略有折叠的向前摆动,同时右臂后摆幅度看起来也是很大。左腿也在此时迅速蹬离前前跑器,弯曲到充分蹬伸,两腿依然有些折叠向前,不论是两腿间的夹角还是左右腿膝关节的屈伸角度都是比起他印象中要小的多。摆臂的幅度比之前他所看到的所有资料中所用的都要大。
    整个起跑过程,所有观看的人都看出了,赵林真正意义上有些弹射出去的效果。而且,这样弹射出去的瞬间和第一步的迈出,他们近乎看到了一个身体瞬间“飞”了出去的效果。
    一步、两步,视频中的赵林身体保持了一个重心很低的倾斜角度。而且明显的脚掌接触地面的范围更大,时间自然也更长了些。
    屏息凝神的一群人,基本都是田径短跑这一领域有一定素养的人。他们此时脑子都在飞快的转动,他们都知道,现在赵林所呈现的屈伸角度和蹬地以及身体倾斜的角度,都是非常有利于更多的获得地面推动力的,但这样一个姿势,无疑也会增加回身下一个动作的时间。期间得失,他们现在也分析不出来,如果只是这样,那太不确定了!
    正在他们凝神观看着,脑子不断分析的时候,视频中赵林摆动腿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后,画面瞬间定格。林幕按下了暂停。
    周围人一阵诧异,几乎所有眼神瞬间都看向了林幕,而他们视线中的林幕微闭着眼睛,明显在思考。尽管他们有很多疑问,但也知道这时候不便打扰。
    还好时间并不长,林幕又一次睁开眼睛后,再次按下了播放。他们也在同时把视线投向了显示器。包括童部长和余伟立,现在都十分关注,他们也期待于看看林幕在所谓初步阶段所练出来的运动员,到底是怎么样来跑这一次的前期加速的。
    画面又一次跳动,速度很慢,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他们也看出了很多东西。画面中的赵林,蹬地依然有力,而摆动腿为了弥补角度和蹬伸地面时间较长的劣势,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快速的向前摆出,哪怕是如此慢的播放,也可以看的出速度极快,向前的方向是近乎笔直的。
    到了这一会,大多人明白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